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张祖庆【教学目标】1.读准“嗯”、“熬”等多音字,会写“虑”等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忐忑不安”、“汹涌澎湃”、“熬”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叙事诗改写成小说的高超写作技巧;创生语境,迁移习作,初步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主动钻研文本,多元解读,从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与“不穷”,充分感受穷人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流程预设】第一板块溯“穷”,整体感知 1.出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头像。
2.介绍两个作家的关系:《穷人》是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
3.检查预习,正音。
4.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第二板块扣“穷”,研究表达 1.读完全文,找不到一个“穷”字。
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的“穷”?2.交流点拨,研究表达。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几个要点梳理作者是如何写出“穷”的: A 恶劣的天气环境; B 家中的陈设和衣食起居;C 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忐忑心情;D 渔夫的忧虑;E 西蒙死后孩子们入睡的细节。
?? 3.师生一起探究容易被忽略的文字“睡觉还早”,从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感悟穷人之“穷”体会作品的“言简意丰”。
4.小结: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诗歌改写成小说,通篇小说没有一个“穷”字,但读来催人泪下。
这就是大师的文字,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第三板块品“穷” 以写促悟1.这些穷人,真的穷得一无所有吗?细读全文,完形填空: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2.分享与点拨。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内容中,感悟穷人的“善良”、“富于同情心”、“母爱”等美好品质: A 恶劣天气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B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忧虑;C 西蒙死后的惨状与孩子们熟睡的对比;?? 3.创生语境,迁移写作。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9/062020/04《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江苏南京市三牌楼小学蒋春(执教)姜梅红(评析)教学设计一、导入,概括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1.导入,复习小说三要素同学们,语文课本的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
单元导读告诉我们:“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单元导读中还告诉我们学习小说要注意语文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通过对《桥》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就是要通过环境、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短篇小说,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齐读课题——《穷人》。
首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家,(出示作家简介PPT )为什么高尔基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穷人,体会托尔斯泰小说的精彩。
【点评】本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属于特色单元。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具有极强的文体意识,一上课,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单元是小说单元,然后请学生关注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学习要素,并且勾连上节课《桥》的学习内容,再次点明——小说就是要通过环境、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2.概括主要内容师:大家都在课前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小说中写了哪几个穷人?生:桑娜、渔夫、西蒙、五个孩子、两个孩子。
师: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邻居。
师:快速默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两家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两人说。
师:同学们,在概括穷人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先了解小说中有哪些人物,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3.梳理故事情节师: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人始终贯穿全文,我们的心也随着她而跌宕起伏。
这个人是谁?文中的她有哪些担心呢?板书桑娜(出示PPT )担心出海捕鱼的丈夫,担心生病的西蒙一家,担心丈夫是否同意收养。
师:谁能根据桑娜的担心梳理一下小说的情节呢?生: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在家等待渔夫的时候,发现邻居西蒙死了,于是她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带回了家,害怕被丈夫责骂,结果发现丈夫和自己想的一样,最后他们收养了这两个孩子。
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5篇
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5篇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5篇篇一:《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穷人》是九年义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教材第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讲的是在沙皇黑暗统治时期,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收养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反映了穷人那种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赞颂穷人富有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小说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有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共同学习:一、这是一堂扎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能够应用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虽然运用得不够熟练,但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
二、双基教学扎实,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双基,即在整个课堂中重视基础知识灌输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得于夯实的语文基础,在解决生字、词语、词意等等方面尤为突出。
建议:1、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没有全面深刻地读透教材,因此在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目标定得太多,将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杂揉为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造成本节课的容量太大,致使整个课堂就很难驾驭与掌控。
2、整个课堂缺乏激情,老师连续不断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形成了教师串讲串问,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低沉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看不到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词语的过程,也看不到学生读书的过程,也看不到学生在读书时在书上圈点批注的过程。
