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九年级政治全册 2.2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教案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课程标准要求】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法,学生课堂讨论法,例证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对某校中学生关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项调查: 5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28%的同学支持外来文化、20%的同学支持与赞同民族传统文化。
这说明了什么?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板书)讲授新课:(一)、你我共织中国结课堂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地位——产生——特点——意义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中国印——舞动的的含义1、中国特点、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最主要的一点)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X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江苏省沭阳县银河学校初中部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某某省沭阳县银河学校初中部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第1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年级学
科
课题备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能力目标: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重难点 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2.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课时1课时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春节贴福字、窗花等图片导入
欣赏阅读:引导学生欣赏课本P23中的中国结图案,阅读相关文字。
设疑导思:为什么中国结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讨论并归结: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
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同时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1.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
地位——产生——特点——意义
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
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2.除了中国结之外,还有哪些体现认同感的民族文化?
归结:如2008年奥运会会微”、“福娃”等。
感悟:2008年奥运会会微“中国印·舞动的”的含义。
分组讨论,点拨归结。
个性空间。
专题三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专题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弘扬民族精神(九第2课)
1.文化的重要性:P17 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力量,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
条件。
2.文字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3.中华文化(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性)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发展趋势)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与世界文化交融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弘扬)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剔除消极落后部分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性:先进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设动力与智力支持)
4.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重要性):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安定;是实
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基础归纳:经济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义务是权利的基础;);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弘扬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重要性:凝聚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6.考题:选择:载体;特点;核心;文化基础;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简答:内涵弘扬中
华文化重要性。
材料题:认同感态度实践题。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不同
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保持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传媒和社区活动等方面探讨增强民族文化
认同感的方法。
首先,教育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在培养学生
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民族文化的历史、
传统、艺术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同时,学
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和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
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社区活动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组织
民族文化节日庆祝、文化交流和展览等活动,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展示和
分享本民族文化的平台。
居民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交流和学习本民族
文化的知识,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社区活动还可以搭建起不同
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除了上述方法,个人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索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个人可以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学习民族文化的语言、
艺术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博物馆、考察
民族风情等途径来亲身感受和体验本民族文化。
总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
教育、传媒、
社区活动以及个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共同产生积极作用,塑造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只有保持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立足和发展。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课件)
• 材料一: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国家 法定假日调整方案,增设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三个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节日。 • 材料二:过春节时,家家都贴对联,放鞭炮。 问题: (1)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家家贴对联、放鞭炮,属于年俗,他们都是 ____________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 (2)请你说一说国家为什么要将这些传统节日变为法 定假日?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 五个福娃名字连用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欢迎你”
• 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土地和天空的联系,其 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 中国结、福娃、中国印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同时又富有时 代气息。
情为祖国动
我们的情感与中华的文化、祖国的命运紧紧相随
4.韩国抢先将端午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你 认为( D ) A.不要看得太重要 B.与韩国断交 C.学习模仿韩国的端午节文化 D.要增强责任感,弘扬民族文化
5.洋节,对于现代中国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过洋节 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洋节日益流行,传统节日却逐渐 D 被冷落和遗忘了”的原因是( ) ①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 化缺乏正确的态度 ②民族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某些人崇洋媚外的思 想还在作祟 ③某些传统文化缺乏时代感和生命力 ④民族文化已融入外来文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A.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 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B.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培养高中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教案
