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圆的周长参考教案二

圆的周长参考教案二

圆的周长(二)(参考教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育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进程设计(一)温习准备上节课咱们熟悉了圆,此刻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二)学习新课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我想问问同窗,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两人彼此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何这样指不行?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哪个小组愿意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每一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咱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

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

同窗们想了那么多种方式,看来你们真了不起。

咱们归纳起来,同窗们都是用缠绕、转动的方式把曲线变直的。

(板书:绕、滚)(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式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式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咱们必需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式。

想一想,以前咱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转动的圆,看出圆越大转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转动的轨迹越短。

)咱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圆的周长2》教案

《圆的周长2》教案
(2)、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你能推导出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吗?
直径=半径=
(3)、试列式解答。
(4)、通过解答上题,你有什么体会?
2、用一根1.2米长的粗铁丝围成一个圆形铁圈,这个铁圈的半径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向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2)、列式解答。
当堂检测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课题: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学习难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知识回顾与准备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1、圆的直径是2厘米,求圆的周长是多少?2、圆的半径是4厘米,求圆的周长是多少?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
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自学
1、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这个水池的直径是多少米?
(1)、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呢?
3、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4、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米,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米装一根木桩,大约要装多少根木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的内容。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圆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有关系,并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圆的周长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解决。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解题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2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2

数学优质教案《圆的周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涉及《圆的周长》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圆周长的定义,圆周率的含义,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以及相关练习题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圆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重点:圆周长的概念,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圆形物品的周长该如何计算?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

(2)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讲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让学生计算圆的周长。

(2)给出一个圆的周长,让学生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圆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圆周长的定义2. 圆周率的意义3. 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4. 例题解析5.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的周长。

(2)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31.4cm,求这个圆的半径。

2. 答案(1)C=πd=3.14×10cm=31.4cm(2)r=C/2π=31.4cm/2×3.14≈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圆周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圆周率的近似值及其计算方法。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二)》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二)》示范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上节课关于圆的周长,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预设1:我们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找到了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或者C=2πr。

预设2:公式中的π是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一般取近似值3.14。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和圆周长有关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已知半径或直径,求周长课件出示:师:仔细读题,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预设: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它的半径大约是33 cm,小明家离学校1 km。

师:你有什么问题?预设:“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利用滚动法测量圆周长的知识,从而得到车轮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其实就是问车轮的周长是多少?预设:“骑车从家到学校,车轮大约转了多少圈?”又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车轮转1圈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所以骑车从家到学校有多少个车轮的周长,骑行全程车轮就要转多少圈。

师:你能试着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先看第1个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预设:已知轮子的半径,求轮子的周长,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直接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师:这样做对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计算结果要保留整米数。

师:如果告诉我们的不是轮子的半径,而是直径,又该怎么解答呢?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圆的周长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测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根底上学习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根底,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拟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⒈圆形物体实物,。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四、教法:1、自主探究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第5单元圆
第3课时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何关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二 圆圆的周长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二 圆圆的周长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

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

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课件出示一个圆。

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学生指出并回答。

(略)2.观察。

课件演示右图:问题:这两个圆周长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就相等。

3.课件演示右图: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4.小结。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

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步骤。

出示探究建议:(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2.说明活动要求。

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些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填在表里。

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3.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汇报交流。

(1)交流测量的方法。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圆的周长(2)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  圆的周长(2)

课后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实验小学六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5,六年级学生总人数恰好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实验小学有学生多少人?2.一本故事书有1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如果第二天看的相当于第一天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2)如果第一天与第二天看的页数比是5:4,第二天看了多少页?(3)如果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3.下图中,涂色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大211.25cm。

求BC的长。

4.下图是由两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组成的,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36cm,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圆周率 取3.14)5.如下图,图(1)与图(2)外面是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只是里面的涂色部分不一样。

如果图(1)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是2235.5m,求图(2)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单位:m)6.甲、乙两图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40cm2,阴影部分的面积哪一块大?大多少?7.食堂运来三种蔬菜,其中白菜的质量占28%,土豆的质量和其他两种蔬菜质量之和的比是2:3,土豆比白菜多24千克,食堂运来的三种蔬菜共多少千克?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行驶了1.5小时乙车才开始出发,乙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2.5小时与甲车相遇。

甲车中途休息了1小时,当两车相遇时,甲所行驶的路程占AB两地总路程的37,甲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千米?9.佳惠超市按商品标价的80%进行促销。

光明小学在此超市按促销价购买了200支钢笔,共付2040元。

(1)每支钢笔的标价是多少元?(2)如果每支钢笔超市的进价是8.5元,问超市是在进价基础上加价百分之几将这200支钢笔卖给光明小学的?10.一个书架,原来上层和下层中书的本数比是8:7,如果从上层取出8本书放放下层,这时上层和下层的比为4:5,原来上层和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11.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又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详细描述了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周长》。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圆的周长”,其中涵盖了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课件、圆的模型、尺子和圆规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纸张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他们能从这个模型中得到哪些信息。

2. 概念讲解:我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我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6. 应用拓展:我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的周长进行解决,从而加深他们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2πr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 14cm答案:2πr = 2π 7 = 14π cm2. 题目:一个圆的周长是31.4cm,求这个圆的半径。

答案:周长= 2πr,所以 r = 周长/ 2π = 31.4 / 2π ≈ 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应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14篇)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

