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碳纤维加固计算Excel表格
碳纤维加固板计算表格
251.00
mm*mm
210.00
Mpa
5.58
mm
7.36
kN.m
布带宽200,净间距400
ξ<ξb
钢筋保护层厚度 加载后的பைடு நூலகம்筋
实际配筋 钢筋抗拉强度值 满足受压区高度限制
5.17 5.80 1.00
9.21
2300.00 1.00
1.00 100.00 0.167 16.70
mm
mm*mm Mpa
当nf=1时,km=1;当nf=2时,km=0.9; 当nf=3时,km=0.83;当nf=4时,km=0.73
mm
mm mm*mm
实际粘贴碳纤维面积Afe'>Afe, 满足要求
碳布的编号 板的位置 布条方向 板的混凝土强度fc0 板的计算宽度b 板的高度h a(a') 计算需要配的钢筋 原有的钢筋总面积(As0) 钢筋强度fy0 计算受压区高度x (As*fy/(fc0*b)) 计算极限荷载Mu (fc0*b*x*(h0-x*0.5)
粘贴碳纤维之后需要的受压区高度x' M+fy0*As0*(h-h0)=fc0bx'(h-0.5*x') ψf=(0.8*0.0033*h/x')-0.0033)/0.01 ψf取值 当ψf>1,取1.0,否则取ψf 计算需要的碳纤维面积 Afe=(fc0*b*x'-fy0*As0)/ψf/ff
实际粘贴碳纤维强度ff 实际粘贴碳纤维层数nf
实际碳纤维层数折减系数km
实际粘贴碳纤维宽度(1000mm内总宽度) 粘贴碳纤维厚度t 实际粘贴碳纤维截面积Afe'
注:黄色填充为输入信息
碳纤维加固板
碳纤维楼板加固计算表(2019版加固规范)
碳纤维复合材厚度 折减系数km
实际应粘贴面积 Af(mm2)
及
10.01
10.01
结 论
加固后相对受 压区高度
判断相对受压区高 度是否满足要求 (ξbf=0.85ξb)
区
0.125
满足
3.30
碳纤维布宽度 (mm)
100
1.00
碳纤维布间距 (mm)
400
26.58
0.90
29.54
每米宽碳纤维布 加固后受弯承载力 实际粘贴面积 受弯承载力
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楼板计算书
工程名称:*****楼
加固部位:
板厚h(mm) 100
计算宽度b(mm) 1000
截面有效高度 h0(mm) 80
楼板信息 实配钢筋 8 @ 200
实配受拉钢筋 面积As(mm2)
250
加固前板受弯承 载力(kN·m)
6.48
板加固后弯矩 设计值M(kN·
m) 11.80
混凝土参数
HRB400
360
250
360
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区高度ξb
0.518
受压钢筋合力 点至截面近边 距离a'(mm)
0
强度等级 单层厚度tf(mm)
高强度Ⅱ级
0.167
层数 2
碳纤维复合材参数
抗拉强度设计值 拉应变设计值
等效个数
(kN·m)
(mm2)
提高幅度
3.00
15.9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0.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碳纤维加固板计算表格
实际碳纤维层数折减系数km
实际粘贴碳纤维宽度(1000mm内总宽度) 粘贴碳纤维厚度t 实际粘贴碳纤维截面积Afe'
注:黄色填充为输入信息
碳纤维加固板
-
200@400
B1
横向跨中部分
14.30
Mpa
1000.00 120.00 25.00 380.00
mm mm mm mm*mm
碳布的编号 板的位置 布条方向 板的混凝土强度fc0 板的计算宽度b 板的高度h a(a') 计算需要配的钢筋 原有的钢筋总面积(As0) 钢筋强度fy0 计算受压区高度x (As*fy/(fc0*b)) 计算极限荷载Mu (fc0*b*x*(h0-x*0.5)
粘贴碳纤维之后需要的受压区高度x' M+fy0*As0*(h-h0)=fc0bx'(h-0.5*x') ψf=(0.8*0.0033*h/x')-0.0033)/0.01 ψf取值 当ψf>1,取1.0,否则取ψf 计算需要的碳纤维面积 Afe=(fc0*b*x'-fy0*As0)/ψf/ff
251.00
mm*mm
210.00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5.58
mm
7.36
kN.m
布带宽200,净间距400
ξ<ξb
钢筋保护层厚度 加载后的配筋
实际配筋 钢筋抗拉强度值 满足受压区高度限制
5.17 5.80 1.00
9.21
2300.00 1.00
1.00 100.00 0.167 16.70
mm
mm*mm Mpa
当nf=1时,km=1;当nf=2时,km=0.9; 当nf=3时,km=0.83;当nf=4时,km=0.73
粘碳纤维、粘钢板加固板计算表(2013版加固规范)
混凝土参数
计 算
强度等级
等效矩形应力图 等效矩形应力图 轴心抗压强度设 极限压应变
系数α1
系数β1
计值fc0(N/mm2)
εcu
参
C30
1
0.8
14.3
0.0033
数
受力钢筋参数
输 入 区
强度等级
抗拉强度设计值 受拉钢筋面积 抗压强度设计值 受压钢筋面积
fy0(N/mm2)
As0(mm2)
fy0'(N/mm2) As0’(mm2)
受拉钢板截面面 积Asp(mm2)
136.54
加固后相对受压区 高度
0.131
