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

合集下载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返 回心房。如果某—折返的激动非常迅速地到达心房 , 恰逢心
点,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时, 虽出现不同传导束激动心室的
交替出现, 但多数都是 由异常传导束激动心室。④ 以上三种情 况交替出现 , 本例属于此种情况。LoShmo e ea rh总结预激综合 t
房肌处于易激期 , 即引起心房颤动。心房激动可通过四种不 同 方式向室内传导。①从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径路 F 传。而经旁道
发作时查心电图( 1 ) 导联连续 录示: 图 B 为I 出现连续 宽大畸
替出现, 各较窄的 Q S a 波群与窦性正常房室传导的 Q S R 波群与
窦性正常房室传导的 Q S波形态略有差异 , R 之间隐见“, f波。各 , 宽大 Q S波起始部分为一向下的小波( R 分析系 8波 )另有一种 , QS R 波群形态是介于上述两种之 间的融合波, 起始部分亦为向
征, 心率不匀齐 , 且似可见 f , 波)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 收稿 :0- - ) 2 8 3 5 0 02
并发心室内差异传导, 可使 Q S R 波群增宽、 变形。②由异常的
房室通道及正常房室传导径 路共 同激动心室。Q S波群开始 R 有 8波并略增宽( 室性融合 波) 它的出现对明确诊断十分重 ,
30 8
J U N LO R C IA L C R C R I L G S 2 0 ) o. 7 o 5 O R A FP A TC LE E T O A D O O Y J ( 0 8 V 11 . N

病例分析 ・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1 例
包 卫方 陈涛序
下的 8 波。心电图诊断: ①间歇性 A型预激综合征 ; ②阵发性心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摘要】预激综合征是心房颤动传导到心室的过程中,提前通过附加旁道使心室提前激动的一种综合症,预激综合征患者合并有心房颤动时易发生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是十分必要的,现对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其心电图的生理特点,病例特点,电复律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相关药物如胺碘酮、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的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发病机制;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4-02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1.5%-39%[1],当其并发房颤后,最危险的是发生室颤,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复律,对于尚未发生休克和心衰的患者首选药物治疗,如果旁路不应期短,则旁路下传的冲动可以极大地加快心室率,致使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进而形成室颤,危及生命。

1 发生机制预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异常的房室旁路的存在,这种方式旁路多为快反应纤维构成,其具有短暂的不应期,传导速度快的特点,且没有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

在预激综合征中,常常会发生阵发性房颤,由此可以证明这种旁路传导纤维的存在极易引发房颤,经过多方面调查,在临床中方式旁路可以起到触发并维持房颤的作用,若进行射频消融其转复效果比较好,由此可以证明,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主要致病机制为心室预激进而导致心室肌提前收缩,从而使得心房和心室的跳动不协调,使得旁路纤维收到信号,产生旁路传导,从而引起房颤[2]。

此外,还有研究说明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发生机制为波峰相撞,即经过旁路传导的心房激动与心房内的传导发生波峰相撞,进而使得相撞的波峰扭转或破碎,进而促使房室传导阻滞和折返的发生,从而发生房颤,发生房颤后波峰的继续相撞可维持房颤的发生。

还有学说认为[3],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旁路传导无任何关系,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心房本身受损,进而使得机体被迫选择旁路进行传导,造成房颤。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探讨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探讨

