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就是其中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
通过将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构建起一种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育人新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在这个新机制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传统的知识技能,还能够获得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就业需求。
1.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现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一些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校内获得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同时在企业实习或参与项目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储备提供更多的选择。
1. 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下,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课程和教学计划,结合企业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资源。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改革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学生在学校获得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则急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校园和企业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可以互相借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兴起,不仅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校企合作的机制和运作方式,为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借鉴和倡导,促进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研究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案例及效果评估,可以为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研究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概述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全面培养。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还要积极建设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助力实现“双高”发展目标。
一、“双高”建设的意义“双高”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指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创新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需要的岗位。
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则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进行校企合作,加强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结合紧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双高”建设既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的双高建设,无疑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的内涵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2. 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社会与校园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一、背景与意义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起一种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支撑的教学模式。
而“双元”育人机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通过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壁垒,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对于学校、企业以及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内容1. 教学内容的创新: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中,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使之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企业导师,由企业员工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践,使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探索和创新。
3. 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与企业分享资源,例如企业提供实际案例给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而学校也可以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给企业进行实际应用。
三、实践过程1. 建立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责任,确定双方共同育人的机制和标准。
2. 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使之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3. 师资培训: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使教学和实践更加有效地结合。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校内和企业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效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企业的用人反馈,对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机制。
四、成效与展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企业的用工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1. 教育理念的变革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之一在于教育理念的变革。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学习,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实际项目,与企业合作,获得实际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
这种变革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推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学习和实践机会。
这种创新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和贴近社会需求,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3. 师资队伍的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也要求学校优化师资队伍,引进更多有实践能力和项目经验的教师。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使学校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实践技能。
1. 学生实习实践2. 实践项目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实践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学生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参与实际项目,获得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3. 课程与实践的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实践中,学校还会逐渐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通过课程设置,将更多的实践内容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价值1. 培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价值之一在于可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通过实践项目的合作和实习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是一个融合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育与产业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 教师与企业员工相结合。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中,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员工可以进行互访和合作,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企业员工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的指导和支持。
以上特点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成为一种更加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创新。
传统的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需求和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和贴近市场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 校企合作项目。
学校与企业可以在专业教学方面进行合作,开展一些实际项目,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某高校与当地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展汽车维修实训项目,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汽车维修技能,提高实际操作经验。
2. 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是指将产业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备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旨在提高教育与产业的融合程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重要动力。
创新不仅包括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创新还包括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在学生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就业能力。
