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之价值观纬度的冲突与和解--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跨文化交际之价值观纬度的冲突与和解--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跨文化交际之价值观纬度的冲突与和解——以电影《喜福会》为例沈咏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王颖导演的电影《喜福会》讲述了母女两代人因成长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的两代人之间及其自身存在的矛盾,集中表现了多种跨文化交际冲突。

本文拟通过霍夫斯泰德(Hofstede)有关文化的五个维度理论,解读其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现中美两国在家庭观念、个人观念等价值观之间的显著差异,提出建立在移情基础上的互相理解与及时沟通是促进跨文化交际较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距离电影《喜福会》讲述了从中国移民至美国的家庭中,四位在中国长大由于多种原因移民至美国的母亲、与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四个女儿,由于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交际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在影片中,尽管生活在美国,自小的耳濡目染让母亲们仍保留着传统中国的价值观,用心中旧有的观念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她们事事以家庭为重,认为与亲戚朋友团团圆圆才是最好的,因此才有了定期一聚的“喜福会”;顺从、保守、善于忍耐是她们从小被教育女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她们有意无意都想将这种价值观传递给自己的女儿,这些都令成长在美国的女儿们很难接受。

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母女两代人在对话中有不同的理解反馈,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可以用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来分析。

1980年,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 tede)在进行大量调查后将文化差异划分为四个维度;而后又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完善,最终确定了文化差异的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非确定性、刚性气质和柔性气质、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之间的文化冲突恰恰体现了前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

一、“我”与“我们”霍夫斯泰德(Hofstede)所提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描述了个人及其所在集体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主义文化中“我”的意识盛行:从各个角度来说,个人都相对较独立于家庭及其他社会组织;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强调“我们”的意识:个人相对于家族的脸面和集体利益,只能处于次要地位。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与探 索
西部皮革
2 0 1 6年 异
张 甜 甜
( 辽 宁大学 ,辽 宁 沈 阳 1 1 0 0 0 0 )
摘 要 : 中国人 崇尚儒 学 ,中 国文化 以和为 贵 ,提 倡 团结 ,融洽 的价值 观念 ,将 圆满 团 圆看得 很 重要 。在 这种 文化价 值观 下 ,
2 婚 姻 观
会》 中 ,由于 R o s e的丈 夫 不 能 接受 她 不 为 自己 的 权 利去 争 取 ,所 谓 的由于感 动丈 夫对 她 的爱都让 T i d e 十分 不理 解 ,而在 两 人准 备 离 婚 时 ,丈 夫在 分割 房 产 时发 现 了 她 的 刚强 与 自尊 ,两 人重 归 与好 。 这表 明 了美 国男人喜 欢独 立有 思想 的女性 。同样 在 电影 《 大红 灯 笼 高高 挂》 中 ,大 户人 家老 爷 的三 房 姨 太太 都 在 争宠 ,就 连 不 到 2 0 岁 的 丫鬟 都幻 想着有 天 可 以当姨 太太 ,中国 女人 们 视男 人 为 天 ,她 们需 要一 个依 靠 ,一生 的追求 就是 想 生下 儿 子 。尽 管 这 部 影 片反 应 的 年代 比较久 远 ,但 是说 明 了中 国女 人 内心对 男 人 的依 附。 当今 中 国社会 ,女性 越来 越 独 立 ,甚 至 有 报 道 说 中 国 男 人 配 不 上 中 国女 人 。随 时中 国成为 世 界 第二 大 经 济 体 , 中国 女性 收入 逐 渐 多 元 化 , 而 且 白领丽人 们对 另一 半 的要求 也越 来 越 高 ,甚 至 还有 很 多 女性 选
美 国人接 受 的是 资产 阶级 的文化 ,平 等 、独 立 的 观念 深 深影 响 着 美 国人 民。美 国人强 调个 人 主义 ,孩子 与 父母 更 像 是一 种 契 约关