培养高中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教案培养高中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教案一、引言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的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增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民族认同感的概念,并认识到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3.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能力;4. 增强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5. 提升学生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民族认同感的概念和意义a) 民族认同感的定义和内涵b) 民族认同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2. 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a) 研究学生所属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成就b) 举办民族文化展览、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身民族文化的特点3. 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能力培养a)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成就b)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和了解c) 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项目,拓宽自身视野4.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a) 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b) 鼓励学生开展多元文化项目和研究,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5. 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a)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关系的现状和问题b) 组织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活动,增强团结意识c) 引导学生通过互助合作,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能力培养、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关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村寨或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增强文化认同教案 初中
增强文化认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包括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2. 地方特色文化介绍:以学生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为主。
3.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革命故事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认同的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包括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教师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具体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教师通过讲述英雄人物、革命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增强文化认同的感悟文章。
2. 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搜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实践成果,交流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课后作业:通过阅读学生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增强文化认同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教案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第二框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抵制糟粕文化。
3.在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展示、归纳提升,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体会文化认同及其重要性。
2、了解和尊重外来文化,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情为祖国动。
教学难点:直面外来文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配套练习题。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搜集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视频:黄帝陵祭祖2、设问: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什么会远涉重洋,不远万里寻根问祖?这样的情感源自哪里?3、学生思考,代表发言略4、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寻根问祖,是寻找先祖和亲人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和传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板书)二、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1、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才能,增强和。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和。
3、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
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
5、,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6、中华文化是的不竭动力,是的重要精神支撑。
7、对外来文化实行和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地借鉴有吸收,,。
8、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加强。
注意防止和剔除使之于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同时,尊重,积极吸收,并在实践中不断,从而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合作与探究:活动1:中国结中国情(课件展示)介绍中国结教师设问:看中国结,你会想到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中国结不仅代表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九年级政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
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到把自身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对待外来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授课和学生自我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强调作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三幅图片来巩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然后 请同学回答你是否认同这种文化?
2新课讲授 对学生们认同民族文化的行为进行表扬,指出其重要性。告知学生我们生活 在非常和平的年代,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良好的教育,父母能够为我 们提供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都要感谢无数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革命前辈为之做出的牺牲与贡献。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由此导入今天的第一个知 识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严正抗议以美国为 首的北约轰炸我驻 南斯拉夫大使馆
开国大典,全国 上下沉浸在一种 喜悦的气氛中。
庆祝祖国母亲60华诞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时越来 越频繁了,带领学生通过一组图片来深切感受一下。
同时引出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对待外来文化,我们 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通过学生讨论,归纳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积极继承优 秀的民族传 统文化。
2
3
大力弘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 德和创新和 发展。
在感受到同学们对于祖国的这种满腔热情后。 倡导同学们,身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把自己的情感 体验与祖国的民运连接在一起。(观看视频——感 动2008)2008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一年,奥运会的 顺利举办使我们中华儿女无比自豪与兴奋,但汶川 地震也夺去了我们同胞宝贵的生命,使我们沉浸在 悲伤的气氛中。这就是我们民族情感的一种真实体 现。(通过两组图片来说明,当民族国家的利益遭 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 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 我们则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
小学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民族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戏曲、传统节日等。
2. 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成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借鉴。
5. 总结: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
2.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的形成。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频。
2. 图片资料: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图片。
3. 案例资料:成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案例。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内容,保证讲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在互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4.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九、教学难度中等十、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资料2. 视频播放设备3. 投影仪。
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一中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学科政治课题执教时间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框强调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一方面把自己情感同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另一方面直面外来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多的是口头上的,口号上的,很难落实到行动上。
同时,对待外来文化也因为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认识上有所偏差,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具体途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应当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3.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