实践是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核心环节。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实践可以分为学校内部的实践和企业实践。
学校内部的实践可以是课程实践、实验实践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实践是指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或参与项目研发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是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
只有教师具备相关的产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将其变成产教融合的中坚力量。
政府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加大对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支持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和项目研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高校的改革力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高校与产业对接的机制,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
校企双元育人措施方案

校企双元育人措施方案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双元育人措施愈发重要。
下面是一些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案:1. 实施联合培养计划: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紧密结合,实施双元培养。
学生将有机会在校期间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同时学校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2. 联合科研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中,借助企业的资源和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或专家担任学生的导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动态。
企业导师将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课程选择、实习安排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建议,使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
4. 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场地,供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课程实践和实习等。
实践基地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行业环境,还可以提供企业资源和专业指导,使学生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
5. 举办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学校与企业定期举办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如招聘会、讲座、培训班等,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双元育人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搭建学生与企业互动的平台,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企业也能够从合作中获得创新和人才支持,实现共赢的局面。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整合校园和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
本文将首先深入探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其次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接着介绍实践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结论部分将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意义,并探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未来教育发展中的挑战。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内涵、特点、优势、实践案例、发展前景、意义、未来挑战、建议。
1. 引言1.1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其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可以在校园和企业的实践中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也可以促进教育与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显得尤为重要,将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理念与特点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形成一种共同负责的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责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贴近实际需求。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技能和实际的工作场景,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
2. 师资力量结合实践经验。
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中,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得到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 培养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中,学生的培养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已经在不少地区和学校得到了实际应用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某高职学院的汽车维修专业为例,该学院与多家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展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项目。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还能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汽车维修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效果,为其他学校和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倡导与推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
首先是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方案。
其次是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联合实验室、工作坊等教学场所,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加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
近年来,产教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校企合作的“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
教学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
只是在课堂上获取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实践环节。
而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实践,学习到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
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供创新的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可以共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
践场所和先进设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实际案例,促
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教学质量得到了
进一步的提高。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在传统的教学
模式中,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而在校企合作的模
式下,学校可以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和实用。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创新的教学资源以及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各个学
校和企业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人才。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 引言1.1 校企“双元”育人的背景校企“双元”育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滞后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双元”育人的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校企“双元”育人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的兴起为校企“双元”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校企“双元”育人的出现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校企“双元”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企“双元”育人的背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
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校企“双元”育人的意义校企“双元”育人也有助于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基地和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
这种深度融合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校企“双元”育人还有助于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关系,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互惠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取人才,双方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校企“双元”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是校企“双元”育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是由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与学校合作而开始的。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入手,探讨了产教融合的优势和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双元”育人的成果。
