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周考化学试卷23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周考化学试卷23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⑤石墨和C
60
是同素异形体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A.③⑤⑥ B.①② C.③⑤ D.①③④
2.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
A
B、常温常压下,22.4L的D
2、H
2
组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
A
C、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D、1molNa2O2与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3.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c(HCO)=0.1 mol·L-1的溶液中:NH、Al3+、Cl-、NO
B.有大量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有大量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Ba2+、Fe2+、Br-
D.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S2-、Na+、K+
4.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CaCl2及C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2∶1
B.等质量的O2与O3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
C.分别用H2O2、KMnO4分解制O2,当制得等质量O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2
D.10mL 0.3mol·L-1NaCl与30mL0.1mol·L-1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3
5.常温下,右表所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
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6.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质量分数
为,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22-)和超氧离子
(O2-)两种。
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
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 1∶2
D、1∶3
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Y 能分别与X、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3的化合物,常温下YX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W,而离子半径:W<Y<Z
B.W的氯化物水溶液中滴加过量NaZ饱和溶液,可生成W的配合物用于冶金工业
C.由X、Y、Z组成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该盐阳离子浓度大于酸根离子浓度
D.已知YX3沸点远高于YZ3,则Y—X键的键能高于Y—Z键
8.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第ⅣA族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1 mol电子 D.化合物甲中只有离子键
9.一定条件反应N2+3H22NH3达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A.加催化剂,v(正)和v (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 v (正)和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加倍数大于v (逆)增加倍数
C.降温, v (正)和v (逆)都减少,且v (正)减少倍数大于v (逆)减少倍数
D.增加N2的浓度, v (正)和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加倍数大于v (逆)增加倍数
10.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H2和1 molN2,建立如下平衡: N2(g)+3H2(g) 2NH3(g)相同条件下,若向容器中再通入3mol H2和,1 molN2再次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的百分含量不变 B.N2的体积分数增大 C.N2的转化率增大 D.NH3的百分含量增小
11.已知反应X (g) + Y (g) n Z (g) △H > 0,将X和Y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
A.反应方程式中n = 1 B.1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1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压强
D.0~5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 = 0.08 mol·L-1·min-1
12.甲萘醌(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它可通过2—甲基萘的氧化而制得,反应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剂,该反应放热,可表示为:(见上图)在某次合成反应中,用1.4g的2—甲基萘,才制得0.17g甲萘醌,已知该次合成反应的速率是快的,试判断导致其产率低的原因是()
A.使用了过量的氧化剂 B.没有用乙酸,而是使用了其它催化剂
C.把反应混合物加热 D.所生成的甲萘醌是沉淀物
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H=Q kJ·mol-1。
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14.将Q和R加入到密闭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Q(s)+R(g)2W(g)。
平衡时W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45.3%<a<66.7%
℃) D.700℃、2 MPa时R的转化率为50%
1 MPa
2 MPa
3 MPa
500℃45.3%
700℃ a 66.7%
900℃73.6%
(第15题表)
1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C.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1·min-1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二、非选择题
16.(18分)高纯晶体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1)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
下面有关硅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故在玻璃尖口点燃H2时出现黄色火焰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2)工业上用石英砂和焦炭可制得粗硅。
已知:
(第(2)题图)(第(4)题图)
请将以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SiO2(s) + 2C(s) === Si(s) + 2CO(g) △H = ________
(3)粗硅经系列反应可生成硅烷(SiH4),硅烷分解生成高纯硅。
已知硅烷的分解温度远低于甲烷,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__ __,Si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C元素,硅烷的热稳定性弱于甲烷。
(4)将粗硅转化成三氯氢硅(SiHCl3),进一步反应也可制得高纯硅。
①SiHCl3中含有的SiCl4、AsCl3等杂质对晶体硅的质量有影响。
根据下表数据,可用________
物质SiHCl3SiCl4AsCl3
沸点/℃32.0 57.5 131.6
33(g) +H2(g) Si(s) + 3HCl(g),不同温度下,SiHCl3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物的投料比(反应初始时,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关系如右上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横坐标表示的投料比应该是
