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及零点残余误差消除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
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踪示波器、差动变压器、音频
信号源、直流电源(音频振荡器)、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3-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图3-1差动变压器电容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在模块上按图3-2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须从主控箱中的Lv端子输出,调节音频
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为4-5KHz(可用主控箱的频率表输入Fin来监测)。调节输出幅度为峰-峰值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ms/div)。图中1、2、3、4、
5、6为连接线插座的编号。接线时,航空插头上的号码与之对应。当然不看插孔号码,
也可以判别初次级线圈及次级同名端。判别初次线图及次级线圈同中端方法如下:设任一线圈为初级线圈,并设另外两个线圈的任一端为同名端,按图3-2接线。当铁芯左、右移动时,观察示波器中显示的初级线圈波形,次级线圈波形,当次级波形输出幅度值变化很大,基本上能过零点,而且相应与初级线圈波形(Lv音频信号Vp-p=2v波形)比较能同相或反相变化,说明已连接的初、次级线圈及同名端是正确的,否则继续改变连接再判别直到正确为止。图中(1)、(2)、(3)、(4)为实验模块中的插孔编号。
3、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峰-峰值Vp-p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位
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位称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0.5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下表3-1,再人Vp-p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图3-2双踪示波器与差动变压器连结示意图
4、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大小。根据
表3-1画出V op-p-X曲线,作出量程为±1mm、±3mm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表(3-1)差动变压器位移X值与输出电压数据表
五、思考题:
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
实验四差动变压器零残电压的补偿
实验目的:
由于零残电压的存在会造成差动变压器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此电压经过放大器还会使放大器未级趋向饱和,影响电路正常工作,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补偿使之减小。实验原理:
零残电压中主要包含两种波形成份:
1、基波分量:这是由于差动变压器二个次级绕组因材料或工艺差异造成等效电路参数(M、L、R)不同,线圈中的铜损电阻及导磁材料的铁损、线圈中线间电容的存在,都使得激励电流与所产生的磁通不同相。
2、高次谐波:主要是由导磁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引起,由于磁滞损耗和铁磁饱和的影响,使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产生了非正弦波(主要是三次谐波)磁通,从而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非正弦波的电动势。
减少零残电压的办法是:(1)从设计和工艺制作上尽量保证线路和磁路的对称。(2)采用相敏检波电路。(3)选用补偿电路。
(图3-3)
实验所需部件:
差动变压器、电感传感器实验模块、音频信号源、螺旋测微仪、万用电表
实验步骤:
1、按图(3-3)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置最大。
2、打开主机电源,调节音频输出频率至10KH Z左右,音频幅值V p-p=2V。
调节铁芯在线圈中的位置,使差动放大器输出的电压波形最小,再调节电桥中W D、W A电位器,使输出更趋减小。
表(3-2)差动变压器消除零点残余电压实验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