文章指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可以对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将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优势、挑战、实践案例、未来发展、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概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使学生在校园和企业之间获得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分析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行为。
校企合作模式包括校企合作办学、校企科研合作、校企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上具有优势,而企业在实践技能培养和就业需求上具备优势。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双方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开展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创新技术和人才支持,提升自身竞争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双元”育人机制的核心理念是将产业和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这一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在于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双元”育人机制则注重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学生主要通过听课、做作业等形式来获取知识。
而在“双元”育人机制中,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将通过实习、见习等方式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活动,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在于课程的开发和更新。
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
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技能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在于评估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学校评估体系主要注重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经费的获取,而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指以企业为依托,将产教融合融为一体的育人模式。
该模式旨在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与实践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进行浅析。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经验。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流程,学习和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这种育人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他们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和技能。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纸上谈兵,学校和企业形成了学习与实践的割裂。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打破了这种割裂,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
企业的参与也可以提供实践资源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融合,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已经成为了许多职业学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究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特点、实施路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平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企业培训模式的界限,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
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学生能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跨界学习和实践,获取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共育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和企业之间将共同出资出力,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共同规划和合作。
学校还会积极开展校企共建的双元实习、双元教学等活动,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融合与共享。
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能学以致用又能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1. 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之间将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教育培训;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更多的人才和专业知识,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和实训平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能够与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深度互动,获取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

191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和完善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我国的制造业迅猛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合作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动力。
制造业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
中间层是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以一线工程师为主,负责工程设计、技术支持、技术改造、质量监控等工作,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技术队伍。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制造业领域的中间层人才,能够在生产企业的一线岗位熟练工作。
具体要求是包括较强的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或在实验室简单操作仪器设备。
必须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学习,实行将课堂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生产实践和学习模式。
特别是为了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产学合作,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相关知识,具备迅速进入市场的基础。
1 人才培养现存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不高校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合作层次较低,学生参与企业相关项目的机会较少。
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和设备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缺乏必要的设备和场地。
这样,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效果不够理想。
1.2 学生职业素养欠缺随着社会的迅猛进步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职业道德素养已成为毕业生顺利踏入职场的关键要素。
然而,许多学子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这不仅对他们个人发展造成了影响,也给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挑战。
职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高等教育已开始强调要始终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教育手段却还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仍然是说教居多。
虽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一流课程的课堂改革能有所改善,可是,教育方式依然流于表面,难以产生优异的效果。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迅猛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这种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同时还要参与到校外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亲身体验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市场竞争,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教育内容。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注重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实用的管理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来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创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通过实践环节的考核、项目的评估和学生的自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到更加优秀的人才资源和人力支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2期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jyxm0252);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Azcj2021096)㊂作者简介:倪漫(1988-),男,汉族,安徽芜湖人,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㊁艺术学理论㊁高等教育研究㊂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探究倪㊀漫㊀王文浩(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㊀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遵循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学校专业进行优化,改革办学和育人机制,推动服务建设带动现代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就业需求㊂制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以就业为导向㊂以服务建设带动现代经济体系,才能形成合力,培育出更多的能工巧匠队伍㊂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中图分类号:F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