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薇莉不明白,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子女是没有话语权的,只有服从。成年后的薇莉甚至为了取悦母亲而和一个中国人结婚,这场婚姻给她留下一个女儿以后以失败告终。当薇莉带新男友李奇回家出席母亲的生日宴会时,由于李奇不懂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接二连三的犯错误,先是在向长辈敬酒的的时候擅自再倒了一杯,而后又擅自把主菜舀到自己的盘子里并且表现了自己使用筷子的能力,最后在多林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却谦逊的说味道很淡时直接把酱油淋了上去。李奇不明白,在中国主人习惯谦虚自己,哪怕是自己最拿手的东西,在拿出来时总会说这并不是这样。
(四)母亲安美与女儿罗丝的故事
同样,在爱情和婚姻中失去自我的罗丝被母亲的故事深深震撼。她嫁入豪门,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为了丈夫和孩子,放弃了学业,更为重要的,放弃了自我,婚姻却濒临破裂。她常和母亲对抗,宁愿去找心理医生也不愿和母亲交流。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那股流淌在她身体之中的中国人自强不息的血液让她彻底清醒,自己并不是社会家庭之外的“他者”,她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是一个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她在最后关头喊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她的丈夫重新认识了她的价值,挽救了他们的婚姻。罗丝的觉醒最终获得了丈夫的爱情和尊敬,她也理解自己的母亲始终关注她的一颗心。弱者的地位,如果是预先在心里就为自己设定了,那就势必无法摆脱,而女性的抗争首先从认识自己的价值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弱者,是平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能有抗争的本钱。
关键词:教育方式;爱情婚姻观;价值观;文化差异
Abstract: With The Joy Club as an entry point, the paper contrasts and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many aspects of culture, mainly discuss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ways of education, views towards love and marriage, senses of values, way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address term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igure characters, living ways, and individual fates in the movie The Joy Luck Club, and also profoundly expresses people’s inspiration and thinking upon the differences and combination. The fates of several female figures in the movie are the realistic manifest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and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电影《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个跨文化传播的个案叙述

电影《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个跨文化传播的个案叙述

电影《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个跨文化传播的个案叙述电影《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个跨文化传播的个案叙述电影一直是不同文化之间传播和交流的有效媒介之一。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电影《喜福会》是一部涉及中美文化差异的作品,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择偶观念。

本文将以这部电影为例,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喜福会》讲述了华人杨丽莎在美国的孤单生活,为了寻找爱人,她决定回到中国参加相亲节目。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会发现电影中凸显的中美文化差异。

首先,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是显著的。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强调尊重长辈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而在美国,个人主义更为突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电影中,美国人像杨丽莎的朋友戈特利布非常注重自己的幸福,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并认为爱情是小事,自己的幸福更为重要。

这与中国的文化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中美人际交往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经常通过相亲或家人的介绍来寻找爱人。

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导致杨丽莎在相亲中遇到了许多困扰。

无法适应美国式的交友方式,她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并通过互联网交友网站尝试结识美国男友。

电影展示了中美两国在寻找爱人方面的差异,着重呈现了两国文化中择偶观念的差异。

第三,电影中展示了中美人际交往中的不同礼仪习惯。

中国文化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而美国文化更加注重平等和自由的交往。

在电影中,杨丽莎在与戈特利布的对话中,他们面对面坐着,近距离交流,这是美国人常见的交谈方式,象征着平等。

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与长辈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谦恭礼貌。

