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适应两种3.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如图2-1所示。
明暗同时对比图(2)相继对比: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如: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可以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选择性教师总结解释列举知识点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作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举例说明看图学生讨论(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包括: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图2-4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
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幼儿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从而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通过幼儿心理发展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和阶段。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方面的发展规律,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差异,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和课程。
其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还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
幼儿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幼儿在早期的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视安全感和亲子关系,而在晚期的心理发展中则更加注重自我认同和独立性。
了解这些心理需求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个有益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另外,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还包括了解和学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教师需要了解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处理情绪问题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获得在教育实践中指导和支持幼儿的有效工具。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倾听和观察幼儿的声音和行为。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需求和感受,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同时,还需要与家长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更好的幼儿教师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课程,并高效地应对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样,我们将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11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2,当代的游戏理论 学习理论 –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 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12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的种类 从认知水平分:机能游戏,建筑游戏,假 装游戏,规则游戏 从社会化水平分: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 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 作游戏.
41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 会性的发展
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1.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 重的需要; 2.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 会; 3. 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 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
42
�
29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 – 儿童复述策略的发展 – 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 活动.包括(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 的知识;(2)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 知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 识.
30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或表象来进行,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 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5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二,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头表 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晚期能较清楚,系统,绘声绘色地讲 述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或故事.
26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 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 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 展. 幼儿的认知活动更多依赖感觉,知觉和表象,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 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为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幼儿心理学教案-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生互动等)
复习回顾:成熟说
新授:精神分析学说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人格结构的3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二)人格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
(三)评价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章节课题
第四节认知发展学说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力目标
能初步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幼儿的行为
素质目标
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难点
能初步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幼儿的行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第十二章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章节课题
第二节精神分析学说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弗洛伊德和荣格理论的基本思想
能幼儿的心理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掌握弗洛伊德和荣格理论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能初步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分析幼儿的行为
教学方法及手段
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案例分析:这个实习生错了吗?如果他出现了错误,请问原因是什么?
课后作业
简述全纳教育的观点。
《幼儿心理学》
教 案
20至20学年第学期
第十二章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章节课题
第一节成熟学说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个性和认知能力的过程。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语言和运动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感知和认知周围的事物。
1.2 幼儿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到抽象转变: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逐渐从具体的感知经验向抽象的思维能力转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量和概念形成。
1.3 幼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记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记住和回顾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记忆模式。
二、情感发展2.1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2.2 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在幼儿期,儿童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3 幼儿的情感认知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情感认知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产生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三、社交发展3.1 幼儿的社交意识逐渐形成:在幼儿期,儿童的社交意识逐渐形成。
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个体,并开始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3.2 幼儿的合作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合作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与同伴一起进行简单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顽耍。
3.3 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特点,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我形象。
四、语言发展4.1 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循简单的口头指令,理解他人的言语意图。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措施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措施一、认知特点幼儿时期是认知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