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策略通过课件中对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难点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教师:看下面的几张图片,说出这是在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
在这些节日里,你的家庭都有哪些习俗。
教师:为什么只要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存在?(澳大利亚华人舞狮庆春节、纽约华人在端午节进行包粽子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由看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探索新知教师:风雨同舟,同舟共济2002年9月23日,台湾发生强烈地震。
清晨7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个捐款箱。
这是由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倡议的。
倡议书写道:“台湾地震灾情严重,两岸心连心,希望我们通过捐款活动使台湾同胞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这一倡议立即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解囊。
1998年祖国大陆遭遇特大水灾,台湾同胞感同身受,慷慨解囊,与香港同胞共同发起“一江热血向东流”大型募捐晚会,激动了亿万大陆同胞和海外华夏儿女的心。
导学案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活动方案】活动一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1. 欣赏上列中国结图案,选择其中1—2个介绍一下。
想一想中国结为什么能够从古至今广泛流传?2.除了中国结之外,还有哪些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文化?3. 阅读课本P24相关内容,思考分析:何为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 新闻快讯一:2022年4月菲律宾强占黄岩岛,5月3日正式将黄岩岛称为“帕纳塔格礁”;新闻快讯二:2022年6月16日,在全世界的关注中,搭载两男一女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
看了上述两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呢?为什么?活动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七嘴八舌:请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未来文化。
2.探究交流: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些外来的文化?3.思维碰撞:有些同学认为:“外来文化非常优秀,也非常新奇,因此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全面引进和积极吸收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
”这位同学的看法对吗?为什么?【检测反馈】一、单选题1.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A.爱国主义 B.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对民族文化的认同2.洋节,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过洋节的人越来越多。
造成“洋节日益流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冷落和遗忘了”的原因是()①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缺乏正确的态度②民族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某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还在作祟③某些传统文化缺乏时代感和生命力④民族文化已融入外来文化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3.俄《真理报》报道:“中国第五代战机J—20成功试飞,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热议,世界媒体的追捧。
”看到这则新闻我们感到自豪;日美再三挑衅我钓鱼岛主权,我们感到愤慨。
这表明( )A.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B. 古往今来,所有中国人都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C. 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D.每个公民都要为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二、非选择题请你辨析参考答案活动一1. 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的广泛认同基础。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PPT教学课件
直面外来文化
• 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外来文化反映各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 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 堂里的瑰宝。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 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 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 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第一节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表面71% 是海洋,陆地面 积仅占29%。因此 地球有“水的行 星”之称。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含义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水圈的水体
_______—96.538%
地 球
大气水—0.001%
上
陆地咸水: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35%
3、“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吗?
4、“滚滚长江东逝水”有没有参与 水循环?若有,请说出参与的水循 环类型以及环节。
5、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对水循环的哪 个环节施加影响?
6、淮安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与东北地 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有区别吗?
活动:
河流补给
1、概念: 河水的来源 雨水补给
2、类型:
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含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 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
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运动(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说出水循环的类型: 甲为:_海__陆__间__循__环__,乙为:_陆__上__内__循__环___,丙为__海___上__内__循___环____
第2课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第二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知识与水平目标:1.准确理解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2.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准确态度,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水平。
培养学生从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怎样增强民族认同感2.怎样对待外来文化【教学方法】讲授、感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
血脉相连,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和交融;文化相通,才会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沟通。
有了这种凝聚和共鸣,才会有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
今天我们乘着中华文化的列车,继续走人中华文化的深处,去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二、新授■感悟交流:“共织中国结”●探索发现:春节民俗知多少?(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评)●深入思考:国外的华人过春节吗?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点出华人的身上有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这种烙印富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更具备时代的气息。
)●赏图举例:中国结,中国印,福娃,砳砳(青奥会吉祥物)●阅读分析:研读文本P24相关内容,思考分析:何为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交流展示:你知道有哪些名言警句渗透着强烈的爱国忧民的深厚情感?请试举两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些名句的感受。
○○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寻常百姓,都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交流展示:“情为祖国动”●走进情境:选择播放近年发生的几件大事视频画面,集体观看思考:◆成功举办奥运会,并取得金牌总数第一◆成功发射神十飞船。
◆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体验畅谈:看到这些视频画面,你内心分别有着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反思交流: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划出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
增强民族意识教案
增强民族意识教案引言: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不仅有助于加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概念:通过介绍民族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确民族的概念。
2.认识自己的民族:通过家访、家谱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来源和文化传承。
3.学习民族历史:通过讲授民族历史、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成就。
4.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展示民族传统服饰、学唱民族歌曲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
5.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开展跨民族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助与友爱。
二、教学内容:1.民族概念的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民族的概念和特点。
2.家访和家谱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访,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鼓励学生撰写家谱,了解自己的家族传承。
3.民族历史的讲授: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小组分享等,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和代表性人物。
