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讲课稿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 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
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
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二、新授: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
这是为什么?(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
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14.弹琴姑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弹琴姑娘的勤学苦练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间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叮咚”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本文的生字词语及四字词语卡片,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琴声悦耳、动听、优美。
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的琴声呢?二、看图,整体感悟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位弹琴姑娘。
仔细观察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眼前这位正在弹琴的姑娘。
教师出示:()的弹琴姑娘师:姑娘琴弹得好,不仅是因为她弹琴时全神贯注,认真,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
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概括。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这两个词语。
2.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结果。
三、再读品味,感受情景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四、抓住关键问题,品读理解1.师:文中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者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
作者是怎样感受小姑娘锲而不舍、勤学苦练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夏日的黄昏,屋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通过对比描写,突出小姑娘的品质。
生:“秋天天高气爽……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
生:“冬天的寒夜,……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生:“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旁坐下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又响起来”。
3.师:学到这里,老师被小姑娘的精神震撼了,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姑娘的锲而不舍,勤学苦练让她弹出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曲子,她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木笛》教案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木笛》教案设计14 《木笛》教案教学内容:2019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4《木笛》。
教学目标:1、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从“国耻”中印证“国魂”。
教学主线:层层叩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以“如泣如诉”为轴心,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挥洒,铺设“笛声如泣如诉,烛光蕴含希望”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教学过程:(一)如泣如诉,于词语扩散中倾听声音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手握木笛,身穿黑色云锦衫的朱丹,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面对一片莹莹烛光,他却尽情地吹奏。
课文中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木笛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
找到了请举手。
请你来读。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师:他找到了,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读(齐读)师:描写笛声的句子还有吗?谁再找找?“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我们一起再读。
这些描写笛声的句子中,你们感触最深的是哪些词?你们找到的词语,老师也深有感触!(大屏幕出示词语:悲凉凄切、脉管滴血、如泣如诉)师:谁有感情地来读读。
师:我们一起读!师:谁来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师:随机板书“如泣如诉”师:这笛声中包含着哭泣声、倾诉声、凄切声、悲痛声,让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师:朱丹的笛声为什么如泣如诉?(二)如泣如诉,于国耻国难中品味泪水师: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啊!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4课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4课(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4课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28课时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新东北风
〔课型:唱歌课课时:1〕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新东北风?,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东北地区的热爱;
2、通过学唱,感受东北民歌风格及女声的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新东北风?
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表达了人们一种怎样的心情?
歌曲表达了什么意思?
Hale Waihona Puke 生:……1、再次聆听〔1〕、提问
师:这是哪一种人声演唱的?
师: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女高音特点音色明亮〕
四、参与表现
用已学过的打击乐曲钹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①师示范
②师生共同演奏
③请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演奏
④大面积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来感受音乐亲自动手
欣赏图片。
师:说说从服装上、舞蹈上看出是哪个地方?表达一种怎样的气氛?
2、揭示主题
3、看图,师朗诵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4、出示歌词,生齐读`
二、初听全曲
师范唱歌曲。
师: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达了怎样一种场面?
生:……
师:乐曲的风格奔放,有一种北方人独有的特点热情奔放粗暴,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
三、复听歌曲
1、师: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新东北风
教学反思:
批注:
新湘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28从天气预报说起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28 从天气预报说起教学目标:1、学习本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在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收集几则不同风格的天气预报、教学光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几则不同风格的天气预报。
2.学生欣赏,说说喜欢哪种天气预报的表达方式。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寒暄倾向逐渐紧凑突兀诙谐渗透甘霖几届丰富拟人描述叙述报刊3.学习生字4.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成语。
2.交流老生常谈:比喻没什么新意的老话。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恭敬的样子。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话,形容严肃。
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人的言论同样精彩。
,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的人或事生动逼真。