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运动感知。
他们通过触摸、视觉、听觉等感官渠道来获取信息,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其次,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属于感觉直观阶段。
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多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进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他们无法理解时间的概念,经常将“早上”、“晚上”等词汇混淆。
再次,幼儿的思维活动比较片面。
他们往往只关注某一个特征,而忽视其他特征。
例如,当幼儿看一只红色的苹果时,他们往往只注意到它的颜色,而忽略了其形状、质地等其他特征。
最后,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往往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例如,幼儿难以理解为什么其他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与自己不同。
针对以上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教育措施来促进其认知发展。
首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通过观察、触摸、听音乐等方式,扩大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范围。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样性的操作,帮助他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自由地制作一幅画,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图画等方式,展示不同角度对事物的看法,帮助幼儿逐渐理解其他人的观点。
最后,可以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可以让幼儿参与团队建设,让他们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情感特点幼儿时期是情感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幼儿的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情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会产生较强的情感波动。
例如,当幼儿离开父母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
其次,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相对单一。
他们往往通过哭泣、笑、咬手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再次,幼儿的情感较为自私。
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综述
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综述简介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是指对3至6岁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过程,包括智力、情感、态度、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对孩子的整个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园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认知发展:–幼儿园教育通过游戏、实践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鼓励幼儿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情感发展:–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促进幼儿情感的积极表达和调节。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3.社会性发展:–倡导团体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引导幼儿尊重他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4.语言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的挑战1.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式不同,教师需要差异化的教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家庭影响:–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需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合作。
3.教师素质:–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心理发展。
结语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认真细致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的综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幼儿教育心理学内容
幼儿教育心理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也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旨在增进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并为幼儿教师提供指导。
一、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模仿等活动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根据研究,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1. 感官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环境。
2. 前操作阶段:两岁至七岁,幼儿开始具备象征思维和语言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3. 具体操作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幼儿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思考,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情感发展的内容包括:1. 自我意识:幼儿从一开始就有自我意识的培养,他们开始认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2. 情绪发展:幼儿的情绪发展日渐丰富和复杂,从最初的高兴、生气到后来的愤怒、难过等不同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3. 社会适应:幼儿的情感发展还与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通过社交和与他人的互动,幼儿能够发展出相应的解决冲突和合作的能力。
三、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幼儿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 同伴关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其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
2. 父母关系: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其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父母的支持与指导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3. 社会规范:幼儿在社会中学会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社会角色和道德价值观。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了解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理解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教育者至关重要。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和探索世界。
他们对于家庭成员的依赖性非常强,也开始逐渐形成情感依恋。
2. 学步期(2-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并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 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规则和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化能力。
二、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中,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1. 感受和表达情绪: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分辨不同的情绪,并教导他们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情绪调节:帮助幼儿学会使用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他们冷静下来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培养情绪智力: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他人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三、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智力、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
以下是幼儿园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社交技能的培养: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和其他同龄的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社交技巧。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什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与方法。
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之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研究幼儿的学习、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期是0-6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在经历身体、智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教育者了解和应对幼儿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 心理发展快速: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认知、语言、运动等能力都在迅猛发展。
2. 自我意识初现:幼儿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3. 情绪表达丰富: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往往具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转变的能力。