differences in age, left atrial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groups.
The rate of presense of retrograte conduction in accessory pathways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多普勒在产科方面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为临床医生了解胎儿情况提供了 一种新的较为可靠的方法[4]。国内常洪波等[5]报道超声对唇腭 裂的检出率达 85.2%,滕想等[6]报道其研究组超声对唇腭裂的 检出率为 84.21%。本组病例唇腭裂检出率为 81.8%,与之前 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最佳时间
【关键词】 电生理学;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阵发性;导管消融,射频电流;P 波离散度;心电描记术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Wolff -Parkinson White syndrome JIAN Ligu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 versity, Zhengzhou 450014)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PAF patients with WPW syndrome suggest the inhomogeneous and discon-
tinuous propagation of sinus impulses. Conclusions The shorted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s of accessory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课件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课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 、抗凝药和β受体拮抗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和剂量。
非药物治疗
01
非药物治疗是预激合并 心房颤动的重要治疗手 段之一。
02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 式的改变、电复律和导 管消融等。
03
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 烟、限制饮酒、控制体 重、规律运动等。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课件
目录
•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策略 • 预防与护理 • 病例分析
01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预激是一种心脏电传导异常现象,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异常,导致心脏的电信号在正常路 径之外的旁路中传递。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的电信号传递混乱,导致心房收缩功能 丧失。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是指在同一心脏中同时存在预激和心房颤动两种异法,缓解 焦虑、紧张等情绪,降低心房颤动的 发生风险。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典型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总结词
心电图表现明显,诊断容易
详细描述
患者心电图显示预激波和心房颤动波,QRS波增 宽,心房颤动波呈现不规则形态,频率较快。
治疗建议
首选电复律,药物治疗可选择胺碘酮或奎尼丁等 药物。
法。
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疑似预激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 ,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 到心房颤动的发作,并观察其与预 激波的关系。
临床病史和体征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 体格检查,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存 在预激合并心房颤动的风险。
心电图特征
01
02
03
预激波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宽大的 QRS波群,这是预激波的 特征性表现。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QRS波 心 室 除 极
ST-T
心 室 复 极
Sinus node His bundle
AV node
预激综合征时:
P波 心 房 除 极
PR段 房心 室房 结复 、极 希 氏 束 、 束 支 电 活 动
QRS波 心 室 除 极
ST-T 心 室 复 极
预激合并房颤时:
快速而不均匀的室上性激动
激发了房室结的传导延搁作用!(筛网作用)
室上速、单型性室速——RR间期绝对规整 多形性室速——RR间期相对规整 房颤合并差传——RR间期绝对不整 预激合并房颤——RR间期绝对不整
首先排除室上速
步骤二、依据差传特性排除
多形性室速 预激合并房颤 房颤合并差传
可排除房颤合并差传
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根本原因在于较快的心房激动下传造成束 支的功能性传导阻滞。
房室结房室结不应期
RR间期不规整
RR间期越短,AV结不应期 越短,则预激的心肌越多, delta波成分越多。
QRS波的形态描述:
1.QRS波为融合波, 2.极性不变, 3.形态基本一致——前半部分随前RR间期长短的变化而变化, 即前R-R周期越长,则预激成分越小, 反之亦然;而后半部分相对保持不变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传导特性 不应期长短
两者电生理比较
房室结通路
旁道
慢“林间小道”
快“高速公路”
自心房向心室 生理性延搁作用
前传:预激 逆传:折返或房颤 前传+逆穿:预激合并 房颤
全或无传导
RR周期越短, 不应期越长
RR周期越短, 不应期越短
正常情况下:
P波 心 房 除 极
PR段 房心 Βιβλιοθήκη 房 结复 、极 希 氏 束 、 束 支 电 活 动

预激综合症伴房颤的急诊复律(一)

预激综合症伴房颤的急诊复律(一)

预激综合症伴房颤的急诊复律(一)【摘要】目的探讨预激综合症伴房颤的急诊复律方法与效果。

方法总结分析24例预激综合症伴房颤的急诊措施与疗效。

结果用乙胺碘呋酮10例、普鲁卡因胺6例、利多卡因8例,分别有7例、4例、3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用维拉帕米、1例用阿拉明治疗均无效,1例静脉注毛花甙丙后症状加重,1例自行转为窦性心律,3例药物复律无效及2例未诊时伴休克、肺水肿者用100—150J直流电复律,均一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

结论乙胺碘呋酮、普鲁卡因胺和利多卡因是常规使用的复律药物,而以前者为首选,药物复律无效或伴血液动力学障碍者宜用直流电复律。

【关键词】预激综合症房颤乙胺碘呋酮心脏电复律预激综合症(WPW)因在房间存在异常的传导组织—附加旁道(AP),常伴发快速心脏失常。

尤其是发生房颤(AF)时,治疗上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易致猝死。

现将笔者12年来救治的24例WPW伴AF的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中,男18例,女6例。