高度是否满足要 求(ξbf=0.85ξ
b) 满足
结 受拉钢板宽度 受拉钢板布间距 每米宽受拉钢板
论
(mm) (中心距)(mm) 布等效个数
实际粘贴面积 加固后受弯承载 受弯承载力提高幅
(mm2)
力(kN·m)
度
区
程
及
结
论
区
100
500
2.00
200.00
13.01
49.84%
本计算表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第9.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实配钢筋直 实配钢筋间距 实配受拉钢
径(mm)
(mm)
筋面积As
8
150
335.10
承载力复核 x
11.44
HRB400
360
335
360
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碳纤维加固楼板的计算表格
200@400
Mpa mm mm mm mm*mm mmt;ξb
满足受压区高度限制
粘贴碳纤维之后需要的受压区高度x' M+fy0*As0*(h-h0)=fc0bx'(h-0.5*x')
ψf=(0.8*0.0033*h/x')-0.0033)/0.01
碳布的编号 板的位置 布条方向 板的混凝土强度fc0 板的计算宽度b 板的高度h
a(a') 计算需要配的钢筋 原有的钢筋总面积(As0)
钢筋强度fy0 计算受压区高度x (As*fy/(fc0*b)) 计算极限荷载Mu (fc0*b*x*(h0-x*0.5)
碳纤维加固板
B1 横向跨中部分 25.00 1000.00 100.00 20.00 740.00 251.00 210.00 6.22 11.95
ψf取值 当ψf>1,取1.0,否则取ψf
计算需要的碳纤维面积 Afe=(fc0*b*x'-fy0*As0)/ψf/ff
5.13 4.30 1.00 14.78
mm mm*mm
实际粘贴碳纤维强度ff 实际粘贴碳纤维层数nf
实际碳纤维层数折减系数km
实际粘贴碳纤维宽度(1000mm内总宽度) 粘贴碳纤维厚度t
实际粘贴碳纤维截面积Afe'
1400.00 0.00
1.00
333.33 0.167 0.00
Mpa
当nf=1时,km=1;当nf=2时,km=0.9; 当nf=3时,km=0.83;当nf=4时,km=0.73
mm mm mm*mm
实际粘贴碳纤维面积Afe'>Afe, 满足要求
注:黄色填充为输入信息
碳纤维加固计算+excel
碳纤维加固计算+excel碳纤维加固计算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以及荷载情况等因素。
下面是一种使用Excel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Excel表格,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在第一列中输入需要加固的结构的各个截面的编号或名称。
2. 在第二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尺寸参数,如截面的宽度、高度、厚度等。
3. 在第三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材料特性参数,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等。
4. 在第四列中输入结构截面的荷载情况,如受力方向、大小等。
5. 在第五列中输入碳纤维加固的参数,如碳纤维布的层数、角度等。
6. 在第六列中进行计算,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荷载情况和碳纤维加固参数,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在进行计算时,你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各种数学函数和公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碳纤维布的总面积,使用IF函数来判断结构是否需要加固,使用MAX函数来比较不同截面的强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由于碳纤维加固计算涉及到复杂的力学和材料知识,建议在进行计算前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的意见。
总结起来,使用Excel进行碳纤维加固计算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通过输入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和荷载情况等信息,使用适当的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
但是,在进行计算前应该了解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梁抗弯加固计算(粘贴碳纤维布)
碳纤维布 层数计算 (反复调 整实际层 数nf取 值,直到 OK)