这种不同的交往方式给观众呈现了中美文化差异。

此外,电影《喜福会》还展示了对婚姻和家庭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在中国,婚姻被视为两个家庭的联姻,而在美国,婚姻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的幸福感。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是 4 位 母 亲 素 W。。)、 林 多 (Lind。Jong) 、 莺莺(Ying-Ying) 、 安 美 (An-Mei Hsu)为她们打麻 将的聚会所取的名字。4 位母亲都是历经曲折从
中国来到美国,各 有 1 个 女 儿 ,她们分别是君(June Woo) 、 微 莉 (Waverly) 、 李 娜 (Lena)和罗丝苏( Rose HSU) 。 故事就围绕这4 个华裔家庭两代人不同的
作者简介:李曰(1982— ),男 ,陕西榆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 硕 士 ,主要从事英美
文化、英美文学研究。一、ຫໍສະໝຸດ 喜福会》和霍夫斯泰德 的文化维度理论
( _ ) 《喜福会》 《喜福会》(77ie Joy iucA
)是由美国华裔
作家谭恩美(Amy Tan)于 1989年创作的一部长篇
中美文化价值观冲突展开。4 位母亲在中国都有
不堪回首的苦难的过去,身上深深地刻上了中国文 化 的 烙 印 ,她 们 都 希 望 女 儿 “能 适 应 美 国 的 环 境 却 保留中国的气质”[1]248,能够在美国取得成功,但女 儿 们 “除 了 她 的 头 发 和 皮 肤 是 中 国 式 的 外 ,她的内 部 ,全是美国制造的”[1]247,“美国社会教会她们美 国的生活准则,她们习惯成自然地按照美国准则生 活 ,这 些 美 国 准 则 ,恰 恰 又 是 她 们 的 中 国 母 亲 嗤 之 以 鼻 的 ‘游 戏 规 则 ’”[1]283,两代人的冲突不可避 免 。女儿经历了焦虑、不适和失败,最终母女通过 互相理解和共同克服困境而彼此更紧密地联系在 了一起。[2]50_51
1979年 ,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等 vs. Long-Term Orientation) 〇[3]53

以电影《喜福会》试析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

以电影《喜福会》试析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英礼貌用语的不同之处。在中文中,礼貌用语通常比 较间接,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和尊重。例如,当别人称赞你时,你会说“哪里哪里, 还差得远呢”。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往往更加直接和积极。当别人称赞你时, 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谢谢”或“非常感谢”。
这种差异在中英文化交流中造成了许多误解和冲突。在《喜福会》这部电影 中,这种跨文化冲突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故事讲述了四个中国移民在旧金山的生 活,他们在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其中最明与集体主义的角度来看,中美文化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也有显著的区别。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的是群体利益和家庭 责任,而美国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强调的是个人权利和自由。这种 差异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中国,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家庭、家族的命运紧 密相连,而在美国,个人的发展更为自由,也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权力距离维度反映了一个社会中弱势群体对权力分配的接受程度。在《喜福 会》中,这一维度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中国文化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强调等级 和秩序,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例如,在电影中,中国母亲们往往表 现出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而美国长大的女儿们则更注重平等和自由,对长辈的 依赖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框架分析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具 有重要意义。《喜福会》作为一部展现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 了生动的例证。通过对比分析这部电影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在中美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 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观,而且也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这篇文 章中,我们将对比中英礼貌用语,并以《喜福会》为例,探讨跨文化冲突。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看中美文化差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深入剖析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理论框架,它提供了五个关键维度来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这些维度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以及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大国,其文化差异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逐一分析这些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人民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为跨国交流、合作和相互理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五个关键维度。

然后,我们将逐一分析中美两国在这些维度上的文化差异,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总结这些差异对两国交往和合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更好理解和合作。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概述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是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跨文化理论框架,它旨在帮助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差异。

这一模型包括了四个主要的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反映了社会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的目标和需求被优先考虑,如美国文化就倾向于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和行动。

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群体的和谐和共同目标更为重要,如中国文化中的集体观念较为强烈。

权力距离维度描述了社会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和权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如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是自然的,并习惯于服从权威。

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如北欧国家,人们更加强调平等和民主,对权力差距的接受度较低。

