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社会救助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03 现状
救助工作缺少监督
6
救助经费紧张 ,资金支持不
5
足
”自愿救助”还
是”强制救助” 4
的困扰
3 救助手段单一,工作过于程序化
流救助浪存儿在的童 群体问题特征
2 受助儿童送返家庭措 施设定与救助目标矛 盾
1
保护性救助政策不利于流浪儿童” 再社会化”目标实现
04 解决对策
组织和个人
鼓励组织和 个人参与救
Thanks!
流浪儿童的分类
1、贫困型流浪儿童 2、被遗弃型
5、失学型流浪儿童
3、失亲型流浪儿童 4、擅自离家型
流浪儿童
6、被诱拐型 7、其他类
02 概况
从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地来看,
主要是湖南四川、河南、山东、
安徽、贵州、广西、云南、新 疆等省份
6
7岁以下的占10%,
8-12岁的占23%, 13-15岁的占
助
完善社区管理功能 社区
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
四、借助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创办各级流浪童救助站的网站,以及公益性的救助网站, 通过网络发布、交流信息,提供救助方法、救助范围、寻人 信息和工作情况,为流浪儿童建立简便、快捷、广泛的服务 渠道实行双向查找,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网络就能为宣传 儿童权利、维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推动救助保护流浪L童 事业、加快救助工作社会化、树立救助工作良好的公众形象, 起到积极作用。
5
63%,16- 18岁的
占4%
流浪儿童 群体特征
文盲占20%,小学
4
04以下文化程度
的占65%,初中以
上文化程度的占
15%
青春期儿童多于少儿期儿童10-14岁右 3 儿童居多
社会工作者如何救助流浪儿童方法解析
社会⼯作者如何救助流浪⼉童⽅法解析2017社会⼯作者如何救助流浪⼉童⽅法解析 提⾼社会救助机构的救助服务能⼒,让流浪⼉童更好地适应社会⽣活。
下⾯是⼩编为⼤家分享2017社会⼯作者如何救助流浪⼉童⽅法解析,欢迎⼤家阅读浏览。
专业关系建⽴ 社⼯因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科学的⼯作⽅法,在访谈对话中往往蕴含着预设的价值取向,造成专业关系的不平等。
譬如,社⼯与流浪⼉童之间的对话关系主要由社⼯引导,流浪⼉童则顺着⼯作者的思路作答。
社⼯要注重流浪⼉童的⾃主性与参与度,在⼉童同意服务的基础上,与其共同制订服务计划,包括服务的⽅法、⽬的以及应遵守的规则、责任和义务等。
同时,应充分考虑他们不同的⼈格特质,把握好专业性和平等性的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服务。
问题分析与需要评估 在个案介⼊的问题分析与需要评估中,以往的救助⼯作存在着不理解就直接下定论的现象。
每个⼈的认知都具有主观性⾊彩,社⼯也不例外。
社⼯在对案主的问题与需要进⾏评估时,依据的是⾃我眼中的他⼈,通过分析案主的成长状况和性格⾏为特征,选择具体的介⼊⽬标与介⼊⼿段。
但他⼈眼中之我与⾃我眼中之我是存在差异的,社⼯眼中的流浪⼉童与流浪⼉童⾃⾝的看法不⼀定完全⼀致。
在个案服务中,社⼯⾯对流浪⼉童的问题,不应单⽅⾯下结论,⽽是有意识地去倾听。
倾听意味着给予流浪⼉童充分的话语权,⿎励其表露想法,努⼒理解他们的思维⽅式和价值观念。
但是,⼤多数流浪⼉童不能正确认识⾃⾝需要,他们往往认为物质⽣活⽔平低下是造成⽣活困境的主要原因。
因此,社⼯需要设计⼀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法,全⾯综合评估,帮助流浪⼉童正确认识⾃⾝问题和需要。
访谈话题与访谈形式选择 语⾔具有社会性,每⼀种语⾔都建⽴在⼀定的语境中,话题是连接语⾔的中介和桥梁,话题的选择切忌空洞、虚⽆。
介⼊服务中的访谈⼯作需要注重话题的选择,⼀⽅⾯,机构救助时间有限,社⼯需要确⽴明确的服务⽬标,并在介⼊服务中按设定的⽬标帮助流浪⼉童解决或预防⾃⾝问题,改善与社会系统的对话关系。
从“回家”到“回归”: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换与整合
面
从“ 回家" 到“ 回归” : ——————
艰 L 童 助 模式 的 转 擎 仓}
口 于
摘
璐
熊 韦锐
要 :我 国对流浪儿童 虽然 已经采取 了形 式 多样的救 助模 式 ,但 重复流浪率 高、流浪 儿童总数并 未减 少等 问题依 然存在 。基 于此 ,需要 对流浪 儿童的救助工作进行 重新 思考 ,对 流浪儿童的救 助模 式进行适 当的转换与合理 的整合 。具体 为 :从
无法适 应 ,依 然可能还会选择那种在他们来说 已经习
惯 了的流浪生活 。因此 ,对流浪儿童的救 助 ,必须要
助管理站为载体。
中国青年 研究● 2 / 1 3
丽
基 于食 宿 与生存 的救助 模式 ,最基 本 的工 作 是 在 救 助 管理 站 中为 流 浪儿 童 提 供 必需 的生 活 条 件 , 如食物 、住 所 ,并且 帮助 他们 返 回家庭 。对 于流浪 儿 童来 说 ,这种 救助模 式 必不 可少 ,因为获 得食 物 住 所 、返 回家庭 对于他 们来 说 可能 是最 为迫 切 与最
成本 。这种存在感 的增加可 以有不 同的形式 。首 先是
要对 救 助保 护机 构进 行进 一步 的标 准化 、科 学化 建 设 ,将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成 为一个充满温 暖的关 爱 中 心 ,而不是要将其变成一个冷冰冰 的监督机构 。让那 些流浪儿 童在救助保 护 中心体 验到 “ 家庭 ”的温暖 , 他 们才 有 回家 过正 常家庭 生 活 的欲望 。其 次 ,要设 置 更多 救 助保护 机构 的存 在形 式 ,例 如 ,在 距 离救 助 管理 站较 近 的地方 可 以设置 提示 标牌 ,在 距离 较
种社会 力量 有机地 整合起 来实施 共同救助 。
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城市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解体 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 家庭关系紧张或冷漠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家庭破裂、家庭教 育缺失等
文化原因:教育观念落后、重 男轻女等
社会制度原因:社会保障制度 不完善、户籍制度限制等
经济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失业率高等
个人原因
家庭破裂
离家出走
