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发肿瘤判定原则与肿瘤个案查重合并
肿瘤评价标准

肿瘤评价标准肿瘤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估肿瘤发展、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系列指标和方法。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肿瘤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肿瘤的分期、分级、组织学类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等内容。
首先,肿瘤的分期是评价肿瘤临床病程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临床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和国际癌症分期系统。
通过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临床病程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肿瘤的分级是评价肿瘤组织学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化程度、核分裂象等因素进行评估,常用的分级系统包括WHO 分级、布鲁克分级等。
分级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也是评价肿瘤的重要标准。
不同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于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评价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此外,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也是评价肿瘤的重要依据。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范围、转移情况等信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肿瘤评价标准是评价肿瘤发展、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依据,包括肿瘤的分期、分级、组织学类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等内容。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提高对肿瘤评价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多组学数据整合与解读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多组学数据整合与解读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研究中产生的大量多组学数据对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至关重要。
然而,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解读成为研究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在恶性肿瘤研究中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解读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所采用的常见方法和技术。
一、多组学数据整合的重要性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疾病,不仅涉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个层次的数据,还包括来自临床、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等多个领域的数据。
这些不同组学层次的数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因此,整合多组学数据能够为我们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肿瘤分析结果,有助于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二、常见的多组学数据整合方法1. 数据预处理由于不同组学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整合前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质量控制、标准化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将不同组学层次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转换、归一化、量化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融合,例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多组学数据整合的关键环节,它旨在发现不同组学层次间的关联和差异,并识别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通路等。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学检验、机器学习、网络分析等。
三、多组学数据解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多组学数据的解读是恶性肿瘤研究中的一大挑战。
由于数据量巨大且维度高,研究者需要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噪声、样本大小限制、批次效应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下几种策略被广泛采用:1. 结合公共数据库研究者可以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丰富数据资源来帮助解读多组学数据,例如基因表达谱、蛋白质互作网络等。
这些数据库提供了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实践的数据支持,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释多组学数据。
编码说明

一、ICD-10和ICD-O-3解剖部位编码的对应关系1、凡ICD-10和ICD-O-3解剖部位编码相同者,只列出一个码。
2、凡ICD-10和ICD-O-3解剖部位编码不同者,则分别列出,前为ICD-10编码,后为ICD-O-3解剖部位编码。
例如C22.9 C22.0 肝NOS,ICD-10编码是C22.9 ,ICD-O-3解剖学编码是C22.0。
3、C81.0-C85.9无单一对应的ICD-O-3解剖部位编码,一般说明部位的编入部位、说明是淋巴结的编入C77.-、原发部位没指明的编入C80.9。
4、C88.1-C95.9,除C92.3髓样肉瘤外,对应的ICD-O-3解剖部位编码为C42.1(骨髓)。
C92.3,发生在哪个部位ICD-O-3解剖部位编码就编到哪个部位。