年龄22—67岁,均有WPW史,14例有类似发作史,发作时心室律(MVR)194—236次/min,最短R—R间期(SR—IR)200—220ms。

1.2诊断标准WPW伴AF的诊断均符合下列心电图标准:①有AF的特点,可见Delta波;②心室律多在180—260次/min;③QRS波群形态与时间多变;④转窦性心律后见有预激波。

1.3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在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复律和(或)直流电复律。

2结果24例中,乙胺碘呋酮治疗10例,7例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的MVR分别由216次/min 和208次/min降至170次/min和167次/min,1例无效;普鲁卡因胺治疗6例,4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的MVR分别由194次/min和228次/min降至158次/min和184次/min;利多卡因治疗8例,3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的MVR由204次/min和210次/min分别降至150次/min和162次/min(但维持时间短),1例无效;静脉注维拉帕米(50mg)治疗2例,阿拉明(5mg)治疗1例均无效;1例用毛花甙丙0.4mg静注后症状加重;1例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药物复律无效和2例来诊时伴休克、肺水肿者,用100—150J直流电复律,均一次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

血管神经反射有抑制作用 , 其程度与剂量相关[。 4 本组资料 中 I 1 组患
者 异丙 酚用 量 达 到 2m / g有 2 例 ( 5 . % ) 注药 后 2 i血 g k, 3 占 75 在 n a r 压 下 降 2 % 一3% , R 减 慢 , 有 1 例 出 现 明 显 呼 吸 抑制 、P 0 0 H 且 8 SO 下 降 至 9 % ; Ⅱ组 异丙 酚 用量 为 1 g k , 2 血 压 下 降 2% , 0 而 / g有 例 m 0
是因为患者年老体弱 , 在检查过程 中 S P降至 7 m gH B 8m H , R减慢至 5 2次/ i, a r n经静脉注射麻黄碱 1 g 0m 和阿托品 0 3 g . 后好转。 m 3 3 咪达唑仑具 有 良好 的镇静和顺行 性遗忘作 用 , . 且对心血管 及 呼 吸 系统 影 响 小 等 优 点 , 半衰 期 短 (0r n , 脉 注 射 小 于 1 i) 静 a
3 1 常规行结肠镜检查时 , . 患者常感 到腹部不适 、 疼痛 , 给患者带 来恐惧不安 , 而且也影响检查和镜下治疗 质量 , 有时可能诱发肠穿 孔。 因此 , 在全麻下行结 肠镜检查时 , 患者表 现安静 、 弛 , 松 同时有 麻醉 医师进行生命体征检测 , 操作者 可将精力集 中于内镜治疗 。 据 统计 , 结肠镜 的平 均操作时间 由未麻 醉时的 3 i 0r n缩短在 2 i a 0mn
维普资讯

临床 医药
下 , 面罩辅助呼吸 。 需 Ⅱ组 有 2例 ( 5 )B 占 % S P下 降需 用麻 黄 碱 予
20 年第 l 卷第 5 07 6 期 以内 , 结肠 镜至 回盲 部 的成 功率 由未 麻醉 下 的不 到 9 % 提高 至 0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急诊救治和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急诊救治和分析
的 措 施 及 详 细 病 情 应 及 时 记 录 , 出 现 遗 漏 、 改 现 象 . 证 不 涂 保
医疗 护 理 文 书书 写 质 量 。
( 稿 日期 : 0 0 0 — 5 收 2 1— 9 2 )
预 … 合 征 合 并 快 速 心 房 颤 动 的 急 诊 救 治 和 分 析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2月第 1 01 l卷第 2期 C ieeR meis&CiisF bur 0 0V 1 l 02 hns e de l c. eray2 1。o. , . n 1N
・ 15 ・ 8 源自1 工 作 态 度 : 前 急 救 是 最 前 沿 的 服 务 窗 口 , 表 着 行业 , 4 院 代 形象 , 医生 、 士 、 机 及 担 架 工 服 务 态 度 不 好 , 时 可 能 造 护 司 随 成 纠 纷 。如 : 度生 硬 , 晴不 严 肃 , 话 声 音 过 大 , 动 不 迅 态 表 说 行
及 时 与 院部 取 得 联 系 。
1 急救设 备准备不充分 : . 5 救护 车内配备抢救设备 和药 品不
足 . 者 用 后 未 及 时 补 充 . 致 在 到 达 现 场 后 找 不 到抢 救 设 或 以
施 , 误抢救 时机 ; 者救 护车性能差 , 备 失灵 ; 者司机 延 或 设 或 技术 不 熟 练 , 现碰 车事 故 , 成 纠 纷 。 出 造 1 告 知 义 务 做 得 不 够 :院 前 急 救 对 象 是 急 危 重 症 患 者 , . 6 病
1 出诊 记 录不 规 范 : 时 间 记 录 不 准 确 : . 9 如 出诊 时 间 , 达 时 到
重 仪表 和言行 举 止 , 在患 者心 中树 立可信 、 亲 、 敬 的形 可 可 象 。对患者要有 爱心 、 同情 心和责任心 , 做好 院前急 救工作 。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

