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
(2)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意识。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2(情感态度观点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点,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 使用
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学会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自觉依法律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

只有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
1
的意识,才能自觉依法律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问题,以及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

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水平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

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实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

所以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材首先从增强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意识入手,通过度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协助学生增强法制观点,自觉预防犯罪;其次提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最后,培养学生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引导学生提升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在将来走向社会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学情分析因为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间不长,文化知识薄弱,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心智还不成熟;还因为思想意识、心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爱钻牛角尖,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个别中职学生误入犯罪歧途。

所以对学生来说,需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时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有学习法律知识
2
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

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问题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它已经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

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呢,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十课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看一看教材首先提到什么观点, 一、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大家来说一说小华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小华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且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

概括地说,就是贪婪自私,价值观扭曲。

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对未成年人实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116—117页,我们阅读课本上的案例,再继续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3
我们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略)
读得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老师把每个问题布置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由各组派代表来总结发言好不好,
?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
?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
?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进一步探讨总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

找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

层层推动,深入探究,即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实行思维整合~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实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据教材内容回答对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教育,并结合课本上的案例讨论,分析说明龙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总结: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点,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
(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

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

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

”一张纸条被即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

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总结: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点扭曲,不能准确对待父母、邻居和金钱。

归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水平低,价值观点扭曲,缺乏准确的交友观。

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点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

由学生叙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

(略)
4
(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讨论总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水平,充分使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在中学阶段预防犯罪的发生,健康成长,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设置问题>
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

(略)
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

由学生讲述。

(略)
生活中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

说一说:
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2.
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试一试)写出一个小贴士:预防犯罪的小提示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自觉预防犯罪,还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呢,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地讲就是——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公民还能够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看课本120页第1自然段。

比一比,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5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举例:2008年抗震救灾小英雄事迹介绍。

(略)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由这些感人的事迹,我们能够看到见义勇为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见义勇为有着重要意义。

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学们,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但有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P120[互动在线],回答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

(略)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见义智为的内涵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的方式提醒受害者,而不是贸然与小偷打斗;或者打110报警……等。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预防犯罪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

6
【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下面我们来分析材料中主人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材料)无影“杀手”
2008年7月14号下午五点多~上海浦东曹飞在家中服毒自杀~年仅27岁。

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第一句话是“别碰纸杯~剧毒氰化物”。

氰化物毒性很强~摄入几秒钟就使人致死且无救~对其生产、销售、运输都受到严密监控。

随后一个多月里~河南的小亮、宁波的李某也因服用氰化钠自杀死亡。

为什么受严密监控的氰化钠会落入三个普通自杀者手中呢,经警方侦察发现~它来自哈尔滨杨海东手中。

审讯中交代~他从网上查阅信息并从网上邮购过来~然后再加价倒卖给三位自杀者~从中牟利2万元。

而且他还有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单20多份——危险在扩散。

2009年2月13号~杨海东因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升
(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分析案例,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理解掌握,实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

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和例子,及培养见义勇为品质、见义智为品质,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要积极预防犯罪行为,同犯罪作斗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对照板书总结。

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实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
7
1. 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

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

(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 (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2. 2003年3月22日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初二女生小苏坐公交车回家时~无意发现一个男子正盯着一名60多岁用手机与人通话的老太太。

突然该男子夺过老
太太的手机跳下车~跑出十几米远。

小苏见状把书包抛在地上~跳下车追歹徒。

曾是足球队员的她飞起一脚踹了过去~歹徒像足球一样在地上翻滚~挥手一刀划过了小苏的腋间。

随后歹徒抛下抢来的手机~穿过数十个围观者扬长而去。

当时没有一人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而老太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

一名摩的司机则称赞小苏:“好样的:”晚上小苏洗澡时才发现伤口~被送到医院缝了六针。

(1)谈谈怎样看待小苏的见义勇为,
(2)面对歹徒时,我们该怎么做,
使用上述两个案例材料实行课堂练习,利用案例强化理解,通过解决设置问题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实行水平升华。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
1.完成学生用书[素质演练]部分练习题。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见义勇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很多于500字)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升理解。

[板书设计]
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避同免犯误罪入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行犯为罪作
歧斗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争途
8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升——水平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根据案例从不同角度设计分析问题,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

同时,实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水平,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拓展知识、创新水平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