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形声字(下)

合集下载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整理报告共刊布竹简124支,其中《治政之道》强调的各序其职、选贤任能、躬行爱民、和睦四邻、不夺农时、优惠意识等,属于这一时期公共性的治国经验。

由此可知,《治政之道》()A. 旨在平息社会纷争B. 倡导重农抑商政策C. 杂糅百家思想精华D. 成为后世治国范本2. 如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体育运动导引图,该图可以反映()A. 体育养生的开端B. 刚健雄伟的时代气息C. 珍爱生命的精神D. 百姓生活的美好富足3. 《唐伊岳军上西庭支度使腓为申报应纳北庭粮米事》是目前较为完整记载东天山伊吾军可田收获情况的一件文书,记载了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伊吾军每年纳给北庭粮4000石,伊州仓197石、自留3646石。

由此可推知()A. 屯田为唐朝经营西域奠定物质基础B. 天山地区从店朝开始属于国家管辖C. 节度使的设置为唐朝衰亡埋下隐患D. 文书史料是研究边疆史的主要资料4. 明朝宋诩是江南华亭人,在其著作中收录的菜点以北京风味为主兼及江南风味,且载有回回煎饼、香露饼等回族面点及制法。

这反映了当时()A. 多元交融的饮食文化B. 北京成为全国文化中心C. 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D. 南北经济发展逐渐平衡5. 晚清维新思想家宋恕主张开议律局、定新法,“博征赤县及明鲜、日本、白种诸国通人,讨论百王律法得失,酌定新律,务合孔孟之旨”。

这一主张意在()A. 引介西方理论B. 减轻变法阻力C. 宣传孔孟学说D. 倡导法律至上6. 1920年,张謇在天生港创立南通通燧火柴厂,如图是其部分商标图案,这可以用来说明()A. 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B. 关注民生成为时代主题C.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D. 民族企业家的爱国情怀7.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得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它具有两重性,在亡国灭种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上的变化,“左”的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危险。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8文字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8文字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8文字编由淸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整理編撰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了八輯整理報告,包含四十多篇古書文獻。

在每一輯最後最後,都附有經過電腦軟件處理過的字形表。

本字編匯集每一輯字形表中的字形及符號,利用數據庫整理成文字編。

字編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緒論、正編、附錄以及歸字說明。

緒論部分對清華簡文字編編纂的情況進行介紹,其後也對各家的釋字、編聯的觀點進行簡單的概述。

正編部分則是在廣泛吸取學界考釋意見上,依照《說文》大徐本,對清華簡(1-8)冊所有字形及進行分部歸類,每一字形均附有出處以及辭例,以供參閱。

附錄部分收錄了合文、算表、簡序、未識字、残泐字、卦畫、符號等,一些部分如簡序、符號等僅標出處而不附辭例。

歸字說明是對一些疑難字的歸部問題做簡單的說明,標明所採納的考釋意見,其中也包含個人對一些問題的理解。

由清華大學出主文獻研究與保護中也整理編撰的《淸華大學藏戰國竹箇》,到目前為止,己經出版了八晤整理巧告,包含四十多篇古替文獻。

巧毎一輯最後最後,都附有經過電腦軟件處理過的字形表。

本字编匯集毎一輯字形表中的字形及巧號,利用數據库整理成文字编。

字編大致分為=個部分,銷論、正編、附錶臥及歸字說明。

緖論部分對淸華簡文字编编篡的情況進行介紹,其後也對存家的釋字、编聯的觀點進行簡單的概述。

正無部分則是在廣泛吸取學界考釋意見上,彼照《說文》大徐本,對淸華筒a-8)冊所有字形及追行分部歸類,毎一字形巧附有出處^处及辭例,巧供蠢閨。

附錶部分收錢了合文、巧表、箇序、未識字、残湖字、卦皇、符號等,一些部分如簡序、符號等僅標出處而不附辭例。

歸字說明是對一些疑難字的歸部問題做簡單的說明,標明所採納的考釋意見,其中也包含個人對一些問題的理解。

别迷信史记,北大清华竹简告诉你不一样的历史

别迷信史记,北大清华竹简告诉你不一样的历史

别迷信史记,北大清华竹简告诉你不一样的历史我们怎么是怎么知道历史真相的?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有三大武器:典籍、考古发现和逻辑。

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

西方有自成体系的神话,但中国的神话常常与历史混杂。

我们认为天上的神灵原先都是我们的先祖:轩辕、颛顼、高阳等等,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在建立功勋之后升天,变成了神灵。

历史如此重要,伟大史学家的地位那就无以伦比了。

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典籍。

关于先秦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史记》而来。

但是我们要知道,《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代,书中所写的商周历史,距离司马迁也有几百上千年了,那么里面是不是都准确呢?壹在发现新的史料前,我们只能有所怀疑,但还是要以已有的记载为准。

这就是看待历史的方法论:除非发现新证据,否则不能推翻老的结论。

比如困扰我很久的一个老故事:烽火戏诸侯。

史记原文是这样讲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我看完有几个问题。

第一,周幽王时代有烽火台吗?目前我们见到的关于烽火台最早的文献记载,来自《墨子·号令》:出候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烽,夜则举火。

这段记载中,需要加以解释的是“候”。

在古代,“候”是军中的侦察人员,有斥候和烽候两种,前者是游动哨,后者是固定的观察哨。

“昼则举烽,夜则举火”是烽火的两种形式,从视觉原理上来看,人们在白天很容易看见烟,而在夜晚则能够清晰地看见火。

这就对烽火报警有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白天点“烟”,夜晚点“火”。

要使白天的烟浓一些,那就得用特殊的材料做燃料,比如狼粪。

烽火台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我们所看见的这个样子。

而墨子,已经是春秋末期人了,距离周幽王时代还真不算短。

如果要建一个从王京到各诸侯领地的烽火台链条,西周有没有这个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来我在《吕氏春秋》里看到这一句,疑心更重了: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命训》里,隐藏着《周易》的身世!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命训》里,隐藏着《周易》的身世!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命训》里,隐藏着《周易》的身世!2008年,清华大学所收藏了大批战国竹简,又称“清华简”。