3、利用课余时间多练习使用电子白板,让电子白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所服务,不要让电子白板成为课堂教学的负担或者是麻烦。
篇二:《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穷人》是九年义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教材第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穷人》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___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作品创作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败坏,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___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___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___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研究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作为重点,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要重视朗读,教师最好提前进行朗读备课,以读为主线,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1.学会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___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研究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研究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___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___的矛盾心理,体会___的善良。
教学难点:研究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写“汹、涌、澎、湃”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轰鸣、抱怨、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___和渔夫的“穷”。
教学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从文中找出表现穷人“穷”的句子,体会___和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穷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7篇)
《穷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7篇)《穷人》课堂教学实录篇1师:今日我们学习新课文《穷人》,板书课题。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说说是谁?生:托尔斯泰,他是俄国宏大的的作家,师:以前我们读过托尔斯泰的什么作品?生:《跳水》。
师: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怜悯被剥削压迫的农奴。
本文写的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人的故事。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和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的穷?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师出示课件):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同学把主要人物写在黑板上。
板书(桑娜渔夫)师:开火车读课文,老师检查你们预习课文的状况,读的时候是否能读准字音,边听边想,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课文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终写的什么?扫瞄课文,看谁能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生:(等待丈夫——抱回孩子——督促桑娜)师:你能用几个字来概括对穷人的印象?生:(和善)板书:和善师:那么他们的和善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几句自己的感受。
生读感悟批画。
师:默读第一部分,你能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他们的家境吗?生:(穷)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穷?生……师: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生:觉得他们可怜,很怜悯他们。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怜悯的心情表达出来吗?生读,师评价,从你的怜悯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你也是个和善的孩子。
师:桑娜一家如此贫困,可还毫不迟疑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把有关语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生谈感受,师重点点拨的句子: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2.“她忐忑担心的想:他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师:你从省略号体会到了什么?生:……师: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
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布满了冲突。
紧扣文体特征,聚焦人物形象——《穷人》(六上)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全国名校联盟2020年会视频资料好课精选课堂实录一、了解作者,明确三个要素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的课题叫什么?生:(齐)《穷人》。
师: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你们知道吗?生: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他写过《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
师:这是他的三大著作。
托尔斯泰是个什么样的作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他。
生:是个伟大的作家。
师:高尔基曾用一句话评价托尔斯泰:“谁不认识托尔斯泰,谁就不能认识俄罗斯。
”托尔斯泰就代表着俄罗斯。
如果要用这样的句子介绍我们中国的作家,怎么介绍?生:谁不认识鲁迅,谁就不认识真正的中国。
师:给他掌声。
鲁迅就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杰出代表。
托尔斯泰就是这样杰出的人。
《穷人》是一篇小说。
小说有三大要素。
读小说我们接触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生:(齐)情节。
师:有谁知道情节分哪四个部分?生: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师:大概对了。
那么在小说里这些部分我们用什么词来说呢?一般是说小说情节的———(板书:开端。
生齐说。
)然后是情节的———(板书:发展。
生齐说。
)然后是情节的———(生齐:高潮。
师板书。
)最后是情节的———(板书:结局。
生齐说。
)情节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叫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概括情节,感受人物心情师:今天我们首先走进小说《穷人》的情节,把书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情节的开端?(生默读)生:写的是桑娜急等夫归。
师:他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的。
谁还有不一样的?是在什么环境当中等她的丈夫归来?生:桑娜在狂风暴雨中等丈夫归来。
师:把环境放进去。
他的丈夫出去干什么了?生:桑娜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急等丈夫打鱼回来。
师:什么叫概括?你看,人物———桑娜;环境———狂风暴雨的夜晚;事情———等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连起来说一下。
(生各自说)师:这叫概括能力,高年级的同学要具备。
这是用一句话概括,现在我要你用小标题概括。
骆应华《穷人》课堂实录.