5、C42.- 仅用于ICD-O-3 ,无单一对应的ICD-10 编码,一般对应ICD-10编码为C81.0-C96.9。
二、癌前病变的形态学编码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癌1、原位癌8010/22、上皮内瘤变III级8077/23、常见上皮鳞状上皮8070/2移行上皮8120/2乳腺导管上皮8500/2三、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四、多原发病例的报告同一个病例有多个原发肿瘤的,报告第一个原发肿瘤时应录入身份证号;报告第二个原发肿瘤时不填身份证号(以免查重时误删),在诊断后面加“(多原发)”。
五、编码必须与“诊断”、“病理学类型描述”相符所有的编码均是根据“诊断”和“病理学类型描述”进行选择的,所有的编码必须与诊断和病理学类型描述一一对应,只有“诊断”或“病理学类型描述”中提到,编码中才能出现,不能前后不符。
1、ICD-10编码、ICD-O-3解剖学编码如果所报病例的诊断确切到病变器官等的具体位置,“诊断(中文描述)”或“病理学类型描述”也应具体填写到具体位置,例如“右肺上叶鳞状细胞癌”(C34.1)、“贲门癌”(C16.0)。
如果所报病例的诊断没有特指病变器官等的具体位置,ICD-10编码、ICD-O-3解剖学编码也应根据诊断,编码到未特指的部位,例如诊断“肺癌”,ICD-10编码、ICD-O-3解剖学编码均是“C34.9支气管或肺,未特指”;诊断“胃癌”,ICD-10编码、ICD-O-3解剖学编码均是“C16.9胃,未特指”。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长,给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提供肿瘤患者的诊疗服务,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该制度的背景、定义、目的、流程和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肿瘤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涉及外科、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等多个专科的医生,而且每个病例病情各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门诊制度往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医生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可能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二、定义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指的是通过医生之间的跨学科协作,提供全面、个体化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
该制度强调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将不同专科的专家集中在一起讨论病例,达成共识。
三、目的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旨在通过信息共享和意见交流,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肿瘤诊疗方案,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具体目的包括:1. 促进医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促成综合治疗团队,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的诊疗方案。
2. 提供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减少误诊、漏诊和不必要的治疗。
3. 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4. 促进病理知识的交流和提高,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5. 增加患者的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满意度。
四、流程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流程:1. 病历资料的收集:患者及其病历资料将由主治医生提交到综合医疗团队。
2. 会议召开:综合医疗团队的专家将根据病历资料召开会诊会议,对病例进行全面讨论。
3. 讨论和制定治疗方案:会议上,各个专科的专家将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发放会诊报告:会议结束后,通过书面形式向主治医生和患者提供会诊报告,包括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5. 治疗实施:主治医生根据会诊报告中的建议,为患者实施治疗方案。
五、优势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在肿瘤诊疗中具有重要优势,如下所示:1. 综合性:集合了不同专科医生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全面、综合的诊疗方案。
多部位原发肿瘤最基本的定义

多部位原发肿瘤最基本的定义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定义
2.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常见类型
3.多部位原发肿瘤的诊断方法
4.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治疗方式
5.病例分析
正文
多部位原发肿瘤是指在一个人体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
这种病症较为罕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常见类型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这些类型的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如果一个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这些肿瘤,那么很有可能是多部位原发肿瘤。
诊断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活检等。
临床表现主要通过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影像学检查则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活检则可以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肿瘤的性质。
治疗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治疗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以一位病人的病例为例,该病人同时患有肺癌和乳腺癌,经过影像学检查和活检后,确定为多部位原发肿瘤。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总的来说,多部位原发肿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