这批竹简中,有不少失传已久的古书,同时,也有一部分古书则是一直流传于世的。

——《命训》就是其中之一,它一直保存在《逸周书》里面。

除了《命训》,清华简中还有几篇古文,同样见于《逸周书》。

这就意味着,《逸周书》里面确实保存了不少原汁原味的战国古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成书的文化和时代背景。

《度训》这一篇,就与《周易》一书有着直接关联。

不信?不妨细细读来。

一、《度训》和《周易》的作者传说中,嗯,仅仅是传说中,《周易》是周文王写的。

这个传说,还被太史公写到了《史记》里面,搞得后人一提到《周易》,总要忍不住提到文王。

巧的是,《度训》这一篇古文,据说也是周文王写的。

《周书序》云:“昔在文王,商纣并立,困于虐政,将弘道以弼无道,作《度训》。

殷人作教,民不知极,将明道极以移其俗,作《命训》。

纣作淫乱,民散无性习常,文王惠和化服之,作《常训》。

”这段话描述了文王作《度训》的背景,与《系辞》里面文王作《周易》的猜测几乎如出一辙:《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真的这么巧吗?文王他老人家这么圣明而且高产,写了一部一部又一部经典?不是的,他只是躺枪。

自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尊崇周道,文王和周公就成了儒家的两个大箭垛子——儒生们想编什么牛逼一点的语录,都要扯上这两位圣人。

这也恰恰暴露出,《周易》和《度训》这些一大堆挂着文王名号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孔子以后的儒生写出来的。

二、《周易》坤卦与《逸周书》三训《逸周书》开篇的三篇,都以“训”为名。

《度训》、《常训》和《命训》,因为据说都是文王所作,所以合称三训。

巧的是,清华简中另外一篇据说是文王的遗训,名字叫做《保训》。

巧的是,我们说过,《周易》开篇的第二卦,名字也叫《训》!(海昏侯竹简和帛书《周易》均写作“巛”,是“训”的本字。

)这些挂名周文王的“训”,究竟都是干嘛的呢?《说文》曰:训,说教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形声字(中)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形声字(中)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形聲字(中)七、皇门隹(惟)正〓月〔庚午,公(格)才(在)(庫)門。

公若曰:“於(嗚)(呼)!朕(寡)邑少(小)邦,(蔑)又(有)耆耇(慮)事(屏)朕立(位)。

(肆)朕(沖)人非敢不用明刑,隹(惟)莫(開)【1】余嘉悳(德)之兌(說)。

今我卑(譬)少(小)于大,我(聞)昔才(在)二又(有)或(國)之折(哲)王,則不共(恐)于卹,廼隹(惟)大門宗子埶(邇)臣,楙(懋)昜(揚)嘉悳(德),乞(迄)又(有)(寶—孚),以【2】(惠)氒(厥)辟,堇(勤)卹王邦王(家)。

廼方(旁)救(求)巽(選)睪(擇)元武聖夫,(羞)于王所。

自(釐)臣至于又(有)貧(分)厶(私)子,句(苟)克又(有)(諒),亡(罔)不(榮?)達,獻言【3】才(在)王所。

是人斯(惠)王共(恭)明祀,(敷)明刑。

王用又(有)監,多(憲)正(政),命用克和又(有)成,王用能承天之魯命。

百眚(姓)萬民用【4】亡(罔)不(擾)比才(在)王廷。

先王用又(有)雚(勸),以瀕(賓)右(佑)于上。

是人斯既(惠)氒(厥)辟,堇(勤)勞王邦王(家)。

先〓〒〔(先人)神示(祇)(復)〈式〉用休,卑(俾)備(服)【5】才(在)氒(厥)(家)。

王邦用(寍),少(小)民用叚(格)、能(稼)嗇(穡),(咸)祀天神,戎兵以能興,軍用多實。

王用能盍(奄)又(有)四(鄰)遠土,不(丕)承孫〒(子孫)用【6】(蔑)被先王之耿光。

至于氒(厥)(後)嗣立王,廼弗肎(肯)用先王之明刑,乃隹(維)訯〒(汲汲)疋(胥)區(驅)疋(胥)(教)于非彝。

以(家)相氒(厥)室,弗【7】卹王邦王(家),隹(維)俞(媮)悳(德)用,以(昏)求于王臣,弗畏不恙(祥),不肎(肯)惠聖(聽)亡(無)辠(罪)之(辭),乃隹(惟)不訓(順)是(治)。

我王訪良言於是【8】人,斯乃非休悳(德)以(應),乃隹(維)乍(詐)區(詬)以(答),卑(俾)王之亡(無)依亡(無)(惠)。

卑(譬)女(如)戎(農)夫,喬(驕)用從肣(禽),亓(其)由(猶)克又(有)隻(獲)?是人斯廼訡(讒)惻(賊)【9】□□,以不利氒(厥)辟氒(厥)邦。

战国“注音形声字”声符加注探析

战国“注音形声字”声符加注探析
② 赵平安:《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义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中国文字研究》第 1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 81页;赵平安:《文字·文献·古史:赵平安自选集》,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第 110页。
战国文字一字异形的现象非常普遍,许慎 在《说文解 字 · 叙 》中 称 战 国 时 期 的 语 言 文 字 现象是“言 语 异 声,文 字 异 形 ”,从 出 土 战 国 文 字资料来看,这种概括符合战国时期的语言文 字面貌。战国文字“注音形声字”的发展,便是 这种文字异形的一种表现。战国文字在原有形 体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孳乳产生新的形体的现 象时有发生。这种通过加注声符的方式产生的 新的 形 声 字,吴 振 武 先 生 称 之 为 “注 音 形 声 字”。在战国文字中,注音形声字比较常见,其 既可以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也可以在形声字 上加注声符。本文通过对战国文字中的注音形
第 2期 孙合肥:战国“注音形声字”声符加注探析
111
(一)象形字加注声符 网:玺汇 2459,竹书六·用曰 11、 清华 三·说命下 9。① 加注声符“亡”。网、亡皆阳部明纽。双声 叠韵。 齿: 《说文》古文, 铭文选 2881、 竹书 八·子道饿 1。 加注声符“之”。齿,甲骨文字作 或 , 象口齿之形。中山王方壶加注“之”声。② 《说 文》“齿”字古文即由此演变而来。战国中山王 壶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又加注声符“之”。③齿,之 部端纽;之,之部端纽。双声叠韵。 鹿: 竹书六·天子建州乙 10, 竹书一· 孔子诗论 23、清华二·系年 42。 加注声符“录”。鹿、录皆屋部来纽。双声 叠韵。 又 盛世 084。 加注声符“角”。鹿,屋部来纽;角,屋部见 纽。叠韵。见纽全清牙音,来纽次浊舌音。 麋: 清华二·系年 057、 玺汇 3693、 石 鼓文·田车。 加注声符“米”。甲骨文作 ,与 (鹿)形 近,石鼓文作 ,加 “米”声。④ 麋、米皆脂部明 纽。双声叠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在历史范畴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考古学家不仅发现、发掘了许多很早以前的文化遗迹,而且恢复了许多古文献,其中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最为突出。

