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 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容:本学年诵读容为六局部: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展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读为主,辅以讲解局部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出色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课题
好学三喻
备课教师
周萍
教学
目的
1理解意思
2能够背诵
教学
准备
图片,相关故事
教
学
过
程
一、简介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注释。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意思“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作业设ຫໍສະໝຸດ 计背诵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解了意思,知道了要从小好好学习;再进行诵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翻译: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的意思“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
4、补充。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三、理解诵读。
板书设计
好学三喻
经典诵读课后服务教案
经典诵读课后服务教案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
(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
)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五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篇一:经典诗文诵读主题班会“诵读经典快乐成长”主题班会一、活动目的(一)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队员们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尊敬师长,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收集并背诵古诗文和三句半。
三、活动过程(一)引入并宣布本次活动主题主持人:同学们,从我们入学第一学期开展背诵古诗文活动到现在诵读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以来,诵读的声音便不绝于耳。
通过学习吟诵,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山川河流,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品德修养。
今天我们班举行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二)班主任简单介绍中国诗文同学们都知道,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因此,大家都爱听古诗文故事,爱诵古诗、背古诗。
(三)讲唐诗宋词故事、诵古诗1.课件播放师:遥望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重礼仪,德至上,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是古代传统的启蒙课本。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今天,我们悉心选择了这本书里的内容,作为我们本次活动的载体。
2.演示相关内容师:看到这些内容,我们便感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继承祖先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
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义不容辞。
(四)学生诵读:相关内容(五)小结用来结束这次班会: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初。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六)班主任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我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了,它已经成为照亮我们前程的一盏明灯。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 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 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中华源2、九州同3、人文兴4、立诚信5、谨守时6、恕之道三、教学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1. 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 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 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必读书目1、《语文经典读本》2、《爱的教育》3、《稻草人》4、《宝葫芦的秘密》(二)选读书目1、杨红樱系列2、《周恩来》3、《雷锋的故事》4、《岳飞传》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6、《中国节日故事》7、《中华美德故事》1、始祖神话、作者简介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
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
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
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扌专tu <n :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期目标制定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学计划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3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 3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1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小学五年级朝读教案
教案一:朝读教案(时间:15分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的内容;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课文《小学生的一天》的教学材料;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上节课的课文《小学生的一天》。
2.提问:“你对小学生的一天有什么印象?”
3.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是朝读,并简单介绍朝读的目的和重点。
Step 2:学习新词汇(5分钟)
1.教师出示包含新词汇的图片,快速朗读并让学生重复跟读。
2.分组进行“看图说词”的活动,让学生使用新词汇造句并展示。
Step 3:朗读课文(5分钟)
1.教师分段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全班齐读课文。
Step 4:理解课文内容(5分钟)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学生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是否喜欢小学生的一天?为什么?”
Step 5:课堂作业(5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认真朗读课文,准确读出生词和句子。
2.检查和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巩固课文内容,并提高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组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且彼此交流。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
2.《劝学》选段 。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秋夕》 。
2.《劝学》选段 。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诵
读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歌曲导入: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诵
读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比较.比喻)
三、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美好景色,让我怎能……
四、指导背诵《忆江南》
朝读经典教案表样(四年级邓)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爱民利民 授课人 邓小华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背诵以及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孝文帝的爱民利民思想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2、板书课题。读课 题,释意。3、作者介绍。 二、初读诗文,自主预习 1、读诗文,画出生字 新词。2、检测预习,疏通生字词 。3、小组汇报 三、再读诗文,掌握诗意 。1、自己读,读流利 2、同桌互读 3、和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4、和 同桌说说自己对本文的理解。5、师归纳、总结 四、感悟文情,尝试背诵 1、 按节奏有感情读文。2、思考本文表达的情感。3、尝试背诵。五、复述本文大 意,体会本文的爱民利民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五年级阅读教案
五年级读书课计划指导思想: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的读书活动,特制订此读书计划。
教学目的: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大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通过读书活动,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教学要求:1、搞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课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做好班级图书推荐工作。
班级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班级学生推荐一批好书。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并管理好图书角。
3、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年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4、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
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摘录卡等,也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读书活动。
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
朝读经典教案.5-8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 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5、孔子论言行
一、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 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 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 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 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 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后世对孔子 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 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 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 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 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二、课文讲解: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意:古人做学问全力以赴,年轻力 壮时付出努力,到了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 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完全理解书中 的深刻道理必须身体力行。
三、知识拓展: 纸上谈兵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他从小饱读 兵 书,擅于谈论用兵之道, 连他的父亲也驳不倒他。即便如此,赵奢 仍然认为儿子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带兵打 仗的真本事。 后来,赵括当上了赵国的将军,与秦 国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激 战。秦将白起布置好埋伏,并故意打了几 场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 将其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方,又派兵将赵 军切成两段,同时彻底断掉赵军粮草。 断粮草四十多天后,纸上谈兵的赵括 亲自上阵,被秦军射杀。赵军打败。
《恻隐之心》
《朝读经典》教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
2、讲解本文。
3、讨论道德培养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背诵短文教学难点: 体会孟子仁爱思想。
【教学过程】一、提问:如果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在街上乞讨,你遇到后会怎么办?如果有人讲,那个老太太可能是装的,你又怎么办?让学生自由回答,不强求标准答案。
然后引出本文。
二、熟读成诵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看看他们能否背过。
三、解释本文原文: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解释: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讲解】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
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
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一方面。
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
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
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
”驴愕然:什么是目标?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
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2、谈感受4、鸿鹄之志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介绍陈涉大泽乡起义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研读诗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五、拓展延伸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2、谈感受5. 自胜者强6. 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1.老师范读一遍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24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阅读《五羖大夫》2、谈感受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9、胆勾践尝胆【教学内容】: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P26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P29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自强篇自强不息磨砺自己【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2、了解《自强新政》【知识拓展】: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10 坚忍不拔11 一暴十寒【教学内容】:1、《坚忍不拔》P352、《一暴十寒》P3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故事链接】: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第12课: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教学内容】:《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P4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锲而不舍金石为开【案例链接】:1、故事《耿恭凿井》P43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教学内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P4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精卫刑天一一坚持不懈【知识拓展】: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2、谈感受17、于不疑处有疑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