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全国优质课大赛-原电池说课-学术金刚
《原电池的传承与发展》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原电池的传承与发展》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原电池的传承与发展”实验教学旨在通过实验改进以及电流传感器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原电池发展的自然科学历程。
本创新设计共有四组对照实验,即普通原电池电池、U形管盐桥电池、柱形盐桥电池和离子交换膜电池。
我们专门设计,并组装了新的实验装置,同时结合电流传感器的使用。
该创新实设计方案能解决如下问题:①可控制两电极间距离(虽电池形状不同,但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两极间距离可控制相同)。
②方便添加电解质溶液。
③及时观察并监测电池的电流大小。
图1 自制柱形盐桥电池图2自制离子交换膜电池图3拆开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白色的锂离子交换膜)图4课堂教学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教学活动以原电池工作原理为基本实验原理,结合原电池的发展过程:普通原电池→盐桥电池→离子交换膜电池,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认识到电极反应、电极材料、离子导体、电子导体是原电池体系的基本要素,重点掌握离子导体的构成和原理。
(二)方法目标1.通过原电池的组装,体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过程。
2.能够从能量转换效率的角度考虑原电池的发展,利用对微观过程的想象力理解双液电池。
3.能够发挥类比思维理解离子交换膜的引入。
(三)素养目标1.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能分析物质化学变化和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2.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能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和已有结论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和新的实验设想,并进一步付诸实施。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实验1:锌片放入稀硫酸中的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
思考与交流:锌失电子是因为H+的存在吗?(二)实验2:讨论Zn-Cu-稀硫酸原电池,寻找其缺陷之处。
(三)实验3:用0.5 mol/L稀硫酸、Cu片、Zn片和U形管盐桥组装盐桥电池,从能量转换效率理解使用盐桥的意义。
第一节原电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计一个单液 原电池,一个双液原电池(使用盐桥),画出原电池示 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参考答案
G
Zn(-)
(+)
Pt
G
Zn(-)
盐桥
C (+)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第4页
(1) (2)
[问题]在左图(1)装置中,能够观 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分析]Zn片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放
出氢气
Zn+2H+=Zn2++H2↑
[问题]在左图(2)装置中,能够观 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 [分析]
铜片上:2H++2e-=H2 ↑ 锌片上:Zn-2e-=Zn2+ 总反应:Zn+2H+=Zn2++H2↑第5页
第23页
4.某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u+2Fe3+=Cu2++2Fe2+,能实现该 反应原电池是( B )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 液
A Cu、Zn FeCl3
B Cu、Ag Fe2(SO4)3
C Cu、C Fe(NO3)2
D Fe、Zn CuSO4
5.将镁片和铝片用导线相连,分别同时插入稀H2SO4和NaOH溶 液中,写出两池中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
(∨)
总反应: Zn+2H+=Zn2++H2↑
第17页
负极: Zn-2e- =Zn2+
④
正极: 2H++2e- =H2↑
原电池 说课课件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环节四【巩固练习】:
1.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 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 池反应相同
G
Zn
Cu
CuSO4
环节三【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设疑提出问题
G
➢该单液原电池对外提供 Zn
Cu
的电流是稳定、持久的吗?
➢造成原电池提供电能的
能力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CuSO4
环节三【学习新课】:
第一次理论分析:发现单液原电池存在的缺点
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问题1. 能否阻止Cu2+在锌片表面还原? 问题2. 锌片可以插入什么溶液中? 问题3. 怎样能使电解质溶液 连通形成持续稳定的电流?