肿瘤登记报告

• 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所规定的全部恶性肿瘤(C00 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D32.0 - D33.9)和(D42 – D43.9) ,所有发病和死亡个案均 为登记报告对象。
二、报告对象
• 1.凡在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 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X线、CT等检查 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 报告卡。
•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 补报,并需核对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需分别填 报。
三、报告单位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为肿瘤报告责任单位, 包括省部属医院、教学医院、部队医院、 专科医院(肿瘤、结核、传染、妇幼、儿 童医院)、企业职工医院、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 服务站。
肿瘤编码四步法-1
• 第一步:看懂肿瘤报告诊断文字 –需分清 • 是恶性还是良性? • 是原位癌还是交界恶性? • 是实体瘤还是血液淋巴系统肿 瘤
肿瘤编码四步法-2
• 第二步:根据诊断部位或名称寻找 ICD-10与ICD-O-3 解剖部位编码 –部分肝癌、黑色素瘤、间皮瘤和 淋巴瘤、白血病等可直接寻找疾 病名称编码 –除特别说明外一般ICD-10与 ICD-O-3的解剖部位编码是一致
村卫生所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 村卫生所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每月 应主动收集确认本村或社区中新发或 已死亡的肿瘤病例,并负责填写《肿 瘤报告卡》 和《肿瘤登记册》,于每 月5日前(国定假日顺延)上报上级乡 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肿瘤命名与编码 编码结构
C __ __.__C__ __.__M-__ __ __ __/__ __ D __ __.__C__ __.__M-__ __ __ __/__ __ I ① ②.③II ①②.③III-① ② ③ ④/⑤ ⑥
什么是重复癌

什么是重复癌
重复癌也称多原发癌,是指同一个体或多 个器官,同时(同时性重复癌)或先后( 异时性重复癌)存在≥2个各自独立的恶性 肿瘤。
重复癌的病因与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宿主的基因易感性及遗传因素:癌症患者多有基因 易感,对外界环境的致癌因子包括大量吸烟、饮 酒较为敏感; 放化疗:放化疗一方面存在治疗效应的同时,也可能 导致正常细胞 DNA受损、转换、断裂等从而引起 基因突变、染色畸变、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 丢失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包括生化毒物接触、吸烟、 饮酒。
重复癌诊断标准:
每个肿瘤都必须明确是恶性的; 每个肿瘤必须发生在不同的部位; 每个肿瘤必须有不同的病理形态; 必须排除转移。 根据原发肿瘤发生的间隔时间分为同时性重复癌 和异时性重复癌,≤6 月者为同时性重复癌,>6 月者为异时性重复癌。
重复癌会加重癌症患者的病情,并给治疗带来难 度。 对我们而言,要避免重复癌的发生,或减少重复 癌的发生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生化 毒物,戒烟戒酒。 同时,在癌症的治疗中,为避免放化疗等传统治 疗的副作用伤害,可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技术,来 减毒增效,通过重塑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来达 到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延长患者 生存期的目的。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0)(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三)子宫内膜癌 (108)(四)外阴癌 (110)(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应运而生,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意义、流程和优势。
一、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意义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是指各专业医生在会诊中汇报病情、讨论治疗方案并达成共识的一种制度。
其主要意义在于:1. 综合专业知识:肿瘤治疗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多学科联合会诊使得不同学科的专家能够一起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综合的治疗建议。
2. 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肿瘤患者的情况各异,仅仅依靠一个专科医生的意见可能无法满足个体化的需求。
而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术后追踪和复诊:肿瘤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保证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能够得到全面的术后追踪和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流程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具体流程会因医院和科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会诊申请:通常是患者的主治医生向多学科会诊团队提出会诊申请,注明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和治疗需求。
2. 会诊团队评估病情:会诊团队收到申请后,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查阅相关病历和检查报告,并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3. 会诊讨论:会诊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会诊讨论中逐一汇报病情、提出治疗建议,并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4. 达成共识: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会诊团队成员达成共识,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5. 治疗方案执行:根据会诊结果,主治医生与患者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并安排后续的治疗计划。