c.实际生产中为提高SiHCl3的利用率,应适当升高温度
③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
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题共22分)xx年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
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目前,由CO2来合成二甲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化学反应是:
2CO2(g)+6H2(g)CH3OCH3(g)+3H2O(g)△H>0。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
C.v(CO2)︰v(H2)=1︰3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2)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 (g) 2CO2 (g) +N2 (g)。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ΔH 0(选填“>”、“<”)。
②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右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3)已知:CO(g)+ 2H2(g)CH3OH(g)△H = -a kJ•mol-1。
温度(℃)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c(CO)=0.4 mol·L-1、c(H2)=0.4 mol·L-1、c(CH3OH)=0.8 mol·L-1, 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②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将1 mol CO和2 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压强比(P后/P前) 0.98 0.90 0.80 0.70 0.70 0.70
的转化率为。
(4)氨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可用于化肥、硝酸、合成纤维等工业生产。
用0.10mol·L—1盐酸分别滴定20.00mL0.10mol·L—1的NaOH溶液和20.00mL0.10mol·L—1氨水所得的滴定曲线如下:
请指出盐酸滴定氨水的曲线为(填A、B),请写出曲线
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5)液氨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汽车燃料已越来越被研究人员
重视。
它在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较化石燃料和氢燃料有着较
大的优势。
氨在燃烧实验验中相关的反应有:
4NH3(g)+3O2(g)= 2N2(g)+6H2O(l)△H1①
4NH3(g)+5O2(g)= 4NO(g)+6H2O(l)△H2②
4NH3(g)+6NO(g)= 5N2(g)+6H2O(l)△H3③
请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H1、△H2、△H3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达式,△H1= 。
(6)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为用铂作为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其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
写出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同位素原子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错误;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是由于原子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反应,错误;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错误;⑤石墨和C60是有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称同素异形体,正确;⑥糖类中的单糖、二糖都是小分子物质,不是高分子混合物,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③⑤,选项是C。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的知识。
2.A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氧化钠的结构式为H-O-O-H,所以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 A,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因此常温常压下,22.4L的D2、H2组成的气体分子数不是N A,B错误;C、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即22.4L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不是3N A,C错误;D、过氧化钠与CO2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Na2O2与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3.D
【解析】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HCO与Al3+在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和CO2,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硫酸根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氧化亚铁离子和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显碱性,则SO、S2-、Na+、K+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4.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CaCl2固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2∶1;在C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1,错误;B.等质量的O2与O3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错误;C.分别用H2O2、KMnO4分解制O2,当制得等质量O2,根据电子转移数与化合价升降数目相等,所以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2,正确;D.10mL 0.3mol·L-1NaCl与30mL0.1mol·L-1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比为0.3∶0.3=1:1,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组成、原子个数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比较的知识。
5.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偏铝酸钾只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不能与碱反应,故①不符合;②NaHCO3是多元弱酸的氢盐,既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又可以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故②符合;③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常温下氮气不能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故③不符合;④常温下,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故④符合,故选C。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