平铺直叙:形容说话、写文章平淡无味。
3.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讲话是一门艺术,平时要多留心、多练习、多积累、多学习,学会生动有趣第表达。
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4.背诵这两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这门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交流。
3、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重难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收集几则天气预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新词。
(开火车认读)寒暄倾向逐渐紧凑突兀诙谐渗透甘霖届丰富拟人描述报刊枯燥内涵老生常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异曲同工活灵活现平铺直叙呼之欲出二、品读课文。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大风吹起啊白云在天飞扬,权威笼盖天下啊回到故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心田上的百合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预备】教员预备好朗诵资料,查阅好有关百合花的图片和知识资料。
【教学进程】1、说话导入教员:同窗们喜欢花吗?你最喜欢什么花?说出你的理由。
〔先生议论回答〕教员:明天,教员给大家带来了一株花——百合花,出示图片,你见过百合花吗?了解它吗?请说说。
〔先生议论回答〕2、教员结合先生的了解引见百合花的有关知识:出示图片及文字资料:百合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百合鳞茎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故名百合。
产地及散布: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等温带地域。
百合花姿俗气,叶片青翠清秀,茎干亭亭玉立。
百合花种类单一,花样艳丽丰厚,花形典雅小气,姿态艳丽,花朵皎洁晶莹俗气、幽香恼人;百合花既宜盆栽和插花,又是罕见的庭院花卉。
是世界著名的鲜花。
3、录音朗诵课文,全体感悟如今百合花已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温馨的祝愿,那么你们知道百合花生长在哪里吗?明天,教员要让你们看法一株生长在特殊中央的百合花。
我们一同来欣赏林清玄的散文«内心上的百合花»,也许她会给我们新的感悟。
齐读课题:内心上的百合花。
4.简介作者及引荐其作品〔出示课件〕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
毕业于台湾世界旧事专迷信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一九七三年末尾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延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
他的散文文笔流利清爽,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气。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2019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教案
《木笛》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悲戚、窃窃私语”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朱丹和考官的对话,唤醒勿忘国耻的荣辱感。
3、感知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体会朱丹悲戚的内心世界。
二、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朱丹和考官的对话,读出对“12月13日”的不同态度。
难点:通过“如泣如诉”一词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上进青年,他能用一支木笛吹奏出一曲曲婉转的笛声,成为一名乐团的木笛演奏员便是他一生最大的梦想。
终于有一天南京某乐团招考演员,其中一名正是木笛演奏员。
这位青年报名参加了,还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如愿进入了“二选一”的最后一轮终试。
然而,在接受考官终试的那天,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考官提出的演奏要求。
毫无疑问青年将失去成为一名笛演奏员的天赐良机……同学们,你急于想知道些什么?2、质疑与预设。
(1)学生踊跃质疑问难。
(2)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板书肯定。
预设:A、这个青年是谁?B、考官提出了怎样的演奏要求?C、青年为什么拒绝考官的演奏要求?D、这名青年最后求职的结果会怎样?过渡:因为关心所以关注!从大家踊跃地提问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关心这位上进青年的命运。
那么就让我们伴随课文《木笛》走进这位青年的内心世界,解开我们心中的重重疑团。
请打开课本172页,读《木笛》一文。
出示课题。
(课件出示)(二)自学解疑,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2、找出描写青年的外貌的语句。
(三)朗读对话,铭记国耻。
1、指导对话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考官茫然、轻描淡写的语气,朱丹悲戚、无奈的语气,读好两人对“12月13日”迥然不同的态度。
2、了解国耻,铭记国耻。
感情朗读,插叙。
是啊!那天是12月13日,(板书)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朱丹没有忘记,我们每个人都不该忘记那不堪回首的血泪史——(课件出示):大屏幕出现南京大屠杀的画面及配乐,师解说:“1937年12月,上海失守一个月后,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陷落了。
最新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3、领悟作者描写朱丹外貌语句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抽出词语,引入文本探究(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板书课题)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中抽出关键词语:“进入终试”,“放弃终试”,“破格录取”面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根据学生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二: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一)、关注对话,初步感知1、浏览课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了考试?为什么放弃?教师引导过渡:你是通过朱丹和大师的对话读懂的,让我们都来读读朱丹和大师的对话。
边读边思考,从这部分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沉寂”,追问学生考场上因为什么而沉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二)、引入资料,震撼心灵1、有关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2、教师引入资料:师述:1937年12月2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疯狂地刺杀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日军的枪弹疯狂地扫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少无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烧、活埋、水溺……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原本美丽繁华的南京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
30多万人惨遭杀害!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引读:同学们,读一读这串带血的数字吧。
(齐读)这仅仅是一串数字吗?(再读从这些血淋淋的数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3、读着这串数字,你们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概括)?(再读集体)教师小结:在朱丹的心里,这是一种永远的痛,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受得到的耻辱的痛。
小学五年级朝读教案
教案一:朝读教案(时间:15分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的内容;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课文《小学生的一天》的教学材料;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上节课的课文《小学生的一天》。
2.提问:“你对小学生的一天有什么印象?”
3.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是朝读,并简单介绍朝读的目的和重点。
Step 2:学习新词汇(5分钟)
1.教师出示包含新词汇的图片,快速朗读并让学生重复跟读。
2.分组进行“看图说词”的活动,让学生使用新词汇造句并展示。
Step 3:朗读课文(5分钟)
1.教师分段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全班齐读课文。
Step 4:理解课文内容(5分钟)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学生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是否喜欢小学生的一天?为什么?”