《穷人》课堂实录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骆应华【教学目标】1.带着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带着探究心,借助变化的环境和复杂的心理独白,体会桑娜的内心,初步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初读小说,带着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一)齐读课题,揭示文体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齐读课题——生:穷人。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师:读小说,我们总喜欢带着好奇心去追问。
故事开始以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请大家带着这些追问,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所谓浏览,就是快速地,一目十行地看。
看完的举手示意。
师:读这篇小说,我们的心始终紧贴着一个人物的内心,谁?生:桑娜。
师:那在刚才读的过程中,你发现桑娜都有过哪些担心?生:桑娜担心海浪会不会把丈夫的船掀翻,也担心把西蒙的孩子带回家里,自己会不会被渔夫揍,还担心收留西蒙的一对子女后,家里的生活会不会更加的贫穷。
师:掌声送给他,你真会读书。
丈夫、邻居的孩子都牵动着桑娜的心。
看,带着这些追问,加上开头,就能帮助我们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我认为这篇课文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死了,于是便把邻居的孩子收养回了家。
她害怕收养这两个孩子会被丈夫责骂,结果发现丈夫的心和自己是一样的,他们最后收养了这两个孩子的故事。
师:掌声送给她。
清楚,简洁,就像她那样,带着这些追问,放出声音来,自己说说。
(三)小结读法,引向深入师:带着好奇心去追问,我们很快就能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其实,每一个普通读者都会这样去读小说。
但是,小说仅仅这样读就够了吗?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二、再读小说,带着探究心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一)通过环境描写,探究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1.初读环境描写,了解顺序师: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的渔家小屋里。
穷人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穷人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课文——《穷人》。
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讲了一对夫妇,他们的生活很穷苦,但是他们非常善良,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二、阅读理解老师:我们来阅读一下课文。
请大家仔细阅读,尤其是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好了,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谁能来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我感受到了这对夫妇的善良和无私,他们虽然生活很穷苦,但是他们还是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还有谁想说一说?学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善良和无私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
老师:非常棒,你已经从课文中领悟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三、深入探讨老师: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对夫妇的心理变化。
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尤其是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好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学生:我发现这对夫妇一开始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无法给这个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
但是,当他们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后,他们的心情变得踏实和愉悦了。
老师:非常好,你已经注意到了夫妇的心理变化。
还有谁想说一说?学生:我觉得这对夫妇非常善良,他们虽然生活很穷苦,但是他们还是决定收养这个孩子,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老师:没错,他们的善良和无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四、总结与作业老师:这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穷人》这篇课文的内涵和意义,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善良和无私的精神带进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今天的作业是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你帮助别人的经历。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穷人名师教学设计(共10篇)
篇一:《穷人》名师教学实录《穷人》课堂实录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师:好。
师:板书5+2=生:7生:说明我们不够自信,很多简单的问题也不敢回答。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
第二5+2指的是——一、多层次理解“忐忑不安”师: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师: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
师: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
1:桑娜脸色苍白??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
(从重点词层面来理解“忐忑不安”,是否还可以挖得稍稍深些?)生(读)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1:省略号。
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
师: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
师:我想和你们合作一下,想读的站起来。
(师生合作)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三个层面的理解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非常深刻,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是教师直接引导,而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我想可能学生理解的第一层面为找到词语,第二层面为找到标点,第三层面为找到表达方式。
目的有二:1、更顺学路些。
二、解读桑娜心里想法师:“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师:(和学生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回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师:“受”的意思是?(够他忙的了。
够他苦的了。
够他干的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
2.生活更加艰难了。
4.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