6.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质量为126g,则由钾的质量分数可知氧的总质量为126g-78g=48g,物质的量是48g÷16g/mol=3mol,n(K+)=78g÷39g/mol=2mol,设O22-为xmol, O2-为ymol,则2x+y=2、2x+2y=3,解之得:x=0.5,y=1,则x;y=1:2,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7.B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只能为H、Be、Al中的两种,Y能分别与X、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共价化合物,常温下YX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为NH3,则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F,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Al,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l>N>F,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3->F->Al3+,故A错误;B.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NaF溶液可以生成络合物--Na3AlF6,故B正确;C.若由H、N、F组成盐为NH4F,其水溶液呈酸性,说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氟离子水解程度,则溶液中该盐阳离子浓度小于酸根离子浓度,故C错误;D.键能影响物质的稳定性,不能影响沸点,NH3沸点远高于NF3,应是NH3分子值存在氢键所致,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8.C
【解析】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说明丁为氢氧化钠,两化合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一种单质的反应常见的有Na2O2和H2O反应,又由“甲+丙=戊+己”知甲为Na2O2,乙、丙分别为H2O和CO2,综上所述,X、Y、Z、W分别是H、C、O、Na四种元素。
原子半径:W>Y >Z>X,A不正确;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第ⅣA族,B不正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不正确。
9.C
【解析】A.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仍保持V正=V逆,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故A
正确;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故B正确;
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正反应放热,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V正减小倍数小于V逆减小倍数,故C错误;
D.增大氮气的浓度瞬间,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不变,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
10.C
【解析】假设恒温、恒压则互为等效平衡,转化率和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而恒温、恒压当物质的量增大时体积必然增大,故恒温、恒容必然在等效的基础上加压使平衡向右移动。
11.B
【解析】
试题分析:A.10min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瞬间同时增大,说明是增大了压强,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则说明该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即n=1,故A正确;B.根据图象数据可知,10min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瞬间同时增大,则说明10min 时增大了压强,故B错误;C.根据图象数据可知,10min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瞬间同时增大,则说明10min时增大了压强,故C正确;D.在5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8mol/L,0~5minx 的物质的量变化为2mol/L-1.8mol/L=0.2mol/L,则该时间段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X)=0.2mol/L÷5min=0.04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2.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知该反应的特点有:1.是一个氧化过程;2.正反应放热。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是平衡移动因此对产率无影响;从理论上讲,使用过量氧化剂可以提高产率(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从而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状态与产率无关;正反应放热,因此加热不利于产物的生成。
考点:化学平衡
13.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进行到M点X的转化率较低,由于正向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少,故A正确;B、T2下,在0~t1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为:c(X)=(a-b)mol/L,则Y的浓度变化为c(Y)=1/2c(X)=(a—b)÷2mol/L,所以v(Y)=2mol·L -1·min-1故B错误;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已知T1>T2,则M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故C正确;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X的转化率增大,所以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 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平衡有关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正反应方向为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所以增大压强,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W的体积分数减小,根据表中数据,900℃、2Mpa时W的体积分数大于700℃、1Mpa时W的体积分数,说明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W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a>66.7%,错误;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00℃)>K(700℃),正确;D、设R的起始物质的量为a mol,平衡时R的转化率为x,则
3Q(s)+R(g)2W(g)
起始物质的量 a 0
转化物质的量ax 2ax
平衡物质的量a—ax 2ax
则2ax/(a—ax)=66.7%,解得x=50%,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及计算。
15.A
【解析】
试题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7min时达到平衡,此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10mol/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也是0.010mol/L,则Z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是2(0.016-0.010)=0.012mol/L,所以K=0.0122mol/L/0.0102mol/L=1.44,正确;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再达平衡前,ν(逆)<ν(正),错误;
C、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Y)=(0.16-0.12)mol/10L/2min=0.002mol·L-1·min-1,则ν(Z)=2ν(Y)=0.004 mol·L-1·min-1,错误;
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气体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再达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X的体积分数不变,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计算