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
张海珍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3(012)006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及转复方法.结果: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快,QRS波群宽大畸形,多数导联有明确的δ波,R-R 间距绝对不等.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有明显的心电图特征,在治疗上禁用洋地黄和维拉帕米.
【总页数】2页(P437-438)
【作者】张海珍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
【相关文献】
1.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时rn心房颤动发作的预防作用[J], 马长生;杜昕;周玉杰;颜红兵;王勇;刘兴鹏;钟敬泉
2.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治进展 [J], 万艺;王群山
3.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秋杰
4.盐酸普罗帕酮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探究 [J], 李

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20例诊治体会 [J], 陈永彪;杨发;赵长明;郭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诊 断 心 房 颤 动伴 二 度 房 室 阻 滞 的诊 断 标 准 尚 不 统 一 , 数 学 多
肌梗 死 患 者 , 发 病 后 6 于 h即行 D G 检 查 , 记 录 1h后 。 C 当 2 患
者 病 情 变 化死 亡 。在 1h的检 测 中 , 记 录 到 2 0 . s 2 共 . ~5 4 长 R—R 间距 1 2 27次/ 2小 时 ,8阵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 歇 性 一 1 6 间 度 ~ 三度 房室 阻 滞 、 发交 接 性 或 室 性逸 搏 。 频
心 房 颤 动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心 律 失 常 之 一 。 心 房 颤 动 合 并 长 R—R 间 距 , 否 属 于 二 度 房 室 阻 滞 , 来 存 在 争 议 。 本 是 历 文 C组 2 1例 心 房 颤 动 伴 长 R— R 间 距 中 , . s以 上 占 25
障碍 而 产 生 的各 种心 律 失 常 , 短 暂 性 心 律 失 常 的捕 捉 有 独 对 到 之 处 。本 文 三 组 动 态 心 电 图 长 R— R 间 距 表 现 形 式 各 有 不 同 。A 组 中 3 0 5 4 . ~ . sR— R 间 距 占 1 . , 率 < 4 38 心, 能 与 睡 眠 时迷 走 效 应 增 加 房 室结 隐 可
岁 高 血压 、 尿病 患 者 , 糖 心率 3 ~5 ( 均 4 ) / , R—R 2 9平 2次 分 长
间距 2 O 2 4 共 2 .~ .s 2次 / 4小 时 , 生 于 1 : 0 1 : 0非 2 发 20 ~ 3 0
参 考 文 献
1 郭继鸿. 电图学. 心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2 5 9 4 人 20 . 0  ̄5 3
( 稿 :0 7O—8 收 2 0 一11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诊治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诊治
维普资讯

