乳酸发酵工艺途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发酵过程供氧与不供氧时,丙酮酸的去
+ +
路不同。
+
+
2
在无氧条件下: 例如:在乳酸菌中: 丙酮酸+NADH+H 在酵母中: 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酶 NADH+H + NADH + + 乳酸脱氢酶 +
乳酸+NAD
乙醛+CO2 2
乙醛
乙醇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在梭状芽孢杆菌中: 丙酮酸+辅酶A+NAD+ 乙酰辅酶A+CO2+NADH
第三章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重点:了解糖酵解过程,掌握几种有 代表性的嫌气性发酵产物生物合成的 发酵机制,认识发酵的内在规律,代 谢控制及酶系特性。
基本概念 发酵机制——是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 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基本原理。 代谢控制发酵——是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 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的中间代谢产物 过量积累。
然后经一系列变化生成丁酰辅酶A和丁醛,两者 作为受氢体被还原生成丁醇、丙酮、乙醇。
二. 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1、酶系特性 糖酵解的调节点主要在三种激酶,即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它们是糖酵解途径中的 关键酶,是糖酵解途径的三个不可逆步骤,只参与糖 酵解。
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的限速反 应。该酶受ATP、柠檬酸及其他高能化合物所抑制, 受AMP,ADP激活。 己糖激酶——受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如果磷 酸果糖激酶受到抑制,则葡萄糖六磷酸积累。
(4)不是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时,可先转化
为葡萄糖或糖酵解的中间产物。 例如:淀粉经酶糖化后转变为葡萄糖,进入 糖酵解 途径。 果糖由己糖激酶催化、磷酸化形成果糖六磷酸,
进入糖酵解途径。
(5)丙酮酸的不同去路
在不同的菌体和不同的工艺条件下, NADH+H+
的 H2的受体不同,因此丙酮酸的去路也不同。
C、 正丙醇的形成
苏氨酸
苏氨酸脱水酶
α-氨基-2-丁烯酸
脱氨
α-丁酮酸
脱羧
(2)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醛
还原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影响杂醇 油生成的原因主要是酵母菌种,培 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
正丙醇
① 菌种 酵母的杂醇油生成量与醇脱氢酶活性关 系密切,该酶活力高,杂醇油生成量大。
②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中含氮量高则形成杂醇油 量少。原因是酵母将葡萄糖降解成酮酸后,过量 的酮酸因氮含量低,不能生成相应的氨基酸被利用, 而脱羧、还原生成高级醇。 ③ 发酵条件 醇生成。 发酵温度高、通风等均有利于高级
异戊醛 醇脱氢酶
HC-CH3
CH2 H2COH
异戊醇
B、 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酵母通过糖代谢生成的中间产物α- 酮酸(C原子较低),与活性乙醛缩合, 再经过还原,异构,脱水作用形成相应的 α-酮酸(C原子较高),经过脱羧,加氨 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或者此α- 酮酸经加氨形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 酸等,再进一步形成相应的醇。
丙酮酸激酶——受ATP和丙氨酸引起的变构抑制, 受果糖-1,6-二磷酸激活。
2、糖酵解速度的调控 糖酵解的过程受细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在生物体内ATP和 ADP是有一定比例的,保证细胞内维持一定能荷: 能荷=[(ATP)+1/2(ADP)] / [(ATP)+(ADP)+(AMP)] 它能对糖酵解进行有效调节。 若细胞内能量满载时,ATP是唯一的腺苷酸(不是指上式中全 部为ATP),则能荷为1。 若细胞内ATP、ADP、AMP相等时,则能荷为0.5。 当体系中ATP含量高时,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 酶的活性,使酵解减慢。
CH3
HC-CH3 CH2 HC-NH2 COOH
亮氨酸
COOH
CH2 + CH2 C=O COOH
α-酮戊二酸
COOH
CH2 CH2 HCNH2 COOH
谷氨酸
CH3
HC-CH3 + CH2 C=O COOH
α-酮异己酸
转氨酶
CO2
CH3 A、 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
CH3
HC-CH3
CH2 HC=O
2.琥珀酸的生成
当在发酵醪中加入谷氨酸时,可增加 琥珀酸的产量。
C6H12O6 + HOOC(CH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COOH + H2O
2乙醇+