6. 术后追踪和复诊:患者完成治疗后,会诊团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术后追踪和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优势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病例讨论:多学科联合会诊提供了不同专业医生共同讨论病例的机会,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可以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病案信息学考试要点

1.病案的作用?分别用于什么地方?①医疗作用备忘可复习和掌握病人的健康史,对于病人的病情判断、诊疗计划至关重要。
②研究作用备考用于临床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案例的研究③教学作用备考病案被誉为活的教材。
教科书是临床的典型病例,在实际工作中,不典型病例是很常见的。
④管理作用备考病案中包涵了大量医疗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已成为管理者的重要管理依据.⑤医疗付款作用凭证病案如丢失,等于在医疗付款中失去凭据,会遭拒付。
医嘱中记录了什么,那么相应的病案记录中也必须有对应记录或报告单。
⑥医疗纠纷和医疗法律依据作用守信、备考守信是医患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除此之外,还涉及备考功能,它可以证实医疗活动的真实性。
⑦历史作用备忘、备考病案记录了人的健康史以及对疾病的抗争史,也可以反映某一时期的特殊历史事件。
2.世界上第一个病案室?1897年建于美国波士顿麻省综合医院3.病案人员床位比?发达国家:病床/病案管理人员一般为:10-15:1。
2010年原卫生部医管司重新修订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中规定: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专门从事住院病历管理的人员与医院病床比不得少于1:50;专门从事门诊病历管理的人员与医院日均门诊量的比不得少于1:300。
4.集中挂号的缺点是什么?优点:符合人们传统就医习惯,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就可以挂号,且方便患者挂多个科的号,及节省挂号工作人员.缺点:挂号集中在一处,挂号高峰时段人多拥挤。
5.临时就诊卡的特点?是指每次就诊发一张卡,它的ID号是一个序列号,不能将病人的不同次医疗信息关联起来。
特征:是只以医疗机构内的一次性医疗活动为目标。
不与病案号关联。
不能将病人的不同次医疗信息关联起来。
没有预约功能。
6.门诊挂号系统涉及哪几类医疗信息?患者信息、医师信息、财务信息和挂号员信息7.病案的三种排列方式缩写?国际疾病命名法的简称?排列方式:①一体化病案(IMR):所有病案资料严格按照日期顺序排列,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混合放在一起;②资料来源定向病案(SOMR):根据资料来源排列的病案,将不同来源的资料按同类资料集中在一起,再分别按时间顺序排列,我国大都采取这种方法;③问题定向病案(POMR):根据问题记录排列的病案.国际疾病命名法的简称:IND8.病案首页的四种病情?①有;②临床未确定;③情况不明;④无9.手术分级——四级分别是什么意思?根据手术的风险和难易程度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①一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②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③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④四级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手术。
肿瘤登记质量控制

分类应按照国际疾病肿瘤分类(ICD-O3)。
组织学 4 编码,如果没有具体的病理学类 型则编码为M8000。
评价有效性的指标
病理组织学诊断所占百分比HV%或MV%>66% • 既是完整性的指标,又是有效性的一个指标。 • 不同部位、 不同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不同),HV%存在
(1) 到医院、诊所或研究机构因怀疑恶性肿瘤问题而首先就 诊或入院的日期; 或者:
(2))由临床医生首先诊断或首先由病理学家报告(提及恶性 肿瘤)的日期;或者:
(3) 死亡日期(首先由尸检等诊断的病例,其在存活时未怀 疑过恶性肿瘤)。
• 发病日期:肿瘤没有明确的发病日期,只能依据最早一次 诊断为本肿瘤的诊断时间,若以后报告有比这次报告更早 的诊断日期,就要修正为更早的那个日期。肿瘤发病时间 界定不清,会造成发病年度数据波动大,影响可比性。
D33.0—D33.9)
建立完善的登记资料收集渠道
•县乡村三级报告网络 •各类医疗保险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全民医保)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死亡资料
县级肿瘤登记处
• 配备专人直接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手工建卡及计算 机录入。
• 肿瘤登记处应对下级机构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督导 检查及业务培训;
• 简单而言就是要使我们肿瘤登记资料可比、完整、有效、 及时。
可比性 Comparability
• 可比性是指各登记处之间恶性肿瘤发病 率的不同不是因为各登记处之间的数据 质量不同而产生,结果是真实可比的。
• 可比性的一个基本的先决条件是采用一 套通用的标准或定义。
肿瘤诊治中常用病理诊断的规范

肿瘤诊治中常用病理诊断的规范肿瘤病理学是外科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明确肿瘤性质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生确定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
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
一、病理检验的一般程序(1)标本的验收登记。
(2)标本的大体检查,组织学取材。
病理诊断不仅包括熟知的显微镜下观察明确肿瘤性质,在得到一张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之前,病变组织的大体检查(又称巨检)同样非常重要,它是获得能够真正代表肿瘤性质的病变组织的极其关键步骤。
(3)切片的制备。
(4)显微镜检查。
(5)相关诊断技术的选用。
(6)病理诊断报告。
二、常见的病理检查及诊断方法1.细胞病理学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
2.组织病理学(1)常规石蜡切片:是病理学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取材可以广泛而全面,制片质量比较稳定,阅片相当习惯。