16.(1)3 ⅣA (2分) BCD(3分)
(2)+638.4 kJ·mol-1(2分) (单位写错扣1分)
(3)C和Si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是同主族元素”) (2分),C原子半径小于Si(或“C原子电子层数少于Si”) (2分)
(4)①蒸馏(或分馏) (2分) ②a、c(2分)
③SiHCl3+3H2O===H2SiO3↓+H2↑+3HCl↑(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的3周期ⅣA族。
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耐高温,但不可能做水泥,A错;盐酸不能与硅反应,应采用氢氟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E错。
(2)根据两个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图像可知:Si(s) + O2(s) === SiO2(s) △H=-859.4 kJ·mol -1
2C(s) + O2(s)===2CO(g) △H =-221.0 kJ·mol-1
用第二个方程式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得出所需反应,可以计算出△H =+638.4 kJ·mol-1。
(3)硅烷的分解温度远低于甲烷,是因为C和Si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是同主族元素”),C原子半径小于Si(或“C原子电子层数少于Si”)
(4)①SiHCl3中含有的SiCl4、AsCl3等杂质,而SiHCl3沸点最低,可采用蒸馏(或分馏)提纯;
②a项中,因为反应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SiHCl3的转化率越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项中,反应投料比最大,同一温度曲线,SiHCl3的转化率越大,只有加入H2的量才能实现,说明横坐标表示的投料比应该是;c项中,SiHCl3沸点低,实际生产中为提高SiHCl3的利用率,应适当升高温度。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产物中H元素不守恒,即添加H2,有SiHCl3+3H2O===
H2SiO3↓+H2↑+3HCl↑
考点:化学反应热、化学平衡理论。
17.(1)①(2分)②B、D(2分,错选1个扣1分)
(2)①<(2分)
②(2分)
[起点在原点0处(给1分),达到平衡的时间迟于“T2、S1”曲线的平衡点(给1分)] (3)①<(2分)②45%(2分)
(4)B(2分)c(NH4+)>c(Cl-)>c(OH-)>c(H+)(2分)
(5)(3分) (6) O2+2H2O+4e-=4OH-(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A.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所以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额容器中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同时消耗1mol 二甲醚,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规划方程式可知v(CO2)︰
v(H2)=1︰3是恒成立的,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正方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压强也是减小的,所以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BD。
(2)①图象中T1先达平衡,即T1>T2,由于T1中c(CO2)较小,即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
②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S2反应速率比S1小,即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长,由于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达平衡状态时,与T2、S1条件下相同,故答案为:
;
(3)①250℃测得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mol•L-1、c(H2)=0.4mol•L-1、c(CH3OH)=0.8mol•L-1,浓度商Q==12.5>K=2.041,说明反应逆向进行v正<v逆;
②平衡状态压强比(P后/P前)=0.70,则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3mol×0.70=2.10mol,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3mol-2.1mol=0.9mol,根据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与氢气之间的关系式知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0.9mol÷2=0.45mol,则CO的转化率×100%=45%;
(4)由0.10mol•L-1的NaOH溶液的pH=13,由图象可知,A为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曲线,则
B为盐酸滴定氨水的曲线,在曲线a点pH>7可知,溶液显碱性,c(OH-)>c(H+),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l-)+c(OH-)=c(NH4+)+c(H+),则c(NH4+)>c(Cl-),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则c(NH4+)>c(Cl-)>c(OH-)>c(H+),故答案为:B;c(NH4+)>c(Cl-)>c (OH-)>c(H+);
(5)由反应4NH3(g)+3O2(g)=2N2(g)+6H2O(l)△H1 ①
4NH3(g)+5O2(g)=4NO(g)+6H2O(l)△H2 ②
4NH3(g)+6NO(g)=5N2(g)+6H2O(l)△H3③
则反应(②×3+③×2)÷5可得到反应①,则△H1=;
(6)由总反应4NH3+3O2=2N2+6H2O可知,压强得到电子,所以氧气在正极通入,则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考点:考查电离常数、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平衡状态判断、可逆反应有关计算、电离平衡、中和滴定、离子浓度的比较、反应热、电极反应等
16.(1)D (2)Cu (3)氢气,反应放热以及形成原电池(4)A.B.D(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金属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氯化铝和硫酸铝阴离子的不同,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故答案为:D;
(2)金属铜呈暗红色,金属铝能置换铜盐中的金属铜,即2Al+3Cu2+=3Cu+2Al3+,故答案为:Cu;
(3)氯化铜和硫酸铜均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金属铝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Al3++3H2OAl (OH)3+3H+,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金属铝能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温度、浓度、原电池原理均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其中某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结果,故答案为:氢气;反应放热以及形成原电池;
(4)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形成铝铜原电池,能加速金属的腐蚀,故A正确;B、氧化铝能和强碱反应,然后把铝片投入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形成铝铜原电池,能加速金属的腐蚀,故B正确;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再投入铝片不反应,故C错误;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会形成铜、铝、硫酸铜原电池,金属铝做负极,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
考点:考查铝的化学性质、电化学原理应用
_33847 8437 萷c[u*36442 8E5A 蹚30275 7643 癃28851 70B3 炳27150 6A0E 樎25195 626B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