流浪儿童的分布情况:流浪儿童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其中, 大中城市的流浪儿童数量较多,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流浪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流浪儿童的来源:流浪儿童的来源复杂,包括家庭原因、教育原因、贫困原因等。其中, 家庭原因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包括家庭暴力、家庭破裂、家庭教育缺失等。
经验教训:重视 流浪儿童问题, 加强政府与社会 合作,提高流浪 儿童救助水平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现有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和局限性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探讨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本解决方案
政策建议: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改善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
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破裂、被拐卖、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以及自 身离家出走等。
流浪儿童在城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心理危机和安全危机等多重问题。
社会救助是解决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的有效手段,包括政府救助、民间组织 救助和社区救助等多种形式。
流浪儿童类型
家庭型:因家庭贫困、家庭暴力等 而流浪
叛逆型:因行为不端、违反法律而 流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失学型:因失学、辍学而流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XX救助站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XX救助站为
例
城市流浪儿童是指在城市中没有固定住所、无依无靠的未成年人。
他们面临着生存、安全和发展的诸多困境。
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社会工作不断加强对这一群体的介入和干预。
本研究选取XX救助站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该救助站对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探讨社会工作在城市流浪儿童问题上的作用和成效。
首先,XX救助站通过提供基本的食宿、医疗等生存保障,满足了城市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
其次,该救助站还组织志愿者团队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劝导、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这些孩子重建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此外,救助站也积极引导这些孩子参加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实际能力。
通过对XX救助站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对城市流浪儿童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还包括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多种方面。
社会工作的介入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群体的处境,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预案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预案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预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浪未成年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家庭,流落街头,面临着无家可归、食物不足、失学等困境。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预案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流浪未成年人发现和报告机制。
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学校、社区组织等,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监控和发现,一旦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应该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其次,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收容和救助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机构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的人员,提供营养餐饮、住宿、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这些孩子们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另外,救助预案还需要包括对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的帮助和支持。
有些流浪未成年人离开家庭可能是由于家庭贫困、家庭暴力等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家庭,同时协助家庭解决问题。
最后,救助预案还需要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识别和照顾。
一旦未成年流浪者被救助,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身份登记,并确保其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总之,制定一份完善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摆脱困境,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机制
