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寓言和绝望的隐喻——影片《侏儒流氓》解读

反抗的寓言和绝望的隐喻——影片《侏儒流氓》解读

反抗的寓言和绝望的隐喻——影片《侏儒流氓》解读

李掖平

【摘 要】统揽世界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我们发现,诸如智障、精神分裂等心理残疾或患心理疾病的电影人物形象屡见不鲜,也产生了许多经典名作,如《飞越疯人院》《鸟人》《猎鹿人》《雨人》以及《我是山姆》等美国电影,而欧洲电影中表现这种精神分裂式的人物形象更是多见,自从《卡里加里博士》起,此类有生理缺陷或心理疾患的人物就经常在艺术探索片或恐怖电影中出现。然而细看之下,这类在生理上有缺陷的人物在影片中往往很少成为主角.

【期刊名称】百家评论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7

【关键词】影片;《飞越疯人院》;世界电影史;人物形象;解读;流氓;侏儒;隐喻

统揽世界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我们发现,诸如智障、精神分裂等心理残疾或患心理疾病的电影人物形象屡见不鲜,也产生了许多经典名作,如《飞越疯人院》《鸟人》《猎鹿人》《雨人》以及《我是山姆》等美国电影,而欧洲电影中表现这种精神分裂式的人物形象更是多见,自从《卡里加里博士》起,此类有生理缺陷或心理疾患的人物就经常在艺术探索片或恐怖电影中出现。然而细看之下,这类在生理上有缺陷的人物在影片中往往很少成为主角,只有腿瘸、眼盲等常见性身体缺陷者偶尔会成为主要角色,如《闻香识女人》。而以侏儒症残疾患者为电影主要人物形象更是罕见,即便有,也往往是一些马戏团小丑形象仅仅作为调节气氛,逗人一乐的符号在银幕上的再现,很少被赋予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但在新德国电影运动中,不仅患有智障疾病的人物成为了许多电影的主角,而且“侏儒”这一特殊人物群体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电影中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和表意的功能。如以侏儒群体为中心角色的影片《侏儒流氓》(1968年拍摄,由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执导)和《铁皮鼓》(1978年拍摄,由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1979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80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无论在主题意蕴还是在艺术表达层面,侏儒形象对这两部影片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从小处讲,两片中的侏儒形象都包含强烈的象征意味和主题意蕴,是深化影片主题的点睛之处;从大处看,两片中的侏儒形象都对电影的叙事特色和整体风格起到了重塑作用。这两部电影在风格上有极大的不同,一个是家国史诗,一个是寓言小品,但是由于侏儒形象的存在,这两部电影都带有浓厚的荒诞色彩。《铁皮鼓》中,贯穿影片始终的主人公奥斯卡,是一个心智正常甚至超常的侏儒,从形象上看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光锐利、表情冷漠、身不离鼓的侏儒丑怪,不停敲击铁皮鼓、不时尖声呐喊是其主要行为习惯,他在情感上总是遭受被拒绝(先后被家庭亲情与同龄人之间的友情拒绝)、被愚弄与被伤害(先后两次被爱情所抛弃)。影片通过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侏儒形象,深刻揭示了荒诞不经者视野中所谓正常世界的深层荒诞性,这使影片迥然有别于家国史诗类电影所应有的悲愤、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