师:既然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2.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
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汪玥(执教)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刘荣华(点评)【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穷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书写“魁梧”;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忐忑不安”“揍”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有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桑娜担心、害怕等矛盾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宁可自己吃苦电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桑娜抱走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并通过反诘比较,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师研读文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题日是“穷人”。
课前请大家预习了课文,不知道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请拿出课堂作业单,完成1~3题。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第一题,第一个带点字选哪个读音?生:gē(搁板)。
师:第二个带点字的读音是——师:“强”是个多音字,“勉强”中“强”读第三声。
第三个带点字的渎音是师:都选对了,很好!这些带点字的声调很容易读错,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起再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师:第二题,你们发现哪个字写错了?生:“魁”字少了“撇折点” (即部首“厶”)。
师:眼睛真亮!在写“魁”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撇折点”。
第三题,谁来说?生:小说《穷人》写到的人物有桑娜、西蒙、渔夫。
《穷人》教学实录
23.《穷人》(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板书设计:穷人桑娜渔夫勤劳淳朴善良[课堂实录]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课前准备:我住长江头,君在黄鹤楼江尾。
我们共饮长江水,看到我觉得亲切吗?有家人感觉吗?没关系,我们以后会成为好朋友的。
上课:请大家看题目,今天我们学习伟大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穷人》,谁来用一句话说这课讲了什么?生:一个渔夫家的家庭,虽然很困难,但桑娜依然收下了一个孩子。
师:这是一篇沙皇时代的文章,离我们很远了,但是它仍然有鲜活的生命力,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文章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我对妻子桑娜很深钱印象,因为他很人性师:听你说得多好,课文读得很深了,用一个词来来赞美她生:人性美师:自由读课,看看桑娜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用你的笔画画,读书要心到,口到心到,好下面请大家来学习课文吧。
生:学生自学课文教师来回巡导师:交流才会更深刻的认识。
谁来说?生:我从第八小节的第一句体会到师:在第八小节,她的心跳得更厉害,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心理?生:因为雪上加霜。
师:渔夫悲惨的生活,还有生命的威胁,我们带着对穷人深深的感情来读这一自然段生:读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穷人》优质课教学实录
《穷人》教学实录一、初读感知课文(一)初见“穷人”1、今天我们学习小说单元的第二篇小说。
读题目。
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2、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最为关键的要素。
请快速默读课文,看看《穷人》中有哪些人物?(桑娜、渔夫、西蒙、桑娜的三个孩子、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正如这篇小说的题目,他们都是——穷人。
3、何以见穷?预设1:我从第一自然段发现,天气如此恶劣,桑娜的丈夫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鱼,为了维持一家人生活。
桑娜在家补破帆。
这些都说明这家人很穷。
预设2:第2自然段写“丈夫不顾惜身体……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这里直接写说明桑娜一家贫穷。
4、这是贫穷的桑娜一家。
那西蒙呢?预设1:课文第七自然段写到,寒风呼啸的天气,西蒙家连被子都没有,睡的是稻草铺,西蒙临死前用自己的衣服和旧头巾给孩子取暖。
预设2:西蒙家生活非常困难,住的是潮湿阴冷的房子,睡的是稻草铺,生病更谈不上医治,病死了。
5、是啊,穷到极点!(二)初识“穷人”1、课文讲了发生在这些穷人间的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死了,于是便把邻居的孩子抱回家。
又因为担心收养这两个孩子会加重自己家生活负担而被丈夫责骂。
结果渔夫和桑娜想到一块去了,都决定无论多困难都要收养两个孩子)2、概括得很好。
是的,他们是穷人(师指课题,强调“穷”),把“穷”去掉换一个词,他们又是怎样的人?(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3、是的,他们很穷,但却有着极其珍贵的品质。
二、再读课文,体会鉴赏。
师:读小说,知道小说家写了什么故事,认识故事中的人物,这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咱们得发现小说家是如何叙述这个故事,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寻找桑娜情感变化,发现小说叙事节奏1、在这篇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桑娜。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人物的情感变化往往扣人心弦。
请大家默读课文3-27自然段,在相关的语句旁做批注,再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桑娜的情感变化。
「部编版」六上语文13《穷人》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上语文13《穷人》优质公开课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课堂实录」13穷人[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
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1.会写“汹、涌、澎、湃”等14个生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轰鸣”“抱怨”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关注情节,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抓住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形象。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把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进行分类,生字分类注意“唉”“嘿”“嘛”“喃”一类偏旁相同、结构相同,表示语气的字,在指导读音中,可以把课文中带有这些字的相应语句呈现出来,放在语句中更好地把握读音的准确性,也可以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情感。
“沉思”“抱怨”“忧虑”这类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教师出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还能从人物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自作自受”“湿淋淋”时,要适当地拓展ABAC式和ABB式的词语。