监护是为了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从某种意义理解,流浪儿童的产生,是“监护缺位”的直接后果。
这里所说的“监护缺位”,包括监护人未尽或未能尽好监护责任;或者监护人虽有责任心但没有能力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根本没有监护人或事实上没有监护人等情况。
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需要家庭、社会的细致呵护。
因此,完善的监护法律制度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最大限度的减少流浪儿童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所谓国家公法监护,是指国家通过社区这一机构对该社区中的未成年人提供保护的一种制度,是由国家监督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提供保护的制度。
这种制度更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同时有必要对监护人的监护报酬做出规定,可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被监护人无财产的,由国家支付。
在监护有偿的理论下,监护人将能更好的履行职责。
我国法律对监护行为没有有效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监护人的监护行为千差万别,其具体实现情况如何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与权益。
未成年人因无完全行为能力,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对监护人的失职行为与侵权行为更是难以反抗,因此来自外部的对监护行为的监督机制就成为必要。
但我国法律对监护的监督规定却极不完善,只有《民法通则》第18条对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规定了原则性的要求和侵权责任,既没有规定明确的监督主体,也没有具体的监督标准,侵权责任也仅仅限于赔偿损失,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惩戒措施。
对监护行为缺少监督及惩戒是当前许多监护人疏于监护、监护不力或侵犯被监护人权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很多未成年人辍学、离家出走、流浪乞讨甚至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监护制度的完善是从源头防止未成年人流浪街头现象发生,而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制度则属于对那些已经流浪社会的未成年人的补救措施。
我国目前社会上救助流浪儿童的机构主要有三种,一是民政部门主办的流浪人员救助站;二是个人或社会办的孤儿院;三是政府出资办的少年儿童保护中心。
以人为本的救助模式——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
社会 , 2 从 0世 纪 9 0年代 中期 开 始 , 国政 府 尝 试 我
矫正 、 心理 辅 导 、 展 教 育 等 方 面 的需 要 。儿 童 流 发 浪 的根 源 ( 自身 、 庭 、 区 、 会 等 方 面 的原 因 ) 家 社 社 不 解决 , 流浪 儿童 就 难 以融 人 社 会 , 能 真正 回归 不 社 会 。 因此 , 如何 从 中 国本 土 背 景 出 发 , 全 面地 更 理 解 流浪 儿童 问题 的复杂 性 , 探讨 如何 对 流浪 儿童
我 国 目前 对 于流 浪 儿 童 的研 究 还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于 流浪 儿童 救 助 的专项 研究 更 加少 见 。实践 关 中 , 策 制定 者没 有 能够认 识 到 流浪 儿童 区别 于成 政 年流 浪者 的特 殊 性 , 救 助 管 理 办 法 》 未 对 与 成 《 并
的行 政化 特 点 、 遗 补缺 功 能和 道义 性质 导 致流 浪 拾
一
、
引言
儿童 社会 救 助 的专业 化程 度严 重 不 足 引。
二 、 国流 浪儿 童救 助 的现 状和 问题 我
随着 社会 变迁 和 现代 化进 程 的推 进 , 流浪 儿童 问题 日渐 凸显 。据 保守 估 计 , 球 流浪 儿童 的总数 全 至 少 在 10 0 0万 以上 , 国流 浪 儿 童 的数 量 则 大 约 我 在 10—1 0万 … 。据 民 政 部 门统 计 , 大 部 分 流 0 5 绝
街道儿童救助工作总结
街道儿童救助工作总结
街道儿童救助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保障流浪儿童的基本权益,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
近年来,我街道在儿童救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们在儿童救助工作中注重了儿童的权益保障。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儿童救助机制,确保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援助和关爱。
我们组织了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流浪儿童救助行动,为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医疗救助。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儿童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走出困境。
其次,我们在儿童救助工作中注重了与家庭的沟通和协调。
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个流浪儿童的家庭情况,努力寻找他们的家人,并与家庭进行沟通和协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重新回归家庭。