“保训”竹简是清华大学藏中战国期间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文本的内容,而且在于该文献的生存状况。

保训有130竹简,每一竹简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的每一竹简也是按照一定的形状,以及特定的文字组成的。

“保训”竹简包括多种文献,有部分出自上古时期,有部分来自西周时期,有些是清代及唐,宋诸朝的碑刻、文献。

“保训”这名字,它的字面意思就是“保护训诫”,这是一种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词语。

“保训”的第一竹简的内容涉及到发展政策,其中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全面、内容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传记,第二部分是发展政策。

第一部分传记介绍了当时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各个朝代,以及他们的政治、文化发展历史,例如:楚汉两朝、齐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第二部分发展政策主要表述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政策,其中涵盖了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处罚法、抚养费、服务考核等等。

另外,“保训”也有许多科技项目,其中不乏由技术家发明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有用设备,例如:木刻印法、火药弩、木锯连环、天文仪、农业工具等,他们的发明都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促进。

此外,“保训”竹简也有关于社会秩序的法律条文,今天依然活跃于中国社会,这表明中国社会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一种完善的社会秩序。

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保训”竹简受到了文化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研究。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保训”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他们发现了诸多未知的实质内容,进一步研究了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总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件十分宝贵的文献,它为我们揭示了战国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展的历史,是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程寤〉篇札记(两则)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程寤〉篇札记(两则)

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程寤〉篇札記(兩則)(首發)鄧佩玲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近日讀清華簡〈程寤〉篇偶有所見,撰讀書札記兩則,尚祈大雅君子,不吝賜教。

1.「卑(俾)霝(靈)名(冥)(凶)(祓)」(簡二)清華簡〈程寤〉簡二「卑(俾)(凶)(祓)霝(靈)名(冥)」一語,整理者讀「霝」為「靈」,並引《楚辭‧九歌》為佐証,說明「靈」即「巫」;至於「」,整理者據包山簡讀為「凶」,並認為「名兇」即乃《周禮‧男巫》所見之「授號」。

1有關此句子之釋讀,學者間多有異議,如宋華強曾提出,如若上文用「霝」表示「巫」,那下文的「巫」與這個巫者有何不同?並認為「霝」當讀為「靈龜」之「靈」。

2張崇禮則本諸簡文整理者訓「霝」作「巫」,而「名」則指「評說」,「祓」是「福」,整句意謂「使靈巫說說是凶是福」。

3孟蓬生認為「」音當同「葼」,借為「總」,有「統領」之意,簡文所謂「祓」,即「總領祓事」或「主持祓事」。

4《周禮‧春官》云:「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

」「巫」確職掌「授號」,但倘若據《楚辭》釋「靈」作「巫」,有關解釋確又難與下文通讀,但據宋氏讀為「靈龜」之「靈」,則又似有增字為訓之嫌。

又整理者以為「名凶」為《周禮》所見之「授號」,其說明既沒有足夠及充份之解釋,兩者相通之說似仍嫌牽強。

簡文所言之「名」,揆諸上古音,與其同音者尚有「冥」,兩字俱屬為明紐耕部,《詩‧齊風‧猗嗟》云:「猗嗟名兮」,《玉篇‧頁部》引「名」作「」,可見「名」、「冥」二字音同可通。

此外,復從古籍記載可見,「名」、「鳴」、「冥」三者應當音近互通,故疑簡文「名」當讀如「冥」。

例如,《周易‧謙》「鳴謙」下王弼《注》嘗云:「鳴者,聲名聞之謂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引「鳴」作「名」;又《經典釋文》於《周易‧豫》「冥豫成」下云:「冥,鄭讀為鳴。

」「冥」通「鳴」,從而可知「鳴」、「名」、「冥」三字音近。

5筆者疑清華簡「霝名」當讀為「靈冥」,於先秦古書中與「霝冥」一語相近者猶有「冥靈」,《莊子‧逍遙遊》云: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

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

Page 1 中国史研究 2011年第 1期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学勤容提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楚居》一篇,详栽楚国始祖居地及列王都邑,直到战国中期的悼王、肃王。

其篇首三段,分别叙述季连、鬻熊、熊绎的传说。

季连降居隈山,逆上洲水 (均水),娶“盘庚之子”之女“妣隹”。

为楚王室所自出。

“妣隹”即新蔡陵简的“JI追”。

鬻熊即是穴熊,《帝系姓》、《楚世家》误为二人。

鬻熊及其子熊丽居于“京宗”,疑即荆山之首景山。

熊绎则徙至“夷屯”,一直到熊渠都居于该地,应即文献中的“丹阳”。

关键词:清华简《楚居》楚国《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所收《楚居》一篇①,共简16支,容叙述楚国先祖列王直到悼王、肃王时的居地都邑,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广泛注意。

篇首追溯古史,有三小段,分别涉及季连、鬻熊和熊绎,虽正如王国维《古史新证》所说,其间“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②,但系楚人自述,由之仍可对楚的历史和地理有更多的了解。

特以此小文试作探讨,供大家讨论商榷。

三段传说中的第一段,所讲的中心是季连,简文说③:季连初降于邸山,抵于空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

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日妣隹 (音zhui)……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 (泮),爰生妲伯、远仲。

