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候三省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这一体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而要写好人物通讯,采访是第一关键。

如何“挖回”你所需要的材料

一是迂回式采访。在确定了采访线索与采访对象之后,采访者一般急于想“挖到”第一手资料,因此,大都跟被采访对象闲聊,但多数情况下,采访对象都不便言辞或心有顾虑,一时难以向你倾吐“衷肠”。这时,你不要着急。然后,你可以转换采访对象,从对第一个采访对象熟悉的人身上入手,让旁边的人向你介绍对第一采访对象的印象和所知道的一些事实。这样,在情况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再跟第一采访对象接触,通过点滴言谈、眼睛观察和深度挖掘,逐渐找出你所需要的材料。这样,一手、二手资料都有了,采访也比较深入了,也基本上摸到了第一采访对象的精神实质和特点,将他作为通讯的主人公写起来也就不难了。通讯《她,象春蚕一样……》一文就是通过和采访第一对象黄爱玲身边的其他人,如生产厂长、工友们谈,了解了黄爱玲大致情况和一些典型事迹,再和她接触,发现、挖掘出了其特点、精神风貌的。发表后效果较好,黄爱玲成了本地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此文还在《中国劳动报》上予以刊登。

二是现场式采访。有的人物采访,就不需要用迂回的采访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慢,不直接,所得的材料也是“二手货”。你不妨深入采访对象的工作现场,跟采访对象本人谈,也可跟同事和领导直接谈,再仔细观察将作为主人公的采访对象工作的现场,他的一举一动,发问时的表情变化。长篇集体人物通讯《力量在这里凝聚》,就是作者深入现场,和厂长、技职人员、工人们攀谈,了解了他们的思想、喜怒哀乐,他们的工作,采访大约一周左右,全面地掌握了铸造这一行当的艰辛、创业的不易和干群那种发奋图强、争创效益的奋斗精神,全文从工人、厂长、一群排头兵三个层次来分别展现生活工作在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人们,发出后反响较好。

三是综合式采访。对有些重点人物报道,还要进行综合采访。这一方式能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采访对象方方面面的情况,既有别人的看法、观点,又有将作主人公的第一采访对象自己的言谈、举止、思想,又能在现场接触中发现一般性采访所发掘不到的内容和闪光点。通讯《圆梦人》就是从对离休老干部王杰熟悉的人和主人公两方面来挖掘材料,又在现场采访中升华主题写出的一篇佳作,此文荣获1994年度陕西省企业报协通讯类二等奖。

如何围绕主题做好文章

完成采访,便转入了写作阶段。初写人物通讯时,虽然也围绕一

个中心去写,材料应用往往过滥、过多,主题遭到淹没,而且容易犯大而全的毛病,这源于对人物的特点抓得不准与主题提炼不深所致。因此,人物通讯的写作需要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境界,挖掘动人的闪光点,从人物动人的事迹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来,这才算是逮住了实质性的东西。

一、人物通讯主题的提炼是一个升华、再造的过程

人物通讯的魂就在于是否抓住人物本身的特点,这是此人物区别于彼人物的关键所在。每一个先进典型人物都有他自身的特点,这是我们在写作中要极力追寻和提炼的,有的时候在采访中这一提炼过程就已经完成了,而有的时候是在采访后的深思中升华出来的。找到了所采访对象的主要特点、时代精神后,就要围绕这一主题选材,一般性的人物二、三件事例足矣,重点典型人物材料应用不妨充实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大,或反映主题不够得力的材料也应舍弃,以防影响整篇文章。材料要真实、可信、典型,不能离奇,使人觉得高不可攀。

《炉前“铁人”》一文写的是西飞铝业公司的熔化班班长梁贵滨。此人“其貌不扬”,略显干瘦,很难跟“铁人”的雅号相吻合。但经过采访发现,梁班长在腿部患有严重的皮炎的情况下,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加料、清炉。为该公司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奠定了基础。这时,一个“铁人”的形象矗立在其作者眼前,“铁人”就是梁贵滨的特点,就是要抓住这一特点来做好文章,也仅用了3件事例来表现人物,整篇文章干净利落,主题鲜明。

《路,在脚下延伸》写的是西飞

设计部的一位工程师李新明,

主要表现他在岗位上是如何成才的。采访完后,觉得这一科技人物的特点不好把握。经分析,感到李新明虽年龄不大,却是该部最大专业组的技术带头人,而且在科研中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最后把其特点定位在谦逊和勤奋上。这样一来,抓住了人物性格的这两个特点,文章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人物通讯的结构是构思的结果大有写头

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曾经说过,写文章如同盖房子,“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用斧。”这就是安排结构。人物通讯要写好,结构的安排要特别讲究。例如,开头要吸引人,中间过渡要自然,情节要有起伏,结尾还要收得有力,有画龙点睛之笔,要做到这些着实不易,这就需要一番苦心的构思。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魅力。

人物通讯的开头,应改掉过去定性的手法,寻求一种自然贴切生动的事件来作为突破口,使文章开头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孜孜以求为航空》一文开头:“五・一前夕,西飞材工所高级工程师张建舟被陕航局请到西安座谈。10位陕航系统的全国劳模、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局级科技标兵济济一堂,畅谈心曲,使这位计算机专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然后开始步入正题,介绍张建舟孜孜以求攀登科技高峰的感人事迹。由于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使这类科技人物通讯不那么干巴,显得柔和一些。

有了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但人物通讯的要害则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因为这部分,是支撑主题的关键所在。事例要选得恰当、有力、选材数量要跟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相适应。而且叙述要简洁、生动、要有起伏、有高潮、有低谷,随着情节的展开把文章一步一步推向深入,使人看后有回味、有思考。《“跑腿”主任———秋云珍》一文,写的是一位省级劳动模范秋云珍,她最大的特点是成天在车间和群众打成一片。记者采访时她正好在全厂最苦最脏的粗磨班询问用“清洗剂”代替汽油洗玻璃“试验”的效果。全文以贴切的现场对话和人物的一举一动展开,写出了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的意义。全文一直是现场感非常强的描写,读起来生动、感人,也能反映出一位领导干部埋头干实事的精神。

文章的结尾往往很关键,寥寥数语,但意味深长。有总结式的,有问答式的,有随意白描的,也有抒情的等等。《二十三年压蜡女》一文是表现西飞劳模周风仙的,结尾写道:“如今这个班有了位后继之人,看着这些压蜡女双手灵巧地在蜡台上“刺绣”,望着眼前一个个形态逼真、玲珑剔透的蜡模,周风仙的心里一热,眼睛湿润了……”。这浓浓的现场描写,带着浓浓的感情,是对劳模的肯定,也是对其奉献精神的阐释。■书法/大 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