我们还积极开展家庭救助项目,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流浪儿童数量庞大,救助工作任务繁重,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救助机制,确保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援助。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存在着经济困难和教育落后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家庭的帮扶和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街道儿童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救助机制,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协调,努力为每一个流浪儿童提供更好的援助和关爱,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论完善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流浪儿童救助的途径
向社会成员无偿提供有关物质援 助。 无论社会意识形态是怎样的 ,社 会福利总需要有供给者 。毋庸置疑的是政府在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 中
占有主导地位 ,而社会组织 、企业组织或者家庭在流浪儿童救助中也 有不可或缺 的参与者 。因此本文 旨在讨 论社会组织参 与流浪儿童救助 的问题 与对策分析 ,以求 日益发展的社会组织 在流 浪儿童救助工作 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我国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据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抽样调查推算 ,我 国每年 流浪儿童约有1 0 0 万 至1 5 0 万 ,而据 民政部门统计 ,每年仅 l 5 万人次流 浪儿童得到救助 ,救助形势 十分严峻 。根据 已有的数据 ,流浪儿童受 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大部分是文盲或只有小学文化 。 首先 ,作为社会主义 国家 ,国家对于社会救助对象有责无旁贷 的 完全责任 。在制度设计 上 , 社会保 障被分为三大板块 :国家板块以统 收统支 的中央财政为直接经济基 础 ,以中央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 ,面
育权 的丧失问题 。
2 . 4 社 会 组织 在具 体的参 与 救助 过程 也存 在一 的概括性 总结。
在我 国有一些非政府 的儿童福利机构为流浪儿童群体提供各个方 面 的服务 。他们在国有儿童福利机构未能满足流浪儿童群体需要的方 面 ,发挥 了拾遗补阙的积极作用 , 有 数以万计 的儿童和家庭接受过和
值观 的人才 ,但是 由于生活压力的迫使 和社会价值取 向的引导 ,现在 许 多人才没有参与社会公共事业 的发展 ,这是社会组织 的一大缺失 。 第三 , 缺乏保值增值 的有效途径和管理人才 , 稳健高效 的投资机制 尚 未建 立。对 于募集来 的善款没能很好的利用 , 没 能加 以保值增值 ,没 有形成很好 的资金 循环体系 ,无形 中放弃 了很多 隐性 的资金 来源渠 道 。这与 许多发达 国家头次 多元化相 比 ,我们还 需要做 出更多的努 力。经营人 才的缺乏也是另一个问题 ,很多社会组织的发起人 都是 出 于某种价值 观的体 现,但是这与经营管理技能不配套 ,不是所 有的发 起人都具有这种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拥 有各 种 资源的多方面人才 。
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行动方案 (一)
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行动方案 (一)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行动方案近年来,尽管社会各界不断出台相关行动方案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但流浪儿童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因此,我们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救助保护机制对于流浪儿童,政府和社会应开展综合性的救助保护活动,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救助保护站点:政府应设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站点,提供睡觉、洗漱、餐饮、卫生等最基本的救助保护服务,同时营造一个家庭式教育环境,给予他们适度的关注和关爱。
2、加强救助保护力度:为了进一步做好流浪儿童的改善工作,社会主管部门要在救助保护干部的加强的同时,建立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的专业卫生保健团队,以此为基础,全面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3、提高救助保护服务水平:完善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服务体系,提高救助保护服务水平,保证他们受到全面的照顾和护理。
同时,政府、社会必须通过多管齐下的救助保护措施,加强流浪儿童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二、加强青少年心理援助工作流浪儿童往往由于天生的贫困、家庭矛盾、亲缺失等因素,长期处于极度的心理恐惧状态下,因此必须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援助工作。
1、建设心理咨询机构:为满足心理援助的需要,社会主管部门应建设心理咨询机构,免费开展流浪儿童专项心理咨询服务,并倡导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到心理咨询服务中。
2、实施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充分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及时解决流浪儿童的心理问题,缓解其压力,从而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建立儿童收养机制,解决流浪儿童寄养难问题由于流浪儿童在基本生产维权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加上社会上的弱制拐卖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建立儿童收养机制,为流浪儿童提供必要的收养、寄养及爱心家庭让一部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享受家庭式教育,从而让流浪儿童走出阴霾,找到归属感,积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谐稳定。
流浪儿童的政策法规.