(2)快速石蜡切片:是将上述过程简化,可适用于各种标本的快速诊断,尤其是软组织肿瘤或宫颈锥形切除标本,但是有时制片质量不易掌握。
(3)冰冻切片:对手术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4)印片和刮片:此法一般作为应急措施或其他诊断方法的辅助手段,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3.常用肿瘤病理辅助诊断方法(1)特殊组织化学:为了显示与确定组织或细胞中的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需要分别选用相应的显示这些成分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进行辅助诊断。
(2)免疫组织化学:主要应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功能分类、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组织起源和指导临床治疗等。
(3)原位杂交:目前在国内已用于检测乳腺癌Her-2 基因扩增,淋巴瘤相关EB 病毒,以及泌尿和软组织等多个系统肿瘤、一些罕见肿瘤的特异性融合基因;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的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4)流式细胞分析(FCM):常用于淋巴瘤的辅助分型、细胞核DNA 含量的测定等。
(5)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疑难肿瘤的诊断、鉴别和探讨肿瘤组织发生等有一定的帮助。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多组学数据整合与综合解读策略

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多组学数据整合与综合解读策略恶性肿瘤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展机制、找寻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进展,研究人员不断地积累各种肿瘤研究相关的数据,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多组学数据。
然而,这些数据的解读和整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多组学数据整合与综合解读策略。
一、研究目标和数据来源在进行多组学数据整合之前,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确定合适的数据来源。
研究目标可以是寻找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或预后,或者揭示肿瘤发展的分子机制等。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公共数据库、文献报道和自己实验室的实验数据等。
二、数据预处理与清洗多组学数据可能会受到实验条件、测量误差和技术平台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数据整合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和清洗。
这包括去除缺失值、纠正表达值的偏移和标准化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批次效应和其他潜在的实验差异,并对数据进行校正。
三、数据整合与分析策略数据整合的关键是将多个数据来源的信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常见的数据整合方法包括基于基因集的富集分析、共表达网络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
基于基因集的富集分析可以通过比较基因集在不同样本中的富集程度来识别潜在的功能模块或代谢途径。
共表达网络分析则可以通过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来发现相关的基因模块或驱动机制。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训练模型来预测肿瘤的分类、预后或治疗反应。
四、结果解释与验证在数据整合与分析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
解释可能包括对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的解释、新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或患者亚型的分类等。
验证可以通过外部数据集的独立检验、生物实验验证或临床研究来完成。
验证的目的是确认结果的可靠性和应用前景。
五、数据可视化与结果报告为了更好地传达研究结果,数据可视化在多组学数据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各种交互式可视化工具来展示不同数据层面的关系和模式,如基因网络图、热图和散点图等。
多原发肺癌iaclca标准

多原发肺癌iaclca标准
多原发肺癌(IA-CLCA)是指在两个或以上不同的部位同时出现的肺癌。
这种病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因此需要规范的IA-CLCA 标准来指导医生的工作。
IA-CLCA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筛查:对于有烟草或其他致癌因素暴露史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的肺部CT检查,以尽早发现IA-CLCA。
2.诊断标准:IA-CLCA的诊断需要通过组织学、影像学、基因学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分析,同时排除其他病变。
3.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IA-CLCA病例,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4.随访:对于接受治疗的IA-CLCA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记物检测。
总之,IA-CLCA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对这种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 1 -。
肿瘤登记软件使用介绍

• 变量 - "性别"
• 运算符 - "=" • 值 - “女性”(从字典中选择)
• "和"
• 变量 - "年龄" • 运算符 - ">" • 值 - 键入 "60"
• "完成"
1-22
利用快速筛选
例如:选择60岁以上的女性,先点击….筛选工 具右侧的“笑脸”按钮,然后选取
1-23
排序
• CanReg4一共有7条索引:
• 发病日期/出生日期
• 年龄 = 发病 - 出生
• 发病日期/死亡日期
• 部位/形态
• 形态/行为
• 性别/部位
• 性别/形态
• 年龄/部位
• 年龄/形态
• 年龄/部位/形态
• 部位/行为
1-42
重卡检查
• 搜寻可能属于同一个病例的记录,既查 重
姓名 姓名拼音 身份证号 性别 年龄 出生日期 婚姻状况 民族 职业 省(市、区、县) 详细地址
Names Name
Pinyin PinyinN.
Idno
IDNo.