4. 工具思维开始形成:幼儿通过操作和实践来认识物体和解决问题,开始形成工具思维。
5. 社会性发展:幼儿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和社交行为,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规范。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1. 了解幼儿需求:通过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因材施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2. 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3.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4. 家庭教育指导: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为家长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 课程设计与实施: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和实施符合他们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的课程,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水平,更好地应对幼儿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幼儿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涉及到幼儿认知、情感、社交、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一、认知发展特点1. 感觉和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喜欢触摸、咀嚼、尝试。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并逐渐建立与外界的联系。
2. 意象阶段(2-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感受。
他们喜欢通过角色扮演来模仿和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和角色。
他们的思维主要是靠感觉和感知,逐渐建立起事物的形象和概念。
3. 运算阶段(6-1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理解。
他们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渐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
二、情感发展特点1. 抚慰依附阶段(0-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主要照顾者的依赖和信任程度很高。
他们需要得到关心、抚慰和安全感。
与父母或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于幼儿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2. 自主独立阶段(2-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渴望。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希望能够参与决策和行动。
3. 人际关系阶段(6-1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与同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互助。
三、社交发展特点1. 单个社交关系阶段(0-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与父母和家庭成员进行接触和互动。
他们开始学习与他人交流和互动,通过模仿来学习社交技巧。
2. 小团体社交关系阶段(2-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与同伴进行社交互动。
他们喜欢参加一些小团体活动,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和学习。
3. 大团体社交关系阶段(6-1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与更多的人接触和交流,比如学校的同学、老师、社区朋友等。
幼儿心理发展教案
幼儿心理发展教案1. 导言幼儿心理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教师有效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在初期教育理论中,孟德尔、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基因决定论、结构决定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3.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心理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
感知运动期是幼儿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这一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前运算期是幼儿从两岁到七岁的阶段,这一阶段幼儿开始形成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运算期是幼儿从七岁到十二岁的阶段,这一阶段幼儿逐渐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幼儿教师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的重要基础。
5. 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来引导幼儿的成长。
如在感知运动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感官刺激环境来促进幼儿的感知发展;在前运算期,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6. 幼儿心理发展的评估工具为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如行为观察、标准化测验等。
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7. 实施教案的重要性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制定一份清晰、科学的幼儿心理发展教案,有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成长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8. 过程目标的设定在编写幼儿心理发展教案中,需要明确具体的过程目标。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标题: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一、认知发展1.1 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但仍存在认知局限性。
1.2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觉和形象思维。
1.3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感觉和经验。
二、情感发展2.1 幼儿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情感表达直接。
2.2 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2.3 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支持和引导。
三、社会发展3.1 幼儿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3.2 幼儿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但仍存在竞争和合作的矛盾。
3.3 幼儿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语言发展4.1 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
4.2 幼儿的语言表达主要是单向的,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4.3 幼儿需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来促进语言发展,家长和老师的语言示范也至关重要。
五、动作发展5.1 幼儿的动作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
5.2 幼儿的动作表现主要是简单的、杂乱无章的。
5.3 幼儿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来促进动作发展,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也是关键。
结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语言和动作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心理学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 活方式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 发展。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生理成熟等也会影 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如某些遗 传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智
力发展。
02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定义
感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印象 和个体特征的直接反映,是认知发展 的重要基础。
感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家庭教育实践,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提高其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详细描述
设计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如亲子游戏、情感交流等,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提高其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评估活动效果,总结家庭教育实践的经验和 教训。
案例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学校教育实践
总结词
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其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 思维过渡,最终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
3
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等方式,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
语言发展
01
语言定义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
工具。
02
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语言发展呈现出从单词句到简单句再到复杂句的过渡,从模仿发
案例一:幼儿认知发展的个案研究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 中的表现,分析其认知发展特点和规 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详细描述
选取一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 在语言、思维、注意力等方面的表现 ,记录其发展过程,分析其认知发展 特点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案例二:幼儿情感发展的家庭教育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社会行为成波浪形发展
2岁时顽皮,反抗,3岁时变得乐于合作,四岁时又 变得不守规矩,5岁时又变得温和友善,6岁时固执好胜, 爱发脾气。