游徜徉,先处于京宗。

按季连见于现在《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

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褐氏,产重黎及吴回。

吴回氏产陆终。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

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隋氏,产六子,孕而不粥 (育)。

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

其一日樊,是为昆吾;其二日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簸,是为祖;其四日莱言,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壹),,中西书局, 2010年。

②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大学,1994年,第 1页。

③尽量用通行字体转写,下同。

Page 2是为云 (坛)郐人;其五日安,是为姓;其六日季连,是为芈姓……季连者,楚氏 (是)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成果发布作者:cwh 本报讯(记者李莉)两年前,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

竹简数量约2500枚,其内容多为经、史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发布了两年来的研究成果。

两年间,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为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编写工作,并于2010年底出版发行。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共整理出60余篇文献。

本次面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共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文献。

九篇竹简都是以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书写的,具有特殊的结构风格。

其中部分篇章有传世本可相对照,对于推进楚文字研究有很大便利。

重现两千年前《尚书》此次面世的九篇文献中,前八篇都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

传说孔子选编的《尚书》有百篇之多,但经秦代焚书,大多失传。

汉初济南伏生只传28篇,称《今文尚书》。

汉景帝末曲阜孔壁发现《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多了16篇,后又佚失。

从那时两千年来,清华简是首次发现《尚书》以及类似的典籍。

《金縢》见于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清华简也有《金縢》,但简上标题不是《金縢》,而是“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

此外,简文与传世本比较,还有许多重要的差别,对于研究周初史事至为重要。

清华简中还有性质类于《尚书》的前人未见的文献,如《保训》一篇,是焚书以来从来没有人知道的。

简文讲述周文王临终前对其子武王的遗言,提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

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很有哲学意义。

学术疑难得以澄清《尚书》中的《尹至》和《尹诰》是有关伊尹和商汤的重要文献,涉及商汤灭夏的史实,极为重要。

其中的《尹诰》又称为《咸有一德》。

把清华简《尹诰》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咸有一德》相比较,可以判断现存的伪古文系后人伪作,这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影响非常深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裘晓晨【摘要】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为研究对象,广泛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梳理,以为学界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数据.【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考释【作者】裘晓晨【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1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

经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 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2016年4月1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整理了5篇文献,篇名分别为《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分为甲、乙两本)、《子产》、《管仲》及《子仪》,记录了春秋时期郑国、齐国、秦国和楚国的历史。

这5篇简书都是没有传世文本和出土材料对照的佚籍,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是关于郑国史事的,《管仲》是关于齐国史事的,《子仪》是关于秦、楚史事的[1]。

自《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以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其的研究层出不穷,至今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集中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以及部分核心期刊。

清华简作为非常重要的文献数据,不仅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对历史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因此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了语言文字和历史研究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概述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就简文中字形的考释方面(一)一篇简文中的某个字形黔之菜《清华简(陆)〈子产〉小札一则》考释了《子产》篇中“役”字及“(役)相亓(其)邦(家)”一句。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所 讲 的孔 安 国承诏 为《尚书 》 十九 篇 所 作 的 传 , 经魏 晋 间学 者重 新 整 理 而成 。 田旭 东 ( 五 后 西 北大学 文 博学 院 ) 尹挚 与伊 尹 学派— — 以 出土文 献 为考 察 中心 》 析 了 马王 堆 帛书 《 尹 ・ 《 分 伊 九主 》 的思 想 内涵 以及 战 国时期 伊 尹学 派 的流 行 。廖 名 春 ( 华 大学 历史 系 ) 清华 简 ( 清 《 尹诰 )
“ 惟尹 自夏 徂毫 , 条至在 汤 ” “ ” , 及 意为 “ ” 指 伊尹 至 于汤 的处所 。 至 ,
二 、 程寤 》 《 训 》 究 。罗 新 慧 ( 京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 清 华 简 ( 寤 ) 与 文 王 《 、保 研 北 《 程 篇
受 命 再 探 》 纳 了受命 说在 西 周 时期 的大 致情 形 , 出殷周 变 革 之 际 , “ 伐 ” 归 指 在 杀 之外 , 扬 梦 ” “
是周 人 用 于翦 商 的重 要 方法 , 于周 人 意义 重 大 。艾 兰 ( 国达 慕斯 大 学 ) ( 训 ) 楚 国 书 对 美 《保 及
的问题 》 重点 就 “ ” 书 的概 念 、 质 等 问题 进 行 了讨 论 。柯 鹤立 ( 国理 海 大 学 ) 清 华 简 ( 性 美 《 保
训 ) 的“ ” 中 训 及古 代传 播 “ ” 训 的方 式 》 为 , 训 ” 认 “ 一类 的文 献 在 战 国时期 是 用 于教 学 的材 究。虞 万 里 ( 海 社会 科学 院历 史研 究所 ) 由清华 简 ( 《 研 上 《 尹诰 ) ( 论 古
文 尚书 ・ 咸有 一 德 ) 性质 》比较 了《 诰》 《 有 一德 》 之 尹 与 咸 的异 同 , 对 《 有一 德 》 并 咸 的性 质 和 来 源进 行 了讨论 , 为 《 认 咸有 一 德》 是 真古 文 《 应 尹诰 》 “ ” 其 来 源可 能是 《 文 尚书序 》 之 传 , 古 中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之二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之二

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札记之二北京大学中文系胡敕瑞二、介睪寺悳《周公之琴舞》简14:“大亓(其)又(有)慕(谟),介(匄)睪(泽)寺(恃)悳(德),不畀甬(用)非颂(雍)。

”1整理者注曰:“介,读为‘匄’,祈求。

《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介’为‘匄’。

‘睪’,疑读为‘泽’,《书·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

’寺,读为‘恃’。

句意为祈求上天的之恩泽,依凭有德。

”2林义光根据铜器铭文中常见的“以眉寿”、“用祈眉寿”等,正确地把《诗经》中“以介眉寿”的“介”释读为求之“”,这是根据地下材料解读古书的一个典型例子3。

但是“介泽恃德”中的“介”,似不应作求之“”解,而当作“因依”、“怙恃”解。

“介”作因、恃解的例子,如:《左传·文公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

”杜预注:“介,因也。

”《汉书·南粤传》:“欲介使者权谋,诛嘉等。

”颜师古注:“介,恃也。

”“介”的这个意思时常被误解,例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

”司马贞《索隐》云:“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介;一云介者,夹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二》案:“二说皆非也。

