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第13课《卖油翁》比较阅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卖油翁》比较阅读教案,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卖油翁》原文阅读与理解,掌握课文中生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
2.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征,探讨其寓意和现实意义。
3.对比阅读《卖油翁》与《孟子·告子下》中的“力与道”论述,理解古典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比较阅读中的思维跳跃,学生可能不习惯将两个不同文本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其异同和内在联系。
-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人行为准则,学生可能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道理。
举例解释:针对难点中的比较阅读,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比较表格,引导学生逐项分析《卖油翁》和《孟子·告子下》中关于“力与道”的论述,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将这种理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在学习、交友等方面体现德行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力与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力与道”的比较阅读,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强化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卖油翁》艺术魅力的同时,提升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5.增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核心素养目标与新课标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力与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我感觉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观点还较为片面,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讨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也提醒我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教学设计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教学设计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能借助已学文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2、能准确解释重点词语及句子。
3、能准确理解赏析文中重点句子。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所阐明的道理(主旨)5、能按着要求分析文章的异同。
(*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见课本)(乙文)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教学过程】一、运用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准确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恐已暮矣何不秉烛乎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孰与昧行乎媵人持汤沃灌同舍生皆被绮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答:(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3)、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二、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探究。
(赏析句子、概括道理)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答:4、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三、根据要求,比较两文的异同。
5、请分析*乙两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异同?答:相同点:不同点:四、延伸积累。
6、请你积累有关“惜时”方面的名句。
(多多益善)答:五、课堂训练,内化能力。
(此部分视情况也可作为课外作业)(*文)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ài)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患记问不若人(2)、或中夜不寝时(3)、迨能倍诵乃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用力多者收功远答:(2)、书不可不成诵答: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课教案文言文比较阅读课教案课型:研究课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掌握、熟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组合形式。
2、了解比较阅读的三类基本题型。
3、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2、初步学会比较材料的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
教学方法:研究探讨法归纳整理法练习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讲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所谓“夫战,勇气也”,在中考复习中,同学们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战术。
大家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很头痛,今天这节课就教大家一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战术。
二、熟悉战况(查)请同学们看文言文比较阅读讲义。
学生归纳:文言文阅读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为两个,偶有三个。
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二是课内与课外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
三、了解题型(读)研读讲义中提供的5篇比较阅读练习中找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
同座位讨论明确。
基本题型:①划分节奏;②实词虚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及运用;③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
四、作战要点(论)学生小组讨论,通过看讲义上的练习,联系自己的经验,概括完成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目有哪些方法。
全班讨论,教师明确。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找出练习中相应的例题。
解答基础积累题,如①②类题型,要利用一切提供的信息,包括出处、题目、注释等,并调动过去的知识积累,从中得到结论。
解答第③类题型,是比较阅读的难点(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基础题复习学生讨论明确。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2005年南京市中考试题)【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5分)×2(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⑶孔子不能决也()⑷元帝异之()⑸告以此意,更重问之()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2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2(1)孰为汝多知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地说一说。
(2分)×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⒌【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文言文《诫子书》拓展对比阅读教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大全(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语文版七上第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四)比较《卖油翁》与《日喻》【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臵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2)康肃笑而遣.之()(3)夫没者岂苟.然哉()(4)见舟而畏.之()2.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五)比较《三峡》与《入蜀记》【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目标制 定具体、明确的 评价标准,以便 对学生的表现进 行客观、准确的 评估
实施评价:通过 多种方式收集学 生的表现,如观 察、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等,并 对学生的表现进 行记录和整理
提供反馈信息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意见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05
教学过程
章节副标题
导入阶段
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 目标和要求
介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 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比 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比 较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展开阶段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 提供指导。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文言文篇目和阅读 材料。
了解不同文言文 作品的语言风格 和特点
理解文言文中常 见的语法和词汇 知识
学会运用文言文 比较阅读的方法 分析作品,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 的方法,分析不同文本的 异同点。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文 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自 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评价策略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 的教学效果