由1mol葡萄糖生成2mol乙醇,重量 理论转化率为: 2×46.05×100%/180.1=51.1%
二、巴斯德效应
在好气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降低,称为 巴斯德效应。即指细胞内糖代谢速度降低。
葡
萄
糖
↓
己糖激 酶
6-P-葡萄糖
↖
激活
抑 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6-P-果糖
↗
丙酮酸激酶↓
好气条件下:
柠檬酸
↓
↗
催化 磷酸果糖激酶
↓
↓
氧化磷酸化
1,6-二P-果糖
ATP
三、 酒精发酵中几种副产物的生成
在酒精发酵中,主要产物是乙醇和CO2, 但也伴随着生成达40多种副产物,主要是 醇、醛、酸、酯等四大类。 1. 杂醇油的生成
杂醇油是碳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 (1) 酒精发酵中高级醇形成途径
糖酵解途径的特点及调节机制
糖酵解途径的全过程已于1940年完全 弄清楚。它是葡萄糖经酵解途径(EMP) 分解成丙酮酸。 总反应式为:
葡萄糖+2ADP+2Pi+2NAD→ 2丙酮酸+2ATP+2NADH2
一.糖酵解途径的主要特点
(1)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都存在糖酵解途径,且反应中 不需要氧的参与。 (2)细胞中糖酵解可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6碳糖→3 碳糖)第二阶段(碳糖→丙酮酸)。 (3)糖酵解过程有十多步反应,反应过程的酶除了烯醇 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外,可分为四类:激酶,变位酶,异 构酶,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丙酮酸
乙醛+CO2
丙酮酸脱羧酶需要焦磷酸硫胺素为 辅酶,并需要Mg2+ 参与,所生成的乙 醛在乙醇脱氢酶及辅酶(NAD)的作用 下,成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
+ + NADH+H NADH
乙醛
乙醇
由葡萄糖生成乙醇的总反应式:
葡萄糖+2ADP+2磷酸
2CO2+2ATP+104.600kJ
当需能反应加强时
ATP减少,ADP、AMP增加,ATP的抑 制作用被解除。ADP,AMP能激活己糖 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使6-磷酸葡萄 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 醛浓度增加,他们都是丙酮酸激酶的激 活剂,使糖酵解加快。
酒精发酵机制
一、 乙醇生成机制
在酵母体内,葡萄糖经酵解途径, 生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在丙酮 酸脱羧酶催化作用下,丙酮酸生成乙 醛。
+ +
路不同。
+
+
2
在无氧条件下: 例如:在乳酸菌中: 丙酮酸+NADH+H 在酵母中: 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酶 NADH+H + NADH + + 乳酸脱氢酶 +
乳酸+NAD
乙醛+CO2 2
乙醛
乙醇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在梭状芽孢杆菌中: 丙酮酸+辅酶A+NAD+ 乙酰辅酶A+CO2+NADH
第三章
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重点:了解糖酵解过程,掌握几种有 代表性的嫌气性发酵产物生物合成的 发酵机制,认识发酵的内在规律,代 谢控制及酶系特性。
基本概念 发酵机制——是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 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基本原理。 代谢控制发酵——是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 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的中间代谢产物 过量积累。
然后经一系列变化生成丁酰辅酶A和丁醛,两者 作为受氢体被还原生成丁醇、丙酮、乙醇。
二. 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1、酶系特性 糖酵解的调节点主要在三种激酶,即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它们是糖酵解途径中的 关键酶,是糖酵解途径的三个不可逆步骤,只参与糖 酵解。
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的限速反 应。该酶受ATP、柠檬酸及其他高能化合物所抑制, 受AMP,ADP激活。 己糖激酶——受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如果磷 酸果糖激酶受到抑制,则葡萄糖六磷酸积累。
(4)不是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时,可先转化
为葡萄糖或糖酵解的中间产物。 例如:淀粉经酶糖化后转变为葡萄糖,进入 糖酵解 途径。 果糖由己糖激酶催化、磷酸化形成果糖六磷酸,
进入糖酵解途径。
(5)丙酮酸的不同去路
在不同的菌体和不同的工艺条件下, NADH+H+
的 H2的受体不同,因此丙酮酸的去路也不同。
C、 正丙醇的形成
苏氨酸
苏氨酸脱水酶
α-氨基-2-丁烯酸
脱氨
α-丁酮酸
脱羧
(2)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醛