临床 探讨 ・
20 年 9月 第 4 08 6卷 第 2 5期
预激 征合 房颤动的 诊 综合 并心 急 诊治
李桂 武 李 毅 丽 。 (. 林 省 公 主 岭市 圜文 医 院 ;. 林 省 公 主 岭市 中心 医院 , 林 公 主岭 16 0 ) 1 吉 2 吉 吉 3 10
显, 尤其是心室率 大于 2 0次 / 0 分时。 仅在较长 R R间隔见 f , — 波
通常 以 V1 导联较 明显。③ 房颤时 Q S R 波群易变性 大, 表现为正
常窄的 Q S波 ,典型的预激 图形 ( o 波 ) R 有 r ,宽大 畸形的 Q S R 波 , 以宽大畸形者 为主。④R R间隔变化大 , 多 — 虽然当心 室率极
仅 沿 正 常 房 室通 道 下 传 时 Q S波 群 正 常 ,伴 差 传 时 可能 宽 大 畸 R
1 2例病人平 时无 明显症 状 ,房颤发 作 时表现 为心悸 (0 1 例 )胸 闷( , 9例 )气短 ( )头晕 ( , 7例 , 4例 )呼 吸困难 ( , 3例 )恶 , 心 , 吐( )阿 一斯综合征 ( ) 呕 2例 , 2例 。血压低于 9/0 m ( 06 m Hg6 例)肺部闻及 哕音( )上述症状及体征均在心律转复后迅速 , 3例 。
房 的易损期 , 引起 心房颤动 。( ) 常发生房 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经
演 变为 房 颤 。
1 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病例中男 4例 , 8例 , 女 年龄最小
3 8岁 , 大 5 , 最 5岁 平均 4 . , 中 3例既 往有 室上速及 房颤 6 8岁 其 发作史 , 合并冠心病 2例 , 糖尿病 1 , 例 慢支 1 。查血常规 , 例 血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目的:探讨并发有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指导临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1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发作时的12通道心电图,观察分析其心室率、f波、QRS波群时间及形态、R-R间距的规律。

结果:所有15例患者的心室率均超过160次/min,平均176次/min。

心室率160~176次/min者5例,心室率176~230次/min者10例;心室率小于176次/min的患者在Ⅱ及V1导联的R-R间距长时可见f波;QRS波群时间以0.12~0.20 s最多为9例;QRS波群的形态多样,以部分导联的见delta波为主;R-R间距绝对不规则,时间在0.20~0.66 s。

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发颤动心电图特征为心室率较快,心室率慢且R-R 间距长时Ⅱ及V1导联的时可见f波;QRS波群的形态多样,部分导联可见delta 波;R-R间距绝对不规则。

标签: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心脏心房与心室间存在的异常传导通路,心房电冲动通过异常传导通路提前到达心室肌,引起局部心室肌提前激动的一种综合征。

因患有本综合征的患者存在的房室异常传导通路,所以患者极易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

临床观察发现,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可诱发心室颤动[1],而出现心源性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对应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12通道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本综合征最简便快速的检查方式。

但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宽大的QRS波群,极易误诊为合并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速、室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宽大QRS波群型心动过速。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诊治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12通道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1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庞义三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25
【摘要】目的: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病例进行分析。

方法:对预激
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病例20例进行分析,总结他们使用药物复律的效果。

结果:20例患者中,出现了血流动力学障碍现象2例,给患者实施电复律,逐渐转复成
窦性心律。

使用盐酸普罗帕酮10例,其中转复6例,其余4例中使用胺碘酮2例、2例使用普萘洛尔后也都转复成功;使用利多卡因7例,其中转复3例,其余4
例在使用普鲁卡因胺后无好转趋势,改用电复律治疗后一次成功;使用盐酸维拉帕米3例,均转复成功。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加重现象。

结论:盐酸普罗帕酮和
利多卡因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庞义三
【作者单位】474500河南南阳西峡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时rn心房颤动发作的预防作用[J], 马长生;杜昕;周玉杰;颜红兵;王勇;刘兴鹏;钟敬泉
2.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治进展 [J], 万艺;王群山
3.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急诊救治和分析 [J], 张爱利;乔之龙
4.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急诊诊治 [J], 李桂武;李毅丽
5.盐酸普罗帕酮联合盐酸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探究 [J], 李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贺生兰;霍建旺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4)003
【摘要】预激综合征时容易并发房颤,由于激动循两条途径下传,一条是旁束,一条是普通道,当旁道(或称房室附加束)的前各传导不应期较正常房室传通道的不应期为短时,窦性或房性冲动经旁道频频下传,可落在前次心室活动的易损期,有发生室颤与猝死的危险。