• 3.性别化的发展
六七岁时能够理解性别的恒常性,性别不会因服饰、形象、活 动而变化。 boy girl monky的游戏
• 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幼儿的想象发展:
• 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改造,形 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 幼儿期想象的特点: • 1.任意性 • 2.夸张与混淆 • 3.再造性
• 事例:幼儿有时候说谎的原因 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 Apple
会飞的苹果
• Wing
It is an apple It can fly
• 在不同的阶段,个体面临着不同的危机或者要解 决的矛盾,人格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 寻找转机的过程中完成的。 • 如果危机得以化解,矛盾得以解决,则人格发展 比较理想,对人事产生信任,性格趋向自主、主 动、勤奋。 • 反之,对人对事不信任,性格羞怯、疑虑、常怀 有内疚感、自卑等等。
八阶段中的的前三个阶段 属于婴幼儿时期:
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 生理成熟,指机体生长和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和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 基础 体现在: • 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 2.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基因 •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 幼儿和成人一样具有各种情绪反应,只是表达方式较 为简单。
情绪识别与理解:
• 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识别高兴、愤怒、生气、悲伤
等基本的面部表情 • 新生儿和婴儿,也能区分成人不同的情绪
新生儿能够识别成人不同情绪的表情:
• 情绪情感体验:幼儿的情绪感体验较为丰 富。 • 情绪情感体验多由具体直观的事件引发, 愿望得到满足就快乐,得不到满足就苦恼。 • 对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初步体验, 受到表扬或穿上新衣服,都会高兴。
幼儿的认知发展:
• 1.颜色感知
能辨别七种颜色,按名称选择颜色 • 2.空间感知 3岁能辨别圆形正方形等,5、6岁时进一步 认识椭圆、菱形、五角星等
幼儿的认知发展:
• 3.时间知觉
• 即将三岁的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 自己过生日? • 天黑了,我要回家
观 察:
• 一般来说,3、4岁时自由观察一幅图画持续的时 间大约是7秒,4、5岁时约为8秒,6岁时约为12 秒。 • 通常观察不细致,对不感兴趣的视而不见。 • 明确目标,让他观察的是什么。 • 事例:观察 boat 课件
个性的发展包括:
1.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评价:从轻信成人到自己独立评价 • 自我体验:四岁是一个转折点,五六岁的大多 数儿童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由简单的愉快愤 怒,发展到委屈、自尊、羞愧感等等复杂体验。 • 自我控制:转折年龄在 4—5岁,5、6岁时都 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个性的发展包括:
2. 性格的发展 • 好奇心强 • 独立性不断发展 • 坚持性不断提高
情绪表达与控制:
• 1.幼儿的情绪表达是外显的、不加掩饰的。
• 2.情绪容易受感染,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 3.幼儿具有情绪掩饰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培养学会主动进行
情绪控制,而不是任性、失控。
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个性的发展
• 个性是指人在活动中表现出区 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 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阶段,早年建立的个性模式 对日后个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
• • • • 1.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4.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
• 宛如冰山一角的心理世界
水上部分只是 庞大冰山的很小 一部分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 广义: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 变化 • 狭义:指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 演变与扩展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 认知(认识),是人的全部认识过 程的总称,如感知觉、注意、记忆、 思维等心理活动。 • 依靠五种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被传 达至中枢神经系统,这个过程所获 得就是“感觉” • 依靠传达进来的信息对事物进行认 识就是知觉。
学习“苹果”
• • • •
它是红色的 它有清香的味道 它是沉甸甸的 它是甜滋滋的
• 心理世界的一些规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简单 复杂
2.从无意 3.从笼统 4.从凌乱 有意 分化 形成体系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 1.连续性与阶段性
• 2.定向性与顺序性
(运动发展从上至下,从中心到边缘)
• 3.不平衡性
• 4.差异性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幼儿的记忆发展:
• 幼儿期记忆的特点: • 1.无意记忆为主 很少特意去记住某事 • 2.形象记忆为主 容易记住直观具体的 • 3.机械记忆为主 不会运用某些方法和技巧去记忆
一些特别的图片更容易记住:
幼儿的思维发展:
• 经历三种水平: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 思维。 • 1.动作思维:是2岁以前婴儿的主要思维方式。特 点是思维伴随动作或行为进行。 • 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 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 • 3.抽象思维:依靠语言文字,数字或符号去认识 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环境 • 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 1.事实说明,具备正常遗传素质的儿童,其心理 发展受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 2.具体的教育条件是形成个性的重要因素
事例: • 生活中的长子效应
• (老大温顺有责任感 最小的孩子较为任性)
• 一项关于同卵生五姐妹的调查 • (姐妹五人长相一致 性格各不相同)
不可思议的知觉——色彩心理效应
• 色彩心理学的开山鼻祖——牛顿和歌德 • 颜色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 冷色(蓝色)暖色(红色黄色)给人不同的温度 感
• 红色、橙色、黄色有向外扩张的倾向 • 蓝色、紫色有内敛的倾向(膨胀色,收缩色)
颜色与性格
• 红色、蓝色、黄色、绿色、茶色、紫色、 灰色、黑色 • 从颜色图形看心理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 幼儿期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 其年龄特征从言语发展、认知发 展、情绪发展等方面体现。 • 一、幼儿的言语发展 • 问题:如果没有语言?
(一)词汇的发展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 不仅反映在数量的增加上,还有再词义理 解方面逐步准确。 (二)语法掌握 口头表达能力 在口语表达方面,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 的关键期
不可思议的知觉——潜意识效应
• 在人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利用视觉后像 来促使潜意识发挥作用,这样可以对其行 为产生影响。 • 事例:电影中的广告片 运动服的小细节
不可思议的知觉——人人都有间谍耳
• 选择式注意:一个人在复杂环境中很快的 知别人的秘密或者其他有用的信息。 • 人拥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必要的和自己感兴 趣的信息上的能力。 • 举例:鸡尾酒会效应
主动对内疚(3~5岁)
• 在体能、认知和语言能力等发面的能力加强,有能
力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主动性和独立
精神进一步发展。经常无视或者忘记规则,自我中 心,与同伴发生争执。 • 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 就会形成主动性,将来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
造力的人。
• 如果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就会逐渐失去 自信心,自卑内疚,导致行为上的退缩。
第四节: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 1.教育的主导作用
• 2.早期教育
• 3.幼儿教育的原则
幼儿教育的原则: • • • • • 1.热爱与尊重幼儿 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4.保教合一 5.教育的活动性 和 活动的多样性
课堂作业: • 同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为什么会不同? • 有哪些因素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 进而产生幻觉…… • 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 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 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 能恢复正常。 • 给与被试丰厚的条件,但是没人愿意坚持。
•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
这是一个苹果
正是依靠感觉和知觉,我们才能正常生活
感觉剥离试验:
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 家进行了“感觉剥夺”实 验: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 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 生视觉; 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 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 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 触觉。
感觉剥离试验:
二、社会性的发展
•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 习到的 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遵规守纪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如何做 一个社会人) • 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 要求幼儿去适应社会生活,更好的社会化。
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体现:
• 1.同伴交往
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 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五种感觉的特点:
• 人类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 觉 • 视觉:90%的信息来自视觉
听觉:听觉可以捕捉各个方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