介者,恃也。

言恃江淮之险也。

……阻、负、介三字同义。

”4又如《汉书·五行志》:“是时虢为小国,介夏阳之阸,怙虞国之助。

”颜师古曰:“介,隔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五》案:“介、怙,皆恃也。

”5因为“介”与“恃”义同,所以“介恃”也可并列连用,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寡君是以请罪焉。

”杨伯峻注:“介,因也。

介恃犹言仗恃。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凭陵我敝邑。

”《宋书·本纪第二·武帝中》“鲜卑负众,僣盗三齐,狼噬冀青,䖍刘沂岱;介恃遐阻,仍为边毒。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证实周朝二王并立存在,史记遗漏一段重大历史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证实周朝二王并立存在,史记遗漏一段重大历史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证实周朝二王并立存在,史记遗漏一段重大历史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周之交历史的重大变故,源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独宠褒姒,以烽火戏诸侯博取褒姒一笑,褒姒生子伯服之后,周幽王想废掉申后之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史记·周本纪》:(周幽王)废申后,去太子也。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

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周幽王此举引发权力之争,宜臼外公申侯联合缯、西夷犬戎杀了幽王之后,诸侯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

此后,周平王迁都雒邑,躲避戎寇。

在周平王时期,王室衰落,对诸侯没了约束力,诸侯开始互相攻伐,吞并弱小,由此拉开了春秋大幕。

然而,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即清华简),记载的内容却要改写这一段历史,尤为重要的是,《史记》还漏记了一位周王。

幽王之后,谁来继位?根据《史记》记载,周幽王父亲是周宣王,有两个后妃,即申后与褒姒,分别育有一子姬宜臼与姬伯服,其中姬宜臼是嫡出,姬伯服是庶出。

当然,周幽王后妃与之女应该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可能没有记录,尤其是一些庶出之女,往往不被史书重视。

正常来说,周幽王应该传位姬宜臼,但因为幽王宠爱褒姒,废除姬宜臼太子之位,而立姬伯服为太子。

更为重要的是,周幽王还要杀死姬宜臼,致使申后父亲申侯大为愤怒,于是公元前771年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并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和姬伯服,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但与《史记》不同的是,《左传》、《尚书》、《竹书记年》等书中却有“二王并立”的记载,就是当时出现了两个周王。

《竹书记年》: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周二王并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考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考释
Ap . 01 r2 2
《 清华大 学藏 战国竹简 ( ) 考释 壹 》
张 峰
( 吉林 大 学 , 吉林 长春 102 ) 304

要 : 清华大学藏 战国竹简( 》 布以后 , 《 壹) 公 引起 学术界 的关注。经过整理 者和 学者 们的 积极努 力, 决 了很 多问题 , 解
但还是 有值得探 讨的地方。如 《 程寤》 8的“ 应释为“ , 尹至》 《 简 思” 畏” 《 、 祭公》 等的从 中从亡的字应是“ 。 丧”
“ 畏忌” 一词 古代很 常见 。比如《 邾公 华 钟》 : “ 余毕鼻( ) ( ) ” 《 恭 威 畏 忌 、 上博六 ・ 日》 5 “ 用 1 : 告
众 之所 畏忌 。 传世 文献 中也 很常 见 , : 匪言 不 能 , ” 如 “
体, 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隶定为“ 。《 忌” 玉篇 ・ 心部》 “ , :忌 畏也。 ”
关键词 : 清华 简; 考释 ; 古文字 中图分 类号 : 87 5 K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27 2 1 )2— 16— 4 17 9 2 (0 2 0 0 4 0
《 清华大学藏战 国竹 简 ( 》 下 文一般称为 壹) (
《 华壹 》 于 2 1 清 ) 0 0年 1 出 版 。其 内容 多 涉 及 古 2月
整理 者 疑为 “ ” 引《 文》 为 “ 也 ” 慕 , 说 训 毒 ,
又 引《 文 通 训 定 声 》 “ 恶 也 ” 或 疑 “ ”之 说 云 憎 , 恶 省 。 黄怀信 认 为 ,“ ” 借 位 “ ” 恨 也 ; 思 ” … 慕 , 忌 , “ 读
《 上博一 ・ 性情论》 3 :凡於道路毋思 , 简 0“ 毋独 言” 郭店简 ・ 自命 出》 6 。《 性 简 O作 : 凡於路 毋恨 “

201412清华简_殷高宗问於三寿_概述_李均明

201412清华简_殷高宗问於三寿_概述_李均明
85
0.6~0.7 厘米 , 设三道编绳 。 满简书写 28~34 个
字符不等 。 简背有次序编号 “ 一 ” 至 “ 廿八 ”, 今 缺序码 “ 三 ”。 序号有错乱 , 其中原编号 “ 十五 ” 当 排 在 第 10 简 位 置 , 而 原 编 号 “ 十 ” 当 排 在 第
15 简 位 置 , 今 已 据 文 义 互 换 。 篇 题 “ 殷 高 宗 问
世 家 》 所 载 陆 终 娶 鬼 方 氏 之 妹 , 产 六 子 ,“ 其 三 曰 籛 , 是 为 彭 祖 …… 其 六 季 连 , 是 为 芈 姓 ”, 认 为 “ 由此足见彭祖和楚人的祖先季连有一定的 关系 。 楚简 《 殷高宗问于三寿 》 托名彭祖 , 可能 不是偶然的 ”[1]。 彭祖高寿 , 故为历代养生者所推崇 。 先秦 时已然 ,《庄子 刻意 》:“ 吹呴呼吸 , 吐故纳新 , 熊 · 经 鸟 申 ,为 寿 而 已 矣 ;此 道 引 之 士 ,养 形 之 人 , 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 ” 汉晋以后仍有传承 , 张 家山汉简 《 引书 》 云 “ 春产 , 夏长 , 秋收 , 冬藏 , 此 彭祖之道也 ”。 马王堆医书 《十问 》见 《王子巧父 问 于 彭 祖 》章 ,直 至 隋 唐 间 十 分 流 行 的 《医 心 方 》 仍引用 《 彭祖经 》 等 。 但他在政治思想领域 的影响没有被关注 , 史籍中仅片言只语 , 如 《 论 语·述而 》“ 子曰 :‘ 述而不作 , 信而好古 , 窃比于 我老彭 ’”。 《荀子 劝学 》“ 则后彭祖 ”, 此当已超 · 越养生而涉及思想。 自上海博物馆藏竹简见 《彭 祖 》篇 ,始 展 现 思 想 领 域 托 名 彭 祖 的 理 论 , 篇幅稍短 , 简文亦残缺 [2]。 而清华简 《 殷高宗问 于三寿 》 则较全面地展现其超越养生而展现政 治理念的一面 。 这种托名高寿老人的论说 , 实 则是对实践经验的重视 , 作者显然已将彭祖作 为经验之谈的形象代表展现给世人 。