本课生字读音中要注意“淋”的声母是边音,“皱”“勺”是翘舌音,注意零声母生字“唉”的读音。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我教授的一堂非常有意义的《穷人》(第一
课时)课程。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穷人,探究穷人的
生存状态与现实困境,并通过认识穷人,让学生成为一名更懂得关心、爱护和帮助穷人的人。
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穷人。
我们从经济、文化和社会
等多个方面来深入探究穷人的生存状态和困境,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
到贫困的痛苦和不易。
接着,我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为什么会有穷人?贫穷的根源是什么?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得出了一些观点,其中有些认为穷人可能
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有些认为是因为社会不公平以及机会平等的缺失。
我很满意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最后,我向学生们强调了爱与关爱。
我告诉他们,虽然我们不能
改变世界上的贫穷现状,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关注、爱护、帮
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我鼓
励学生们积极参加义工志愿者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非常有意义、十分引人思考的课程,也是使
学生们更为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感恩生活的一堂温暖的人生教育课。
希望今天的教学实录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课文16《穷人》语文S版 (1)
16《穷人》课堂实录一、认读本课生字词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
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谁会读这些词?生读师:(课件中的“勉强”的“强”变红)这个词是个多音字,它可以读二声,比如坚强、强大,但有一种情况,在它表示硬要、迫使的时候,它读三声,比如强人所难,勉强。
再来读。
生:勉强。
师:(指着寡妇一词)这个词读?生:寡妇。
师:寡妇指什么人?生:寡妇就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出示“鳏夫”一词)那鳏夫指什么样的人?生:鳏夫是指死了妻子的男人。
师:我们把这些词再读一遍。
生齐读。
二、概括课文内容师:好,那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1: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师:非常棒,课文内容你已经读懂了。
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尤其是故事性的主要内容,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你首先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生:桑娜。
师:还有?生:渔夫。
师:还有?生:西蒙。
师: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
看看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渔夫的妻子是桑娜。
他们与西蒙师邻居。
师:人物的关系理清了,你再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渔夫的妻子桑娜把两个孤儿带回了家里。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理解内容,学习表达师:同学们概括得不错,但是如果就这样概括,你觉得还是少了什么?因为这样看不出渔夫和他妻子桑娜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生:善良、穷人。
师:默读课文1、2自然段,拿出笔来,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学生默读课文。
标画句子)第一板块:体会桑娜家的“穷”师:你画的哪些句子?生:“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
没什么可抱怨的。
”课件出示: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穷人》名师教学实录
《穷人》名师教学实录《穷人》名师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生:本文的作者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场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权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师:看样同学们的预习效果不错,如今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穷人》这那么故事中去。
(播放课文影片。
)师:看了这个故事谁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师:根据你们刚刚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想一想:你认为故事里面这两个主要人物是勤劳仁慈还是懒惰愚蠢?是做事鲁莽冲动还是小心慎重?是自私自利还是助人为乐?或者你还有什么认为?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请你们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画出最能表达他们是哪种人的语句。
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各抒已见,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谁先来试试。
好!你来说。
大家注意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应该都有这么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先说明你的观点,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内容,把你画的作为根据的那些课文读出来;第三个内容,根据你画的语句谈谈你的道理,你的理解,明白了吗?生:我觉得渔夫和桑娜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
我是从这儿体会到的。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爱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真饱肚子。
”因为钟已经敲了十下,十一下,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夜已经很深了,可渔夫打鱼还没有回来,说明他很勤劳;而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这么晚了还没有睡还在补帆,说明她也很勤劳。
《穷人》教学实录
授课教师:
2024-01-01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活动 • 学生反馈与评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穷人》的背景 、作者及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 解《穷人》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
对《穷人》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 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情境模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 主动思考。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通过模拟情境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 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识。
