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

流浪乞讨儿童的社会救助

中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界定:
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社会超 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 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据中国民政部估计, 目前全国流浪乞讨儿童 人数可能在100万至150万。
1、儿童流浪的原因
厌学、迷路 与亲人走散 对城市的向往 残疾等
自身原因 他人因素
家庭贫困 父母一方或双方生病, 无监护人 父母离异 家庭原因 被家人遗弃等
3、救劣内容 1)物质:吃、喝、住、行
提供符吅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提供符吅基本条件的住处; 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帮劣不其亲属戒者所在单位联系;
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戒者所在单位的, 提供乘车凭证。
2)精神:从“心”开始
给予心理安抚,减少被救劣后劣体系
未成年人 保护法
刑法修正 案(六)
义务教育法
1.法律依据
治安管 理处罚 法
城市生活 无着的流 浪乞讨人 员救助管 理办法
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 法
2.救劣机构
•120多家 •全部为政 府亊业单位 •短期庇护 场所 •临时性生 存保障 •紧急救劣 和教育
流浪儿童 救劣机构
惧感。
对儿童迚行心理辅导,得到必要的心理治疗,
塑造健康人格 让儿童回归社会,找回角色融入社会
4、救劣期限不经费
救劣期限:临时性社会救劣,其救劣期限为 1-2个月 经费: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采取积极措 施及时救劣流浪乞讨儿童,幵应当将救劣工 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劣流浪乞 讨儿童。
三、自愿原则的思考
自“孙志刚亊件”后,我国政府对城市流浪乞讨 人员就实行了“自愿原则”的救劣方式。 •自愿救劣原则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有利二 防止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可能导致的侵犯人权 的现象的发生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开展成就,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宏大增长。

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带来了社会群体间利益构造的变化,社会财富的增长并没有全面兼顾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整体,致使一些社会群体承当了更多的改革本钱,享受了更少的改革利益,承受了更大的改革风险,这局部群体即所谓的“弱势群体”。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将弱势群体界定为“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才能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根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1] 而数量到达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10%的流动人口大局部属于弱势群体。

[2]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欠缺显然有悖于社会的和谐,因此,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开展历程看,社会救助管理制度建立一般是先行的,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讨论流动人口中弱势者(以下简称流动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

一、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社会救助是指在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程度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款物接济和效劳,以使其生活得到根本保障的制度。

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对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

[3] 社会救助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就,在保障最困难群体的根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构造存在着两种独立体系,即“二元社会构造”①,因此造成了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流动人口(主体是农民工)不仅在工作选择、子女教育方面,而且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收入和支出保障方面都享受不到城镇职工应有的福利保障待遇和公民权利。

数量众多的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根本社会保障与他们为城市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所作出的奉献完全不对称,这是绝对不合理、不公平的,这种状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触目惊心。

社会实践报告了解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与保护措施

社会实践报告了解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与保护措施

社会实践报告了解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与保护措施社会实践报告:了解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本报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结合相关数据和真实案例,探讨了流浪儿童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流浪儿童问题的关注,并推动相关机构和个人采取积极行动,共同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

引言:城市流浪儿童是指因家庭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得到正常照顾和教育的儿童,他们被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连忘返,面临着无家可归、失学、饥寒交迫、被虐待等种种困境。

对于这个社会问题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对于保障儿童权益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一、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根据我所参加的实践活动以及与流浪儿童进行的访谈,我了解到了以下生活现状:1. 日常生活困境:流浪儿童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无家可归,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们面临着缺乏稳定的住所、饮食不足、缺乏适当的卫生条件以及良好的医疗保健等问题。

2. 教育问题:由于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和家庭背景的限制,流浪儿童很难接受正规的教育。

他们缺乏学习机会和适当的学习环境,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心理健康:流浪儿童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4. 社会边缘化:缺乏正常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流浪儿童容易陷入不良习惯和社会问题的泥淖,比如青少年犯罪、吸毒和卖淫等。

二、流浪儿童保护的重要性流浪儿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是社会进步与平等的重要标志。

保护流浪儿童的权益具有以下重要性:1. 人权保护:流浪儿童同样享有基本的人权,包括生存权、教育权和健康权等。

保障他们的权益,符合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2. 社会稳定:流浪儿童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他们易受社会问题和犯罪的影响,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救助,可能成为社会的危险因素。