还原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影响杂醇 油生成的原因主要是酵母菌种,培 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
正丙醇
① 菌种 酵母的杂醇油生成量与醇脱氢酶活性关 系密切,该酶活力高,杂醇油生成量大。
②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中含氮量高则形成杂醇油 量少。原因是酵母将葡萄糖降解成酮酸后,过量 的酮酸因氮含量低,不能生成相应的氨基酸被利用, 而脱羧、还原生成高级醇。 ③ 发酵条件 醇生成。 发酵温度高、通风等均有利于高级
异戊醛 醇脱氢酶
HC-CH3
CH2 H2COH
异戊醇
B、 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酵母通过糖代谢生成的中间产物α- 酮酸(C原子较低),与活性乙醛缩合, 再经过还原,异构,脱水作用形成相应的 α-酮酸(C原子较高),经过脱羧,加氨 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或者此α- 酮酸经加氨形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 酸等,再进一步形成相应的醇。
丙酮酸激酶——受ATP和丙氨酸引起的变构抑制, 受果糖-1,6-二磷酸激活。
2、糖酵解速度的调控 糖酵解的过程受细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在生物体内ATP和 ADP是有一定比例的,保证细胞内维持一定能荷: 能荷=[(ATP)+1/2(ADP)] / [(ATP)+(ADP)+(AMP)] 它能对糖酵解进行有效调节。 若细胞内能量满载时,ATP是唯一的腺苷酸(不是指上式中全 部为ATP),则能荷为1。 若细胞内ATP、ADP、AMP相等时,则能荷为0.5。 当体系中ATP含量高时,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 酶的活性,使酵解减慢。
CH3
HC-CH3 CH2 HC-NH2 COOH
亮氨酸
COOH
CH2 + CH2 C=O COOH
α-酮戊二酸
COOH
CH2 CH2 HCNH2 COOH
谷氨酸
CH3
HC-CH3 + CH2 C=O COOH
α-酮异己酸
转氨酶
CO2
CH3 A、 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
CH3
HC-CH3
CH2 HC=O
2.琥珀酸的生成
当在发酵醪中加入谷氨酸时,可增加 琥珀酸的产量。
C6H12O6 + HOOC(CH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COOH + H2O
2乙醇+
由1mol葡萄糖生成2mol乙醇,重量 理论转化率为: 2×46.05×100%/180.1=51.1%
二、巴斯德效应
在好气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降低,称为 巴斯德效应。即指细胞内糖代谢速度降低。
葡
萄
糖
↓
己糖激 酶
6-P-葡萄糖
↖
激活
抑 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6-P-果糖
↗
丙酮酸激酶↓
好气条件下:
柠檬酸
↓
↗
催化 磷酸果糖激酶
↓
↓
氧化磷酸化
1,6-二P-果糖
ATP
三、 酒精发酵中几种副产物的生成
在酒精发酵中,主要产物是乙醇和CO2, 但也伴随着生成达40多种副产物,主要是 醇、醛、酸、酯等四大类。 1. 杂醇油的生成
杂醇油是碳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 (1) 酒精发酵中高级醇形成途径
糖酵解途径的特点及调节机制
糖酵解途径的全过程已于1940年完全 弄清楚。它是葡萄糖经酵解途径(EMP) 分解成丙酮酸。 总反应式为:
葡萄糖+2ADP+2Pi+2NAD→ 2丙酮酸+2ATP+2NADH2
一.糖酵解途径的主要特点
(1)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都存在糖酵解途径,且反应中 不需要氧的参与。 (2)细胞中糖酵解可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6碳糖→3 碳糖)第二阶段(碳糖→丙酮酸)。 (3)糖酵解过程有十多步反应,反应过程的酶除了烯醇 化酶和丙酮酸脱羧酶外,可分为四类:激酶,变位酶,异 构酶,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丙酮酸
乙醛+CO2
丙酮酸脱羧酶需要焦磷酸硫胺素为 辅酶,并需要Mg2+ 参与,所生成的乙 醛在乙醇脱氢酶及辅酶(NAD)的作用 下,成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
+ + NADH+H NADH
乙醛
乙醇
由葡萄糖生成乙醇的总反应式:
葡萄糖+2ADP+2磷酸
2CO2+2ATP+104.600kJ
当需能反应加强时
ATP减少,ADP、AMP增加,ATP的抑 制作用被解除。ADP,AMP能激活己糖 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使6-磷酸葡萄 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 醛浓度增加,他们都是丙酮酸激酶的激 活剂,使糖酵解加快。
酒精发酵机制
一、 乙醇生成机制
在酵母体内,葡萄糖经酵解途径, 生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在丙酮 酸脱羧酶催化作用下,丙酮酸生成乙 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