总结词:作业布置
详细描述: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 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
内容。
04
学生反馈与评价
学生参与度
课堂互动
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主动发言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课堂参与度评估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学手段优化
01
02
03
使用多媒体资源
考虑使用多媒体资源如 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 内容。
引入线上教学平台
探索使用线上教学平台, 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 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汪玥(执教)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刘荣华(点评)【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穷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书写“魁梧”;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忐忑不安”“揍”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有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桑娜担心、害怕等矛盾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宁可自己吃苦电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桑娜抱走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并通过反诘比较,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师研读文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题日是“穷人”。
课前请大家预习了课文,不知道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请拿出课堂作业单,完成1~3题。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第一题,第一个带点字选哪个读音?生:gē(搁板)。
师:第二个带点字的读音是——师:“强”是个多音字,“勉强”中“强”读第三声。
第三个带点字的渎音是师:都选对了,很好!这些带点字的声调很容易读错,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起再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师:第二题,你们发现哪个字写错了?生:“魁”字少了“撇折点” (即部首“厶”)。
师:眼睛真亮!在写“魁”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撇折点”。
第三题,谁来说?生:小说《穷人》写到的人物有桑娜、西蒙、渔夫。
师:为什么不选列夫·托尔斯泰?生:因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作者。
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写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人的悲惨生活,《穷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位同学没有选桑娜的丈夫,什么原因?生:因为在这篇小说中渔夫就是桑娜的丈夫,这两个是同一个人。
师:是的,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任选一个就可以了。
那么,在这些穷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师:谁来说?生:桑娜的邻居死了,桑娜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因为怕丈夫责怪,桑娜非常害怕。
可是,渔夫回来后也同意了桑娜的做法。
师:说得不错!这位同学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很完整。
淮再来说得简洁一些?生:西蒙死了,桑娜和丈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很好!把桑娜、渔夫、西蒙之间发生的故事说得很简洁、很清楚。
大家能学他的样子说一说吗?点评:到了中高年级,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一般都会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以便学生在走进课堂学习时不再是零起点。
但教师需要关注以下问题:学生预习得如何?教学起点在哪里?怎样把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接起来?该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操作简便的书面练习,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落实了字词教学;又渗透了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但教师从零开始教的现象,以免影响学生后续预习的积极性,降低教学的起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师:读小说,只了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还不够,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桑娜这个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三处。
第一处在第几自然段?生:第二自然段。
师:哪一个词提示我们这儿是心理活动?生:“沉思”。
师:第二处在哪儿?生:在第四自然段,凶为这儿有个“想”字。
师:第三处在哪儿?生:在第九自然段。
这里写到“桑娜忐忑不安地想”。
师:还有同学认为第十一自然段也有,能不能把它和第九自然段放在一起?生:可以。
因为它们都是桑娜把孩子抱回来以后的心理活动。
师:在这三处描写中,你们觉得写得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处?特别在哪里?生:这处心理描写中有许多省略号。
生:我发现感叹号和问号也出现了很多次。
师:是啊!一处描写里有那么多的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真够特别的。
你们知道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这样写吗?生:为了写出桑娜十分忐忑不安。
师:忐忑,“心”字上各有“上”“下”两字。
谁能根据字形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心里七上八下。
生:心神不定。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这一部分,你能渎出桑娜的哪些心情?用表示心情的词语写一写旁注。
师:同学们都写下了很多的词语,把你们写的词语都报出来。
生:害怕。
生:担心、紧张、焦急。
生:担忧、六神无主。
生:心惊肉跳。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粗粗那么一读,就读出了桑娜那么多的心情。
这么多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就是——忐忑不安。
那么,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这些心情的呢?请你选择一两句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投入。
谁来读?生: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师:你把“够他受的”读得特别强调,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生:我体会到了桑娜心中充满担心。
因为自己的家已经很穷了,如果再多两个孩子,丈夫的负担就更重了,生活也很难维持了。