3. 国家发展:培养和保护新一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流浪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教育问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救济制度分析: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救济制度分析: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救济制度分析: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校:山东财经大学专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制度分析: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它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原有的社会救助凸显出了诸多不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一个牢固的社会安全网,已成为了市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当代中国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关键词:社会救济制度分析改革保障一、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我国自建国50来,社会救济制度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而是非常分散,甚至可以说应急性规定比较多,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够看到,国家对于社会救济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制定了大量法规政策规范社会救济事业,而为社会救济投入了大量才力和物力,保障了那些处于生活困境的人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城市大量流落街头的难民、灾民、无业人员等贫困人口,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发布了《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1950年6月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同年7月劳动部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拨出大量粮食和经费,对不同情况的人员给予不同的救济。

1952年全国152个城市经常得到救济的有120余万人,冬季期间达到150余万人,占各城市人口的20%-40%.从1953年到1957年国家支付城市社会救济费1亿多元,救济1000多万人。

在农村,1950年到1954年国家发放10亿元的救灾救济款及大量的救济物资,救济灾民和孤老病残人员。

[1]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在城市形成了就业与保障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农村生活困难的农民由生产队给予补助。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主要面向城乡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社会成员,社会救济费由国家承担。

我国孤儿社会救助现状分析 (1)

我国孤儿社会救助现状分析 (1)

华章Magnificent Writing二○一三年第二十八期我国孤儿社会救助现状分析施勤(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也日趋完善,尤其是在孤儿救助方面,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但在现实的孤儿救助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对此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孤儿救助现状,为我国孤儿救助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孤儿救助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孤儿;社会救助;现状作者简介:施勤,吉林农业大学。

2012年11月16清晨,贵州省毕节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发现了5名不明身份的流浪儿童尸体,据悉这些孩子系因天寒躲进垃圾箱里点火取暖最终窒息而死。

2013年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一私人孤儿院的一场大火吞噬了7条孤儿的生命,也把流浪孤儿的社会救助问题烧的炙热。

当地政府解释说是因为没有钱建造福利院,却被指斥资2000万建造财政局大楼而备遭质疑。

而私人孤儿院主袁厉害也因此可能面对法律的制裁,但是有媒体就指出,地方政府没有资格对袁厉害本人说三道四。

早在2005年,应民政部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孤儿进行了首次调查分析,截止2005年全国孤儿总数57.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4.43。

以青海、西藏、新疆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居多,农村孤儿占86.3%,城市孤儿占13.7%。

[4]而目前我国18周岁以下,失去双亲或查不到生身父母的孤儿增加至61.5万名之多,而政府部门所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却只养育着10.9万名孤儿,其它亲属,民间社会组织及个人收养孤儿50多万名。

许多孤儿生活状况不佳,生活环境堪忧,甚至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生长发育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保障。

1、我国孤儿救助的政策演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孤儿普遍采取集体福利服务的方式,[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儿童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以不擅长儿童养护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主,国内缺乏相关专门的政策支持,也曾因文革的影响,儿童福利事业的推进工作一度中断停滞。

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

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

关于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流浪儿童是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因家庭贫困、家庭破裂、缺乏教育机会等原因而流落街头,生活在极度困境之中。

流浪儿童面临着生存危机、教育缺失、身心健康受损等多重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为流浪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流浪儿童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流浪儿童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救助效果,促进流浪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浪儿童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包括流浪儿童的数量、分布、主要困境等;二是现有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评估和分析,包括救助政策、救助机构、救助资源等方面;三是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救助政策的优化、救助机构的改革、救助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四是国内外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其对完善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流浪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二、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现状分析在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然而,这个体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流浪儿童救助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尽管我国有一些关于流浪儿童救助的法律法规,但这些规定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同时,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力度也有待提高。

流浪儿童救助的机构和服务网络尚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服务网络,但这些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能力仍然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流浪儿童的需求。