Step 5:课堂作业(5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认真朗读课文,准确读出生词和句子。
2.检查和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巩固课文内容,并提高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且彼此交流。
语文二十八课的讲解教案
语文二十八课的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和要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2. 学习课文。
首先,让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然后,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要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启发思考,展开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拓展延伸,引导表达。
通过写作、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加深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互动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外拓展。
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拓展课文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语文二十八课的讲解教案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4课《黄继光》优秀完整教学设计
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14课《黄继光》优秀完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英雄人物的研究和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2. 难点•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故事理解英雄的品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三、教学准备1.黄继光的事迹相关资料、图片等2.教学PPT或教学板书3.学生课前预习材料4.课堂互动活动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引入黄继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学习展开(30分钟)•通过课文朗读,带领学生了解黄继光的生平和英雄事迹。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于黄继光的认识和感悟。
•带领学生分析文字中的重要细节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深化拓展(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英雄的背后故事。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加深对黄继光的理解和尊敬。
4. 总结回顾(5分钟)•结合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对黄继光事迹的阅读感悟或续写故事。
2.收集与黄继光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教师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思考。
通过以上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英雄的敬仰和对于爱国主义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一代人。
朝读五年级学生读本教学提纲
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加深阅读理解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从基础阅读开始,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读本。
可以选择一些故事集,文学作品集,儿童杂志等。
4.默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默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故事、报纸文章、科普读物等进行默读练习。
5.朗读练习:安排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声音语调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预读故事梗概、人物介绍等,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动机等,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阅读体会,促进合作学习。
4.展示法: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对阅读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故事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导入本课要讲解的故事或读本。
2.预习导读:根据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故事的动机和目标。
3.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默读或朗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4.理解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引导他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6.总结回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激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结合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通过作文、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读本、故事集、儿童杂志等。
2.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练习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28)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落花生》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口头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
3.能够使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细读课文《落花生》,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难点: 1. 教学内容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2. 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1.课文《落花生》教材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3.教学录音机或音频设备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预习《落花生》,提出关于落花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描述这张图片,引导他们想象故事内容。
2. 学习活动(3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故事情感。
•让学生分享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以下讨论:–为什么小猴子想要弄到那堆落花生?–小猴子和小熊的友情是否可贵?–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撰写小短文,描述那一天故事的发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整理课堂讨论内容,总结学生对于《落花生》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预习准备。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题目。
•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准备下节课的内容,预习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落花生》展开,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思维活跃度,但在角色朗读环节,部分学生尚需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希望在后续课堂中加强相关训练。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教案的梳理和总结,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落花生》这篇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课件教材分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
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4.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2、谈感受17、于不疑处有疑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张载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导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二、研读诗文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生互读。
五、拓展延伸1、阅读《戴震难师》2、谈感受18、移居二首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人陶渊明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
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
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63的文意。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可以无拘无束,热烈的交谈,这是多么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
有好的奇特的文章一同品鉴,有疑问疑惑提出来一起分析。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离不开交流。
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会互相启迪,让困惑随之化解。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集思广益》2、谈感受第四单元《学与思》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2、懂得我们要学思结合,勤奋学习。
教学过程: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学习与思考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列出来。
[第五单元:勤自省]19、三省吾身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常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自省,这是我们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好方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老师范读一遍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三省吾身》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六、拓展自读《古人的名和字》。
20、见贤思齐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里的《里仁》,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72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贤?贤有哪些表现?(2)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阅读《曾国藩写日记》2、谈感受21、反求诸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讲礼貌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p75理解。
3、汇报。
4、师范读5、生互读三、拓展延伸自读《文彦博数豆子》22、以人为镜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78文意四、教师小结做个勤于自省的人,以历史为借鉴,以他人为借鉴,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1、阅读《镜子》2、谈感受23、薄责于人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
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①,何暇有工夫责人。
1、老师范读。
2、师领读,生跟读3、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81文意四、教师小结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不是过多地区指责别人,以自省静内心、促和谐。
五、拓展延伸1、阅读《心中有主》2、谈感受。
第五单元《勤自省》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自省,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教学过程: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自省是提高人身修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想一想A、下面成语的意思反躬自省、闭门思过、扪心自问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人们常说:“镜子要朝着自己。
”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因过失伤害了他人,影响了文明氛围与人际和谐时,你是怎么做的?[第六单元楚史纪]24、筚路蓝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