第三,不确定性规避维度涉及社会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容忍程度。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电影《喜福会》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电影《喜福会》
活 的美 好 。 母女之 间的矛盾 冲突和矛盾
拆散他们 , 甚至用鞋子打她们 。但
织之间的关系。 ( G u o — mi n g c h e n ,
的是帮 助人们解决 交际 中产生 的
问题 , 提 高交 际 能 力 ” 。( 胡文 仲 ,
次争 吵 中 ,菁 美 由于 不想屈 就
母 亲 的 压 力 练 琴 就 对 母 亲 说 道 “ 我 再 也 不 弹 琴 了 …… 这 儿 不 是
二. 跨文化交 际视 角解读 电影 《 喜福会》
突在某种 程度上便 折射 出了 中美
困口躅圜
两种 文化之 间个人 主义 和集 体 主
义 价 值 观 的碰 撞 。
垫 பைடு நூலகம்
国男朋 友不 负责任 以后 ,就 执意
壑童
做的一切也都是 为 了保 护和培 养 她们 ,是母爱 支撑起 的这一切 生
学教 育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电影《 喜福会》
圃 子海利 占立玲
内容摘要 : 生活在不 同文化 背景 中的人们 , 由于价值观和 生活方式不 同, 对待事情 的观点和态度也 必然存
在差 异, 交往过程 中势 必会产 生矛盾和冲突。 由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 恩美 的同名 畅销 小说改编 的电影《 喜福 会》 便是跨文化交际 中从文化冲 突到 融合 的典型例子。本文便 以该 电影为例, 借助霍夫斯泰德 的跨 文化交际文 化围度理论 , 对大量存在于小说 中的文化冲突现象进行解读。通过分析 , 得 出不 同文化 间的交往 需要相 互尊重 和理 解, 需要爱与真诚 。理解 、 爱和真诚 永远是 沟通心灵 的桥梁 、 连接世界 的纽 带。 关键词 : 《 喜福会》 个人 主义 集体主义 权力距离 文化认 同

电影《喜福会》的跨文化解读-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喜福会》的跨文化解读-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喜福会》的跨文化解读一根羽毛,本来长在旧上海市场一只鹅的身上。

当这只鹅漂洋过海来到异乡,却被剥夺了入境的权力,只留下一根羽毛,伴随女主人一路珠箔飘灯……“我要在美国生一个像我一样的女儿。

但是,在那里没有人会根据她丈夫打嗝的响亮程度来衡量她的身价;没有人会瞧不起她,因为我会让她讲一口漂亮的美国英语;在那里她将无忧无虑,她将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因为将送给她这只天鹅只超乎想象的美丽天鹅。

”--- 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四个华裔美国家庭、四位母亲的寻梦之旅,也开始了四对母女在迥异于本土文化的异国他乡在思想、文化、观念上的激情碰撞。

这部电影以一种平稳语调娓娓讲述了四对性格不同、命运各异的母女在旅美生活中的故事。

故事本身的错综复杂带有典型东方思维,而两种带有强烈对比特征的场景中国社会与美国社会――的转换方式则又具有典型西方戏剧化特征。

喜福会”其实是四位母亲为自己在家庭聚会打麻将的活动而取的一个带有传统中国色彩的名称。

虽然她们相识的缘由很美国化――因教友聚会而认识。

但几个带有深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女人却在家庭聚会时乐此不疲地进行很中国化的娱乐活动一一打麻将,身着传统服装,用汉语聊家常。

这一切,在典型美国式的古典欧式室内装修的场景下进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而又充满戏剧化效果。

在电影中,无处不在地展现了强烈的文化冲突。

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这些华裔家庭和本土美国白人之间,而且存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移民之间,包括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等级观念等。

透过这些,我们隐约能感受到贯穿整部电影的一种精神脉络,一种对于不同特征文化及其维度空间的关注。

在这里,笔者试图从“文化维度”理论角度来阐释本片中所展示的中美文化基因的冲突表现及其成因。

、关于“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荷兰学者吉尔特• 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 )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跨文化理论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引言: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代表,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与风貌。

本文将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的六个维度,以电影《喜福会》作为案例,探讨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点,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组织中的关系紧密程度。

相对于美国的个人主义,中国的集体主义倾向更为显著。

在电影《喜福会》中,可以观察到中国人重视家族和亲属关系的情节。

例如,婚姻的安排、亲戚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家族的忠诚。

而在美国的电影中,更多展现了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故事。

第二维度: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指的是社会中各种不同权力角色之间的分布情况。

相对而言,中国的权力距离较高,在电影中也可以看到父母对子女的严厉要求和权威地位。

而在美国的电影中,更强调个人权利和平等,较少出现对权威的崇拜。

第三维度: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社会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的接受程度。