这些机构和服务网络的分布也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缺乏相应的救助资源。

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

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

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救助,现状,流浪,优化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本文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成为当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短缺使流浪儿童无法得以真正的回归,社会救助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出现的诸多难题使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流浪儿童救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并联手做中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和优化措施本文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成为当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短缺使流浪儿童无法得以真正的回归, 社会救助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前出现的诸多难题使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流浪儿童救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并联手做出努力, 故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xx年间我国出台的有关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政策的研究及对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现状的分析, 深入研究了我国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即从我国法律、政策以及多元化救助体系 (政府、NGO和社区救助) 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仔细研究以得出实效性的对策, 力求以此为我国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献出一份力量。

这不仅对践行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我国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流浪儿童; 社会救助;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工进城以及人口迁徙等情况的增加, 使其子女被动成为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 这在一定程度导致了流浪儿童数量的增加。

另外, 经济贫困、社会不法分子的诱拐等多种因素导致流浪儿童现象的产生。

流浪儿童问题日渐凸显, 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民政部门统计, 全世界共有1000万流浪儿童, 我国大概是100万---150万。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防洪是人类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一项活动,也是全社会的义务。

由于洪水危害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把防汛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在防汛与抗洪背景下,全社会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从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到自愿性的社会救助,经历了救助理念上的转变。

其中,政府部门作为救助管理的主体,在不断推动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尊严与权益。

因此本文对流浪乞讨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解决,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防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社会救助目前,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参与度不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不完善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整体的救助工作水平。

并且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服务,需要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建立社会救助多方面联动机制,提高救助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衔接合理、配合高效的救助管理模式,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一)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难以开展,一方面是参与救助的人员缺乏,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只有救助站管理人员,少数志愿者和为数不多的社会团体。

流浪乞讨人员无法受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无法顺利发展,这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并且,在救助工作中能够提供专业知识能力的社会组织少,其他专业的社会组织如心理咨询机构、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康复治疗机构等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几乎没有,无法满足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救助需要。