负极:活泼的一极(金属)
2.电极:
正极:不活泼的一极(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负极(Zn): Zn - 2e-= Zn2+
3.电极反应式:
正极(Cu): Cu2++ 2e-= Cu
4.总反应式:Zn+ Cu2+ = Zn2+ + Cu
单液原 电 池 原 理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外电路
氧化反应 Zn-2e=Zn2+
总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阳离子 电解质
溶液
阴离子
阳离子
还原反应 Cu2++2e- =Cu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原电池-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原电池》教学设计(节选自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流程图:演示实验讲解原电池工作原理演示实验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通过格林太太的故事,病症,引出原电池课题。
问题与思考:格林太太的病因是什么能为她开个处方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探究一】将一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问题讨论一】我们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Zn + 2H+ = Zn2+ H2↑【实验探究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一根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问题讨论二】我们又观察到什么现象铜片上的气泡可能是什么气体H元素原来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从氢离子到氢气,氢离子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得到的电子是谁失去的锌失去的电子是怎样转移到铜片上去的怎么验证你的猜想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探究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在导线中接入一电流计【问题讨论三】仔细观察电流计指针有什么变化探究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H2SO4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猜测。
CuZnH2SO4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单点学生回答是否构成原电池练习两名学生上台设计简单原电池分小组讨论设计水果电池两名学生上台制作水果电池下台展示成果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原电池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装置图:电极电极反应反应类型正极Cu 2H++2e-= H2↑ 还原反应负极Zn Zn-2e-= Zn2+氧化反应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教学设计反思:1、课堂开始利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2、录播室无投影设备,让第一排学生到讲台两边观察演示实验,并借用物理学科演示电流表,使得实验现象更好地展示出来;3、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的能力;4、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上台制作水果电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将制作成果下台展示给同学观看,通过水果电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揭秘原电池优质课比赛课件
原电池是一种自发的化学反应,通过这种反应,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它由两 个电极(正极和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当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时,化学反 应开始进行,产生电流。
原电池工作原理
总结词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电流 。
详细描述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并传递到正极,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同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阳 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形成电流。这个过程 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
原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02
03
04
提高能量密度
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原电池, 以满足电动车和智能设备的续
航需求。
降低成本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 ,降低原电池的成本,使其更
具有市场竞争力。
提高安全性
加强原电池的安全性能,防止 过充电、过放电和热失控等安
全问题。
环保可持续
研发环保、可持续的原电池材 料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原电池为这些设备提供电力,保证其正常运行。
遥控器、门铃等小型电器
原电池同样为这些设备提供所需电力。
3
应急照明、手电筒等备用电源
原电池在停电或紧急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动工具和机械设备
矿业和石油开采
原电池为工业生产中的电动工具和机 械设备提供动力。
原电池在采矿和石油开采中用于提供 电力和照明。
污染。
05
原电池优质课比赛的准 备与技巧
比赛前的准备
熟悉比赛规则和要求
详细了解比赛的具体要求,包括评分标准、时间限制等,确保在 比赛中不会因为对规则理解不足而失分。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说课 电化学基础之原电池教学设计
选修4:电化学基础之原电池教学设计简单说课: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本节课试图以“教师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
本节课大致分为:回顾原电池,设计原电池,改良原电池等几个基本环节,完成了复习基本概念,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总结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还探讨了盐桥的作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自主评价。
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前进,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3.学会设计原电池;技能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2.通过对单池原电池与双池原电池的设计对比,学会比较,评价设计方案;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根据现象设疑,根据疑问求解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的探究学习观念,强化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设计原电池教学难点: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分析教学方案: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与学生自主提问推进相结合教学用品: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电脑及显示屏实验仪器:每组电流表,导线两根,原电池容器两个,铜电极,锌电极,碳电极,盐桥。
(共12组,根据人数而定,4人一组)化学药品: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共12组)其它用品:小手电,MP3,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电池教学设计:幻灯片:总结经验提出改良ZnSO4 CuSO4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的引入比较新颖,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介绍完电化学的基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了原电池概念,然后再以实验情景再现为题材,以生师互动的活动方式对原电池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这个过程的设计主要以学生对实验描述的思考、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模式推进探讨原电池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9高中化学省级优质课——化学电源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课前准备:微课、导学案微课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第一个出现的原电池装置——伏打电堆(将不同的金属片插入电解质水溶液形成的电池),然后,就以Zn-Cu-H2SO4原电池为例,复习原电池的装置、原理(2)Zn-Cu-H2SO4原电池的电流—时间曲线(3)简单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电源、以及一些原电池的应用任务单主要内容包括:1、用脑图画出你对原电池的了解(可放一个脑图实例,并提醒学生留白)2、你作为化学电源的消费者,你觉得化学电源的哪些性能是你认为十分重要的?导入:电池的应用提问:伏打电池电流不稳定、放电效率低,可能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提示:原电池中的反应现象--在锌片表面也会有气泡产生)生:锌片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一部分的锌与硫酸直接发生反应,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就低了师:说的很棒,那如果我们要是让锌与硫酸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然后,再以适当的方式连接,是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呢?生:是的师:以前的科学家其实和我们也想过同样的问题,然后,一个叫丹尼尔的科学家就利用一种叫“盐桥”的装置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盐桥呢就是浸有饱和氯化钾的琼脂。