中国社会相对于美国更加注重稳定和安全,对风险持谨慎态度。

在《喜福会》中,可以看到人们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对面子的追求。

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影更注重个人的冒险和对未知的探索。

第四维度:男性与女性的角色分配在中国文化中,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分配相对传统和保守。

电影《喜福会》中的男主角承担起家族责任,而女主角在一开始就已为婚姻许配。

而在美国电影中,更多呈现了性别平等和女性独立的形象。

第五维度:长期与短期导向这个维度涉及到社会中对待时间和未来的态度。

中国文化更加注重长期计划和稳定发展,而美国文化更强调眼下的即时成果和享乐。

在电影《喜福会》中,婚姻的安排和亲戚关系的重要性都展现了中国对于长期关系的重视。

第六维度:忍耐与即时满足霍夫斯泰德的忍耐与即时满足维度涉及到个体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耐心和忍耐力。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引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研究文化差异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揭示人们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电影《喜福会》中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进行解读,探讨中美文化的异同。

一、权力距离霍夫斯泰德将权力距离定义为不同社会层级成员之间接受不平等分配的程度。

中国是一个高度等级分明的社会,家庭、组织、政府等各个层级的权力距离较大,人们对于权威的尊重和依赖明显。

而在美国,权力距离相对较小,强调平等和个人自由。

在电影《喜福会》中,婚姻、家庭、企业等层级关系的强调以及男性家长的权威地位,展现了中国文化中权力距离的特点。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另一重要维度。

美国是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而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强调家庭、团队和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人。

电影《喜福会》中,家庭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牵绊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接受和处理方式。

中国是一个高度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注重掌握信息、规划安排,对风险和不确定事件的忍耐度较低。

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较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更加开放、乐观。

电影中,徐来喜先生一家不惧风险,放手一搏的精神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不确定性规避较低的特点。

四、男性与女性的角色认同霍夫斯泰德的理论还关注男性与女性的角色认同。

中国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多是勇敢、稳定和负责,而对女性的期望常是温柔、贤良和照顾家庭。

相比之下,美国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女性的独立自主。

电影《喜福会》中,女性对家庭的关心、对丈夫的信任以及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形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性别角色认同。

结论: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电影《喜福会》,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体现。

分析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语论文

分析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语论文

分析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化差异_英语论⽂毕业论⽂声明本⼈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是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进⾏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外,本⽂不包含他⼈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与集体均已在⽂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承担。

2.本⼈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学位论⽂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的复印件和电⼦版,允许此⽂被查阅和借阅。

本⼈授权⼤学学院可以将此⽂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有关数据库进⾏检索,可以采⽤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段保存和汇编本⽂。

3.若在⼤学学院毕业论⽂审查⼩组复审中,发现本⽂有抄袭,⼀切后果均由本⼈承担,与毕业论⽂指导⽼师⽆关。

4.本⼈所呈交的毕业论⽂,是在指导⽼师的指导下独⽴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中凡引⽤他⼈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中已经注明引⽤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和集体,均已在论⽂中已明确的⽅式标明。

学位论⽂作者(签名):年⽉关于毕业论⽂使⽤授权的声明本⼈在指导⽼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图⽚、录⾳带、设计⼿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学。

本⼈完全了解⼤学有关保存,使⽤毕业论⽂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的纸质版或电⼦版,允许论⽂被查阅或借阅。

本⼈授权⼤学可以将本毕业论⽂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有关数据库进⾏检索,可以采⽤任何复制⼿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署名单位为⼤学。

本⼈毕业后使⽤毕业论⽂或与该论⽂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或成果时,第⼀署名单位仍然为⼤学。

本⼈完全了解⼤学关于收集、保存、使⽤学位论⽂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的印刷本和电⼦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的印刷本和电⼦版,并采⽤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学校有权提供⽬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全⽂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的复印件和电⼦版,允许论⽂被查阅和借阅。