2.0351㊀现代学徒制概述1.1㊀现代学徒制内涵传统的学徒制的方法是通过师傅传授徒弟,通过掌握某种手艺或工艺的过程为主要手段,在师傅或专家的指导下,取得实际工作经验,使徒弟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最终获得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一种专业手段㊂徒弟在实践中通过对师傅的技艺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技艺,终身受用㊂现代学徒制的前提基础是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学徒)为核心任务,通过课程建设为纽带,以学校和企业深度参与为支撑,教师和师傅作为具体的指导者,以此来实现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联系,是一种新型学徒制体系㊂教育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动㊂这种模式强调能力本位思想,主张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㊂1.2㊀现代学徒制的主要阶段(1)生产现场学徒制㊂在1978年以前,主要涉及数量和质量问题的技术工人,是国家正式制度范畴的学徒制,通过现场制培训的技术工人占90%以上㊂(2)学徒制向学校职业教育过渡㊂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培养的技术工人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学徒培养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㊂职业教育和培训代替,变成了潮流㊂(3)正式学徒制的消失㊂从1993年起,学徒制退出了国家劳动用工制度,以招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㊁技工学校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为主的企业招工形式,多数发生了明显变化㊂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2004年㊂(4)工学结合校企合作㊂2005-2011年,由于生源的多样化,大中专院校㊁技工学校㊁职业高中生源质量逐步下降,一些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走进了高中,参加高考,到本科院校学习㊂另外,企业对用人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开始寻求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所需的学生㊂各地纷纷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进行集团化办学㊁订单式培养等,尝试在专业建设㊁课程建设㊁考核评价等工作中,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中来㊂但由于企业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加上生源数量充足,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学校办学质量受到影响㊂(5)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实施㊂自2011年国家正式提出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突飞猛进㊂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㊂比如,在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行业与企业如何参与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如何对接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如何对接㊁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如何对接㊁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对接等㊂为此,教育部于2014年8月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 2014 9号),‘意见“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战略选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设㊂进一步深化产教㊃201㊃2024年第2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融合㊁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肩负社会责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㊂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的现代制度培训体系建设㊂2㊀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具体措施2.1㊀创新双元育人培养模式(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㊂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手段,是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结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标准㊁课程标准㊁素质考核等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结合不同企业的岗位职责编写而成的㊂具体考虑有以下几点:一是组成由专家㊁学者㊁企业㊁行业和学校骨干教师的项目实施团队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的国际准则㊁国家标准和企业指标,实现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 职业性 ,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㊂二是让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㊂共同开发有关课程标准㊁教材和辅导材料等资源,便于学生在生产和服务中运用,解决在岗位操作上的工艺技术难题,让现代学徒制得以顺利进行㊂三是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㊂在运行的过程中及时检查㊁研讨,及时解决教学过程和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实时性教学计划,让人才的培养更加实用㊂四是从创新双元育人培养模式上搭建学生提升技能平台㊂现代体系紧扣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和考核办法,实行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岗位操作相衔接,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掌握一技之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㊂(2)校企合作基本人才培养模式㊂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达到协同互动㊁紧密合作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培养技能人才为共同目的,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㊂学校教学和企业时间相结合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㊁订单培养㊁顶岗实习等多种有效形式,让学生能够达到工学结合㊁学以致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㊂2.2㊀校企双元育人做到 六化校企双元育人实现 六化 ,即:匠心独运的职业素养,岗位化的能力培养,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任务化的教学内容,企业化的教师,企业化的教学管理㊂(1)职业素养工匠化㊂①匠人精神中的 匠人 ,指能工巧匠㊂匠人精神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要求把工作做到极致㊂它的核心要义不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是要树立敬业精神,产生一种精雕细琢㊁善作善成的精气神㊂在培养匠人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匠人精神对于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推动专业课程建设㊁人才培养模式㊁教学方式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匠人精神,在技能提升中融入匠人精神,在产教融合中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匠人精神为内容,在培养匠人精神的过程中将匠人精神与职业教育融合在培养匠人精神的过程中㊂②要把文化育人贯穿于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中,推动培养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㊂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达到与企业文化㊁精神熏陶相适应,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学目标㊂(2)能力培养岗位化㊂综合专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3个方面㊂①一般职业能力㊂主要是指一般性的学习能力,文字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对形体的感知能力,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手的灵巧性,手眼的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㊂另外,人际交往能力㊁团队协作能力㊁言语对环境的反应能力㊁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㊂②职业能力㊂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职业能力㊂③综合能力㊂它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跨职业的专业能力㊂指能运用数测方法,运用计算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外语的交际能力㊂二是方法能力㊂主要包括能够自我评价㊁接受能力,有效吸取失败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独立决策实施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㊂三是社会能力㊂指的是一个人的协作能力㊁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㊂在企业中胜任职位的重要条件是具有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能力,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律能力㊂四是岗位能力㊂从事某一岗位能够完成本岗位任务的能力㊂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㊁专业知识等作出客观㊁公正的评价和认证㊂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确定能力目标为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㊂聘请部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所从事的行业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岗位需求,在校内形成专家委员会㊂㊃30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2期(3)教学环境企业化㊂教学环境企业化是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境应尽量与相关企业的生产环境相吻合,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术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企业管理㊁文化㊁安全管理等使学生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㊁岗位要求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和实践环境中,以课程为内在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企业工作实践为主要学习场所,认识和感悟知识和技能的真实工作任务,创造一个整体的学习环境㊂然而实践中,许多学校在实验室和车间设备购置上,没有考虑到工厂的设备型号性能等,造成了学校实训时的设备的性能低于企业设备的性能,致使学生到企业后对新的设备还不熟练,还需重新进行岗前培训㊂因此,在实施 