投影:丹尼尔电池装置,让学生仿照设计出Zn-Cu-H2SO4双液原电池装置师:实践出真知,是否双液原电池真的比单液原电池的放电效率就要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演示:利用电流传感器测单双液原电池的电流曲线图提问:请同学分析在双液电池中,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盐桥起了何种作用?师:除了放电效率外,统计了大家完成的任务单上的观点,很多同学都对电池的容量比较重视,那可能有哪些因素对电池的容量会有影响呢?生:提出各种观点,如:串联、温度、电解质溶液的种类,电极的种类,电极的表面积,电极之间的距离等师:很好,在实际的生产中,为了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研发人员可能会进行很多的实验,但是,为了节约成本,一般都会先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
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大家来验证一下你们小组的猜想药品:各种水果、果汁、小刀、细铁钉、铁片、铜片、铝片、导线等生:分组实验,汇报结果,并解释原因师:很好,那根据你们的猜想,我归类了一下:大致是从电解质、电极材料出发的,其实,科研人员也经过了你们这样的探索过程,再联系实际的情况,推出了一些“干电池”展示:锌锰湿电池—碳锌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为:Zn+2MnO2+2NH4+=2Zn2++Mn203+2NH3+H20师: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1)正负极分别是什么?(2)写出正负极的电极方程式(3)为什么正极材料不用铜?(4)与丹尼尔电池相比,它有什么优点?(5)它有什么缺点?展示:碱性干电池构造图及总反应zn+2Mn02+2H20=2MnOOH+Zn(OH)2师:干电池虽然便于携带,但是它的容量太小,并且属于一次性电池,比如说如果安装在我们现在骑的电动车上,是不合适的,所以,如何提高电池的容量,并且重复利用呢?刚刚有同学提到了“利用电池串联”的想法就很好,当时的科研人员就推出了“铅蓄电池”展示:铅蓄电池图片,以及它的作用原理师:铅蓄电池虽然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容量,但是,因为铅每108g转移2mol电子,在符合大容量的前提下,它也成了个大块头,如果你们是当时的科研人员会向什么方向改进电池的性能呢?生:寻找质量轻同时放电能力强的金属师:很好,也就是说我们要寻找单位质量转移电子多的金属。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器材铜片、锌片、铁片、铝片、锡、镁条、碳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酒精、蔗糖、苯、电流表、导线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创设自制水果电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同时为选修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3)引导学生自制水果电池和人体电池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原电池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创新绿色电池(4)通过对原电池不同因素对电流的影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
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依据原理设计水果电池人体电池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进一步探究不同因素对电流的影响。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结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与他人分析、主动交流。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电池”的思想。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化学
真题再现
探究考题 感悟考向
考向1: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1.(2023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旳作用下将化 学能转化为电能旳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 池旳说法错误旳是( A ) A.正极反应中有 CO2 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 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 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则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C )
A.Cd作负极,Co作正极 B.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C.根据阴阳相吸原理,盐桥中旳阳离子向负极(甲池)移动 D.甲池中盛放旳是CdCl2溶液,乙池中盛放旳是CoCl2溶液
化学
梳理整合
考点三: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以碱性锌锰干电池为例)
负极(Zn),电极反应式:
化学
2.Li SOCl2 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
液是 LiAlCl4 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4Li+2SOCl2 4LiCl+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旳负极材料为
,发生旳电极反应为
。
(2)电池正极发生旳电极反应为
。
答案:(1)Li 4Li-4e- 4Li+ (2)2SOCl2+4e- 4Cl-+S+SO2
(3)构成 闭合回路 (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
题组例练
题组一 原电池工作原理旳考察 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CaO+H2O 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 池,把其中的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 Cu+2AgNO3 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 是装有含琼胶的 KCl 饱和溶液 C.原电池的两极一 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D.缠有铜丝的铁片放入 CuSO4 溶液中也能形成原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原电池
说课内容
1 对教材和学情的思考
2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3 4
教学过程 实施后的反思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思考
1. 对教材的思考
负极 电解质 正极
化学电源 工作原理
选修4
双液电池 工作原理
铜锌原电池 工作原理
必修2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思考
2. 对学情的思考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 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探究实验:Zn-CuSO4电池 仪器和药品:灵敏电流计、铜片、锌片、导 线、培养皿、ZnSO4溶液、NaCl溶液、CuSO4 溶液、浸有NaCl溶液的滤纸条(盐桥)。
注意:及时清洗电极。
G
按图中装置及所给材料,根 据Zn+CuSO4=ZnSO4+Cu设 计原电池并实验。
第二次学生实验:探究“两池”电解质溶液作用
此铜锌原电池装置中
G
Zn Cu
正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 反应? 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稀H2SO4
环节1:创设情境巩固复习
负极:氧化反应
电子e电流
正极:还原反应
Zn-2e-=Zn2+
2H++2e-=H2↑
H+Zn2+
SO42-
第一次理论分析:原有认知,闭合回路的形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巩固复习
橘子实验 提炼模型
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 一瓣橘子中 方案1 (有电流)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 方案2 未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有电流)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 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方案3 (改进后可以产生电流)
方 案 总 结
单池
分池 膜
分池 盐桥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分析盐桥模型的工作原理 G
Zn Cu
此装置中正
环节3:实验探究完善认识
可能设计的方案:Zn+CuSO4=ZnSO4+Cu
方案 负极 负极液 正极 1
2 3
正极液 CuSO4
CuSO4 CuSO4
现象
Zn表面变黑 有电流产生 Zn表面不变黑 有电流产生 Zn表面不变黑 有电流产生
Zn
Zn Zn
CuSO4
ZnSO4 NaCl
Cu
Cu Cu
环节3:实验探究完善认识
方案1:电极插入单瓣橘子
G
Zn Cu
提炼模 型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方案2:电极插入两瓣未分开的橘子
分池
G 膜
Cu
Zn
提炼模 型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方案2:电极插入两瓣未分开的橘子
为何两瓣未分开的橘子也
能产生电流?