当前我国政府救助流浪儿童的政策
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 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文 件提出“对于在社会上长期流浪、无家可 归,失去正常生活、学习条件和安全保障 的少年儿童,要采取保护性的教育措施。 可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教 育中心。”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流 浪儿童保护中心的政策性意见。
4、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5次会议对《收 养法》进行了修订。新收养法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
当前我国政府救助流浪儿童的政策
5、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1999年5月,民政部发布第14号令《中国公 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和第15号令《外国人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1、1990年,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成为《联合 国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
2、1991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3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该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 行。
3、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未 成年人方面的专门法律。
(一)家庭扶持干预制度
3、亲职教育: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我国主 要的家庭问题,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 妇联和教育部门在做,但是因为缺少相关 立法加以规范,造成执行力度和效果上的 问题。台湾在2003年出台了家庭教育方面 的有关规定,内容非常具体,操作性也很 强,值得我们借鉴。
(一)家庭扶持干预制度
我国政策法规存在问题与国外经验借鉴
(一)家庭扶持干预制度 这项制度的内容很多,主要是对家庭功能
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实践与反思
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的实践与反思摘要:通过在z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的流浪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项目为案例,介绍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分析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同时对我国体制内救助机构引入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反思。
关键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服务;社会工作;安全教育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92-0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剧以及城市人口流动的加速,流浪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他们居住无定所,衣食无保障,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而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其负面效应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工作介入到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中,运用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服务,促进救助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本文通过在z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的流浪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项目为案例,介绍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分析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同时对我国体制内救助机构引入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反思。
一、案例背景(一)机构基本情况z市救助管理站是集救助、保护、管理、教育、安置于一体的临时救助机构,承担着z市日常救助、跨省护送和对市属八区十一县(市)救助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的任务。
z市救助管理站建筑面积5 4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
救助站内部设施齐备,不仅设有男、女、儿童、老弱四个救助管理分区,还专设了医务室、电教室、康复室、阅览室、浴室等。
儿保科是救助管理站的下属科室,主要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工作。
其主要工作职能为:1)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重点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社会救助活动方案
社会救助活动方案社会救助活动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我国一些弱势群体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亟需社会救助活动的支持和关怀。
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社会救助活动方案,以确保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救助的对象和范围。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贫困人群、残疾人、孤寡老人、儿童、流浪者等,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
我们应该通过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以便制定出针对性的救助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救助标准和机制。
救助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个案的实际情况而定,既要照顾到被救助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要避免救助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同时,救助机制应该注重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参与,充分发挥其在救助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救助方式。
除了提供物质救助,我们还应该注重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帮助受助者重新树立信心、重拾人生的勇气。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平台等,可以提供在线咨询和资源分享,方便弱势群体获取救助信息和互相帮助。
同时,我们要不断加强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社会救助活动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提高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媒体报道、社交网络、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传播救助信息,唤起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心。