喜福会 文化差异分析

喜福会  文化差异分析

中外文化差异,你视与不视,它就在那里…
所以我们要做到求同存异,加强交流、尊重、 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方夫妻关系
• 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 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 的经济责任。 • 妻子无需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角 色,丈夫也需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 • 深受基督文化影响,推崇人人平等,家庭 成员亦是如此。他们关注个人自由与权力 ,亲情观念明显淡化,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纽带联系不紧密。
从上面的电影情节可以看出,在中国,如果 父母不同意两个人的结婚,那么这个婚事很 难成。作为子女也无话可说。但是在西方就 不一样,从Tide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西方每 个人在婚姻中都有个人的权利,可以维护自 己的权利。
婚姻中夫妻关系
在电影中,两个人结婚以后,Rose百依百顺 ,百般呵护,甚至为了丈夫牺牲了自己的事 业做了家庭主妇。 可是她的丈夫希望自己的妻子应该有自己的 事业,各种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而不 是对自己百依百顺。
母亲和女儿们通过互相的了解化解了矛盾融洽的母女关系使得作为第一代华母亲和女儿们通过互相的了解化解了矛盾融洽的母女关系使得作为第一代华母第裔女性的母亲和第二代华裔女性的女儿的美国梦达成了统一即在保持中国传统的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享受融洽的家庭及社会关系
一. 中西方婚姻价值观
婚姻中的个人权利 婚姻中的夫妻关系 二. 中西方信仰观差异
• 高背景文化提倡尊老 • 美国人低背景文化的 爱幼,子女孝顺父母、 家庭观念:个人独立, 个人权利,自由平等。 听从父母的训导是天 经地义的。在这种文 化传统中,家长的权威 是绝对的、不容冒犯 的,子女只能绝对服从。
母亲和女儿们通过互相的了解化解了 矛盾,融洽的母女关系使得作为第一代华 裔女性的母亲和第二代华裔女性的女儿的 “美国梦”达成了统一,即在保持中国传统 的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享受融洽的家庭及社会关系。同时,母女 关系从冲突走向融合,从某种程度上也代 表着中西方文化的消解与融合。

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姓名:徐苏淑专业:国贸12(3+1)学号:201227920321【摘要】根据谭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喜福会》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电影《喜福会》讲述了从中国内地远赴美国生活的四个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四个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

两代人在生活环境的转变中受到的文化熏陶迥异。

本文针对东西方文化在友谊观、婚姻观、面子观、家庭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信仰观所存在的差异方面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以期对进行国际贸易者在跨文化交际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喜福会》; 中美文化; 差异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然而,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或是课堂上侧重的是与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即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这实际上就是狭义上的文化界定。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完全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

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和喜好憎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语言运用,《喜福会》便是反映这种现象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经典之作,小说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连续九个月稳坐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全美图书奖以及洛杉矶时代周刊图书奖。

根据谭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喜福会》也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影片《喜福会》讲述的是四对母女之间由于成长的背景不同,而在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冲突。

四位母亲在中国的时候遭受了巨大的不幸,她们抱着无限期望远渡重洋来到美国。

尽管她们在美国生活,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融入她们的血液以及灵魂深处,这与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

本文针对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在友谊观、婚姻观、面子观、家庭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信仰观六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利于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以期使进行国际贸易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更加顺畅。

《2024年跨文化视角下归化与异化翻译分析——以电影《喜福会》为例》范文

《2024年跨文化视角下归化与异化翻译分析——以电影《喜福会》为例》范文

《跨文化视角下归化与异化翻译分析——以电影《喜福会》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以电影《喜福会》为例,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二、电影《喜福会》背景及文化特点电影《喜福会》是一部以华裔家庭为背景的影片,涉及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影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语言特色,为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了解电影的背景及文化特点,对于分析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归化翻译策略分析归化翻译策略注重将源语文化转化为目标语文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电影《喜福会》的翻译中,归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转换:将中文对话转化为英文或其他语言时,采用归化策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 文化适应:对于电影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喜福会”等习俗,通过解释和说明,帮助西方观众理解。

