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五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十三五”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发展规

(2016-2020)

为进一步完善全省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要求相适应的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制订本规划。

一、全省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发展情况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部署,按照《江苏省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快建设步伐,全省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日常院前急救和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应急医疗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院前急救医疗网络不断健全。全省共设有13个市级急救医疗中心。与2010年末相比,全省各市城区急救分

站从119个增至161个;县(市)急救医疗站从49个增至59个(其中独立设置的从13个增至18个),县域以下急救医疗点从87个增至274个。2013年,卫生、财政部门

共同出台了《江苏省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13-2015)》,投入1.2亿资金用于救护车和硬件设施、设备采购及更新,急救车辆快速增长,从“十一

五”期末的597辆增至1522辆,增加了2.5倍。

二是院前急救专业队伍不断壮大。院前急救医疗专、

兼职从业人员5796人,较2010年末同比增加了4倍。其

中,急救医师1097人,增长了32%;急救护士996人,增

长了43%;驾驶员932名,增长了47%;调度员414人,增

长了20%;担架员301人,增长了30%,形成了一支完备的

急救专业人员队伍,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医疗救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院前急救医疗管理不断规范。修订《急救医疗中

心(站)建设管理规范》,对加强急救工作科学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了良好作用。统一全省救护

车名称和急救专用标识,规范救护车警灯警报器审批,有

效清理不合规的救护车辆,规范了救护收费行为,保障医

患合法权益。将院前急救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对口支援任

务考核,市、县急救医疗中心(站)与当地三级综合医

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选派急救医师定期到急诊科、重

症医学科、骨科进修临床业务,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四是院前急救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全省出救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上升,2015年全省院前急救机构出救总量达

120万次,出车总里程约4000万公里,比2010年翻了一倍。各地急救医疗中心(站)积极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护,经受住了“昆山8·2特大事故”、“盐城6·23特大风雹灾害”等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虽然我省院前急救医疗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与我省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匹配,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院前急救医师短缺,待遇偏低,职业发展受限,突出表现为“进不来,留不住”。二是相关政策不配套,急救事业发展面临许多瓶颈。三是内部建设管理落后,表现为一些地方“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尚未确立,急救学科建设薄弱,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院前急救资源未得到合理使用。

(二)“十三五”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健康中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强调,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努力打造健康江苏。特别是江苏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预计“十三五”末,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户籍总人口的25%,老龄人口的健康和医疗急救形势十分严

峻。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快速增长,高危孕产妇增加,精神疾病和重大传染病发病率上升,院前急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省急救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院前急救任务将非常繁重,同时也对院前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医疗事业,是重大民生工程,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益性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加快发展步伐。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维护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着力健全政府主导的急救医疗事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落实政策配套,重点建设和发展院前急救专业队伍,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特别是加快农村地区的急救站点建设,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急救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增强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二)原则

1、政府主导。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保障院前急救医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规范运作。合理设置网络布点,实现人才队伍、车辆装备、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院

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3、及时有效。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急救资源的可及性和服务效能。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市、县(市)、社区(乡镇)三级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着力充实和稳定急救专业人员队伍,着力健全城郊、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络和站点,探索院前急救服务分类调度,初步实现城乡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均等化,院前急救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1、设区市全部建成“独立型”的急救医疗中心,自管急救站点至少在70%以上。至少50%的县(市)建成“独立型”的急救医疗站。急救医疗分站(点)覆盖城乡社区、乡镇,80%以上达到省建设标准。

2、充实急救人员队伍,重点补充急救医师数量,拿出空编的一定比例加强人员力量配备,实现急救人员数量适宜、队伍稳定、结构合理。

3、每5万人口配备1辆监护型救护车。根据需要配备特种应急保障车辆。

4、完善市级“120”指挥调度中心,实现设区市范围内调度指挥一体化。建立分级调度机制,提升急救资源利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