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影响
•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影响:压抑、 •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积极影响: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下是有关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或称义理之学。
儒学为回应三教合一的冲击,以传统的儒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思维而形成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的统治思想。
1.产生背景在政治上,宋代理学之前的政治背景是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大乱。
为适应赵宋王朝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重整封建纲常,宋代统治者通过倡导尊儒读经的方式,以建立和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需要。
赵宋王朝有鉴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三纲五常之道绝”,这种历史教训,进一步从思想上控制、杜绝所谓的“以下犯上”和“臣弑其君”等活动,由此而产生了封建专制在哲学上的化身宋明理学,建立起以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为核心,并上升为本体,否定魏晋玄学那种“崇尚虚无”“以无为本”的旧唯心主义,保障政治统治。
在经济上,宋代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经济发展活跃,形成了颇为发达的民间文化。
这一时期,印刷术已经成熟,图书出版也繁荣起来,在官学之外,民间也出现了书院,罗盘针和火药也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在这种文化发达的条件下、人们不仅追求向外的发展,也开始追寻内心深处的探索。
在文化上,儒学早在西汉便取得一家独尊的社会地位,其后,五胡乱华,佛道兴起,三教合一,极大的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心骨的儒学需要复兴及重塑其影响。
安史之乱后,儒学的复兴就已经开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到了北宋初年开始初具规模,产生了著名的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其后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后是理学的成熟,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次,理学的实质其实还是儒家传统的纲常名教,例如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名分等级(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华夷之辨等),内圣外王(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类的具体内容,用更为抽象的哲学概念表述出来,以规范世人思想和行为。
宋明理学剖析
性即理
概念:性即理, 将天理与人性
合一
代表人物:程 颐、朱熹等
基本思想:认 为理是宇宙的 本原,体现在 人性中就是人
的道德品质
意义:强调修 身、治国、平 天下,实现个 人价值和社会
价值的统一格物致知来自格物:研究事物, 获得真理
致知:通过思考、 领悟,获得知识
与实践结合:将 所学应用于实际 生活
对个人修养和社 会进步的影响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追求天道、天理,强 调道德、伦理和规范
灭人欲:抑制个人欲望,强调 社会秩序和稳定
思想来源:儒家思想、佛教思 想等
对后世影响:对明清时期的思 想、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的实践及
03
影响
教育观念
重视教育:认 为教育是培养 人才、传承文 化的重要途径
强调德治:注 重道德教育, 认为德治是实 现社会和谐的
提倡科学精神,注重实践探索 和理性思考
消极方面
过于强调三纲五 常,压抑人性。
后期理学走向僵 化,压制思想自 由。
阻碍科学发展, 维护专制统治。
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
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
价值观差异:宋明理学强调传统道德和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 在较大差异
思想体系:宋明理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全面融入
用。
推动文化创新和 发展:宋明理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思想与精 神对于现代社会 中文化创新和发 展具有重要的启
示意义。
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对人类思想的启示 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YOUR LOGO
THANK YOU
宋明理学(正式)
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4.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白马寺(河南洛阳)
江南春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 唐•杜牧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 水村山郭酒旗风。 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知识点拔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 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 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4.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主义,即认为世界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绝对精神、上帝的 意志。
宋明理学
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01 发展
03 主要特点 05 总结
目录
02 简介 04 主要学派 06 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 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 朝成为官方哲学。
总结
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三教归佛。隋朝:儒学家提出“三 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 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吸收了释教的“空有合一”的本体论,“顿渐合一”的认识论,“明心见 性”、“返本复初”的修持观等,因之有人说是“阳儒阴释”,或者“三教合一”的新形态。理学的开山祖周敦 颐的著作《太极图说》明显地是三教融合为一的代表作。二程主张“性即理”,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并通过内心的修养功夫来“窒欲”,以恢复天理,这明显地受到过佛教心性论和禅宗修持方法的影响。朱熹是理 学集大成者,是竭力排斥佛教的一个人物,但是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修持方法无不打上 佛教的烙印,有人说他是“阳儒阴释”,“表儒里释”,他自己也感叹说:佛教的“克己”,“往往我儒所不及” (《朱熹语录》卷二十九)。王阳明是心学的主要代表,通观他的“良知”道德本体论及“致良知”的修养方法, 与禅学的佛性论及修持方法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宋明理学
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意义
范文澜说
"宋学以周易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第325页
人民出版社
1979]
"周茂叔谓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卦可了
"[《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10》
第408页
中华书局
1981]从周、邵到张载到程、朱
然而
周、邵都不过是开端发引
真正为宋明理学奠定基础的
是提出"心统性情"、"天理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和《西铭》这些宋明理学基本命题和基本原则的张载
张载《正蒙》一书尽管由弟子编定
但其以《太和篇》始以《乾称篇》终的外在序列(由"太和""参两""天道""神化"经"动物""诚明""大心"而达到《乾称[西铭]》)
佛教为宣扬教义
论证四大皆空
万般俱幻
如唯识(印度)、华严和禅宗(中国)
道教比较简单
但因为要讲炼丹、长生、静坐
也必须讲宇宙理论和世界图式
释道两教的这两大特点(个体修炼和讲求宇宙论认识论)正是宋明理学借以构造其伦理哲学的基本资料
周敦颐一向被尊为"宋儒之首"[这其实是朱熹抬出来以建立"道统"的结果
这不是矛盾吗?宋儒的"心性之学"实行的本是这种常识批判
但正因为宋儒把这种世俗的常识批判与宇宙论直接联系起来
宋明理学概念
宋明理学概念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出现在宋明时期。
其核心概念包括“理”、“气”、“心性”、“天理人情”、“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
其中,“理”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本原,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形式,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而“气”则是“理”的表现,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元素,具有可变性和有限性。
“心性”是人类天生的道德心理本质,包括良知和性情两个方面。
“天理人情”则是指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原则。
“格物致知”是强调通过实践、观察研究来认识事物,从而实现对“理”的认识。
“知行合一”则是强调知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认为只有将知识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宋明理学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 -。
宋明理学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宋明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不合理。 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 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朱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知识· 小结