3. 增强可读性:通过调整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提高可读性。

四、异化翻译策略分析异化翻译策略则注重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使读者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

在电影《喜福会》的翻译中,异化策略的运用也十分重要:1. 保留文化特色:对于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采用异化策略,保留其原汁原味,让观众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2. 增加文化兴趣:通过引入异国文化元素,增加观众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 促进文化交流:异化翻译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拓宽观众的视野。

五、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比较分析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喜福会》的翻译中各有利弊。

归化策略有助于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可读性,使观众更容易接受;而异化策略则有助于保留文化特色,增加观众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在实际翻译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两种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导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自提出以来,成为了跨文化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差异,并从中发现不同文化间的体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的维度理论为基础,试析中美文化差异,并以电影《喜福会》为例,探讨两国文化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

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对国家文化之间差异的研究,通过对五个维度的比较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首先是权利距离维度(Power Distance)。

这个维度描述了在一个社会中成员之间的不平等程度对于被视为权威的人或组织的接受程度。

相比之下,中国的权力距离较高,人们更容易接受权威和层级制度。

第二个维度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这个维度描述了个体主义程度与集体主义程度之间的差异。

美国倾向于个体主义,重视个人权利和个人的利益;而中国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团体利益和社会责任。

接下来是不确定性规避维度(Uncertainty Avoidance)。

这一维度描述了一个社会是否对未知情况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

美国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低,更加开放和接受新颖事物;相比之下,中国对不确定性的规避较强,更加重视稳定和确定。

第四个维度是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

这个维度描述的是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分布程度。

在这一维度上,美国更倾向于男性化,注重竞争和成就,而中国则更加女性化,注重合作和同理心。

最后一个维度是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这一维度描述了一个社会对未来的应对方式和时间观念。

美国倾向于短期取向,注重即时利益和个人幸福,而中国则更注重长期取向,强调积极的意义和未来的利益。

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流不断增多,文化碰撞问题日渐凸显。

文学、影视作品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碰撞问题。

李安执导的电影《喜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婚姻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并探讨如何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碰撞、冲突问题。

关键词:霍夫斯塔德;文化差异维度;喜宴;跨文化交际一、引言《喜宴》讲述的是远在台湾的父母赶赴美国参加儿子婚礼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影片男主角伟同在纽约定居十年,事业有成,与男友赛门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

而远在台北父母的一次次逼婚,使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怎料父母想赴美亲眼见证儿子成家。

无奈,伟同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假结婚”。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

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

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冲突问题,在复杂的电影情节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唤醒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探讨如何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碰撞、冲突问题。

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在电影《喜宴》中的体现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描述和比较。

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非确定性、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汤新煌,2006.08),它们对分析文化冲突的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电影《喜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异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一个有效架构。

浅析《喜福会》中美文化差异

浅析《喜福会》中美文化差异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喜福会》中美文化差异高艺峰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 要:《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之作,小说一经面世就引起广泛的关注,连续九个月稳坐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全美图书奖以及洛杉矶时代周刊图书奖。

小说讲述了四对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式母亲与她们的美国式女儿之间的情感故事。

故事精彩并且内容深刻,反映了美国移民和其子女的文化差异,在其背后更是反映了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

笔者以其同名改编的畅销电影为其蓝本,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分析中美文化关于母爱、婚姻、自由等三个方面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母爱;文化;婚姻;习俗作者简介:高艺峰(1993-),女,吉林人,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04-02一、中西方对母爱的不同价值观在中国,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这样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父辈和母辈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或者是期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从小时候的兴趣班到长大后的工作选择,父母理所应当的干预子女的选择,这在中国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这被理解为中国式的爱。