实施评价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的重点 和要求
设计评价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和 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具有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的评 价任务
王小凤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选文原则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
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3、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4、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二、常见题型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山东省济宁市)【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山水风光,寄情于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例1、【甲】《曹刿论战》【乙】《秦攻赵长平》(2016·丹东市)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甲】《唐雎不辱使命》【乙】《曹刿论战》(2015·莱芜市)请分别概括唐雎和曹刿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环。
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辨别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2.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3. 掌握比较文言文中的常用比较句式;4. 运用比较句式来分析和比较文言文中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文言文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激发思考:a. 你觉得这段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之处?b. 你能否理解这段文言文的意思?2. 关键词汇辨析让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言文,选出其中的关键词汇,并分析其意义。
随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其他小组汇报他们选出的关键词汇的意义。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会加深对文言文中关键词汇的理解。
3. 句子结构分析让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探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类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句,并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句子结构,加深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
4. 比较句式掌握让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比较句式,例如“如何如何”,“不如不如”,“胜过胜过”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和意义。
5. 比较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比较句式,选择一段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书写比较分析的段落。
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提供指导,并进行指导性评价。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对学生的关键词汇选择和分析进行评价;2. 对学生的句子结构分析进行评价;3. 对学生的比较句式运用进行评价;4. 对学生的比较分析段落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其他类型的文言文比较阅读,如对比文学作品的风格、对比古代各地的礼仪习俗等等。
六、总结通过本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并掌握比较句式的运用。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第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概述1.1 文言文的概念与特点1.2 比较阅读的含义与方法1.3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技巧2.1 划分句子结构2.2 识别词类活用2.3 理解古今异义词2.4 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第三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一)3.1 选文:《岳阳楼记》vs《醉翁亭记》3.2 比较项目: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的关系3.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第四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二)4.1 选文:《出师表》vs《陈情表》4.2 比较项目:奏章格式与表达技巧4.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及表达效果第五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三)5.1 选文:《岳阳楼记》vs《滕王阁序》5.2 比较项目:骈文体裁与修辞手法5.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第六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四)6.1 选文:《论语》中的《学而》篇vs《孟子》中的《告子》篇6.2 比较项目:儒家与墨家的思想观念6.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及思想内涵第七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五)7.1 选文:《史记》中的《项羽本纪》vs《刘邦本纪》7.2 比较项目:史传体的叙事特点与人物形象塑造7.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叙事手法与人物描写上的异同第八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六)8.1 选文:《庄子》中的《逍遥游》vs《韩非子》中的《五蠹》8.2 比较项目:道家与法家的哲学思想8.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中的核心观念及思想主张第九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七)9.1 选文:《诗经》中的《关雎》vs《楚辞》中的《离骚》9.2 比较项目:诗经与楚辞的文学特色及表现手法9.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诗歌形式与意境创造上的异同第十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总结与拓展10.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技巧10.2 分析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10.3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范围第十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八)11.1 选文:《世说新语》中的《德行》篇vs《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11.2 比较项目:志人小说与章回小说的叙事风格11.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叙事手法与人物描写上的异同第十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九)12.1 选文:《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五年》vs《战国策》中的《齐策四》12.2 比较项目: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与策士文风的差异12.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的历史价值与文学特色第十三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十)13.1 选文:《增广贤文》中的《薛仁贵征东》vs《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败走华容道”13.2 比较项目:民间故事与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13.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情节构建与人物塑造上的异同第十四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十一)14.1 选文:《聊斋志异》中的《画皮》vs《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游西湖”14.2 比较项目:短篇小说与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14.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与主题思想上的异同第十五章:文言文比较阅读实践(十二)15.1 选文:《楚辞》中的《九歌·湘君》vs《汉赋》中的《子虚赋》15.2 比较项目:楚辞与汉赋的文学风格及其表达技巧15.3 分析与讨论:两篇文章在意象运用与情感抒发上的异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并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句子结构划分、词类活用识别、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等。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第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案例。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入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兴趣。
1.3.2 讲解:讲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3.3 案例分析:分析实践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1.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
1.4 教学评价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学生在实践中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表现。