宋 明 理 学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怎样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观点 的异同?
知识点拔
共同点:
1、本质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 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 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理学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明清 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理学强调的社 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也影响了后世的文 化和社会发展。
VS
心学
心学的影响主要在思想领域,尤其是对明 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心学的思想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现代价 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心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01
02
03
朱熹的理学派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 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墨客。
陆九渊的心学派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 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 内心自省和自我修养。
王阳明的心学派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心学 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 实践和行知合一。
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ABCD
对中国文化、教育、政治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为 后世文化交流和思想创新 提供了基础。
04
心学的发展与影响
心学的起源和形成
心学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 等人开创。
心学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广,王阳明等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者。
心学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朱 熹、陆九渊等人成为心学的代表人物。
存天理、去人欲。
陆王心学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 表,强调心即理、知行
合一。
永嘉学派
以叶适为代表,主张功 利主义、强调事功和实
用。
永康学派
以陈亮为代表,主张经 世致用、提倡事功。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强化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主流价 值观。
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 发展受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
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
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
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它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是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重阐释义理、兼谈性命的新儒学。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成为官方哲学。
重要理学家有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南宋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林希逸,元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等,明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
宋明理学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物”,指天理、 人伦、圣言、世故。“格物 认识论 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 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 人欲”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二、材料辨析题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 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 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 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 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的名句等几乎人尽 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 识。《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 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 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 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 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因循守旧的观念; (4)重利轻义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并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结
1、“理”是世界的本 原 程朱理学 2、 “格物致知” 3、 存天理,灭人欲
三教合一 三教并立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陆王心学
(3)主要思想主张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陆王心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心学开创者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 颢
程 朱 颐 熹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陆 九 渊
南宋人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理学开创者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程 颢 朱熹 程 颐
王 守 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 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 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 的里程碑。
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理学指宋朝以来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广义的理学,即宋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陆王的心学;狭义的理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和陆王的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同相同之处:(1)同属儒学,承继孔孟之道。
(2)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核心思想的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过多的自然欲求。
(4)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之处:(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是内在的心,(2)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李约瑟难题思想,文化,哲学角度的解答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我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3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
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学派,它们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它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认识世界。
而心学则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为应该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能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
他提出了“四书五经”的学习方法,即通过学习经典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朱熹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称为“朱子学”。
心学的代表人物是王阳明,他认为人类的心灵是可以自我完善的,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即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王阳明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称为“阳明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都强调了人类的自我完善和提高,它们都认为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应该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宋明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思想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的