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

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

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

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

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二)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二)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二)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d = 20米求:C = ?根据C =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先求小自行车C = ?50cm=0.5mc=πd=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四、作业。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4《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4《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4《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曲线等基本几何概念,对图形的周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圆的周长。

同时,学生可能对圆的半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和引导,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难点: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圆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剪刀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以及绳子、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圆,提问:“你们能用绳子围绕这个圆一周吗?”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圆的周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2. 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3. 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2. 探究: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3. 讲解: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2. 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C=πd或C=2πr。

3. 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测量其直径和周长,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13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近似值。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⒈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⒈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

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

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

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第二课时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动手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圆周率等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动手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圆周率等相关知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学具卷尺、实验材料袋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5~7分钟)师:同学们,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师:你们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对,帮助别人,同时也快乐了自己,老师给你们点赞。

幻灯片出示:师,说邻居李叔叔家的圆桌、菜板都有些开裂了,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啊?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帮他呢?师:求铁皮有多长其实就是求什么呢?生:圆桌和菜板的周长。

师:你们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1、工具测量(卷尺、皮尺)师:那谁能说说怎样测量?生:拿卷尺或皮尺绕一圈量。

师:你们太棒了,给自己鼓鼓掌。

2、“绕”和“滚”的方法测量师:但如果李叔叔家没有卷尺、皮尺,只有直尺,该怎么办呢?生:可以拿绳把菜板绕一圈来量。

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案

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圆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第6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答。

4π2π5π10π8π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πd c=2πr=3.14×2 =2×3.14×4=6.28(厘米) =8×3.14=25.12(厘米)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πd C=2π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已知:c=3.77m 求:d=?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1.2(米) x=3.77÷3.14x≈1.2(2)做一做。

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已知:c=1.2米R=c÷(2Π) 求:r=?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6.28x=1.2 = 0.191x=0.191 ≈0.19(米)x≈0.19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D=8厘米⑶3.14×8÷2+8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几厘米?经过45分钟呢?(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2)》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深化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教学课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形状和特点。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吗?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

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使用绳子和直尺,测量一个给定圆的周长和半径,并记录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周长二》教案设计
第2课时圆的周长(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本课时有以下特点:1.深入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从多层次、多角度设置与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有关的复习题,使学生在复习中对公式内每一部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更清楚,对公式的理解更深入。

2.深入巩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教学例1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在直接使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深入发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为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知识,教学中从已知周长求直径和已知周长求半径两个层面对例题进行了补充,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根据公式列方程求解的顺向思维方式,又熟悉了直接用除法计算,由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出求直径及半径的逆向思维方式。

4.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巩固练习环节,精心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π表示什么?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计算时一般取值是多少?(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一般取它的近似值3.14)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πd C=2πr)
2.口答下列各题。

(结合学生回答,把结果写在黑板的一角) 4π=2π=5π=10π=8π=
3
)
4[板书:圆的周长(二)]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口答和计算,使学生在复习圆周率、巩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熟记圆周率相关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熟练、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运用公式,探究新知
1.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根据圆的周长的两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2.活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1)直接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
①出示教材64页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 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 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②分析解答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并指名板演解题过程,注意强调:A.不必写出公式,只要直接计算就行;B.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
本题已知d=20 m,求C。

根据C=πd,20×3.14=62.8(m)。

③分析解答第二个问题。

(要求同上)
已知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d=50 cm,先求小自行车的周长。

根据C=πd,50 cm=0.5 m,3.14×0.5=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④写答语。

(答:花坛的周长是62.8 m,车轮大约转动40周。

)
⑤计算花坛直径与车轮直径的比值,算后想一想,这个比的比值有什么意义吗?(引导学生发现:花坛周长与车轮周长的比值就是花坛直径与车轮直径的比值)
(2)根据圆的周长求直径。

(教学补充例1)
①出示补充例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 m,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②分析解答:已知C=3.77 m,求d。

怎么求?(本题有两种解题思路,可结合学生回答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思路一:逆向思维,根据直径与圆的周长的关系,用除法计算:d=C÷π。

思路二:顺向思维,设直径为x,直接根据公式列方程解答。

解法一
3.77÷3.14≈1.2(m)
解法二
解:设这个圆柱的直径是x m。

3.14x=3.77
x=3.77÷3.14
x≈1.2
答:这个圆柱的直径是1.2 m。

(3)根据圆的周长求半径。

(教学补充例2)
①出示补充例2: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只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
程是125.6 cm,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②自主解答。

已知C=125.6 cm,r=C÷π÷2,求r。

解法一
125.6÷3.14÷2=20(cm)
解法二
解:设它的分针长x cm。

3.14×2×x=125.6
6.28x=125.6
x=20
答:它的分针长20 cm。

设计意图:教学教材64页例1是为了正面巩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补充例题让学生既可以逆向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半径和直径,也可以顺向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列方程求出圆的半径和直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1.教材65页4、5题。

2.教材66页10题。

⊙课堂小结,评价拓展
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②如何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直径和半径?(引导学生回答:可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列方程求,也可以用算术法求)
⊙布置作业,应用提高
1.教材66页6、8、9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二)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2πr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例1:花坛的周长:20×3.14=62.8(m) 车轮的周长:3.14×0.5=1.57(m)
车轮的转数:62.8÷1.57=40(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