《楚居》“为郢”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楚居》“为郢”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楚居》“为郢”考赵平安内容提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楚居》是一篇极其重要的先秦文献,详述从季连至楚悼王的居处迁徙,内容完整,是研究楚都的绝好资料。

其中“为郢”,出现频率高,时间跨度大,特别引人注目。

本文从楚文王迁都情况出发,结合楚灵王时期的史实,判断为郢就是《左传·昭公十三年》、《史记·楚世家》灵王十二年的鄢,在今湖北宜城西南,可对应1990年发掘的宜城郭家岗遗址。

《楚居》中从邑安声的字,整理者读为鄢,应即《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楚之边邑鄢”,在河南郾城县南五里处,与襃信白亭相近。

关键词:清华简楚居为郢鄢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楚居》是一篇极其重要的先秦文献,详述从季连至楚悼王的居处迁徙,内容完整,是研究楚都的绝好资料。

其中之一为“为郢”,出现频率高,时间跨度大,特别引人注目。

本文拟对“为郢”进行探讨。

为方便起见,先将楚武王至惠王的在位年数、迁都情况整理如下:冗(疆浧)—郢—樊郢—为郢—冗郢(福丘)鄀郢—郢—睽郢媺郢—为郢—郢(肥遗)—澫—鄢郢—吁太子以邦复于郢—徙居疆郢王自吁徙蔡—自蔡复鄢从上表可以看出,为郢与樊郢邻近。

楚文王在位13年,迁都4次,文王时期的几个都城,疆郢(冗、福丘)、(湫)、樊应在邻近地区。

①整理报告指出,樊在今湖北襄樊市樊城。

②为郢与樊相距不远,应在樊周边寻觅。

从这一线索出发,结合楚灵王时期的史实,我们判断它就是《左传·昭公十三年》的鄢。

《左传·昭公十三年》中有关记述很长,下面分段加以梳理。

楚子(楚灵王)之为令尹也,杀大司马薳掩,而取其室。

及即位,夺薳居田,(杜注:居,掩之族。

言薳氏所以怨。

)迁许而质许围。

(杜注:围,许大夫。

)蔡洧有宠于王,王之灭蔡也,其父死焉,王使与于守而行。

(杜注:使洧守国,王行至乾溪。

)申之会,越大夫戮焉。

王夺鬬韦龟中犨,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

(杜注:成然,韦龟子。

)蔓成然故事蔡公。

(杜注:蔡公,弃疾也。

最新证实传世两千年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最新证实传世两千年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最新证实传世两千年古文《尚书》确系“伪书”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

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一百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

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

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一些学者认为“《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尽为后儒伪作”,清代学者阎若璩还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

但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不伪,认为现存的古文《尚书》可能是根据秦火以后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九篇简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若干通假字辑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若干通假字辑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若干通假字辑释
一、文本中出现的通假字辑释
1、大小:“大小”是用来指代人的体型大小。

2、山川:“山川”指自然的山州、山谷和溪流,也可以指地域的界限。

3、虚实:“虚实”直接指“象形”字的本意,也可以表示形容一种虚与实
的状态。

4、运及:“运及”是引申意义,表示一件事将影响或牵涉到另一件事。

5、安危:“安危”表示安全和险境,比喻一种状态。

6、兵马:“兵马”是指在战争中由军队带领的马匹,所指的是一种军事
设施。

7、忠臣:“忠臣”是指为尊主忠心耿耿的官员,用来赞扬和彰显忠诚。

二、战国竹简记录的景象和人物
战国竹简记录了当时战国时期的历史景象和人物,介绍了诸侯国大小、山川地势、虚实关系、安危形势、各国兵马力量等等,以及各国密臣
忠臣以及各路诸侯争抢诸地的运及。

可见,透过战国竹简,可以进一
步了解当时六国混战的历史景象。

三、战国竹简的文字记载
战国竹简中的文字记载,大都是用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历史景象,比如“总韩母大小”指的是韩国的大小;“山绝川终”指的是山谷和溪流的界限;“虚实相对”指的是诸侯国的不断变化的虚实关系;“安危处处”指的是安乐与危险的关系;“兵马势锐”指的是各国兵马力量;“忠臣宾客”指的是为尊主忠心耿耿的官员,以及各路诸侯争抢诸地的运及。

可见,竹简
中记载的诸多文字,可以令我们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形聲字(下)六、金縢從邑,殷聲。

左上形訛為戶形。

殷,影文。

《玉篇疒部》:“,瘢也。

”《廣韻麻韻》:“,瘡痕。

”《金文編》(鼎)穆《說文卷七》穆,禾也。

從禾,聲。

《新甲編》(合28400)(遹簋)(尹姞鼎)(師朢鼎)(克鼎)(虢弔鐘)(秦公簋)(邾公華鐘)(曾侯乙鐘)(曾侯乙鐘)《古文字詁林06》605 林義光:《說文》穆,禾也。