因此,预激征并发房颤为心血管病急症。

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9)
【作者】贺生兰;霍建旺
【作者单位】志丹县医院,陕西,志丹,717500;吴堡县辛家沟镇卫生院,陕西,吴
堡,718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J], 纪亚杰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57例的临床分析 [J], 潘琼瑶
3.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J], 蒋萍
4.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和单纯房颤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J], 房庚叶
5.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J], 于瑾;胡伟;商显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PPT培训课件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PPT培训课件

日常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心 悸、胸闷等症状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运动、情绪激动、 饱餐、寒冷等诱发因素, 保持生活规律。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 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康复指导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经验
如何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指导,降低复发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治疗是预激合并心房颤动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使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等,这些药物 可以降低心房颤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但也可能存在副作用和潜在风险。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和调 整,同时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急性发作的预激合并心房颤 动,需要紧急处理,包括稳定生 命体征、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等。
对于反复发作的预激合并心房颤 动,需要考虑长期治疗和管理, 包括预防复发、控制症状和改善
生活质量等。
对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预激合 并心房颤动,需要综合考虑治疗 方法和药物选择,以避免相互作
用和潜在风险。
疾病特点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等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选择 依据。
3
病例特殊之处
该病例与其他病例相比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细 节。
经验教训总结
诊断经验
如何早期识别预激合并心房颤动,避免误诊和漏诊。
治疗经验
如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特征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诊治研究进展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诊治研究进展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诊治研究进展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颤)可引起快速心室反应,发展为心室颤动,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文章结合实际和多项研究结果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标签:预激综合征;房颤;研究进展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颤(AF)时,由于高频率的心房冲动经旁路、或房室结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有猝死的危险,其诊断和治疗至今仍是使临床医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近年来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1发生机制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合并房颤的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可达11.5%~39%[1-2]。

其机制可能为:①心室预激使心室收缩提前,心室与心房收缩不协调,使从旁路逆传的快速心房激动,易落在心房肌的易损期,引起房颤[3]。

对大量WPW合并房颤行RFCA术前后的观察分析,发现预激时间愈长,术后房颤复发率愈高,这可能与旁路对心房电生理影响时间愈长,心房电生理改变愈明显,心房不应期愈不易恢复有关,说明房室旁路还可以影响心房电生理特性,使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肌传导异常,这有助于房颤的维持[4-5]。

②WPW合并房颤还可能与旁道复杂的几何分布网、旁道周围的局部折返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心房牵张也起了重要作用。

③波峰碰撞学说,经旁路逆传心房的激动若与心房内的激动(窦性激动、心房起搏、房性期前收缩以及房颤波)发生波峰碰撞,可产生波峰碎裂和波峰扭转,其空间一致性较差,易产生传导阻滞和折返,有利于房颤的发生;房颤发生后,若逆传至心房的激动与房颤波发生碰撞,可促使房颤的维持[6]。

④有学者认为旁路只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房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心房肌本身的易损性,旁路只提供了一条通道让原发的失常心律传导到心肌其他区域[1]。