(二)缺乏配套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扶持政策每个流浪乞讨人员的情况不同,流浪乞讨群体更具复杂性,救助管理需要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综合考虑特殊人群的医疗救助,就业帮扶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各个部分对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近年来 ,我 国的流浪儿 童社会救 助 问题 日益严 重 ,给经 济持续 维 持生活 。 三、流浪儿 童社会救 助存 在的 问题 发展 、社会 文化 以及流 浪儿童 自我发 展等诸 多方面 产生 了不利 的影 响 ,流浪 儿童 问题 已经 成为社 会与学术 界关 注的焦 点 。在 过去几 年 ( 一 )相 关法律 法规 制度 不完善 里我 国虽 然 出台了一些 救助措 施 ,但在 救助活 动 中依 然存在 着诸 多 我国对流 浪儿童 问题 十分重视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不 断完 善 问题 ,如何 解 决流 浪 儿童 问题成 为 一个 难 题 。 社会 救助 方 面 ,相继 出 台 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未 成 年人 保 护法 》 、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预 防未 成年 人犯 罪法 》等 一系列 保护 未成 年人 的 流 浪 儿 童 的 界 定 “ 流 浪儿 童 ”一词具 有争 议性 ,很 难甚 至不 可能对 它做 一个 公 法律 法规 ,但 是 其实 际 操作 性低 ,我 国有关 流 浪儿 童 预 防 、救 助 认准确 的定义。根据 { J D 童权利公约 》的精神 ,我国政府将流浪儿童 等方 面 的工作 依然 缺乏 法律 和制度 的支 持 。具体 表 现为 : 第一 ,我国没有专 门针 对流浪 儿童 的法 律法规 。 目前 我 国出台 定义 为年龄在 1 8 周岁 以下 , 离开家庭或监 护人 ,流落 于社会超过 2 4 小 的《 城 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的救 助管理办法 》 、 《 城市生活无着 时 ,造成基 本生存条件 失去可靠保 障而陷于 困境 中的少年儿 童。 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实施 细则 》主要是针对 成年流浪乞讨 二 、流 浪 儿 童 产 生 的 原 因 人员制定的 ,关于流浪儿童 的特殊性没有做 出细节性 规定 ,虽然对于 中国流浪儿 童问题 是在社会 转型 时期地 区经济差 异扩大 ,人 口 部分流浪儿 童有一定 的救助效果 ,但是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 问题 。 流动加 速 的社会 背景 下产 生的社会 问题 。在我 国流 浪儿童 产生 由多 第二 ,许多 法律 法规 对流 浪儿 童不 适用 。如 : 《 城 市生 活无着 原 因构成 ,集 中包括 家 庭 原 因 ,儿 童 自身 原 因 、教 育 原 因 ,社 会 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 》 实行 自 愿救 助原则 ,在流浪儿童 不 原 因 。 愿意接受救助时 ,那么他们只能继续流浪 。因此这一原则对 于流浪儿 (一 ) 家 庭 原 因 家庭 因素 是 流浪儿 童产 生 的首要 原 因 ,随着 中国经济 的发展 , 童来说不是十分适用。另外 ,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的流浪儿童 ,缺 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经济压力对家庭影 响巨大。一方 面农业 经 乏辨别 是非能力 ,自愿救助原则只会导致大量儿 童得 不到及 时的社会 儿童权利公约》中 “ 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 。 济转型使得许多农村人失去土地 , 背井离 乡 , 把孩子 留给 亲戚 、邻居 救助,这也违背了联合 国 《 ( 二 )流 浪 儿 童 救 助 机 构 存 在 缺 陷 照料或无人照料 ,甚至 ,许多贫 困家庭也会单独让儿 童子 女出去找工 在我 国政府作 为流浪 儿童救 助的 主要 角色 ,在流 浪儿童社会 救 作以维持生计 ,很多儿童在无法获得工作 时就很 容易流落街头。另一 助工作 中已经取得 了一些成果 ,但是流 浪儿 童救 助机构 自身也存在许 方面 ,近年来 高离婚率和再婚率 ,使不少儿童 因家庭结构转变受 到忽 多问题 。 视与虐待。此外 ,家庭 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会直 第一 ,流浪儿童 救助机 构资源 不足 。我国流浪 儿童救 助机构 大 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很多父母在教育 孩子 问题时缺乏耐心教 多存在经费不足 、人员紧缺问题 ,我 国流浪儿童 的数量远远超过 了救 导 ,打骂孩子 ,从而导致孩子 身心受到伤害 、外 出流 浪。 助机构的容纳量 。且有的救助站基础设施落后 , 他们 只是提供 生活必 (二 ) 自 身 原 因 需品 、医疗 卫生服务 ,很 少关注儿童 的心理问题 。 处 于成 长 阶段 的儿 童 好奇 心 、逆反 心 理 、从众 心 理强 ,对 外 第二 ,一 些救助 机构功 利性 明显 ,是为 了维护 城市形象 和社会 部环 境充 满 了幻 想 ,易受周 围环境 影 响 。 由于 他们 的心 理 比较脆 救 助站采 弱 ,思想 单纯 ,缺乏 分辨 是非 能 力 ,往往 经 不住 诱 骗 ,做 出离 家 秩序而设 立的。因此在对流浪儿童实施社会救助 的过程 中 , 取的救 助措施缺乏灵活性 。大多救助站仅仅满 足儿童的衣食等物质需 出走 的行 为 。另 外 ,儿童 渴 望得 到 家长 和 社会 尊 重 ,但大 多数 儿 童缺 乏 自主 解决生 活问题 的能力 。逆反心 理 、 自 尊 心促使 他们在 受 求和尽快联 系其父母或亲戚 使儿童 回归 家庭 或返还原 籍。 第三 ,一些救助机构 工作人员素质 低下存在虐 待流浪儿童现 象。 到父母 批评 的情况 下选 择家 出走 来 证明 自己 的能力 。 救助机 构本是救助性 、福利性机构 ,然而一些救助机构却存在 虐待 流 (三 )教 育 原 因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现状与思考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现状与思考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现状与思考篇一: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现状与思考近年来,**市始终把关注、推动儿童健康成长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多措并举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全市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是,由于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和制约,**市仍有部分儿童还存在生活困难、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受阻、身心发展不健全等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市困境儿童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今年4月**市妇联有针对性的对全市困境儿童生活学习等发面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困境儿童现状**市现有总人口14万,约有儿童4.2万人。

