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做人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中小学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无疑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这一任务包融了语文教育的全部内涵,形成了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着力点,亦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
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
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明确提出“做人——作文”的教学原则,是因为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与素质教育不协调的倾向: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
则去改造学生,造成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和套话空话盖源于此,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模
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无例外地遵从,这就造成了共性规范对个性自由性和独特性的湮没与压抑,忽视
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三是凝固化倾向,即把作文模式
变成僵硬的样板 ,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让学生摹仿样板,不允许更改不鼓励学生灵活创造,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扭曲了他们为人的心态;四是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知
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质和目的,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五是繁琐化倾向,这不仅表现为知识的繁琐,也表现为作文教学操作上的繁琐,结果用大量冗余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
时间和头脑,妨碍对必要知识和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贯通 ,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上述倾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感官封闭、想象滞涩、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力萎缩。学生作为人的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学的作文活动中进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做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通过解放人来解放文,以解放文来解放人,使文为人发,人以文立,以便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活力和创造精神。
所以,我们改革作文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的先行训练,而是培养
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 ,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导,让他们把真话说得更准确,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从而使做真人的质量更高。“做人——作文”这一实验的提出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适
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思考和实践操作都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做人与作文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同一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做人——作文”教学的思想前提 .具体说来,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统一”:第一是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出发点。“做人”与“作文”首先就在这个出发点上密切联系、相互统一。作文首先是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存总要经历各种世事,总有东西想要表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整的定形不可。”可见,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作文又是享受的需要。要成功地做人,要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离开了精神上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根本不可能。而每个人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必须建立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作文则是作者自我实
现的一种手段。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才能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进一步,作文还是发展的需要。发展创造是人类的生命需求中最高而又最重要的
目标。中小学生是人生最多未来之梦的时期,又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自我发展的欲望最强,并最需要呵护、鼓励和引导。“做人”要发展,“作文”也要发展,在人的发展需要中,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激发习作者的想象,锻炼习作者的感知,训练习作者的思维,净化习作者的情操,抒写习作者的理想,提高习作者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者的进一
步发展。
第二是做人与作文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
人为文之本,作文既是人的心理和意识素质的外化,又是人的一
种特殊的生命行为。知、情、意、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几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相对集中地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水平。“做人”与“作文”理应在知、情、意、行上相互统一。在“知”上的统一即与人所有的知识内涵的统一。人除了具有动物的生物特
性外,还具有通过学习、观察、感受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见解、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审美能力等。作文,是有知识的人的行为,既表现人的知识,又提炼和增进人的知识。作文水平也就随着“做人”进程而不断升迁。在“情”上的统一即与人的情感世界之间的统一。情感世界是人性、人的素质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不管写什么内容,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美好情操。作文自情始,“情动于衷而发于言”。中小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而情感状态与人的知识、品德、理想密切联系,做人和作文在“情”上的统一,无论是对于做人还是作文,
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意”上的统一指的是与人的意志因素的统一。做人,不但追求智力的完善、情感的健康,而且同时培养着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信心和意志力 .人无志不立,这是一个人最终
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作文不仅表达和激励意志,同时还磨炼意志。在“行”上的统一指的是与品德行为的统一。做人之行与作文之行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作文作为一种写作、表达和交际行为,也是有“行”的意义,何况作文的内容必然反映学生的“行”。察其言观其行,因其文诱其行,使言行一致、文德互进,对学生才是有效的教育。
第三是做人与作文在语言符号上的统一。
人作为符号动物是由于语言的存在,文是语言表达的凝固状态。两者需要在知、情、意、行上相统一,最终要在语言符号这个特殊层面上表现出来。不仅做人与作文都需要在阅读中提升,而且作文是从语言的角度塑造人的重要方式。做人与作文在语言符号上的统一直接存在于语言的生命意义之中。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语言能力是人成为“符号动物”“文化动物”和“理性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和条件。人生活在语言中,语言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人的生命水平。基础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正是要为他们的语言生命打下坚实的基础。作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正是从语言的角度塑造人,使其能运用语言建立同周围世界的全面联系(从认识的到审美的),并提高实践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作文”也就是“做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对语言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