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研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衔接着幼儿在家庭中的数学认知与入园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衔接性作用。让小班幼儿高效且充满趣味地学习数学,是小班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

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就必须坚持数学活动生活化的思路。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展开了研究。

一、xx小班数学生活化的意义与理解

幼儿园小班数学生活化作为一种幼儿教育的理念,对一线幼儿教师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又是如何理解这样的意义,直接影响着小班幼儿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效果。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至少存在如下三点意义及其理解:

其一,小班幼儿的数学建构需以生活题材为基础。小班幼儿在入园之前已经有过丰富的数学建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生活对象作为思维加工对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的生活题材就是数学建构思维的源泉,对于数学活动的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基础,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也就是应有之义。

其二,小班幼儿的数学建构思维与生活高度相关。从思维的角度关注幼儿的数学活动,可能发现幼儿的思维方式大多决定于生活。生活中,幼儿对数的认识,以及类似最简单的1+1=2,都有深深的生活烙印。譬如对于简单的数的认识,是与具体的生活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父母指引下将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碗抽象成一个具体的数字“1”,就是一个生动的数学活动。

到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会更具数学特征,这些数学活动需要从生活中汲取智慧。

其三,生活需要引领着小班幼儿数学建构的方向。小班数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理论引导,笔者以为生活需要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性指标,笔者以为幼儿的数学活动非为纯粹的数学知识建构,而是为了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幼儿面对生活事物时反映出的想法与做法。比如说在学数数的时候,就有幼儿午睡脱衣服时自觉地数数,这实际上就是数数的数学活动在生活中的一种迁移。

二、基于小班幼儿特点的生活化数学活动

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有什么样的行为,决定于其思维特点,而这也是笔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对数有特殊的敏感性。当教师将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提取出来时,幼儿便会对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比如说在分发副餐时如果所发物品如苹果有大小多少之分,幼儿就会有直接的反应;二是对数的最简单加减有一种直觉性。我们还发现,当他们面对简单的计算需要时,也会将生活中形成的最简单的加减的技能迁移到数学活动中来。我们知道幼儿数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引导他们认识“数”与“形”,幼儿在区角游戏中面对不同形状、颜色、数量及其变化时,一种数学直觉就会出现,他们会自发地从数与形的角度去观察、比较面前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一种数学思维。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研究中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尽量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考虑。比如说数数的数学活动,笔者就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幼儿面对一些简单的教具,而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植物、建筑等,当幼儿面对同一种植物如冬青时,他们会比较这个园圃与相邻场所冬青的数量,也会比较这个建筑与那个建筑窗户的个数等,蕴含在这个过程中的数数,看起来不是活动的主题,但实际上是幼儿思维加工的重要对象。

由于生活元素的参加,幼儿的活动便具有了兴趣特征。这种寓趣于活动的方式,保证了数学活动的高效性。

笔者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笔者随机将不同数量(1~4张不等)、不同形状(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的彩色(红黄绿三种颜色)卡纸分发给幼儿,然后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指定形状让幼儿分类,此时幼儿就会忽视颜色因素,只根据形状分类,然后笔者让幼儿分别确定不同形状的卡纸的数量。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思维会经历比较、分类、数数、加减等思维,但如上一个活动,数学活动又以幼儿感兴趣的分类活动等作为驱动与保障,因而效果益彰;第二步笔者让幼儿自己选择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分类计数。这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更强,活动动机也更为强烈,活动过程更为热烈。分类比较数数的思维可以得到深化。

三、数学活动生活化须是小班幼儿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