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PPT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PPT第六章

近几年高校就业率的统计
2005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 2005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 年毕业的280万大学生 次就业率为70%,大专生为 次就业率为 ,大专生为40%。 。 2006年毕业的 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 年毕业的338万大学生 万大学生, 年毕业的 次就业率为70% 次就业率为 2007年毕业的 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 年毕业的413万大学生 万大学生, 年毕业的 次就业率为70% 次就业率为 2008年毕业的 万大学生,本科院校毕业生初 年毕业的532万大学生 万大学生, 年毕业的 次就业率为70% 次就业率为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1、人口基数大,需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 、人口基数大,需就业的人员多, 间长。 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就业 、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观念滞后, 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 积极性, ”“靠”“要 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仍 然存在, 然存在,而且不从自身条件和现 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 律规范的能力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 三、在坚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在坚苦中锻炼,
励志名言
• • •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 年轻人欠缺经验,但请不要忘记, 年轻人欠缺经验,但请不要忘记, 年轻是你最大的本钱,不要怕犯错, 年轻是你最大的本钱,不要怕犯错,也 不要畏惧挑战,你应该坚持到底, 不要畏惧挑战,你应该坚持到底,在出 人头地的过程中努力再努力。 人头地的过程中努力再努力。 • ----比尔 盖茨 ----比尔·盖茨 比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正当程序通过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行等基本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讨论:法治与法治的区别
讨论: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举身边的例子,讲身边的,如何培育法治理念;
提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举例:比如,同样是在路口闯红灯,普通老百姓被拦住又是开罚单又是扣分,而特殊牌照车辆则扬长而去,你想想老百姓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明明是违了章该罚他也不会服气。
总结: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运用法律的手段
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课程导入:
1、由李天一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2、在公共汽车上抓小偷只要对方先动手自己就可以正当防卫打死小偷吗?
3、“拾到钱不还”只受道德谴责吗?
一、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
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防止冤案错案的发生
•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与国际接轨
•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重点是商业人员,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职业
办事公道
不让一日空闲 不让一事拖拉 不让一样恶习上身 不让一笔脏款进来 不让一个和自己接 触的群众不满 • 不让一个亲属子女 让人说闲话 主要是公务员
公道杯, 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 命名。此杯甚为公道,只可浅平, 不可过满。寓示世人办事处世必须 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 公开、平等、竞争、 择优和法治原则; • 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 并重原则; •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原则; • 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 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 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 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 待遇; • 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 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 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 提出申诉和控告; • 申请辞职; •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 协商解决:遵循自愿原则; • 企业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 劳动仲裁:调解不成时,当事人
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 请仲裁;
• 法院判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
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 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何谓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 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法院提 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 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 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 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 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学习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2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六章,第1-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掌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是除家庭内部生活和个人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

可以简单地认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社会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与私人生活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相比,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主要表现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为这是:(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间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和成文法等公共生活规范形式发挥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文明是相对愚昧、落后、野蛮、粗暴等行为而言的,礼貌是人们言语动作的表现,属于行为方面的修养,文明和礼貌不可分离,二者总是相伴而生,具体体现着一个人内外素质的完美统一。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社会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应有的社会公德,更是博爱的表现。

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制体系

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制体系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把自己国家通过、颁布
或实施宪法的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 以示纪念。德国、西班牙、墨西哥、挪威、 丹麦、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 或把“宪法日”规定为“国民的节日”、 “全民的节日”,或作为法定的“休假 日”。
☆韩国“宪法日”这天,股市休市。其作用
都是为了进行全国普法宣传,让各国公民 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本国的宪法,接触法, 体验法,有利于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
法律的词源
“法”,古体字为“灋”。《说文》: 我国现行法律而论,广义的法律指法律 “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 不直者去之,从去。” 的整体,包括宪法、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灋 地方政府规章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社会生活中,人们所 三点水 “廌” 去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二)法律的特征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行为规范。 法律规定人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告诉人 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 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受到侵害时有权寻求国家的法律保护和救
济。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依法履行。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法律的产生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他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 决
2、关于立法权限
中央 一级
地方 一级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级、较大的市的 人大及常委会 省级、较大的市的 人民政府 自治区域人民代表 大会 特别行政区
法律(狭义)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版)章节题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圣才出品】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版)章节题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圣才出品】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

A.法治B.法律C.德治D.人治【答案】A【解析】法治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现代国家一般以法治及法治理念来治理国家。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它既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法治的核心是()。