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房颤动
心率 , 别是活动 时的心率 , 特 一般推荐 使 用长效 。使 用 G受体 阻断剂不 能有 效控 制症 状 , 晕
厥 反 复 发 作 的 病 人 可 以 采 用 胸 颈 部 交 感 神 经 结 切 除 , 别 是 儿 特 童 适 用 胸 颈 部 交 感 神 经 结 切 除 , 为 儿 童 不 适 宜 植 入 ID。 因 C ( ) 入 心 脏 起 搏 器 。 对 于 口服 G受 体 阻 断 剂 后 心 动 过 缓 , 3植 不 能 耐 受 治 疗 , 者 因 为 心 动 过 缓 诱 发 尖 端 扭 转 型 室速 的 病 人 , 或 建 议 植入 心 脏 起 搏 器 。 ( ) 入 ID。 这 项 方 法 适 用 于 G受 体 4植 C 阻断 剂 无 效 , 然 频 繁 晕 厥 发 作 的 患 者 , 尚 无 充 分 临 床 试 验 仍 但
c r n k nh a JMo el a i , 0 1 35 :7 ur t s en. lC l C r o 2 0 ,3 ( ) 8 3—82. e I i dl 8
5 Viwa a h n PC,R d .Cel l r ar y h g n c e e t fc n e i l s n ta u yY l a rh t mo e i f cs o o g n t u a
( ) 7 0—7 2 6 :1 1. 3 T e G sn N、lr te H R h n e.JM0 el ado , 0 1 3 ( ) k : h E G c a n 1 1C l C r i 2 0 , 3 5 : l
8 5~8 9、 3 4
诊 断 要 点 包括 :1 心 源 性 猝 死 的 家 族 史 。 ( ) 厥 史和 尖 () 2晕 端 扭 转 型 室 速 的发 作 史 , 别 是 运 动 和 应 急 时 的 晕厥 。 ( ) 特 3 心 电图的改 变: 动过 缓 ,T 心 Q c延 长 , 端 扭 转 型 室速 的 发 作 , 尖 T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简称预激房颤)是该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多家报道不一,Welle ns和Campbell曾报道可高达30%虽然房室旁道并不直接参与房颤的发生和使之维持,但快速心房激动可经房室旁道下传心室,引起快速心室反应而使临床特点和心电生理表现复杂化,及时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发生机制目前尚无足够的资料证实房室旁道直接参与房颤的发生,但不少依据提示房室旁道与房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①并发房颤的预激综合征病人常常没有房颤的其他病理基础,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等;②显性房室旁道并发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隐匿性房室旁道,而且右侧显性房室旁道并发房颤更为常见。

晚近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房室旁道前向传导引起心室预激所致心房压力升高和电不稳定有关;③导管射频消融阻断房室旁道后大多数患者不再发生房颤。

虽然预激房颤的发生机制未完全明确,但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激动心房,恰好落入心房易损期诱发房颤。

没有房室旁道时,室性早搏经房室结-希浦系(AVN-HRS)逆向传导,因房室结的生理性传导延迟作用而避免激动过早传入心房,故不能或难于诱发房颤。

这一机制早在60年代末期就得到了证实。

Welle ns等经室早刺激发现当配对间期较短时,激动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至心房并诱发房颤。

笔者在1986年〜1999年间共对1 000多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均未观察到这一现象,说明室早诱发房颤并非主要机制。

②部分病人存在多条房室旁道,室早经多条房室旁道逆向传导至心房,使之同时多部位非均一除极而诱发房颤。

但临床上多房室旁道房颤的发生率远不如单房室旁道者高,而且绝大多数并发房颤的病人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单房室旁道。

③临床上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多发现房颤的发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有关,由AVRT蜕变为房颤是最常见的表现。

推测这可能与AVRT寸心率过快引起心房压力升高,心肌相对缺血以及心房激动顺序异常(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激动心房)而致心房易损性增加而发生房颤。

2心电图表现预激房颤的心电图表现除具有房颤的基本特点外,其复杂性表现在QRS波群形态方面。

其可表现为完全预激性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完全由房室旁道下传的激动控制)、部分预激性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由房室旁道和AVN-HPS T传的激动控制)和正常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由AVN-HPS下传的激动控制)。

根据房室旁道和AVN-HPS的前传功能强弱,心电图表现有三种主要类型。

2.1 房室旁道前传优势型主要见于房室旁道前传能力强的显性预激综合征病人,或见于不适当使用AVN抑制剂(如洋地黄类制剂或钙通道阻断剂)使AVN-HPS前传“封闭”,房颤仅能或主要经房室旁道前传至心室。

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常达200 bpm以上,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常达0.14〜0.16 s,即QRS波群呈完全预激形(图1)。

