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朝读经典教学文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是一本由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德育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该教材包含了多个经典篇目,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以及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如《静夜思》、《春晓》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篇目和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此外,《朝读经典》还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和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朝读经典》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德育教材,对于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 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全)

1、诵读《弟子规》信
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
二、讲解信、泛爱众
三、吟诵重点语句
凡出言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四、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 《唐太宗闻过则喜》 《曹操割发代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石灰吟》教案
德育目标(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
1.板书:题目,作者,诗文;
2.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
二. 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
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
2、诵读《弟子规》谨
二、讲解出则悌、谨
三、吟诵重点语句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容:本学年诵读容为六局部: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展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读为主,辅以讲解局部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出色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孝道、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2. 《三字经》选段:学习古代常识、历史故事、道德观念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千字文》选段: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孝道故事,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经典作品中,感受作品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情况。
2.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况,如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操的陶冶情况。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了解孝道、尊敬师长等美德。
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掌握古代常识、历史故事等。
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了解姓氏文化。
4. 第四周:《千字文》选段学习,提高汉字书写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周:《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学习孝道故事。
七、教学活动1. 晨读时间:安排每天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读经典作品。
2. 课堂讲解:对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语句。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秋浦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字词,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的劳动场景。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学生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法1.板书:秋浦歌2.明确学法:解诗题→知作者→释字词→明诗意→悟诗情三、学习古诗,品读感悟(一)解诗题1.学生质疑2.汇报交流:秋浦:地名歌:歌颂、赞美秋浦歌:歌颂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二)知作者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2.学生介绍李白3.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三)释字词1.学生初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导朗读古诗。
3.小组内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
4.交流汇报:①乱:到处飞溅②紫烟:冶炼淬火时升腾起的烟,颜色较红,在夜色中带紫。
③报郎:指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炼工人。
④动:荡漾⑤寒川:冰冷的河水。
(四)明诗意1.出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字意,试说诗意。
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火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出示“报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字意,试说诗意。
脸膛红彤彤的工人冶炼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五)悟诗情1.播放歌曲《劳动号子》,学生想象诗歌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工人劳动的情景。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抒发了作者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四、感悟写法,品味诗韵1.学生背诵诗歌。
2.师生共同交流写法、品味诗韵。
①诗歌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你发现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教师小结:诗歌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第一句是全景,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瑰丽多彩。
五年级朝读经典

五年级《朝读经典》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明】王阳明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2.素业成于志尚【南北朝】颜之推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3.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鸿鹄之志【汉】司马迁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第二单元当自强5.自胜者强【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6.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7.天降大任【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唐】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勾践尝胆【汉】司马迁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第三单元贵以恒10.坚忍不拔【宋】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必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11.一暴十寒【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锲而不舍【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重【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博学慎思【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五年级《朝读经典》笃行之。
26朝读经典教案

年级
三
课题 待人轻以约 授课人 周平
教学目标
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 人
教学重点
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教学难点
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 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讲述将相和的故事。 2、讲述宰相肚里好撑船的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看注释理解待人轻以约的意思。 四、教师小结: 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对待别人宽厚而简约, 对自己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自己的生活中,正阳与周围的人相处?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小学五年级朝读教案

教案一:朝读教案(时间:15分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的内容;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课文《小学生的一天》的教学材料;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上节课的课文《小学生的一天》。
2.提问:“你对小学生的一天有什么印象?”
3.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是朝读,并简单介绍朝读的目的和重点。
Step 2:学习新词汇(5分钟)
1.教师出示包含新词汇的图片,快速朗读并让学生重复跟读。
2.分组进行“看图说词”的活动,让学生使用新词汇造句并展示。
Step 3:朗读课文(5分钟)
1.教师分段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全班齐读课文。
Step 4:理解课文内容(5分钟)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学生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是否喜欢小学生的一天?为什么?”
Step 5:课堂作业(5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认真朗读课文,准确读出生词和句子。
2.检查和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巩固课文内容,并提高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且彼此交流。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 反哺跪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二、研读诗文反哺跪乳《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
四、小结拓展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
2 游子吟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二、研读诗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将衣服缝的严实紧密,担心孩子在外迟不归家,谁说孩子小草般微小的孝心,能报答的了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呢?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谈谈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你要做个怎样的孩子,去报答父母;五、拓展延伸1、阅读《深明大义的徐母》2、谈感受3 孟母三迁教学目标: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孟母三迁《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1、教师: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
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
你瞧,他们又来了。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五篇材料)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五篇材料)第一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学习励志经典最火文案

学习励志经典最火文案学习励志经典文案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唐)李诩2.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
——亚里士多德3.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5.知识使智慧者更聪明,使愚昧者更愚蠢。
——英国6.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尔基7.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知识的萌芽。
——培根8.惟一会妨碍我学习的是,我所受到的教育。
——爱因斯坦9.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布尔巴基学派10.求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知识的萌芽。
——培根11.科学是使人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12.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
——伊朗13.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
——阿拉伯14.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
——拉尔夫15.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
——苏联16.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一生还有价值。
——阿拉伯17.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
18.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
——亚美路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20.学识太广反而憨头憨脑。
——罗·伯顿学习励志个性祝福语1.一个今天抵得上两个明天。
撕一张日历,很简单,把握住一天,却不容易。
2.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
4.激励学习的正能量句子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偶尔透露出自己的背景,也是在职场站稳脚跟的方法,但一定要保持适度的神秘感。
7.高考没有捷径,祝你步步高升。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历史是人写出来的,路是人踏出来的。
10.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11.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12.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13.每一个重复的脾气都是习惯的养成,脾气愈久,动作就愈成熟,直到你无难以控制。
朝读经典六年级学生读本教学文案