Sex
Sex
Age
Age
Birthda Birth Date
Mari
Marriage
Trib
Tribe
Occu Occupation
Addcode Addcode
1-6
CanReg特点
• CanReg4可扩充登记项目和数据质量检 查项目
• CanReg4目前已有:英语、法语、西班 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泰国语和 简体中文版等版本。各语言版本之间, 可以方便地进行转换
多部位原发肿瘤最基本的定义

多部位原发肿瘤最基本的定义一、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基本定义多部位原发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是指在同一患者体内同时发生的不相关部位的恶性肿瘤。
这种现象与转移性肿瘤不同,转移性肿瘤是单一原发肿瘤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生长和扩散。
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
二、多部位原发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区别1.发病部位:多部位原发肿瘤发生在不同部位,而转移性肿瘤是在原发肿瘤基础上扩散至其他部位。
2.病变性质:多部位原发肿瘤通常是良性或恶性的,而转移性肿瘤通常是恶性的。
3.发病原因: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原因各异,转移性肿瘤的原因与原发肿瘤相同。
三、多部位原发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多部位原发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具有易患肿瘤的遗传基因,使得他们在面临相同致癌因素时更容易发病。
此外,长期暴露于致癌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也可能增加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发病风险。
四、多部位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多部位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而异。
患者可能出现单一肿瘤的症状,如肿块、疼痛、溃疡等,也可能出现多个肿瘤的症状。
诊断多部位原发肿瘤时,需结合影像学、病理学等多种检查方法,明确肿瘤的部位、性质和病变程度。
五、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治疗和预防策略1.治疗:针对多部位原发肿瘤的治疗较为复杂,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肿瘤类型和病变程度等因素。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在治疗多部位原发肿瘤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预防:预防多部位原发肿瘤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增加运动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肿瘤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肿瘤病变。
总之,多部位原发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类型,患者需充分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以便在面临肿瘤威胁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
多原发肿瘤判定原则与肿瘤个案查重合并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在定义多原发癌症时被认为是单一部位的部位编码组合
实际发病部位 C01、C02 C00、C03、C04、C05、
C06 C09、C10、C12、C13、
C14 C19、C20 C23、C24 C33、C34 C40、C41
组合部位简称 舌 口腔
登记编码 C02.9
C06.9
合并原则
诊断日 姓名 期
2018黄梅芬 12-11
2018黄梅芬 12-18
2018黄梅芬 12-31
2018邓树光 12-09
2018姜婵芳 12-29
疾病名称 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病
附属诊断疾
其他诊断疾病名称
病名称
肺肿瘤(肺癌并双肺、双侧肾上腺、肝转
移可能性大),呼吸衰竭,骨质疏松 ,腰椎间
的编码。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组织学类型组合
推荐规则 成对器官(如乳腺)发生的恶性肿瘤,下列情形应该登记: 1、发生在不同侧(即使形态学相同); 2、形态学不同;
但除外: 形态学相同的卵巢肿瘤; 肾母细胞瘤(Wilm`s肿瘤); 视网膜神经胶质瘤。 当它们两边都发生时,也都当作一例登记
15 Kaposi肉瘤
9140
16 其它特指类型的肿瘤 8720-8790,89308936,
8950-8983,90009030,
9060-9110,92609365, 形态学为同一组,计做一例癌症,但形9态3学80实-际9是53多9样的,使用数值 最1高7的I非CD特-O形指态类学型编码的形肿态瘤学编码有8特0指00的-,8就00应5该忽略掉非特指
4 其它特指类型癌 8030-8046,8150-8157,8170-8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在定义多原发癌症时被认为是单一部位的部位编码组合
实际发病部位 C01、C02 C00、C03、C04、C05、
C06 C09、C10、C12、C13、
C14 C19、C20 C23、C24 C33、C34 C40、C41
组合部位简称 舌 口腔
登记编码 C02.9
C06.9
多原发肿瘤判定原则 肿瘤个案查重合并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年12月30日
1
授课内容
多原发肿瘤概念 多原发肿瘤判定原则 肿瘤个案查重合并
多原发肿瘤概念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指同一患者的同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