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义工队伍,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实现社会救助的普惠性。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社会救助活动是涉及社会资源和公共利益的事项,必须要确保其公正、透明和高效。
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可以严格落实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通过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救助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社会救助活动方案应该是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
只有通过对救助对象和范围的明确、建立科学的救助标准和机制、提供多元化的救助方式、加强宣传和推广以及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才能够确保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真正的关爱和帮助。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岗位职责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岗位职责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是为无家可归的儿童提供临时庇护、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的福利机构。
作为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如下:1. 接待和管理流浪儿童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接待和管理流浪儿童。
这包括协调相关部门,接收人找到流浪儿童,并对其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帮助计划。
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和分类。
2.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于流浪儿童,失去了家庭的照顾,工作人员需要提供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例如提供食宿、洗浴、换洗衣物等。
此外,还应为儿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例如提供必要药品、医疗卫生检查、基本治疗等。
3. 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流浪儿童的心理状态相对较为脆弱,工作人员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儿童恢复信心,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
此外,还需要评估儿童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心理治疗、咨询等。
4. 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需要与相关部门(例如民政、公安、司法、医疗等)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儿童能够得到必要的救助和保护。
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公益捐赠、义工支持等各类资源来提高服务质量。
5. 制定帮助计划和跟进帮扶效果针对不同的流浪儿童,工作人员要制定具体的帮助计划,根据儿童的特点、能力和需求等因素,设置合适的学习、常规和心理辅导等内容。
同时,还要通过跟进儿童的帮扶效果,对帮助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最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有极高的责任心和爱心,充分关注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为其重新获得幸福的家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现代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分类
论述现代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分类一、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是指生活水平极低,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人群。
他们通常生活在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
贫困人口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和教育援助,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增加机会。
二、失业人员失业人员指失去工作的人,他们通常由于公司倒闭、裁员或者个人原因而失去了经济来源。
失业人员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和临时救济金,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渡过难关。
三、残疾人残疾人是指身体或智力上存在长期障碍,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无法自理的人。
残疾人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康复设施、辅助器具和社会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老年人老年人是指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通常已经退休,无法依靠劳动收入维持生活。
老年人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险和社会关爱,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社交支持。
五、儿童儿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他们通常无法自主照顾自己,需要社会的特殊关注和保护。
儿童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教育资助、营养补助和心理支持,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流浪者流浪者是指无固定居所的人,他们通常无法找到稳定的住所,生活在街头或临时避难所。
流浪者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临时住所、食物和就业援助,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改善生活状况。
七、受灾群众受灾群众是指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影响的人群,他们家庭财产遭受损失,生活陷入困境。
受灾群众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紧急救援、灾后重建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恢复正常生活。
八、病患病患是指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他们需要长期的医疗治疗和护理。
病患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医疗费用报销、康复治疗和医疗咨询,以帮助他们获得适当的医疗保健和康复。
九、艾滋病人艾滋病人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他们通常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和心理支持。