延伸长度 计算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第10.2节】 F1-KL1跨中 碳纤维布采用高强度Ⅰ级,构件按重要构件 600 【梁高】 h= mm 300 【梁宽】 b= mm 35 【受拉钢筋距砼面】 as= mm 565 【截面有效高度】 ho= mm 14.3 【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fco= N/mm² 360 【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 fyo= N/mm² 200000 【受拉钢筋弹性模量】 Es= N/mm² 628 【梁宽b的受拉筋面积】 Aso= mm² 1.00 【砼规6.2.6条】 α 1= 100.0 【梁宽b的原弯矩标准值,按原构件计算结果】 Mok= kN·m 170.0 【梁宽b的新弯矩设计值,按新构件计算结果】 M= kN·m 1600 【查表4.3.4-1】 布强度设计值ff= MPa 230000 【查表4.3.5】 布弹性模量Ef= MPa 7.913E+06 fyoAso(h-ho)= α 1fcobx(h-x/2)=M+fyoAso(h-ho)= 1.779E+08 0.440 ξ b,f=0.85ξ b= 计算过程 248.77 xb=ξ b,fho= 73.6 砼受压区高度x= 89827 ψ fffAfe=α 1fcobx-fyoAso= 1.00 ψ f=((0.8ε cuh/x)-ε cu-ε fo)/ε f= 其中: 0.0033 其中: ε cu= 0.00174 ρ te=0.5Aso/b/h= 计算过程 0.70 【查表10.2.8】 α f= ε fo=α fMok/(EsAsho)= 0.00099 0.0070 【碳布拉应变设计值,查表4.3.5】 ε f= Afe= 56.14 mm² 【受力计算确定的梁宽b需要的碳布截面面积】 梁宽b范围碳布条数: 1 【输入,一般为1条,梁宽较宽时可多条】 每条碳布各层总面积Afe1= 56.14 mm² 每条宽度: 200 mm 【设计确定的每条碳纤维布宽度】 每条碳布需要的总厚度= 0.281 mm 单层碳纤维布厚度tf= 0.167 mm 【300g/m²:0.167,200g/m²:0.111】 预估碳布层数= 1.6809 取 2 【输入整数,且应不小于左侧计算值】 0.900 km=1.16-nfEftf/30800= 62.38 【考虑km后,每条碳布各层总面积】 Af1=Afe1/km= 计算需要最少层数nf= 1.87 【未超输入的预估层数,OK】 延伸长度lc=ffAf/(ff,vbf)+200= 1134 mm 【第10.2.5条】 0.572 其中: ff,v=max(0.4,min(0.7,0.4*ft))= 1.43 N/mm² 【砼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碳纤维加固计算
单位宽度厚度(mm)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 纤维单层厚度tf(mm) 纤维层数nf
0.0033 230000 0.167 3 注:未考虑受压钢筋作用。
纤维弹性模量设计值Ef(MPa)
纤维布层数 总厚度mm 1 0.167 2 0.334 3 0.501 纤维复合材的粘贴延伸长度Lc-mm 修正系数ψ 1 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ff(MPa) 实际应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f (mm2) 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设计值ffv(MPa) 受拉粘结的纤维复合材的总宽度bf(mm) 2114 1.45 1600 165.16 0.572 350
2
175.34 mm 1.25 1 0.79 0.7858766
梁宽b(mm) 梁高h(mm) 梁有效高度h0(mm) 受拉钢筋强度fy(MPa) 2 受拉钢筋面积As(mm ) 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ff(MPa) 纤维拉应变设计值ε 纤维滞后应变ε
f0 f
配筋率
00 0.55 0.167
输入参数: 弯矩设计值M(KN.m) 混凝土fc(MPa) 混凝土α
1
600 14.3 1 350 800 762.5 300 2233 1600 0.007 0
cu
中间结果 加固后的受压区高度x(mm) 纤维材料强度利用系数ψ f 计算值 ψ f 实际取值 纤维厚度折减系数km计算值 km实际取值 最终结果 2 计算所需纤维有效截面面积Afe (mm ) 实际应粘贴纤维截面面积Af (mm ) 梁宽b(mm)
(完整word版)粘碳纤维加固计算书(word文档良心出品)
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计算书:1、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 s0=980mm2,受拉钢筋强度f y0=360Mpa。
粘贴碳纤维布强度ff=2800Mpa。
1)当粘贴碳纤维布层数nf=2,厚度t=0.167mm,宽度b'=400mm。
实际粘贴碳纤维布层数折减系数km =0.95,实际粘贴碳纤维布截面积Afe'=126.92 mm2。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800X126.92=355376>缺少钢筋强度360X980=352800(满足要求)2)当粘贴碳纤维布层数nf=3,厚度t=0.167mm,宽度b'=300mm。