2019年4月数据统计,全市共有困境儿童2431人,其中贫困家庭儿童1746人,残疾家庭儿童153人,单亲家庭儿童409人,留守儿童100人,流动儿童179人。

二、**市困境儿童面临的主要困难1.贫困家庭儿童。

据统计,**市现有贫困家庭儿童1746人,大多分布在农村各学校。

此类家庭经济来源单一、不稳定,且具有双重性,即大多数家庭属于残障、单亲或因病返贫家庭。

这些儿童不仅面临物质生活匮乏,进一步生存发展空间狭小,同时也存在性格障碍、心理偏差失衡等问题,无法持续完成学业,易与社会发展脱节,出现贫困导致教育的缺乏,教育的缺乏又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

2.智障及患病儿童。

我市目前在册残疾家庭困境儿童约150人,目前均能就学接受义务教育。

为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市专门建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特教班现有学生16名,其中多是生理缺陷儿童或智障儿童,如盲哑儿童、残疾儿童,这部分儿童上学不仅要有专人看护,还要进行行为训练等形式的技巧培训,一方面家庭负担重,无力再让儿童继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足,经费紧张,无法满足儿童成长各项需求。

3.留守流动及单亲家庭儿童。

家庭结构不全、家庭环境不稳定形成了留守、流动、单亲家庭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这类儿童由于缺乏社会重视、家庭关爱、家长监管和专业心理辅导,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佳、性格发育不健康、生活习惯差等问题。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会救助工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解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团队对全国各地的社会救助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出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建议,为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现状分析1.社会救助的涵盖范围较窄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主要侧重于扶贫、救助孤儿、救助老人等极端困难群体。

然而,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如因自然灾害而受灾的群众、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士等,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应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更广泛的困难群体。

2.社会救助的公平性有待提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待困难群体的态度和救助力度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地方针对特定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不够完善,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得的救助资源。

应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调合作,确保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3.社会救助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部分社会救助机构在资金使用、救助对象认定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管理和监督漏洞。

一些救助资金抵触到救助对象手中,给予了诈骗分子的机会。

此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

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救助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存在问题分析1.社会救助工作投入不足调研发现,虽然我国政府在社会救助工作上投入了一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但与困难群体的庞大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社会救助工作的经费覆盖面和投入力度需要提高,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社会救助服务不够完善目前,社会救助服务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提供经济援助和救助物资上,而对于心理援助、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还相对薄弱。

社会救助应当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改善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提供更全面、多元的支持。

3.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不畅通调研中了解到,困难群体对于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不高,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有社会救助政策这回事。

流浪乞讨儿童的问题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

流浪乞讨儿童的问题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

流浪乞讨儿童谁来解救?摘要:当我们走在繁华都市的街头,总会看到那些被埋没在来往人群中却艰难的生存着的人,有老人、孩子、青年人。

乞讨儿童问题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流浪儿童群体也日趋庞大,他们的生存、人身、教育、发展等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流浪乞讨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及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又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和公共管理问题.本文将对关键词:乞讨儿童;微博解救;福利政策;引言解救乞讨儿童,是近期微博上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2011年1月17日,一名失踪儿童的母亲给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发了一封求救信,希望通过网络找到自己的孩子。

于建嵘随后通过微博向网友求助。

在接到更多的寻人信息之后,于建嵘教授专门建立了一个“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号召网友们随时留意身边的乞讨儿童,帮助他们和亲人团聚。

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不仅在热心人群中反响强烈,还受到了名人微博和公安微博的推荐与回应。

城市中的流浪乞讨儿童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群体,这类特殊的群体一直被当作污染城市环境的垃圾,但是他们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法治等各方面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他们的产生及大量涌入城市必将会对城市的管理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以对这一群体进行现象分析、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寻找合理有效的救助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乞讨儿童的现状分析丐是社会的私处,我们天天羞于示人,却又天天感觉存在;丐又是极端传说,丐到洪七公的境界,皇帝都不做,丐到残疾童丐的境地,则暗无天日,江河无语。

根据民政部《十一五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流浪乞讨儿童100-150万,其中80%有盗窃、抢夺等违法行为,45%的儿童常年以违法行为为生,74.4%的儿童在流浪乞讨两个月后就会出现违法行为。