4 其它特指类型癌 8030-8046,8150-8157,8170-8180,
8230-8255,8340-8347,8560-8562, 8580-8671
5 非特指类型癌NOS 8010-8015,8020-8022,8050
6 肉瘤和软组织肿瘤 8680-8713,8800-8921,8990-8991,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1932年,Warren等制定了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并沿用至今: ① 每一种肿瘤须经组织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 ② 每一种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 ③ 必须排除互为转移的可能性; ④ 肿瘤发生在不同部位,两者不相互连续,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同一 器官不同病理类型, 且相互无任何关联的多原发恶性肿瘤很多 2005年,国际编码规则在以上标准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如果发生在相 同器官或在成对器官中组织来源相同,则不属于多原发恶性肿瘤。
9040-9044,9120-9125,9130-9136,
9141-9252,9370-9373,9540-9582
7 间皮瘤
9050-9055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组织学类型组合
血液和淋巴系统肿瘤 8 白血病
9840,9861-9931,9945-9946, 9950,9961-9964,9980-9987
咽
C14.0
直肠 胆道 肺 骨
C20.9 C24.9 C34.9 C41.9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组织学类型组合
1 鳞状和移行细胞癌 8051-8084,8120-8131
2 基底细胞癌
8090-8110
3 腺癌
8140-8149,8160-8162,8190-8221,
8260-8337,8350-8551,8570-8576, 8940-8941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规则3有二个例外: 一:一些全身性或多中心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卡波西肉瘤和 间皮瘤,可能同时涉及多个器官,但不能算多发。 二:形态学不同的肿瘤,即使是同时发生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也是 多发性肿瘤。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多灶性肿瘤(Multifocal Tumors)/多中心性肿瘤(Multicenter Tumors) 指的是同一部位或组织内发生的多个不相连接、相互分离的 肿瘤,是单一癌症,不是多发癌。如膀胱、鼻咽、结肠等处经常可发生 多灶性肿瘤。 皮肤癌比较特殊,IARC/IACR认为只有第一个有明确组织学类型的皮肤 癌才算是新发,除非,后发皮肤癌的病理类型不同。如先发皮肤癌的病 理是恶性黑色素瘤,后发的是基底细胞癌或其它。
15 Kaposi肉瘤
9140
16 其它特指类型的肿瘤 8720-8790,89308936,
8950-8983,90009030,
9060-9110,92609365, 形态学为同一组,计做一例癌症,但形9态3学80实-际9是53多9样的,使用数值 最1高7的I非CD特-O形指态类学型编码的形肿态瘤学编码有8特0指00的-,8就00应5该忽略瘤诊断标准-组织学类型组合
推荐规则 成对器官(如乳腺)发生的恶性肿瘤,下列情形应该登记: 1、发生在不同侧(即使形态学相同); 2、形态学不同;
但除外: 形态学相同的卵巢肿瘤; 肾母细胞瘤(Wilm`s肿瘤); 视网膜神经胶质瘤。 当它们两边都发生时,也都当作一例登记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①多原发癌的存在不取决于时间,可同时或先后发生。 ②每一个原发癌起源于一个组织或部位,而不是侵袭、复发或转移; ③一种组织、一个器官和成对的器官仅应发生一个肿瘤,所以当发生二 个以上的肿瘤时,首先应考虑多灶性、多中心性,而不是多原发性。 ④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系统(或灶)的肿瘤,如卡波氏肉瘤和造血 系统肿瘤只能算一个肿瘤,而有些肿瘤具有不同的形态,即使它们在同 一个部位也应算作多原发癌。
9740-9742
13 组织细胞和附属淋巴样细胞肿瘤 9750-9758
14 非特指类型
9590-9591,9596,9727,9760, 9800-9801,9805,9820,9832, 9835,9860,9960,9970,9975, 9989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组织学类型组合
及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同时性恶性肿瘤: 指2种以上的恶性肿瘤在6个月内接连发生 异时性恶性肿瘤: 指2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间隔超过6个月。 三重恶性肿瘤,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时间
间隔判定属同时性或异时性。
多原发肿瘤概念
多原发恶性肿瘤以双重恶性肿瘤为主,三重恶性肿瘤较少,四重及 以上恶性肿瘤罕见。一般认为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较同时性多原 发恶性肿瘤多。
ICD-O-3 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组织学类型组合 简单判定方法
肿瘤数 部位 组织类型 应登记肿瘤数 说明
相同 2个以上
不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1个
9 B细胞肿瘤
9670-9699,9728,9731-9734, 9761-9767,9769,9823-9826, 9833,9836,9940
10 T细胞和NK细胞 肿瘤
9700-9719,9729,9768,98279831,9834,9837,9948
11 霍奇金淋巴瘤
9650-9667
12 肥大细胞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