4.民族传统服饰展示:学生自愿带来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进行展示,并解释服饰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5.学唱民族歌曲:教师选取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带领学生学唱,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
6.跨民族交流活动:组织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文化展示、民族体育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与友谊。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组织家访和家谱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2.讨论与分享: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3.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展示、学唱、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文化,增强其对民族的认同感。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发言、分享心得等。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苏人版思想品德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资料。
(2)收集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的相关图片资料(3)查阅书本P25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辩论会的材料。
、教学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3)每组选出代表说出对福娃祝福的一句话。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注意引导,并给予对准备充分的肯定。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和寻常百姓,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支撑下,勇敢地扞卫了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一一情为祖国动。
活动二:情为祖国动(多媒体展示)【百度搜索】: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httpb=O &fb=O&width=&height=&face=O&word=%BF%B9%D2%E9%B1%B1%D4%BC%BA%E4%D5%A8%CE%D2%D7%A4% %C3%CB%B4%F3%CA%B9%B9%DD%B5%C4%CD%BC%C6%ACC4%CF%C1%AA &s=0#pn=45tp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的表情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愤怒,激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直接受到民族、国家命运的直接影响,这都是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活动过程: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岀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请学生代表说岀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2 )请你谈谈看到这些照片的感想,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3)任选一幅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愤怒或激动呢?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辩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活动目的:通过材料,激发学生对无形遗产(戏曲、剪纸等)的兴趣,增强保护无形遗产的意识,落实保护无形遗产的行动。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对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你有何看法?
出示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环节:分析资料,升华情感
活动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多媒体展示: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幅图片分析其中的寓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附板书设计: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1)请你说一说,这三幅图片的含义。
(2)请说出福娃的五个小伙伴的名称,并说出他们各自代表的精神。(为第三课时《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做准备)
(3)每组选出代表说出对福娃祝福的一句话。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注意引导,并给予对准备充分的肯定。)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和寻常百姓,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支撑下,勇敢地扞卫了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情为祖国动。
五、教学程:
第一环节:媒体,让我们看下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多媒体展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意在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有男装一款,5个系列女装分别为“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在和粉红色系列。服装的设计上,尽显中国元素,让中国的独特文化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作为中华儿女,时刻要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联,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引入并出示课题)
你我共织中国结—-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
情为祖国动—-爱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直面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教师更多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2)清明、端午节、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何意义?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思考。教师要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引导。)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出现了民间艺人消失、民间艺术衰微的现象。这要求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兴趣,以自己的能力让我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得以重新发扬光大。
活动四:直面外来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我们身边的外来文化,感悟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学生辩论,让学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外来文化。
第二步:学生辩论——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苏人版思想品德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资料。
(2)收集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的相关图片资料。
(3)查阅书本P25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辩论会的材料。
4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课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了辩论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短,没有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角色中去。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这方面能力题的训练。
二、教学课题: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第二课一共包括三个框题,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框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既是第一框题的延伸,又是第三框题的准备。因此,本框题在第二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正方:中华文化落时已久,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
反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排斥外来文化
第三步:学生辩论:(略)。
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刚才双方的辩论很精彩,让我们认识到,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对待我国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我所用。
(1)请学生代表说出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2)请你谈谈看到这些照片的感想,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任选一幅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愤怒或激动呢?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
第四步:总结过渡: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讨论,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命运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国家安危时,我们会同仇敌忾;国家昌盛时,我们会共贺同庆,这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
活动三:保护民族文化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
材料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活国大使馆
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的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愤怒,激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直接受到民族、国家命运的直接影响,这都是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的的引用相应的图片和课件,三番五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达到了和谐对话。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小组合作的提示,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