实际粘贴碳纤维布层数折减系数km =0.85,实际粘贴碳纤维布截面积Afe'=127.755 mm2。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800X127.755=357714>缺少钢筋强度360X980=352800(满足要求)2、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 s0=2454mm2,受拉钢筋强度f y0=360Mpa。
粘贴碳纤维板强度ff=2000Mpa。
1)当粘贴碳纤维板时,厚度t=1.4mm,宽度b'=400mm。
实际粘贴碳纤维板截面积Afe'=560mm2。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000X560=1120000>缺少钢筋强度360X2454=883440(满足要求)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计算书:1、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s0=393mm2/m,受拉钢筋强度fy0=360Mpa。
粘贴碳纤维布强度ff=2800Mpa。
1)当粘贴碳纤维布层数nf=1,厚度t=0.167mm,宽度b'=200mm,间距200。
实际粘贴碳纤维布截面积Afe'=66.8 mm2/m。
按强度等效,如下:碳纤维强度2800X66.8=187040>缺少钢筋强度360X393=141480(满足要求)2、计算缺少受拉钢筋面积As0=565mm2/m,受拉钢筋强度fy0=360Mpa。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重要构件指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一般构件指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2、高强度I级、高强度II级是指符合表4.4.2-1的加固材料。
3、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b按表9.3.3取值。
4、16栏“碳纤维材料宽度b”对于“已知弯矩求碳纤维面积”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及“实际每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度”的求解结果有影响。
5、第1栏“弯矩设计值”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注:当λ为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ψvb值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表9.3.3 抗剪折减系数ψvb值说明:1、计算偏心受压时,第50栏应为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h。
2、计算偏心受压时,仅适用于矩形或方形截面3、柱计算长度见混凝土规范(50010-2002)第7.3.11条:对于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1.0H,其他楼层为1.25H。
底层柱H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其他楼层H为柱净高说明:1、第87栏与第80栏均是为了输入剪跨比而设置的。
当在第87栏输入剪跨比以后,第80栏的数值不起作用。
第80栏输入数据可以计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Hn/2h0,此时,务必使第87栏的数值务必为0。
2、与碳纤维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c,按表9.5.2取值。
3、柱截面形状与体积配箍率计算有关,默认为方柱。
注:1、λc为柱的剪跨比,对框架柱,λc=H n /2h 0,H n 为柱的净高,h 0为柱的有效高度 2、中间值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混凝土柱受压加固计算表格表9.5.2 ψ值混凝土柱抗剪抗震加固计算表格受拉构件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碳纤维楼板加固计算表(2013版加固规范)
强度等级 HRB400 强度等级 高强度Ⅱ级
360 0 碳纤维复合材参数 抗拉强度设计值 拉应变设计值 ε f ff(N/mm2) 2000 0.007
计算流程→
计 算 过 程 及 结 论 区
碳纤维复合材有 砼受压区高度 砼受压区高度实际 碳纤维确定利用 ψ f实际取值(满足 碳纤维复合材厚度 实际应粘贴面积 效截面面积Afe 计算值x 取值(满足x>2a 2 系数ψ f计算值 折减系数km ψ f<1.0) Af(mm ) 2 (mm) ’)x(mm) (mm ) 10.01 判断相对受压区高 加固后相对受 度是否满足要求 压区高度 (ξ bf=0.85ξ b) 满足 0.125 10.01 3.30 碳纤维布宽度 (mm) 100 1.00 碳纤维布间距 (mm) 400 26.58 0.90 29.54 实际粘贴面积 2 (mm ) 50.10 受弯承载力 提高幅度 35.21%