艾滋病人的救助主要包括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医疗服务和艾滋病防治宣传,以帮助他们控制病情并减少传播。
论述现代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分类
论述现代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分类
现代社会救助对象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进行具体的分类。
1. 经济困难人群:包括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贫困人口、残疾人、孤儿、老弱病残等。
这些人群由于经济条件较差,生活面临较大困难,需要社会救助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 灾难受灾人群:包括自然灾害受灾群众、意外事故受害者等。
这些人群在灾难或事故中遭受到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需要社会救助来提供紧急救援、物资救助、心理辅导等支持。
3. 特殊群体:包括无家可归人员、流浪儿童、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等。
这些特殊群体由于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境,需要社会救助提供住房、教育、医疗、康复等服务。
4. 异地务工人员: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等。
这些人群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经济条件较差,需要社会救助提供公共服务、法律援助、工资保障等。
5. 非法移民人群:包括非法移民、难民等。
这些人群由于种种原因逃离自己的国家,并在他国寻求庇护或谋生,需要社会救助提供合法居留、医疗、教育等帮助。
6. 突发状况人群:包括病患、意外伤者、被困人员等。
这些人群由于突发状况,需要紧急救援、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
7. 暴力受害人群:包括受家庭暴力、性别暴力、虐待、侵害等
的人群。
这些人群需要社会救助提供庇护、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支持。
以上分类只是一些常见的现代社会救助对象,实际情况还可能根据不同地区、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不同类型的救助对象需要根据其具体需求提供相应的救助措施和服务。
社区救助管理制度
社区救助管理制度一、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弱势群体或者遇到困难的居民。
为了保障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社区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救助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社区救助管理制度展开详细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救助对象确定1. 儿童、孤儿、流浪等特殊群体困难儿童通常是指家庭有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
不良家庭环境、生活贫困或者孤儿等情况下的儿童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
而流浪儿童多数是因家庭贫困、矛盾等原因导致流离失所。
社区救助管理制度应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保障和帮助。
2. 失业、低收入、残疾等弱势群体社会上有许多处于困难境遇中的居民,失业、低收入、残疾等弱势群体都是社区救助的重点对象。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区救助管理制度需要对这些群体进行保障和帮助。
3. 突发意外突发意外可以是天灾人祸,也可以是个人意外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无法预料的环境变化,某些人可能会陷入困境。
社区救助管理制度需要设立应急救助机制,对这些突发意外造成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三、救助方式1. 物质救助物质救助是社区救助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是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这包括食品、衣服、住宿、卫生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通过物质救助可以帮助困难群体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 金钱救助金钱救助是救助管理制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适用于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困难,或者因个人困难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
通过金钱救助可以帮助受困难群体解决燃眉之急。
3.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对一些深度困难的群体进行心理上的帮助。
这些困难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困苦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创伤或者心理疾病等。
社区救助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起心理援助体系,对这些困难群体进行心理上的帮助。
四、救助程序1. 申请救助受困难群体可以通过社区救助申请表格、电话、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向社区救助机构提出申请。
社会工作者将认真核实困难群体的真实情况,并根据申请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评估。
2. 审批意见社会工作者根据情况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浪儿童分类
5 7
1
3
2 4
6
02
提供住宿的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儿童福利和收养登记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项目
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 儿童福利机构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孤儿 集中供养孤儿 社会散居孤儿 全国办理家庭收养登记 内地居民收养登记 港澳台华侨收养登记 外国人收养登记 724个 463个 261个 15.2万次 57万 9.5万人 47.5万人 2.7万人 2.3万人 / 4121 803个 529个 274个 18.4万次 54.9万 9.4万人 45.5万人 2.4万人 2.1万人 197 3230 890个 545个 345个 17万次 52.5万 9.4万人 43.2万人 2.3万人 2万人 191 2887 753个 478个 275个 4.7万次 50.2万 9.2万人 41万人 2.2万人 1.9万人 179 2942 705个 465个 240个 5.2万次 46万 8.8万人 37.3万人 1.9万人 1.6万人 131 2771
流浪儿童群体特征
06
青春期儿童多 于少儿期儿童, 10~ 14 岁左 右儿童居多
从流浪儿童的主要流出 地来看,主要是湖南、 四川、河南、山东、安 徽、贵州、广西、云南、 新疆等省份
03
01
男性儿童大大多于女 性儿童,流浪儿童中 男性占 70%,女性 约占 30%
偏远农村儿童 大大多于城镇 儿童,来自农 村约占 83%, 来自城镇的占 17%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存在问题
03
02
01
04
05
06
04
以非政府为主的英国救助模式——英国救助儿童会
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 提供调查研究数据以及相关建 议完善政府的救助政策
工作一
集中在社区,通过与基层 政府部门、流浪儿童家庭合作 的模式,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 辅导和教育
工作三
与中央政府合作,通过参与流 浪儿童政策的制定来协调不同部门 之间的合作。
工作二
