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申报建设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申报建设项目

(简要内容参照)

1.项目名称:××××××××研究中心

2.项目负责人:

3.建设内容:

校企共同合作建设专业、课程、实训室等,更加科学完整地进行规划学生实训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专业成才环境:

①校企共筑合作平台,促进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提高;

②把优质的企业“搬进”校园,把企业课程植入学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③研究中心链接企业与学校共同为本地区政府、企业提供规划咨询培训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服务。

4.实施进度:

本中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系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分院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和客座教授等组成,全方位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研究中心工作,并邀请企业家到中心指导,选派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顶岗锻炼,形成校企合作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四个层面上全面推进研究中心的工作。

2015年12月-2016年6月:研究中心成立期初筹备工作;

2016年7月 -2017年6月:全面启动,积极全方位规划和组织研究中心工作;持续加强、提升研究中心创新团队力量;

2017年7月-2019年11月: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在职业培训、企业技术咨询方面实现突破,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以河南经济发展特色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合格人才,积极推动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培养、合作管理。

2019年12月:对研究中心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给与指导性建议,提出新阶段目标和任务。

5.资金需求与来源:

研究中心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学校划拨、以及在面向社会企业服务收入构成。

6.阶段目标任务:

①以研究中心为平台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机制(行业、企业全方位过程参与)

②建设企业优质核心课程(实现行业及相关行业、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注培养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④打造“创新型”结构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

⑤拓展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应用性创新活动,为企业、行业服务。

⑥将校园文化与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合,以校园文化促进专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服务为本、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专业文化,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7.主要措施:

①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

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管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坚持行业指导、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②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

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及学院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管理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③推进校企对接

以交通行业、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④探索系统培养

采用校企共同从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调研分析入手,建构起相关企业参与进来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应用性的培养。

⑤强化实践育人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行业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⑥打造“双师双能”结构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双师双能”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合作教学机制、培养激励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

⑦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加强校企合作,校际交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建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系统设计、独立监控、企业参与方式来组织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以及服务企业满意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