每米宽碳纤维布 加固后受弯承载力 等效个数 (kN·m) 3.00 15.96
本计算表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0.2节及相关公式而编制。
承载力复核 x 13.30
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楼板计算书
工程名称:*****楼 楼板信息 板厚h(mm) 100 计算宽度b(mm) 1000 截面有效高度 h0(mm) 80 实配钢筋 实配受拉钢筋 面积As(mm2) 250 极限压应变 ε加固后弯矩 载力(kN·m) 设计值M(kN· m) 6.48 11.80 弹性模量 Ec(N/mm2) 3.00E+04 弹性模量 Es(N/mm2) 2.00E+05 弹性模量 Ef(N/mm2) 2.00E+05 相对界限受压 区高度ξ b 0.518 受压钢筋合力 点至截面近边 距离a'(mm) 0 是否考虑二次 受力影响 否 加固部位:
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国标GB50367-2013版
二次受力
初始弯矩 (KN.m)
粘贴纤维类型
纤维厚度
先预输入 纤维 层
tf (mm) 数 nf
考虑
50 高强度Ⅰ级碳布 0.167
3
结论区
混凝土受压区 高度x(mm)
纤维计算 折减系数
ψf
加固前弯 矩计算值
(KN.m)
加固后抵抗弯矩 值(KN.m)
加固弯矩 提高系 数%
抗拉计算 纤维宽度
计算纤维 层数
受压区 钢筋排数
2 60
受压区钢筋
面积 钢筋弹模
As(mm2)
4908
200000
#VALUE!
实际应贴 实际应贴 碳纤维面积 碳纤维宽度
#VALUE!
#VALUE!
混凝土标号 C30
混凝土抗压 强度fc
二次受力弯 矩值
受拉区纤维类型
纤维强度设 纤维弹性
计值
模量
#VALUE!
50
高强度Ⅰ级碳 #VALUE! #VALUE!
梁底计算纤维面积 相对界限受压
Af
区高度ξb
#VALUE!
0.517647059
加固后相对界 限受压区高度
ξfb
0.44
β1
εcu
0.8 0.0033
混凝土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梁基本信息
结构类型
截面宽度 截面高度 B(mm) H(mm)
混凝土标号
重要构件
400
800
C30
受拉钢筋 级别
受拉区 钢筋排数
受拉区钢 筋面积 As(mm2)
受压钢筋 级别HRB400 Nhomakorabea2
360
60
粘贴碳纤维布施工表格
CQL-108
XXXX开发总公司养护工程项目
XX至XX
粘贴碳纤维布工程现场检验报告单
承包单位:贵州陆通建设有限公司合同号:QLWX 监理单位:贵州陆通公路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
XXXX开发总公司养护工程项目
XX至XX
自检现场检测记录表
承包单位:贵州陆通建设有限公司合同号:QLWX 监理单位:贵州陆通公路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
XXXX开发总公司养护工程项目
工程数量现场核定表监表-17
承包单位:贵州陆通建设有限公司合同段:QLWX
监理单位:贵州陆通公路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4、加固计算书按照规范要求,以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来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5、梁剪跨比λb,对于集中荷载取a/h0,大于3.0时,取3.0,小于1.5时,取1
6、柱剪跨比λc,对于框架柱取Hn/2h0,大于3.0时,取3.0,小于1.0时,取
7、加固形式系数取值:封闭粘贴为1.0,U型粘贴取0.85,侧面粘贴取0.70。
8、有效约束系数,取0.45;轴压比大于0.5且加固时未卸载时取0.36。
9、在判断是否需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先输入Mi值,根据结论区的“是否
10、工作表保护密码为123
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为可修改数据。
程》(CECS146:2003)。
判断采用的计算公式。
.0,小于1.5时,取1.5。
A为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距离。
对于均布荷载取3.0。
3.0,小于1.0时,取1.0。
Hn为框架柱净高度,h0为框架柱截面的有效高度。
,侧面粘贴取0.70。
卸载时取0.36。
,根据结论区的“是否需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的判断结果,在梁参数输入区的“考虑二次受力 1否则
布荷载取3.0。
区的“考虑二次受力 1否则取0”栏中填入相应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