(一)流浪乞讨儿童的乞讨方式1.沿街流动行乞,这种方式较为普遍,或行走在商业区,或在过街天桥,或在地下通道。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分析摘要:流浪儿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现状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流浪儿童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要有效地缓解和根本解决儿童流浪问题却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

流浪儿童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一方面,流浪可能造成儿童智力发展受阻和人格的扭曲,从而不利于儿童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流浪儿童在流浪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接受他人不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诱导,出现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而危害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体形象。

因此,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刻不容缓且要有治本良策。

关键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政策21世纪初,我市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与其伴生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流浪儿童问题凸现出来,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按照我国政府的定义,流浪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流浪儿童的安置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形成阻碍。

因此,关注流浪儿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已迫在眉睫。

流浪儿童在社会的生存状况一、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目前,流浪儿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纳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的流浪儿童,这部分孩子的特点是身体基本健康、智力正常、没有监护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

另一部分是救助中心不会收容的流浪儿童,包括智障、肢残,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

这一部分流浪儿童的生存手段可以概括为:捡(捡垃圾)、讨(乞讨)、卖(卖艺、卖花)、偷(偷窃、抢劫)。

流浪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状况极差。

被迫乞讨的儿童有些身体被故意致残,即使没有明显的残疾,乞讨生活都给流浪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疾病。

他们终日卫生状况极差,满身污垢,吃剩菜剩饭,遭人漠视或白眼,在街头、宾馆饭店时常有他们瘦小、柔弱的身影。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1)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1)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1)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阐述了关注民生,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大政方略。

在我州全面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进程中,作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中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民政部门,关注民生,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更应全力应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阶段乃至今后稍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趋势,为整合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资源,不断完善救助体系作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索。

一、社会救助工作政策依据和现状政策依据社会救助是指政府为帮助维持基本生活有困难或遭遇临时突发事情,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家庭和个人,给予必要的经济援助和物质帮助,以确保其能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

现阶段社会救助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人性化特点;社会救助种类呈现多样化,基本能够满足各种救助对象的需要;救助标准逐渐提高,能够解决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困难。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工作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各县市结合各自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全力保障城市贫困对象的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2、省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州政府下发《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对农村低保范围、审批管理、资金来源、资金发放及操作规范等作了规定,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了农村低保工作的规范运作。

目前,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全力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大力发展具有我州特色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恩施模式”。

4、XX年5月,恩施州人民政府出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XX年10月,州政府对试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并出台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
流动人口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无固定常住地的人口。

由于其特殊性和不稳定性,流动人口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和困难。

在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方面存在一些现
状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对策:
1.信息不对称: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信息传递困难,政府和社会组织难以及时了
解到他们最新的需求和困难。

对策: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系统,及时了解其基本信
息和需求,以便开展救助工作。

2.缺乏有效的救助机制:流动人口普遍缺乏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社会救助覆盖不到位。

对策: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救助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救助制度,确保
他们基本生活和权益得到保障。

3.职业歧视和社会融入障碍: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和低收入群体,职业歧视和社会
融入困难是普遍问题。

对策: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力度,促进他们
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4.救助资源不足: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给城市带来了救助资源的压力。

对策:加强政
策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流动人口的帮助和支持,合理分配救助资源,确
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5.心理健康问题:由于流动人口长时间离家和工作环境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对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流动人口建立积极的
心态和应对方式。

总的来说,为了改善流动人口的社会救助工作现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
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更好的救助服务,促进流动人口的融入和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树立正能量,减少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偏见。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汇报2000字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汇报2000字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汇报2000字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是某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向大家汇报我所在中心在扶持、帮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现状分析1.流浪未成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使得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许多农村家庭为了生计问题,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做工,多数流浪儿童既无法得到充分良好的教育,又面临着社会性别、道德准则和生存问题的困扰。

2.流浪未成年人的生存和保护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他们没有合法的住所和稳定的工作,不少面临着身心方面的健康问题,而临时营地缺乏基础设施,水、食品、医疗服务等各方面缺乏保障。

二、中心工作情况1.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中心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住宿、食品、娱乐、医疗服务等基本的生活帮助。