從禾,聲。

,細文也,從彡省聲。

按穆為禾無考,經傳無字于省吾:和當即古文穆字。

西周器父鼎的字作,從水從,不從彡,猶存初文。

甲骨文形本象有芒穎之禾穗下垂形。

至於金文穆字從彡。

彡為毛飾。

彡有美觀之義。

詩清廟毛傳訓穆為美,爾雅釋詁訓穆為美。

總之甲骨文穆不從彡,乃穆之初文,其從彡乃後起的孳乳字。

李孝定,穆,從從彡,象禾垂穗,實穗之象形本字。

篆偽為,從爪,乃穗上鋒芒所變變,作穗則為後起形聲字。

為禾實,彡為毛飾、畫文,故穆引申得有美義,謂禾實嘉美。

敬則又禾實嘉美引申。

穆,明覺。

,明沃。

《戰編》480 (B郭店魯穆1)(C中山方壺)坦《說文土部》坦,安也。

從土,旦聲。

坦,透元。

旦,端元。

《戰編》883 (B包山157)(B包山175)從爾,坦聲。

璧《說文玉部》璧,瑞玉也。

從玉,辟聲。

簡文從玉,辟省聲。

辟、璧,幫錫。

《新甲編》(花東37)(花東108)(花東198)(花東180)(洹子孟姜壺)(洹子孟姜壺)(洹子孟姜壺)《金文編》(召伯簋)《戰編》(A詛楚文)(C侯馬)《戰國古文字典》、《說文新證》辟,甲骨文從卩從辛,會以刑具制人之義,其字形應棣定為。

金文加璧之初文作聲符,為璧的早期形體,為形聲字,從,聲。

金文以辟為,或加繁化。

從首,之聲。

之,章之。

珪《說文土部》圭,瑞玉也。

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

以封諸侯,以重土。

楚爵有執圭。

珪,古文從玉。

圭、珪,見支。

《新甲編》(合18546)(合15147)(合11006正)(師遽方彝)(召伯簋二)(多友鼎)《戰編》888 (A詛楚文)(B郭店緇衣35)(C溫縣)遘,見侯。

,見屋。

(殻),溪屋。

《說文禾部》穀,續也,百穀之總名。

從禾,聲。

段玉裁注:“者,今之殻字。

穀必有桴甲,此以形聲包會意也。

”從辵,(舝)聲。

(舝),匣月。

《新證上》舝,傷害的害的本字,假借為「轄」。

《毛詩邶風泉水》:「載脂載舝,還車言邁。

遄臻於衛,不瑕有害?」經典或作「轄」。

裘錫圭指出甲骨文此作「」,即「傷害」的害的本字。

睡虎地簡、馬王堆帛書都有「」,仍作「傷害」義用。

《說文》以為「車軸耑鍵也」,實為假借用法,目前考古文字材料未見此一用法。

但是楚系文字有「」字,即「轄」字之異體,其右旁所從即「」字。

「」字或作「」(見《睡簡》),「夂」形移到「禹」形的下方。

「」形與「」形結合經訛變作舝。

甲骨文「」字或逕作「虫」(《屯南》644),「虫」上古音曉紐微部,「(害)」在匣紐祭部,聲韻俱近。

九祀衛鼎「虫」形漸訛為「禹」形,秦文字逕從「禹」,「禹」字上古音在于母魚部,與「」也聲韻俱近。

甲骨文為會意兼志的。

加彳則為形聲。

作車轄為假借。

《新甲編》(合2147)(合2435)(合36511)(花東501)《金文編》(冊卣)(九祀衛鼎)《戰編》346 (A雲夢日乙50)(郭店尊德26)(B郭店五行35)責《說文貝部》責,求也。

從貝,朿聲。

責,莊錫。

朿,清錫。

《新甲編》(合21306甲)(合22226)(旂作父戊鼎)(缶鼎)(兮甲盤)(秦公《金文編》簋)《戰編》401 (A雲夢效律41)(B包山98)(B郭店太一9)但《說文人部》但,裼也。

從人,旦聲。

旦,端元。

但,定元《戰編》561 (A上造但車轡)(B包山96)才,從之。

《戰編》718 (B郭店太一10)(B郭店尊德25)事《說文》事,職也。

從史,之省聲。

《甲骨文字釋林》446 史,說文: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吏,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史亦聲。

事,職也,從史,之省聲。

使,伶也,從人吏聲。

古文字吏與事同,有時與史通用。

古文字無使,使乃後起的分化字。

古文字中與迥別,字古文字中屢見,乃字省文,與事字通用。

甲骨文中吏與事均作,字的造字本義系在上端豎上分為兩叉,作為指示字的標誌,以另於史,而又因史以為聲。

從示,鬼聲。

添加義符。

鬼,見微。

從皿,廷聲。

廷,定耕。

尃《說文寸部》尃,布也。

從寸,甫聲。

簡中字形從又,聲尃,滂魚。

甫、(圃),幫魚。

《新證上》223 尃,布也。

甲骨文從廾(圃之初文)聲。

金文承甲文,但形上部漸漸志化為「父」,《說文》與三全石經遂誤以為從「甫」。

金文與甫區別甚嚴,未見通用之例。

戰國璽文「尃」字,《古璽文編》釋為「專」。

從又(或廾)(圃)聲。

甫《說文》男子之美稱也,從用父,父亦聲。

甲骨文從田從屮,字形為象田中有蔬,圃之初文。

屮形訛變,聲化為父。

從用,父聲。

《新甲編》甫(合20219)(合20117)(弔(匜)(克鼎)(番生簋)(王孫鐘)殘鐘)《戰編》194 (B酓于心鼎)(B郭店成之27)(B郭店尊德35)(C 貨系2469)《說文土部》地,元氣初分,清輕為天,重濁為地,萬物所陳列也。

從土,也聲。

籀文也,從。

地,定歌。

它,透歌。

彖,透元。

《新證下》地,陸地,與天相對。

侯馬盟書從阜、豕聲,隸定當作隊;或加義符土、又、止;戰國古文常見字形則作墬,或疊加它聲;或從立、它聲;或從土、它聲、(壺)《金文編》《戰編》878(A十鐘)(A秦玉版)(B包山149)(B郭店尊德7)(B郭店老甲18)(B郭店語叢4 22)(B郭店忠信)(C侯馬)(C侯馬)(C中山圓壺)從言,御省聲。