Zn
G 膜
Cu
强调“膜”的功能:分区但又允 许离子通过。
方案3:两瓣分开的橘子——改进产生电流 3.“ 连 隧 道” 4.“ 搭 桥”
这两种方法为 何能产生电流? 请提炼模型?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建立盐桥模型 G
Zn Cu
介绍盐桥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序号 方案简述 设计意图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橘子电池 的实验活动,体验 建构原电池模型的 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 的设计活动,初步 感受设计电池的思 路和方法,形成判 断、分析、设计原 电池的思维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电池发展史, 激发学习兴趣,感 受原电池原理应用 于化学电源开发的 关键作用。 •通过双液电池模 型的建构,渗透对 立统一的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
突破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直接接 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 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深入了解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通过三 次理论分析使学生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 件产生更完整的认 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 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 单的原电池。
创设情境 巩固复习 橘子实验 提炼模型
实验探究 完善认识
回顾历史 发展创新
环节3:实验探究完善认识
思考交流,根据反应设计电池。
根据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 原电池,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电极反应 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应用理论,提炼设计思路和方法。
环节3:实验探究完善认识
对比分析各方案 分析异常现象认识能量损耗
方案 负极 负极液 正极 1 Zn CuSO4 Cu 正极液 CuSO4 现象 Zn表面变黑 有电流产生
为何Zn表面 变黑?
环节3:实验探究完善认识
实验探究 完善认识
回顾历史 发展创新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学生小组实验:设计橘子电池
仪器和药品:灵敏电流计、铜片、锌片、 导线、培养皿、橘子
注意:铜片、锌片较尖锐,使用时小心。
请利用所给材料设计橘子电池,观察实验 现象并提炼出原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关 键 词
回忆 复习
原理 形成条件
分池
盐桥
双液
原理
发展史
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巩固复习
橘子实验 提炼模型 实验探究 完善认识 回顾历史 发展创新
环节1:创设情境巩固复习
环节1:创设情境巩固复习
教师演示,提炼模型 引领示范,提出问题
G
Zn Cu
提炼模 型
稀H2SO4
环节1:创设情境巩固复习
引发回忆、思考,奠定理论基础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负极分别发生 了什么反应? 电流是如何 产生的?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理论分析 负极:氧化反应 (失电子)
Zn
电流
电子e-
G
正极:还原反应
Cu
(得电子)
H+
Yn-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第二次理论分析:电流的产生、盐桥的作用。
教学过程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方案3:电极插入两瓣分开的橘子
两瓣分开的橘子 不能产生电流, 如何改进才能产 生电流?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方案3:两瓣分开的橘子——改进产生电流 3.“ 连 隧 道” 4.“ 搭 桥”
1.加 NaCl 溶液
2.两 瓣接 触
环节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教学策略的选择 学生活动
重点
模型建构理论分析 双液模型分析 Zn-CuSO4 电池 盐桥模型分析 橘子电池
学生实验
难点
原电 池工 作原 理和 形成 条件
双液
分池
单液模型分析
三、教学过程——流程图
创设情境 巩固复习 橘子实验 提炼模型 设计 实验 实验探究 完善认识 探究 分析 回顾历史 发展创新 归纳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