我们充分发挥各种救济机构和社区支持的作用,保证其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

每个未成年人都有专门的辅导员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提供劳动和职业培训。

中心提供各种形式的劳动和职业培训,包括废旧物品回收、废品加工、物流配货等方面的培训。

中心设有计算机室,为未成年人提供文化、技能、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中心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我们的辅导员们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助和引导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为他们排解心中的困扰和疑虑。

4.组织亲子关系重建活动。

为了重建未成年人和家庭之间的亲子关系,我们开展各项家庭和谐建设活动,促进家庭和睦。

我们为未成年人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辅导,让家庭关系渐渐得到改善。

三、工作难点分析1.行业规范不完善。

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完全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也不完善。

这一情况可能会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短缺。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问题分析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问题分析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问题分析1、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面完全是自愿的,他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寻求救助,也可以自由出入救助站,而有关机关将不再具有强制性权力。

按照法理上的原则,新的法律颁布实施后,旧的法律自然失去效力,所以,对全体流浪人员的救助应当贯彻新法“自愿性”原则的精神,但是,实践操作中,对流浪儿童的强行救助的做法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正是人们对“自愿性”原则是否适用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分歧意见。

按照我国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一般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们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都需要得到监护人的保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这些立法的前提假设是未成年人还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得到家庭的照顾和保护。

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对于流浪儿童这一脱离监护之外的特殊群体的救助应该是必须的,而不是任其选择的。

所以,《未保法》第29条规定,“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但是是否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沿袭强制性做法,从善良意愿出发,强制流浪儿童接受救助呢?这似乎又与《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相违背。

救助流浪儿童如果一味采取强制手段,除了助长成人世界的权威作风之外,也不利于流浪儿童自身主动性的调动,特别是他们的信任机制已经出现了危机,强制性做法极易引起逆反、抵触等消极心理,从而对救助工作留下障碍和阴影.2、已有的救助机构普遍面临资金、设备、人力不足的问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经费、人员欠缺问题非常突出。

流浪儿童现状与教育探讨—流浪儿童需救助社会体系需发挥作用各部门需通力协作

流浪儿童现状与教育探讨—流浪儿童需救助社会体系需发挥作用各部门需通力协作

流浪儿童现状与教育探讨—流浪儿童需救助社会体系需发挥作用各部门需通力协作内容摘要:流浪儿童救助的困境与表现、流浪儿童的出路,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流浪儿童救助、困境与表现、出路、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与建议。

正文:迄今为止,对于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我国已陆续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等诸多条文。

为了进一步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力度,2011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

一、流浪儿童救助的困境与表现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50万人次的流浪儿童,流浪儿童受教育程度低。

年龄段集中,生存方式单一,生活状况不佳。

流浪儿童的形成有制度上的原因,也与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关。

贫困、家庭矛盾、监管不当、教育不当、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

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政策发展缓慢、执行过程中存在困境,制约了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开展。

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我国社会经历了一个转折、渐进的过程。

但由于救助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境,使得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成效并不显著。

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救助政策制定与实施存在在结构上的困境,政府包揽救助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力量弱小;第二,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功能上困境使救助政策效果有限。

比如,传统的收容遣送制度造成救助管理站在实施救助政策时,理念、方法陈旧;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缺陷、救助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流浪儿童的出路流浪儿童,也称为流浪未成年人,他们是儿童中特殊的一群,数量却不容小视,几年前,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一课题组的报告表明,全国流浪未成年人约100万。

流浪儿童问题由来已久,这个弱势群体颇受人们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年月日摘要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

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加上随父母外出打工的街童,实际人数可能远远超过30万人。

他们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年龄多在10岁至15岁,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

这些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儿童,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社会。

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没有保障,更无法享受义务教育和计划免疫。

疾病、饥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孩子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011年3月2日民政部召集了十几个省市进行座谈、研究,讨论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和救助问题。

与此同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温家宝总理责成民政部对流浪儿童救助问题要抓紧研究、提出意见,并且向国务院作专题汇报。

根据总理的批示,民政部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如何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和救助流浪儿童的方案。

