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生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一、辩证唯物论部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提示:片面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将会导致机械论、宿命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心想事成”就是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符合这一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唯物论认为,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推动作用,反之具有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重视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

提示: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作用会导致宿命论、机械论和不可知论。。“心想事成”就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等均可用此原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

提示:离开物质谈意识是唯心主义(唯意志主义);离开意识谈物质是机械论、宿命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常用来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4.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反对唯心主义运动观,又要把事物看成是运动变化的。

提示: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刻舟求剑、飞矢不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强调的就是运动的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相对稳定的一面。

提示:离开运动谈静止(即否认运动,夸大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静止谈运动(即否认静止夸大运动)会导致不可知论、诡辩论。刻舟求剑就属于前者。“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承认了运动;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错误的,否认了静止。我们常说的“万变不离其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就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唯物论认为,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可创造、不可消灭、不可抗拒。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提示: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典型错误是“揠苗助长”,遵循客观规律的典型是“庖丁解牛”。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人与规律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又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提示: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唯意志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错误。典型错误是“揠苗助长”、“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遵循客观规律的典型是“庖丁解牛”、“引水上山”、“卫星上天”。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敢于实践。

提示: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领袖英雄言论、强权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不相识”、“问泉那得清如许,为由源头活水来”、“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强调了实践的作用。“纸上谈兵”和“叶公好龙”就是否认实践作用的代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提示: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示: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符合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郑人买履”、“屠龙之技”、“邯郸学步”等久违背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示: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符合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郑人买履”、“屠龙之技”、“邯郸学步”等久违背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4.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不能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乱用真理,不要害怕错误,要正确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