第二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对译法、注释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3.2 讲解:讲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进行说明。
2.3.3 实践演练:学生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演练,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2.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
2.4 教学评价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实践中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表现。
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章: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案例一3.1 教学目标理解并分析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实践案例。
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践案例一:选取两篇相关的文言文,让学生运用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能够分析并比较不同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文言文比较阅读概述1.1 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目的和方法1.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第二章:一词多义2.1 学习一词多义的现象和理解方法2.2 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掌握一词多义的运用第三章:句式比较3.1 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3.2 分析并比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和用法第四章:修辞手法比较4.1 学习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4.2 分析并比较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用法第五章:文章结构和风格比较5.1 学习文言文中的常见文章结构和风格5.2 分析并比较不同文章结构和风格的特点和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修辞手法,文章结构和风格等内容。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对不同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实践法: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平时练习:布置一词多义、句式比较、修辞手法比较等练习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第六章:文本内容分析6.1 学习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和主题6.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第七章:文化背景知识7.1 了解文言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7.2 学习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第八章:词义辨析8.1 学习文言文中词义的引申和转移8.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第九章:语法结构分析9.1 学习文言文的词法和句法结构9.2 分析文言文中复杂的语法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十章:文学鉴赏10.1 学习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10.2 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文化背景知识,词义辨析,语法结构分析,文学鉴赏等内容。
《诫子书》比较阅读讲课教案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故时有物外之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诸葛亮《诫子书》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四、《诫子书》和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出师表》和《诫子书》有答案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王保明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责编:王军霞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
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文段为主,同时也有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
多为两则,偶有三则。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异中求同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解题时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这是理清范围。
例:【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精品)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班级:姓名:《<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一、复习《练习册》P26-27二、比较阅读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3)柳絮因.风起(趁,乘) (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太丘舍.去(舍弃) (6)去后乃.至(才)(7)相委.而去(舍弃) (8)下车引.之(拉,牵拉)(9)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未若柳絮因.风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元方入门不顾./将军宜枉驾顾.之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相委.而去/委.而去之3.翻译句子(1)与儿女讲论文义译文:和子侄辈们讲谈论议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白雪纷纷像什么?(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您与我的父亲相约在正午,(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两篇短文塑造了几个聪敏儿童的形象,但侧重点不同:甲文侧重赞赏人物的才气,乙文侧重写人物懂得为人的道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教案】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熟悉、掌握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常见题型、考查知识点。
2.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句子;比较阅读分析教学难点:断句的分析;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出示复习目标 ppt课件2.课标、考纲解读 ppt课件二、探寻命题规律,把握选文特点1.分析18年各地市质检卷情况2.归纳选文特点三、合作研学分析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常见的题型及复习对策(结合中考卷和各地市质检卷)㈠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一:加点词解释1.实词:(省纲第51—52页)(1)通假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2)一词多义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左右、上下②杂然相许赞成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3)古今异义词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子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4)词类活用①名词活用动词:如“愿为市鞍马”中“市”原是名词为“集市”,这里活用为动词“买”②名词作状语:如“斗折蛇行”中的“斗”应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③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应解释为“使……劳累”;“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应解释为“使……听到”;④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应解释为“以……为异”;⑤动词活用名词:如“猛浪若奔”中的“奔”应解释为“飞奔的马”。
2.虚词:(省纲第51—52页)之而于以为其㈡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二:断句1.文言停顿:(省纲第50页)(1)划分朗读节奏,主要考查句子内部的停顿;(2)划分文言句读,即文言断句,表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2断句方法:①找虚词。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察对话。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辨句式。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④据修辞。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语法关系进行判断。
3.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三:翻译句子(省纲第54—55页)步骤:(1)圈出重要文言词语,逐个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Teaching plan of comparative reading and answers in classical Chinese
编订:JinTai College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
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
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
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5分)×2
(1)问其故()
(2)及其日中如探汤()⑶孔子不能决也()⑷元帝异之()⑸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2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2
(1)孰为汝多知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地说一说。
(2分)×2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问题。
(台州市20XX年中考
语文试卷)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