A.民主B.严格的依法办事C.确保权力正当运行D.保障人民权益【答案】B【解析】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C.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D.毛泽东思想【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既吸收和借鉴了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怯》的提出B.各项法律的逐步完善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D.完整的礼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一节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一节
•乙驾车在十字路囗正好遇见红灯,其视而不见, 撞红灯直行,结果被交通警察罚款; •丙经常上班迟到了,结果被用人单位扣减了其 薪酬等。
请问:为什么这些行为受到的处理各不相同?
案例点评
这些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的处理, 是因为它们适用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
的性质不同,第一种规则是道德规范,
第三种规则是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
而第二种规则是国家的法律。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汉字“法” 的古体 — —
《说文解字》:“
” ,刑也,
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 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zhi )
一种能 “治狱”、“别曲直” 的独角神兽,“性知有 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 《论衡》中记载了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用獬豸
国法律的规定,你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体现的是
法的评价作用。《宪法》第37条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
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教育作用
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 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 ,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 例如: 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 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 教育性影响。
二、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
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
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认可 制定 性。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行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 程,包括以下环节: 法律制定 法律遵守 法律执行 法的运行 法律适用 立法 守法 执法 司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引言
法治应该包含两 种意义:已成立的
法律获得普遍的
服从,而大家所服 从的法律又应该
本身是制定得良 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4月12日,南京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 区分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向南京市浦口区 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李某。
4月16日,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就 犯罪嫌疑人李某殴打养子施某一案举行审查 逮捕听证会。与会人员多数认为此案不适宜 采取逮捕措施。
一、社会主义பைடு நூலகம்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使






依执公服党 法法平务的 治为正大领 国民义局导
依法治国
1、内 涵 2、基 本 要 求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 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 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 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 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 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 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同居情侣共买房 分手后共有房产该归谁?
姗姗和张俊原本是一对恋人,毕业后便在一起居住。 2003年初,“小两口”在上地附近看中了一套商品房,计 划用两人共同的储蓄10万元支付首付。张俊因工作需要出 差了一个月,这期间姗姗独自一人办理好了所有的购房手 续,并支付了10万元的首付。不幸的是,张俊在出差期间 结识了上海分公司的同事小刘,一见钟情。张俊申请调入 上海分公司,并决定和姗姗分手,出售两人合买的房子折 现,以便到上海另筑爱巢。

2015版思修第六章

2015版思修第六章
2生产经营的收益等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四节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 程 内 容
3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5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6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法律案的 提出 法律的 公布
法律案的 审议
法律草案 的表决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法的制定机关
法的制定机关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 法的称谓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效力等级 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 效力仅低于宪法 效力仅低于法律 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举例 《宪法》 《刑法》《婚姻法》 《长城保护条例》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 交易管理办法 》
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LOGO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导读: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要坚持实事求是序章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

(P17)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

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

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P29)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73页文档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73页文档资料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意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了解社
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法律规范;树立
正确的恋爱观,理解爱情的本质和恋爱的道德要求;了解家庭 道德的基本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 1、掌握职业的内涵和本质,以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 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 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等。 •《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 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 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公务员法》于2019年4月27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适 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 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 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公务员法》是人事管理的一般法, 规定的是全体公务员具有共性的内容,而《法官法》、《检察官法》、 《人民警察官法》等特别法,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
(二)坚持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原则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一是维护劳动者的合 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 按劳动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 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公开、平等、 竞争择优和法制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
质的培养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1.职业 2.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 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 则。 3.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 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
爱就爱的明明白白,爱就爱的天长地久。
二、婚 姻 与 家 庭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婚姻和家庭 是恋爱的结果与必然归宿 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1、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由法律所确 认的男女两性的结 合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在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 基础上产生的、由亲 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 生活单位。
的有关规定,子女不能姓父母之外的第三姓,所以派出
所没有给黄女士办理新生儿的户口违登反记劳。 动合同的责任
(一)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




◆《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 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

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 施行。

◆ 《公务员法》分为总则、公务 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
公务员的权利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 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参加培训; ★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提出申诉和控告; ★申请辞职;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1)申诉。 (2)控告。 (3)仲裁。 (4)诉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单选题1、B2、A3、D4、B5、A6、C7、D8、D9、A 10、B二、多选题1、ABCDE2、BCDE3、ABCDE4、ABC5、ABC6、ABCDE7、ABCD8、CD9、ABCDE 10、AB三、辨析题1、此观点不正确。

(1)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

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2)“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

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

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此观点不正确。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

(2)思想道德素质反映着人的阶级利益及其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对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3)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不是没用而是极为有用,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好。

四、简答题1、参见课本P9-102、参见课本P11五、案例分析题案例点评:的确,修养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做事先做人,这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却永不过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的基础所在,没有修养的人是处处不受欢迎的。