生:她的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了,如果再多两个孩子,就会承受不了。
师:哪个自然段告诉你桑娜家很穷,养活五个孩子已经很困难了?生: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赶快读一读这一段,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桑娜家很穷?赶快把它圈出来。
师:你们圈下了哪些词?生:勉强。
生:黑面包。
生:没有鞋穿。
生:从早到晚。
生:不顾惜。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用心体会这些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桑娜的难处!谁来读?师:托尔斯泰不愧是文学大师!在课文的一开始,他就用这段心理描写告诉我们,桑娜一家都是——穷人。
想到生活如此贫困,桑娜怎能不担心呢?我们一起把这种担忧的心情读出来吧!师:还想读哪句话?生:他会揍我的……师:他把哪个字读得特别有力?生:揍。
师:你从“揍”字读出了什么心情?生:我读出了桑娜非常害怕。
因为她没有经过丈夫同意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她害怕丈夫会打她。
师:同学们,当时俄国社会的家庭主要是靠男人拼命工作养活全家的,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沙皇主宰俄国,男人主宰家庭。
”桑娜没有经过丈夫同意就抱回两个孩子,她怎能不害怕呢?这段话中还有一个“揍”字,发现了吗?你们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不一样的心情来。
生:之前的“揍”是害怕,后来的“揍”是“安慰”,所以两处语气不同,后面是缓和的。
生:前面很害怕丈夫揍他,后面想通了,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抱回两个孩子。
师:好一个“宁可……也”!我们一起来读读,把桑娜从“害怕”到“下定决心”的变化读出来。
师:从这段心理描写中,有人读出了“害怕”,有人读出了“紧张”,还有人读出了“下定决心”。
如果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渎的话,就更能体会到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你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师:谁来读?师:你们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生:他在省略号的地方都会停顿一会儿,这样就能够反映出桑娜当时的心理是非常矛盾、非常紧张。
生:省略号的地方,桑娜是在做思想斗争,到底要不要抱回两个孩子,心里很矛盾。
师:你们这一说也给老师带来了启发,我也来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省略号,要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出来。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桑娜的心里很矛盾,思想在斗争。
我们一起来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读桑娜的心理活动。
师: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心理描写的文学大师!他用这段特别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世界,他想告诉我们桑娜是个怎样的人?生:她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生:富有同情心的人。
生:富有爱心的人。
点评:这篇课文字字珠玑,许多语言都值得细细品味。
这篇小说最感人的是心理描写,“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表达美好心灵的写作方法”,也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目标。
教师紧扣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展开教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过程:(1)从字形分析上,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初步感受桑娜矛盾的心情; (2)从关键字词、标点符号中,体会桑娜复杂的心情; (3)通过深情而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桑娜美好的心灵。
该环节教学中,教师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从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三、尝试心理描写,升华人物品质师:让我们也来学学托尔斯泰,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桑娜来到西蒙家里,看到邻居两蒙死了,两个孩子正睡得香甜。
此时,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请写下她的心理活动,试着用一用省略号、问号、感叹号。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
生:他们的母亲已经死了,让我来养活他们吧!……可是丈夫会责怪我的……那也不管了,不能让他们和死人在一起啊!师:你想表达什么情绪?生:我想写出桑娜的同情心。
她想,一定要让两个孩子活下来,不能让他们像他们的母亲一样饿死在这里。
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只可惜……唉!他们还那么小,把他们抱回去吧!可怜的孩子啊!师:这里的省略号想表达什么意思?生:桑娜同情这两个孩子,想帮助他们。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在这儿写了很多的心理活动,于是,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擅长心理描写的托尔斯泰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一个字也没有写?你们能否联系上下文好好想一想。
生:因为当时桑娜想都没想就把两个孩子抱了回去,桑娜非常善良。
生:我觉得桑娜是不顾一切的,她只想救孩子。
生:抱回孩子是桑娜的第一反应,这说明桑娜很善良。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桑娜是不顾一切,想都没想的?生:第八自然段,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师:是啊!桑娜抱回孩子的时候是不顾一切的,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善良,这就是深深刻进灵魂的善良。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读生: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
师:托尔斯泰就是要刻画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真实的桑娜,一个伟大的桑娜。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感受到了桑娜的美好心灵。
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一渔夫,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相信大家通过学习,对托尔斯泰说过的这句话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下课!点评:前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忐忑不安”这一心理描写的独特性。
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桑娜抱回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并尝试用一用省略号、问号、感叹号,很巧妙地实现了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把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更巧妙的是,教师在学生写完后反问“托尔斯泰为什么在这里不写桑娜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刻地感受桑娜善良、真实、单纯的美好心灵,可谓独具匠心!【总评】上好一节阅读课,需要思考两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