启发: 1、发达国家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政府仅仅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合理调度和 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使各类民间组织、慈善机构有效的作用于救助领域。 2、在救助程序上,政府部门引导并监督,设计“监督——评估——资助”的组织链条,以 此调动和激励民间力量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的积极性,政府投入资金,鼓励非政府组织积 极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监督并且从旁协助非政府组织开展流浪儿童救助领域的工作。而 民间组织则联系着政府、家庭和流浪儿童,具体的为流浪儿童提供指导和服务。
菲律宾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模式
以街头为基础
以中心为基础
主要活动包括外展社会工作服 务、街头教育项目等
主要包括宣传教育、经济援助、 小额贷款等
主要活动包括生活照料、医疗、 职业技能培训等
越南以社区干预为核心的社会救助模式
提供三个月的资助给返回家庭
பைடு நூலகம்
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可以提
建立全天候救助站,为城市流
05
一、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社区
组织
二、转变流浪儿童救助方式
对于那些年龄稍大、家庭贫困无法继续上学的孩子,应设 法帮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以便他们能够自谋生路,甚至能够 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对于那些年龄较小、仍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孩子,应尽早让 他们接受普通教育,为回归家庭做好准备; 对于身体残疾而无劳动能力的孩子,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 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从长远考虑,减少流浪儿童,培养社会 合格公民。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01
流浪儿童的定义与分类
目 录
02 04
05
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流浪儿童概况
国外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03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
01
流浪儿童 定义
1999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流浪儿童作出的定义为: 18 周岁以下,由于各种原因脱离监护人,流落街头超过一定 的时间,使其自身的生活陷入一定的困难,没有生活保障的 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权利公约》将其定义为: 18 周岁以下的,离开家 庭,在街头流浪或乞讨,超过一定的时间,并以此为生存依 靠的未成年人。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精神, 我国政府把流浪儿 童定义为,流浪儿童是年龄在18 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 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陷入困 境的少年儿童。
特征
02
文盲占 20%, 小学 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65%,初中以上文 化程度的占 15%
04
05
7 岁以下的占10%, 812 岁的占 23%, 13- 15 岁的占 63%, 16- 18 岁的占 4%
流浪儿童主要谋生手段
职业乞讨
自力更生
非法收入
03
政策梳理
年份 1982年 1991年 1999年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4年 2014年 政策名称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 《“十一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民 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意见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流程》
三、提供救助能力
四、借助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创办各级流浪儿童救助站的网站,以及公益性的救助网站, 通过网络发布、交流信息,提供救助方法、救助范围、寻人信 息和工作情况,为流浪儿童建立简便、快捷、广泛的服务渠道, 实行双向查找,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网络就能为宣传儿童权 利、维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推动救助保护流浪儿童事业、加 快救助工作社会化、树立救助工作良好的公众形象,起到积极 作用。
五、加强法制建设,细化相关法律
强化综合治理各地市都要制定有关流浪儿童的法律法规, 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我国的治安部门应该加大对拐卖儿 童事件的查处力度, 同时各省市都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 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相应的规定, 做到依法维护和保障流浪儿 童的基本生活权益。
六、对流浪儿童进 行特殊教育
七、鼓励多元主 体参与救助
八、引入专业社会 工作者参与救助
参考文献
[1]杨钰湉. 对话与成长:城市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南京大学,2015. [2]李晓云.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李芊润. 救助站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 [4]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5]中国流浪儿童现状及其治理 [J].唐敏.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8) [6]中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滕晓丽. 科技经济市场. 2007(03) [7]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现状评估——从儿童福利政策视角[J].凤阳阳. 商.2014(01) [8]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状及困境探究[A].戴海云.吉林农业.2014(23) [9李雅丽.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分析与对策 [10]金绍育.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权利之保障的国家义务
感谢在座各位聆听
定期开展儿童活动,及时了解
的流浪儿童,其中包括返乡车费,职
业技能费和回校接受教育的费用
供小额贷款项目
浪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工作
掌握社区儿童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
儿童的流浪行为
启发: 1、通过向社区居民普及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来让社区居民了
解流浪儿童
2、吸引他们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的事业上来,包括组织志愿者吸引社区居民捐款,发 动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3、在社区中建立流浪儿童保护活动室,整合社区的力量,集体的参与流浪儿童的救助 和保护。 4、我们还应当重视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的重要作用,提高流浪儿童救助的专 业化和社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