模拟工厂 教学模式时,对布局㊁环境和管理等要综合考虑㊂①模拟企业生产设备合理确定院校实训设备㊂构建职业情境重要的是模拟企业真实环境,首先要保证车间设备与企业基本一致,围绕生产实训项目的实训要求,掌握生产制造设备㊁工艺设备㊁检测设备㊁检测工具等实训过程中所需完成的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实训过程中,应保证车间设备与企业基本一致㊂为了保证模拟工厂车间具有代表性,在设计模拟工厂车间时要加强校企合作,融入先进的创新理念运用在车间管理中㊂②模拟企业生产现场布局构建职业情境㊂学校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与企业设备布置最大的区别不是按照生产流程布置而是按照功能区布局,是用来进行模块教学培训的㊂因此,更多的是以企业的设计需求来构建企业生产情景设备的布局(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㊁生产规范㊁安全规范等要求来布局)㊂车间布局按实训和相对集中实习的原则进行分割设计,以适应生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需要㊂(4)教学内容任务化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借鉴 双元制 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㊂因此,在促进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㊁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对接,课程结构调整㊁内容不断更新等方面,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在研究㊂①任务设计的思路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程教材的内容讲授理论与实践,没有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㊂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应的项目,如企业岗位要求㊁质量要求㊁操作要求㊁新技术㊁新材料㊁新工艺等,因此,要在情境教学中融入教学任务㊂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中,要合理将产品分为单独的项目和任务,每个任务可以是加工整个零件,也可以是零件的一个表面㊁一个槽或一个孔等工序,这些基本元素是构成产品的关键,对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㊂②行为习惯的养成㊂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学过程中有时任务㊁质量要求不明确,学习过程散漫㊁随意㊂要求在训练时,要引导学生转变的思维,形成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纪律和规范㊂③企业化的考核评价㊂开展教学内容企业化关键是考核,考核任务完成的情况既要考虑到教学规律,又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管理㊁质量㊁安全等方面㊂(5)教师企业师傅化㊂教师要学会从教学者变为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 部门主管 车间师傅 ,以及人生导师的能力,这是目前摆在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㊂①适时安排教师企业实践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重视德育工作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应更加注重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㊂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业余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生产㊁质量管理等工作,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㊂②企业优秀师傅担任教师师傅㊂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应安排有经验的师傅与来锻炼的专业教师对接,教师按照企业要求,在不同的生产和管理岗位进行实践,直至熟练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规范,企业给予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并作为教师返校后评优的重要依据㊂(6)教学管理企业化㊂目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管理,管理相对松散,对学生普遍要求不高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遵守纪律㊁迟到早退等现象,由于缺乏有效奖惩措施,造成了学生思想不重视,行动迟缓等问题㊂学校可以进行企业化管理,实现职业院校企业管理模式的角色转换㊂3 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双元育人职业教育按照工作任务和流程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按照岗位工作流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为依据,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关教学设计和活动㊂㊃401㊃2024年第2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按照 校企一体㊁产教融合 的思路,构建以 企业与学校双元主体,与学生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元证书 为主要特色的双元校企联合育人模式㊂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共同导向,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双元育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实现双向介入㊁优势互补㊁资源共享㊁利益共享㊁各得其所㊂3.1㊀校企 双主体 人才培养机制双主体 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种教学组织模式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培养,采用这种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㊂校企融通,表现在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的相互融通,学校实训场地和企业操作环境的相互融通,技能培训和岗位操作的相互融通,技能考核和岗位证书的相互融通㊂同时应将学校的就业率㊁对口率㊁满意率等纳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中㊂学生从入学就在学校与企业两个环境中交替学习与实践,可实现学生在未毕业就能提前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要求㊂3.2㊀校企 双主体 育人三个循环阶段校企开展三循环阶段主要过程是:一是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的情况下,两种课程交替进行㊂二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实践,两者交替进行㊂三是在学校㊁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综合知识学习和拓展知识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㊂3.3㊀校企双主体联动㊁联通校企 双主体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是实施多角度㊁全方位的校企协同运行机制㊂通过校企联动㊁岗位联通㊁课堂重构等手段,以学生为主线,逐步达到从无缝对接到适应岗位㊂二是实施 双主体 导师式培养模式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教师给予专业和生活上的指导;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技能指导与管理由企业师傅负责㊂老师与师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调㊂三是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严格落实 双主体 培育模式㊂在学生实习之前,将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沟通协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㊂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对接,将学生的实习岗位㊁指导教师和实习计划等落实到位㊂对顶岗实习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到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同时,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㊂4㊀结语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专业与行业无缝对接,课程标准和行业标准有效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连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双元育人的重要途径㊂学生在综合素质㊁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认可,也得到了社会认可㊂参考文献[1]张庆发.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1):9-12.[2]李海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3]周建华,陈旭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导航[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4]何基荣,汪爱娥,邹建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视角[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00-103.[5]杨永.中职计算机专业引入联想PC+课程的探索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306-307.[6]孟广斐.一体化课改理念下的技师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D].浙江工业大学,2016.[7]产教融合下的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研究[EB/OL].ht-tps:///9/view-14994514.htm[8]李权,龙育才.‘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33):27-29. [9]何丽蒙.中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10]徐建华.高职多层次㊁全方位 校企一体化 的系统思维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8):20-22.㊃501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典型案例(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改革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元主体深度合作的探索实践,构建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既解决了企业维修人员短缺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了校企双赢。
一、实施背景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提出了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因此,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引入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实施过程(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定义1.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是中专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办学模式。