这种爱需要付出长辈全部的积蓄和精力,与此同时它也深深地影响子女,一代又一代。

在西方,个人奋斗继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美国的传统文化所倡导的。

美国的孩子在十八岁后要自己考虑如何生活下去以及如何继续攻读学费,也许父母会承担一部分,但是会逐渐的放任孩子自己去生活,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但同时孩子要承担起相应的经济压力。

这是不同文化的爱的表达。

在《喜福会》里,这种冲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对母女是君和她的母亲。

君的母亲认为君有着很高的音乐的天赋,她相信女儿可以成为一个很优秀的钢琴家进而可以超越母亲然后跻身于美国社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辙,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这是母亲对于子女的希望。

但是她的母亲把这种希望寄托在钢琴之上,她不辞辛苦地为钢琴老师做家务来换取老师每周教君钢琴课,母亲辛辛苦苦的付出,但是却遭到了女儿的不理解。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电影《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电影《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电影《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
解读
谢玖兰;盛洁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7(000)011
【摘要】该文从跨文化交际方面,以电影《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为载体,以霍夫斯泰德理论为依据,从权利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不确定性规避这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冲突根源以及给读者带来的启发.
【总页数】2页(P169-170)
【作者】谢玖兰;盛洁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柳州545000;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柳州5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4
【相关文献】
1.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看电影《推手》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冲突 [J], 谢婉欣
2.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文化冲突分析——以《无声告白》为例[J], 刘雁南;万桂莲
3.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J], 李日
4.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电影《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 [J], 谢玖兰;盛洁
5.跨文化视角下对《喜福会》中文化冲突的解读 [J], 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
电影《喜福会》为例
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引言: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而文化差异则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发展背景而产生的。

本文将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的深度探讨,以电影《喜福会》为例,试图破解中美两国的文化之谜。

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以五个维度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以及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这五个维度分别代表了每个国家在不同文化方面的倾向,从而形成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权力距离的差异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中不同地位和职能的人工作和生活中所体会到的权力差距。

中国在权力距离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基于传统农耕文化,尊重和服从权威是被看重的价值观念。

而美国则更加强调平等和自由,权威并不是绝对的。

在《喜福会》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权力距离差异的体现。

主人公康宝莱与其刻板的上司之间充满了权力距离,上司的命令像是不可违背的法则。

而在美国文化中,更为注重平等。

美国电影中的主人公通常持有反抗传统权威的态度。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而集体主义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至上”,而美国文化中更注重保护个体的权益。

在《喜福会》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虽然主人公康宝莱在家庭和团队中不断付出和牺牲,但最终他收获了家人和团队的认可和支持。

而在美国文化中,相对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强调个体的自主和成就。

四、不确定性规避的差异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和未知的情况时,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和习惯。

中国文化中更强调对未知事物的规避和恐惧,追求稳定和安全。

相反,美国文化更为开放和接受新事物,更愿意冒险。

在电影《喜福会》中,康宝莱追求自己的梦想,勇于冒险,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而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和追求是相对罕见的。

五、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差异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指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文化中,男性气质更加强调阳刚之气,男性更多承担家庭主权,而女性更加传统地服从和依附男性。

相反,美国更注重男女平等。

在电影《喜福会》中,主人公康宝莱的妻子对他的追求和支持是中国文化中对男性的典型表现。

而在美国文化中,女性更加追求独立和自主,平等的地位相对更容易获得。

六、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的差异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是指人们的时间观念和对未来的长远规划。

中国文化中,长期导向更为明显,追求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而美国更强调短期利益和个人成就。

在电影《喜福会》中,康宝莱追求自己的梦想始终坚持不懈。

这种长期导向的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

而在美国文化中,更注重个体的即时满足和短期利益。

结论:
通过对电影《喜福会》中中美文化差异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在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以及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发展背景所决定的。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交流和理解,为两国间的合作提供更加有益的指导
在电影《喜福会》中,展现了中国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权力距离较大、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和女性服从;而美国文化注重权力平等、个人主义、不确定性接受、男女平等。

此外,中国文化更加重视长期导向,而美国文化更注重短期利益。

这些差异是由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和研究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有助于增进交流、理解和合作,为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