我们在事业开始之前一定要学会做人,因为良好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前途与命运。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选题1、C2、B3、D4、C5、A6、C7、A8、A9、B 10、C二、多选题1、ABCDE2、ACE3、ABCDE4、ABC5、ACD6、ACDE7、ABCE8、ABCDE9、ABCD 10、ABDE三、辨析题1、此观点不正确。

其实信仰也是一种信念,只不过它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是信念的一种最集中的表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
正当程序通过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行等基本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3、拓展:
4、小结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课程导入:
20XX年01月0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让人民在法治中身心平安”的文章:前段时间,媒体“你幸福吗”的天问曾激起公众对“幸福”的讨论,其实,在民众的生活辞典中,有一个词比“幸福”更朴素、更基本、更普世、更能激起每个人共同的利益感,那就是平安。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在“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上作出肯定的回答。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重点
1、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2、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3、怎样充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教学难点
1、怎样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2、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授课过程
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1、课程导入:
2、课程讲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穿插案例导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第二节
一 2 二 三 四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法律适用 3、司法的基本要求
正确 合法
及时
公正 合理
(四)法律遵守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 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 的活动。
2010年10月16日晚, 被告人李启铭在河北 大学新校区生活区醉 酒驾驶,造成交通事 故,致1人死亡1人受 伤,且肇事后逃逸, 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 启铭6年有期徒刑。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 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
第三节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
1787 第一部 成文宪法 美国联邦宪法
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
1918 第一部社会 主义国家宪法
苏 俄 宪 法
冬宫外人民欢呼宪法的制定
1908
我国第一部带“宪法” 字样的法律文件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 非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
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部分 非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制约性)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 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 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在 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 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 和内容的法律。人类社会 相应产生了四种类型的法 律。
难点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学时
本章共6学时
【导入】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 的哲学家。由于苏格拉底经 常指出别人的无知,招致了 一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妒和 怨恨。 公元前399年,雅典城 邦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罪 名是“不敬神”和“蛊惑青 年”。
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的 朋友们劝他逃走,他们买通了狱 卒,为他制定了周密的逃走计划。 令人吃惊的是,苏格拉底拒绝逃 走。他说 :“逃监是毁坏国家和 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 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 家还能存在吗?……如果我含冤 而死,这不是法律的原因,而是 由于恶人的蓄意……”就这样,70 岁的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平静 地离开了人间。
社会 物质 生活 条件
地理 环境
人口
物质 资料 生产 方式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 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 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 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 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 规范体系。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Fra bibliotek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 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法律制定 法的运行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法律遵守 立法 守法 执法 司法
• • • •
(一)法律制定
1、关于立法程序
法律案 的提出 法律案 的审议 法律案 的表决 法律的 公布
2、关于立法权限
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和地方立法权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 央
省 设区市 自治区 自治州 镇 县 直辖市 区 特 别 行 政 区

民族乡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 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 团结而建立的基 本政治制度。
(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两种基本 形式。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 体系,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 刑法等6个法律部门为主干,有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 法 相 关 法
重 要 保 障
我国国家的 阶 级 性 质
爱国统一战线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 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 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必然 选择,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 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讨论:你怎样评价苏格拉底的做法?
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就形同虚设。 —伯尔曼(美)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词源 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的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汉字“法” 的古体 — —
廌(zhi )
一种能 “治狱”、“别曲直” 的独角 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 触”。
社会主 义法律制度 将不断地改 革与创新。
•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在制订和修改的程 序上,宪法比其他 法 律 更 为 严 格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宪 法 根 本 制 度 — — 国 家 的 根 本 法 根 本 任 务 基本权利义务 现代化建设 国家性质 国家形式 基本经济制度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效 力 高 于
普 通 法 律 行 政 法 规 组 织 规 章 准公 民 的 行 则为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国家意志性)
制定 认可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民 法 商 法
行 政 法
经 济 法
刑 法
社 会 法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 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 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 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 自治法》、《国旗法》、《国徽法》、 《国籍法》等都是宪法相关法。
宪法的 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 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 国 的 国 家 性 质 我 国 国 的 体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说文解字》:“
,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关于法的语源—“灋”,
它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法是一种判断是非
曲直、惩治邪恶的行兽公平裁判争议 的活动,当人们的行为不端,需要怪兽加以处罚。 第三,法律的产生与实施离不开“廌”这一怪兽,它是 权威和社会强制力的代名词。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中央 一级
法律(狭义)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 省级、较大的市的人大 及常委会
地方 一级
省级、较大的市的人民 政府
自治区域人民代表大会 特别行政区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9 1975.1 1978.3 1982.2年现行宪法
1988年4月和1993年3月两次修改,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确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三次修订。确立了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明确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贯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的民 主政治等改革的思想。 2004年修订,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 明确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 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 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以法律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 就是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 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