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五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一年级第三单元╲t走进花果山教案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五、课时分配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8课时(8个信息窗中每个信息窗各2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1页信息窗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走进花果山》教案
走进花果山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
(请大家看屏幕)二、探索加法的意义1、提出问题师:花果山美吗?是啊,青山绿水,风景怡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生:花果山上有猴子、桃树、小鸟、小朋友……。
师:花果山不光风景美,里边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谁能从这幅图中提出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桃子?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朵小花?……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从这幅图中提了这样多的数学问题,老师也偷学了一个招,看,变(课件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利用图上此时的信息,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师:我用3个圆片代替树上的猴子,2个圆片代替岩石上的猴子。
你能像老师这样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出来,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用3和2合起来是5只。
师:把3和2合起来,先写3,再写合起来的符号“+”,再写2,3和2合起来是5,我们就写“=5”,这个5是代表5只小猴,所以我们还要写上师:你能说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把2和3合起来。
5表示2和3和起来是5,一共有5只小猴,为了让大家明白5表示什么,我们在5后边写上单位名合起来称(只)教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3加2等于5。
一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1来到花果山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1来到花果山教案青岛版五年制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能计算和是6以内数的加法,会读加法算式。
2. 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和是2-6的加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喜欢谁?为什么?大家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去玩一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花果山去游玩。
2. (出示花果山情境图)大家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看着这些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猴?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一共有几朵花?活动二:解决红点一1. 我们先来解决:有多少只猴子?2. 自己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看看是几?3. 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喜欢哪种方法?4.教学加法算式。
板书课题:加法板书:5+3=8(只)师:你认识“+”这个符号吗?怎么读?这个算式你会读吗?全班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介绍。
读算式:5加3等于8。
师:在算式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活动三:解决绿点问题1. 我们再来看这个题:一共有几只鸟?谁能完整地把问题说一遍?2. 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算式中“5”“1”“6”各表示是什么?3.解决绿点问题二。
4.剩下的问题,选择你喜欢的自己解决,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四:自主练习1-3全课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1.1 信息窗1:1~5数的认识(教案)(表格式)
第1单元快乐的课堂单元备课
1.1 信息窗1:1-5数的认识
应的数量连起来)。
明白题意后,再解决。
3.练习应用第2题
数数,说一说各有几片叶子,把实物抽象成圆点。
在田字格里中写下来。
4.练习应用第3题
是一道联系实际认数的练习题。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5.练习应用第6题
一位客人一双鞋,数一数,然后在田字格里中写下来。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学习过程的顺序来说。
对于说的很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与表扬。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1:我学会5以内的数,我会数物体的个数。
生2:我知道生活中的事物的数量是一到五的可以用1-5来表示。
生3:操作学具时,我操作是最快的。
生4: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1-12页的其他练习应用。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羽毛球有几个?数学问题
1把剪刀2把直尺3个小夹子4块橡皮5支铅笔
○○○○○○○○○○○○○○○
教后反思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他们的自主提问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合作探究的能力。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走进花果山 精品教案
走进花果山
窗口1—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4.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
难点:
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而且都很喜欢动脑筋。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智力大比拼游戏”,愿意参加吗?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智力问题,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我们就奖一朵小红花,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小红花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二、竞赛流程
计算部分
(1)(说一说)自主练习3
我说几加2的
算式 我说……
我说6加几的算式
我说得数是10的算式
(2)自主练习4,在圆圈里添上〈、〉或=。
1+2 5 4+3 8 7+3 7 1+9 10
三、灵活应用
1. 智力比拼。
2. 小结
评比优胜组,让学生发表自己小组的优缺点,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并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五教案 青岛版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五教学目标:1. 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师:一些小朋友在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2. 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1)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2)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3)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4)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5)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2. 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3.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 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
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
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
(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
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花果山的图片,认识花果山中的各种水果,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花果山中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花果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果山中的水果。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果,数一数、比一比,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走进花果山信息窗精品word教案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信息窗6。
教学目标: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1+2 5-3+1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
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案 青岛版
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学内容:课本42页的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两步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到花果山去玩玩,看看花果山上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师:我们有很久没到小猴子家玩了,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花果山)师:看小朋友和小猴子们玩的多高兴啊!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能把你看到的给其他小朋友讲讲吗?(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让学生大胆地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产生学习欲望。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 小组合作并交流刚才花果山画面中的数学故事。
师:哪个小朋友有问题要问?(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个问题吗?)(让学生大胆地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2. 班内交流,并板书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一共有几条鱼?(2)一共有几只青蛙?(3)河边有几个同学?(4)共有几只小猴?3.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多啊!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同桌交流)4.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集体交流)师把交流的结果写在每一个问题的后面,并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探索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a. 一共有几条鱼?2+2+3=7(条)3+2+2=7(条)2+3+2=7(条)b. 一共有几只青蛙?1+3+2=6(只)2+3+1=6(只)2+1+3=6(只)c. 河边有几个同学?2+3+4=9(个)4+3+2=9(个)3+2+4=9(个)d. 共有几只小猴?2+2+1=5(只)1+2+2=5(只)(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非常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发现问题,并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课题: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31、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
(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生:齐天大圣——孙悟空生:它的家在花果山……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1、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观察主题图,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1.一共有几只猴子?2.一共有几只小鸟?3.一共有几朵花?…….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板书此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问题:“有多少只猴子?”生: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
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
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
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 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 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说明: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 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 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 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
3 - ()=()个
四、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它问题。
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花儿上还有几只蝴蝶?