通过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统一,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目标。
广义的校企合作包括了学校与外部一切行业、实体机构或组织的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行为。
订单式培养式、工学交替式、实体融合式、顶岗实习式及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校企培养的几种典型形式。
2.双元主体的定义。
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经过职业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这两种不同场所的培训。
其中,职业学校主要向参与培训的人员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企事业单位则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育人模式不仅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及时与市场接轨,帮助学生就业,同时校企双方还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得共同提升。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呈现出的特点是学校对企业的需求比较旺盛,而企业主动作为的相对较少。
很多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还都仅停留在表层,没有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的目标。
具体而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国内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比较松散,从而弱化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且大多数职业学校采取的校企合作的形式都是工学结合,形式比较单一。
(2)不少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只签订了协议,“为合作而合作”,其实并无实质的合作,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3)“伪校企合作”的情况频频发生。
比如,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追求校企合作的实绩,只要企业有需求就答应,根本就不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企业不愿意继续合作。
2.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校企业合作没有法律保障。
尽管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但是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比如,校企合作依然没有经费保障,国家没有强制推行劳动准入制度等。
所以,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比较主动,而企业则比较被动。
二是人才观念比较落后。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着一种相对矛盾的现象:一边是企业出高薪,但招工依然难,而另一边则是大家挤破头皮要去上好大学。
这种社会性的人才观念使学校制定的人才方案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有较大偏差,而这也成为制约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急需改革。
职业学校要鼓励各专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同时给予其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我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在调研相关行业、产业、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本专业采用“双元育人、双线并行、双师共育”的“3D”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中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公共课、专业课、拓展课三个板块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构建双元主体育人模式:双元学习身份(学生和员工),双元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双元师资队伍(教师和师傅),双元考核评价(考核和考评),双元学习场地(学校和企业)始终围绕汽车整体构造和设备维护维修两条线并行前进。
2.课程体系构建。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采用“双元育人、双线并行、双师共育”的“3D”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公共课、专业课、拓展课三个板块课程体系(涵盖两个主要专业素养,一个专业扩展素养及一个基本素养)。
三、成效与经验1.学校以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开展校内外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继续培养骨干教师,派送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2.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团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我们通过内培外引来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内培就是:每一年选派一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学习,来补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力量;每学期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派部分专业教师下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专业技能的再提升;外引是:选聘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到校任教,优化我们专业教师结构;多次邀请南宁交通职业学院的彭教授到校给专业教师进行企业管理和企业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理念。
3.为配合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学实施,必要的实训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我们是根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配备所需要的专业设施设备,并新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中心,确保四到六名学生一个工位,实现企业模拟现场,强化学生的职业概念。
4.条件与保障(1)组织保障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有效运行,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组建了由学校、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汽修专业发展教师成长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类问题,为校企合作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制度保障学校为了为于保证校企合们合作有效运行,制定定了《校企合作双元共育人才协议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制度。
学校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为支持重点;企业以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实训、师傅指导为重点保证常态化接待学生实训。
5.主要成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地曾于2014年被评为“广西示范性专业”。
该专业学生自2009年开始参加梧州市职业技能大赛汽车项目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多年获奖学生代表梧州市参加了广西教育厅举行的汽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教学科研成果有自治区级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地市级一等奖15名,二等奖的15名。
课程开发校本教材4本。
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奖教师组技能大赛奖教师指导学生奖汽修实训大楼与合作企业的汽修厂汽修企业培养学生修车企业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四、体会与思考通过近年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信息网络,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出台一些激励校企协同育人的配套政策,吸引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中,加强产学研各环节的有效链接。
比如,加强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帮助企业落实好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2.明确“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首先要明确学校培养的学生适合企业的哪些岗位,学校的课程设置、企业的岗位设置怎么进行,双方的合作怎么开展,这些问题都是双方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所以双方要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将校企合作企业纳入到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共同设计教学内容,着重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锻炼之间的衔接问题。
2019年4月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修运用与维修基地项目典型案例(二)校企合作共建汽修实训基地展新颜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自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任务书,细化建设任务,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下面,我着重谈谈我校的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施背景中职汽修专业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汽修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了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
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各项高科技产品(ABS,BBS,GPS等)使用到汽车的生产当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汽修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而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
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校方面,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师,有的有汽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
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二、实施过程(一)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