可见当前政府对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救助现状非常关切。

流浪儿童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背后有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政府、社会、家庭、儿童本身都需要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的行动中去,简单的收容遣送无法让流浪的孩子回归正常的生活,因此在现阶段的流浪儿童救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流浪儿童救助困难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ese city street children are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departments of civil affairs about 15 million, plus the street children with the parents of street kids working out, the actual number could be far more than 30 million people. Most of them are illiterate or only a primary education. More than 10 years old age in most to 15 years old, from economically backward area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These aged 18 and younger children, leaving the family or guardian and went into society. Most of them life is no guarantee, education and more cannot enjoy compulsory immunization planning. Disease, hunger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urvival development brought negative effects, more seriously, some children to the way of crime.March 2, 2011 ministry called the ten several provinces panel, research,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ild beggars rescue problem. Meanwhile in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news center DouYuPei said vice minister of ministry, premier Wen JiaBao instruct to street children relief questio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and comments, and submitted to the state council for project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prime minister's instruction,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investigated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o street children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how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street children and in relief street children scheme. Visible to current government street children living conditions, and aid situation is extremely concerned about.The formation of street children has its special reasons, there is behind many of the problems needed to solve, government, society, family, children itself all need to participatein the street children, the action aid deport cannot make simple asylum wandering children return to a normal life, so this street children assistance, and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Keywords:Street children;relief ;difficult;solu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我国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研究背景及意义 (4)(一)城市流浪儿童群体的现状 (4)(二)调查总结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 (5)1、贫困问题 (5)2、人口变迁 (5)3、家庭问题 (5)4、学校教育问题 (5)5、其他问题 (5)二流浪儿童救助现状及困境 (6)三解决思路与对策 (7)(一)流浪儿童救助理念与原则 (7)1.预防为主 (7)2.救助工作尽早、尽可能 (7)3.稳定、持久、长期的安置方式 (7)4.维护家庭和谐发展 (7)6.儿童参与 (8)(二)完善相关的法律与制度 (8)(三)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的配合 (8)(四)社会工作者发挥其积极作用 (9)参考文献 (12)致谢 (13)一我国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研究背景及意义(一)城市流浪儿童群体的现状流浪儿童是一个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定义,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于社会超过24小时,造成基本生存条件失去可靠保障而陷于困境中的少年儿童。

2006年,国家民政部门估计,我国流浪儿童接近百万人次,尤其在北京、上海、郑州、广州、成都等大型中心城市流浪儿童问题非常突出。

据有关研究预测,流浪儿童人口绝对数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圆。

2006年民政部等17部委《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流浪未成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街头,衣食无着,处境艰难,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他们容易被犯罪分子利诱和利用,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流浪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对流浪儿童的保护与救助,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06年8月28日,在全国强迫诱骗未成年人流浪行乞整治工作座谈会上,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冀平说,国家将把强迫诱骗未成年人流浪行乞整治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并推出三项措施加大整治力度。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5万名流浪儿童得到救助;而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项抽样调查推算,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

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群体数量大,生存状况恶劣,基本权益难以保障,易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①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流浪儿童的生存手段可以概括为:捡(捡垃圾)、讨(乞讨)、卖(卖艺、卖花)、偷(偷窃、抢劫)。

上海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对近两年接纳的流浪儿童的不良行为的统计,扒窃、偷窃和窃车的占到了85%,广州市2005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流浪儿童已经占到了总数的83%,而四川省民政部公布的2005年四川流浪儿童生存现状中,涉及扒窃、偷窃和窃车的流浪儿童高达流浪儿童总数的92%。

②这些数字,让人感到痛心疾首。

这一百多万孩子,虽然在全国未成年人占的比较不大,但是从绝对数量看,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他们本应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享受生活的温馨,憧憬美好的未来。

但他们却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承担起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重担。

他们甚至遭到人们的歧视,因为缺乏教育走上犯罪道路。

这些小“三①王君文.浅析杜邦财务分析的应用[OL].新华网,2006(06)②李丽. 抓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N].中国青年报,2006(01)毛”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还需要更多的照顾。

他们在用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期待着社会,他们需要知识,需要关爱,需要掌握生存技能。

(二)调查总结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1、贫困问题因为贫困而出去挣钱。

在以往诸多对流浪儿童的研究中,贫困被认为是造成儿童离家的重要原因。

③同时在我调查的流浪儿童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是因为贫困问题,才出来的挣钱的。

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由于贫困,没有完成学业,所以就想出来打工挣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