2. 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数字6到10,并掌握这些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走进花果山”的主题,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 6~10 各数,会正确地数、读、写这些数。
2.让学生认识 6 - 10 各数,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6 - 10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掌握 6 - 10 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 - 1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 6~10 各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2.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数字和基本的加减法已有初步认识,但对6到10的数字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不一。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走进花果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五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果山的地理位置、景点和常见动植物。
2.学习用图和文字记录观测结果。
3.练习拼图、计算和填空等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险精神。
5.提高学生的数字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花果山的地理位置、景点和常见动植物。
2.多种形式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3.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悉如何用图和文字记录观测结果。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拼图、计算和填空等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彩虹粘土、模型制作工具、卡纸、拼图和填空练习题等。
2.老师为学生准备地图、壁画或PPT等辅助教学材料,介绍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教师搜集花果山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供学生观看和借鉴。
导入新课1.教师用地图或幻灯片介绍花果山的地理位置、景点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观看花果山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
拼图活动1.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发给每组一幅花果山的拼图图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将花果山的地理位置、景点和体验活动贴在对应的位置,营造真实的花果山探险氛围。
观察记录1.在花果山中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数量、颜色、特点等信息。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观察到的事物的数量,并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来,进行展示。
社区探险1.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探索花果山的独特之处。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讨论,记录下所有探索的经历。
填空练习1.学生先借鉴自己记录下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填空练习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制作花果山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彩虹粘土和模型制作工具,制作花果山模型。
2.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创造力,表达对花果山的感受,体现出个性化和创新思维。
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让学生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谈话: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
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兔子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小猴跳水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重点强调数量的变化。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3.板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出示探究提示1.先跳下1只,用加法还是减法?怎样列算式?2.再跳下2只小猴,怎样列式?3.算式中,5、1、2各表示什么?4.怎样计算?活动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做法,必要时个别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21教育网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质疑1.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3. “连减”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预设1.这个减法是3个数连减,以前的减法是2个数相减。
这个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加”都是分两步计算的。
(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连减式5-1-2=2可以读作:5减1减2。
3. “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五、总结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减的算式叫“连减”;“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 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 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4、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 --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 数与代数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 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 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 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 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 统计图和简单统计 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 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青岛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信息窗5 连加、连减(课件)
课堂导入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知探究 现在一共有几只 ?
原来有4只 先来了3只 后来了2只 把三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3+2= (只) 连加算式。
4+3+2如何计算呢?
先算4+3=7, 再算7+2=9。
4 + 3 + 2 = 9 (只) 7
连加的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结果 加第三个数。
二 走进花果山
——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5课时 连加、连减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经历从情境图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 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 数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会用连加、连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树上还剩几只 ?
原来有5只 先跳下1只 后跳下2只 从5中先减去1,再减去2,列减 法算式。 5-1-2= (只) 连减算式。
5-1-2如何计算呢?
先算5-1=4, 再算4-2=2。
5 - 1 - 2 = 2 (只) 4
连减的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的顺 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 的结果减第三个数。
□10 ○- □3 ○- □5 =□2 (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1.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叫加减混合算式。 2.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
3.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
两个数相加(减),再用所得的结果 加(减)第三个数。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走进花果山-青岛版
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形成提问题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体验获得成功的经验与初步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加减法的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课题:10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1、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2、交流1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学习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法的意义和用多种方法思考两个数相加的算法。
前置性小研究一共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朵花?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你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二、出示2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1、图中讲的是件什么事?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合作探究问题:1、第一个问题:山上有多少只猴子?学生自主活动。
交流方法:①数一数发现共有8只。
②我用学具摆一摆的方法发现共有8只。
③我列算式5+3=8只。
教师对于学生的有道理的说法,要给予肯定。
再引导学生说明:把5和3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列式是:5+3=8(只),指导学生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④结合算式5+3=8介绍加法算式的读写。
请一名有数学基础的学生当小老师,教给大家:“+”是加号,读作:5加3等于8。
2、解决两个绿点标示的问题:①根据所学加法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共有多少只小鸟,多少个同学?(算式填在书上)②汇报交流算法。
3、解决其它的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小组合作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本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减法等,可指导学生放到问题口袋中,以后解决)自主练习:P30第1题四、课堂总结:请大家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引导重点学习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五
教学目标:
1. 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师:一些小朋友在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 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1)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2)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3)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4)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5)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 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 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
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
再加上跑来的2个
同学,就是9个同学。
(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
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