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明理学
4.理学是一种学说立场,是一种身份 认同,是一种社会运动
5.理学是文化的,又是哲学的
理学家们为文明在上古的起源及相关 文献提供一种新诠释,这些看法一直到17 世纪始终被多数人认可。
宋明理学的,察于义理 阐述,以心性命理为 主,且又糅合了佛、 道的学说。
西方学者的观点:
(“理学”被翻译为
“新儒学”。) 那些参与到以11世纪 二程学说为基础的思想运 动的人们,在这个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有关道德、人 性与宇宙的学说,以及那 些把拥护者联系起来的, 并让他们把所学付诸实践 的社会运动。
元朝 1315年恢复科举,理学都是考试的部分内容。 明朝 理学被一个新的国家体系所吸纳。目的就是把地方社会转变
成为自 我督导的道德社会。
2.哲学思想是理学思想的核心
• 南宋:朱熹的“理一元论” • 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 • 北宋: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灵明”是世界万物的本 源
3.理学本身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的内部史
3.在社会方面,唐代以氏族为基 础的道德秩序已经瓦解,因此 宋代就必须依靠封建专制主义 来维持稳定。 4.自然科学与科技在这个时候也 取得进步,人民不再满足于现 有的思想认知。
关于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
1.理学是一场至下而上的运动
从南宋到元朝 理学家不断推广他们的整体方案,包括,学术、
精神修养、家族团结、社群建设与广推善举。他们同时还建立各 色祠堂、书院、出版事业,这些都是地方士人群体的自发性事业, 只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理学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9、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陆王心学本原: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
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 称为“心学”。
陆九渊
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
宙” 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王守仁
本质: “致良知”、本心是良 知 良知就是理 穷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探究: 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 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 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 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 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 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宝玉中举了尘缘,四拜贾政后,被一僧一道夹住, 飘然而去。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山西恒山悬空寺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 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 建了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 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 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一、程朱理学
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认识论:“格物致知”
一、程朱理学
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
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 (2)“存天理,灭人欲” (3)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探究二
我们应如何看待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
15.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1、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 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 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 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二、陆 王 心 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观点的异同?
3、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派别 人物
主要观点
影响 地位
程
宇宙观
朱
理
方法论
学
伦理观
陆
宇宙观
王
心
方法论
学
伦理观
3、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派别
程 朱 理 学
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影响 地位
宇宙观
“理”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官方哲学 流传海外
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理学 的集 大成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C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7、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
A 、内容上是相同的
B、本质上是一致的
B
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
8、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D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
4、“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
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A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5、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 A
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3.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4.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政策
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传播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 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 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 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10、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A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2、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 理。”朱熹之“理”是指
A.宇宙万物的本原 B.“三纲五常”
C.事物的客观规律 D.良知
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 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C.朱熹
B.董仲舒 D.王阳明
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 即格物致知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5、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 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2、理学产生的背景
1、历史:与儒、佛、道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 三教合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学者:与唐宋儒者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密 切相关
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探究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11.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12.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D.王阳明
13.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14.归纳出五种处世道德标准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宋明 新体系—理学
知识巩固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者
宇宙观
“心”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心即理”
王守
陆 王 心 学
陆九渊 王守仁
方法论 伦理观
内心反省 致良知;知行合一
“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深远
仁心 学的 集大 成者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不 世界观 同 哲学范畴
点 方法论
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道教在民间传播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 时,在中国土生土长 的道教也在东汉时期 形成。 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 说、阴阳五行之学与 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 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儒学的发展情况:
1.汉武帝以后 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