御,疑魚。

許,曉魚。

晉,精真。

《集韻韻》“(晉),奇字作。

”從石,聲。

讀為晉或進。

為之《說文》籀文:即奇字(晉)。

《戰典》從示,工聲。

工,見東。

《戰編》9(B郭店太一12)(B郭店窮達9)敚《說文攴部》敚,強取也,從攴,兌聲。

說,書月。

兌,定月。

《戰編》199 (B郭店語叢2 21)(D陶彙3 1337)從糸,仌聲。

仌,幫蒸。

縢,定蒸。

匱《說文匚部》匱,匣也。

從匚,貴聲。

匱,群物。

貴,見物。

《戰編》828(包山13)從止,聲。

(就),從幽。

《說文京部》就,就高也。

從京,從尤。

尤,異於凡也。

籀文就。

《戰典》233 金文作,從辵,聲。

戚之異文。

,從亯從京,會高處祭享之義,引申為即,經典作就。

戰國文字亯與京借用筆劃,可分為與兩部分。

史叀鼎作:“日月將”《詩經周頌敬之》作“日就月將”。

三體石經戚作,戚與(就)意義皆同。

《戰編》341(A陶彙5 21)(B郭店五行21)從子,幽聲。

幼、幽,影幽。

《戰編》969(C中山王鼎同幼)官《說文部》官,史事君也。

從宀,從。

,猶眾也,此與師同義。

館之初文。

《戰國古文字典》從宀從,亦聲。

《說文新證》會意。

《金文編》(傳卣)(競卣)(揚簋)(師虎簋)(師酉簋)(卯簋)(頌鼎)(上官登)兆域圖)(鑄客鼎)《戰編》941(A雲夢答問95)(B包山5)(C上官豆)群《說文羊部》群,輩也。

從羊,君聲。

君,見文。

群,群文。

(子璋鐘)(陳侯午錞)《戰編》238(A雲夢效律34)(B郭店忠信7)(C中山王鼎)(侯馬)(D十四年陈侯敦)《清金》07支18字“公(將)不利于需(孺)子。

”《說文寸部》將,帥也。

從寸,醬省聲。

將,精陽。

爿(牆),從陽。

《戰典》705 從酉,爿聲。

《甲骨文釋林》為將之初文,象陳列肉類於案几之上。

《新甲編》(合13521)(合13525)(合13531)(合19578)《金文編》《戰編》194(A官印0027)《A詛楚文》(A雲夢效律46)利《清金》07支20字“公(將)不利于需(孺)子。

”《說文刀部》利,铦也。

從刀,和然後利,從和省。

《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古文利。

禾,匣歌。

利,來質。

力,來職。

《戰國古文字典》1260 利,甲骨文作,從刀從禾,會以刀割禾鋒利之義,禾亦聲。

利,來紐;禾,匣紐。

來、匣為複輔音,利為和的准聲首。

或作,加鉓筆。

西周金文作,戰國文字承襲西周金文。

《說文新證》344 利,甲骨文從刀(或從勿,勿為以刀割物之義,與刀同義)割禾,引申铦利之義,或從刀,或從勿,或從刃(未必是刃字,可視為刀加點的繁化),或從爪(未必是爪字,實亦為勿省體)。

秦文字以下都從刀。

《古林四》522 徐中舒以為从禾从,乃(象耒形)之形變,象耒刺地重禾之形,上有點象翻起的泥土,利字從力得聲,藝禾古得利義。

《新甲編》(懷1903)(合31798)(合33401)(屯2299)(利簋)(師遽方彝)(利簋二)(利鼎)《金文編》《戰編》274 (A珍秦102)(B郭店性自46)需《清金》07支22字“公(將)不利于需(孺)子。

”《說文雨部》需,也。

遇雨不進止也。

從雨而聲。

易曰:“雲上於天,需”。

段玉裁注:“者,待也。

”《戰國古文字典》需,金文作,從雨從天,會天雨不宜出行而有所待之義。

戰國文字天旁偽作而旁。

會意。

《說文新證》需,遇雨不进,止立等待。

金文从雨从天,天、顛也,會人遇雨止立等待之意。

大徐本徐鉉注:‘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雲當從天。

’與金文相合。

天、而於戰國文字中多有混淆,孔彪碑逕從而。

亦以為會意。

《古文字詁林九》365 陳初生:需以而為聲。

馬敘倫:按而聲。

需,心侯。

而,日之。

心,齒音。

日,半齒音。

?是否是形聲。

(孟簋)《戰編》767 (C貨系0291)斯《說文斤部》斯,析也。

從斤其聲。

《詩》曰:“斧以析之。

”斯,心支。

其,群之。

(禹鼎)《戰編》927 (A集粹)(B郭店語叢3 17)(B郭店性自34)鴞《清金》09支03字於(後)公乃遺王志(詩)曰《周(雕)鴞》,王亦未逆公。

《說文鳥部》鴞,鴟鴞,寧鴂也,從鳥号聲。

鴞,匣宵。

号,匣宵。

逆《清金》09支06字於(後)公乃遺王志(詩)曰《周(雕)鴞》,王亦未逆公。

《說文》逆,迎也。

從辵屰聲。

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屰、逆,疑鐸。

《新甲編》(合22510)(懷510)(合4921)(合185)(令簋)(伯父鼎)(逆尊)(九年衛鼎)《金文編》(同簋)鐘)(鄂君啟舟節)(鄂君啟車節)(駒(伯者父簋)(簋)(陳逆簋)(多友鼎)《戰編》94(A雲夢雜抄38)(B鄂君啟車節)(B包山71)(B郭店成之32)(C中山方壺)(D陳逆簠)《清金》09支12字是(歲)也,(秋)大(熟),未(穫)。

《說文艸部》萩,蕭也。

從艸秋聲。

萩、秋,清幽。

從艸,秋聲。

上加屮(艸)為疊加音符。

《戰編》30 (香續145)《清金》09支14字是(歲)也,(秋)大(熟),未(穫)。

《說文亯部》,厚也。

從亯,竹聲。

段玉裁注:“、篤,亦古今字。

”(篤)、竹,端覺。

《戰編》342(B郭店成之24)《清金》09支16字是(歲)也,(秋)大(熟),未(穫)。

字不識,今本作穫。

左半邊又見上博簡《采風曲目》“也遺”,又《鮑叔牙與隰朋之誎》“民獵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