朝读经典六年级学生读本第一单元谦得益1、谦得益宋欧阳修《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矜物之人无大士《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
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
矜者,细之属也。
3、桃李不言汉司马迁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见贱如贵汉王符见贱如贵,视少如长;其礼先入,其言后出;恩意无不答,礼敬无不报;睹贤不居其上,与人推让;事处其劳,居从其陋,位安其卑,养甘其薄。
第二单元致力行5、孔子论言行(一)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不行不可以言学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
7、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不尚虚谈[南北朝]颜之推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9、力行近乎仁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第三单元尚节义1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1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12、万事之将《尸子》万事之将《尸子》十万之军,无将军必大乱。
夫义,是万事之将也。
国之所以立者,义也;人之所以生者,亦义也。
13、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14、苏武作者: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五年级下册《国学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道理。
2. 《弟子规》选段: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主要内容,践行其中教导。
3. 古代诗歌选读: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 古代散文选读: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文章大意,领略古代文化。
5. 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使其了解传统文化常识,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诵读国学经典,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道理。
2. 难点:理解国学经典中的古代文化现象和传统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熟悉文本,感受国学魅力。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4. 实践法:将国学经典中的教导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品德。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20分钟诵读,10分钟讲解,10分钟讨论,5分钟实践。
2. 每个章节安排2-3节课进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每节课结束后,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阶段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诵读效果:通过课堂诵读、录音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和节奏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评价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其对国学经典教导的实践运用。
4. 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阶段测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2. 参考资料:相关国学经典著作、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频资料,辅助学生诵读。
五年级朝读经典校本教材(下册)小学生必背唐诗宋词

目录(五年级下学期)一﹑诗词选读1﹑《牧童》………………………………………………………(唐)吕岩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3﹑《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4﹑《浪淘沙》……………………………………………………(唐)刘禹锡5﹑《商山早行》…………………………………………………(唐)温庭筠6﹑《使至塞上》…………………………………………………(唐)王维7﹑《题李凝幽居》………………………………………………(唐)贾岛8﹑《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10﹑《饮酒》………………………………………………………(晋)陶渊明11﹑《旅夜书怀》…………………………………………………(唐)杜甫12﹑《月夜忆舍弟》………………………………………………(唐)杜甫13﹑《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14﹑《望月怀远》…………………………………………………(唐)张九龄15﹑《观沧海》……………………………………………………(东汉)曹操16﹑《龟虽寿》……………………………………………………(东汉)曹操17﹑《浣溪沙》……………………………………………………(宋)秦观18﹑《如梦令》…………………………………………………… (宋)李清照二﹑《大学》选读1.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1.横野:宽阔的原野2.弄:逗弄。
3.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25朝读经典教案

六、学生自由读,试着背诵。
五一中心小学“双读”教育活动(朝读人 授课人 周平
教学目标
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能够包容他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发现他人的长处
教学难点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发现他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讲述三尺巷的故事导入。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教读。 四、学生看注释,试着说君子容人的内容。 五、译文:故而君子自己贤能,还能包容他人的无能,自己聪明,还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原文讲解。
2. 《三字经》中的故事讲解。
3. 《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解析。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三字经》原文、故事和道德观念。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逐句讲解《三字经》原文,讲解其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三字经》片段。
2. 写一篇关于《三字经》学习心得的文章。
第二章:《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
2.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原文讲解。
2. 《弟子规》中的故事讲解。
3. 《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解析。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弟子规》原文、故事和道德观念。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逐条讲解《弟子规》原文,讲解其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弟子规》条款。
2. 写一篇关于《弟子规》学习心得的文章。
第三章:《百家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朝读经典
第四单元学与思
14.学思并重
(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
15.博学慎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16.学思相资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学习并不妨碍思考, 而学习越是广博就思考得越是深远; 正确的思考对于学习很有功效, 而思考遇有困惑会促进更勤奋地钻研学习。
17.于不疑处有疑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读书的目的,在于消除自己的疑问,弄清自己不清楚的地方。
每次读书都能理解自己所获的新知,就说明学习进步了。
在平时自认为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疑问,才说明自己进步了。
18.移居二首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我们一起畅谈过去的事。
有好文章大家共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起分析研究。
第五单元勤自省
19.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20.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
21.反求诸已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
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22.以人为镜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
我时常用这三面镜子提醒自己,防止自己犯错。
现在魏徵去世了,朕失去了一面绝镜子。
”
23.薄责于人
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
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何暇有工夫责人?
对别人求全责备的人,对自己一定很宽恕;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一定很少责难别
人。
这也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责备别人。
自责多的人,达到了圣贤的境界,哪里
有闲工夫去责备别人?
第六单元楚史纪
24.筚路蓝缕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住在边远的荆山,乘柴车,穿破衣,住在杂草丛中,跋山涉
水,为天子效力。
25.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毂知之矣。
楚庄王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
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臣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
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
26.问鼎中原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27.三户亡秦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
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没能回国,楚人同情他直到如今,楚国的南公说过即使整个楚国只剩几户人家,但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
28.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