该型房颤具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潜在危险,发生机制除与心室率过快和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有关外,室律不规则造成心室肌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离散是蜕变为心室颤动的主要原因。

平均心室率或平均预激性QRS波群间期(平均预激性RR间期)和最短预激性QRS波群间期(最短预激性RR间期)是预测高危病人的重要指标。

当平均预激性RR间期w 250 ms或最短预激性RR间期w 180 ms者,易恶化为心室颤动。

图 1 预激房颤房室旁道前传优势型22 AVN-HPS前传优势型常见隐性预激综合征病人。

由于房室旁道没有前传功能(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或前传功能差(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房颤主要经AVN-HPS前传。

心电图表现与一般的房颤类似,QRS波群以正常形态为主,偶有房室旁道前传引起的部分性或完全性预激QRS波群(图2)。

这类病人的AVN-HPS专导能力相对较强,其心室率可能较快,多达100 bpm 以上。

由于心动过速引起的神经-体液改变使儿茶酚胺增加,后者可以强化房室旁道的传导能力,部分病人可能恶化为非AVN-HPS前传优势型。

图2预激房颤AVN-HPS前传优势型2.3 中间型该型的心电图表现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房颤经房室旁道和AVN-HPS前传,心室律不规则,频率达150〜200 bpm,可见完全预激性、部分预激性和正常QRS波群(图3)。

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见一阵连续经房室旁道前传引起的预激性QRS波群,然后房室旁道前传暂时阻滞而显示经AVN-HPS前传的正常QRS波群。

该型房颤在病人紧张、焦虑或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导致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或不适当使用AVN抑制剂后,可恶化为房室旁道前传优势型,甚至蜕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病人生命。

图 3 预激房颤中间型3 治疗3.1 控制心室率或(和)恢复窦性心律预激房颤的急诊治疗主要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房室旁道传导以有效减慢或控制心室率以及部分或完全恢复心室激动顺序。

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心房肌的药物可通过改变心房肌不应期和传导速度来终止房颤以恢复窦性心律。

少部分病人因心室率极快或最短预激性RR间期极短、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心室率者可选用体表直流电复律治疗。

3.1.1 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预激房颤心室律的药物主要有I类(I a和I c)和川类(多选胺碘酮)。

常用的药物有:①普罗帕酮。

该药对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效果。

预激房颤可作为首选药物。

首次剂量可用70〜105 mg(1〜2 mg/kg)缓慢静脉注射以控制心室率,然后静脉滴注210 mg 以维持疗效。

多数病人心室率控制后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少数病人需连续用药1〜3天,并加用口服制剂(150 mg ,每日三次)后才能恢复窦性心律。

笔者曾报道8例预激房颤,主要经房室旁道前传,平均心室率221 ± 48 bpm最短预激性RR间期224 ± 26 ms。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减慢,改为主要经AVN-HPS 前传,并在维持滴注普罗帕酮过程中恢复窦性心律(20 min 〜4 h)。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房颤的作用机制有三个方面:其一为抑制房室旁道前传。

大多数病人用药后房室旁道前传受到明显抑制,不仅心室率明显减慢,而且经AVN-HPS前传的QRS波群增多,心室激动顺序恢复正常化。

其二为抑制房室旁道前传的同时也抑制AVN-HPS前传,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心室率。

其三,直接作用于心房肌,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这一作用不仅在预激房颤病人得以证实,其他原因引起的房颤(尤其是新近发生者),普罗帕酮也可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

与普罗帕酮同类的药物有氟卡胺、英卡胺等,对预激房颤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必要时可酌情使用。

② 胺碘酮。

它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对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疗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房颤的复律作用可与奎尼丁媲美。

胺碘酮对房室旁道的抑制作用与普罗帕酮类似,对前传不应期短、传导能力强的房室旁道其抑制作用似乎更强。

静脉用药对预激房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仅能控制心室率,而且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恢复窦性心律。

首次静脉缓慢推注200 mg,继以300 mg维持静脉滴注。

胺碘酮治疗预激房颤的机制类同普罗帕酮,通过抑制房室旁道和AVN-HPS前传而控制心室率,对心房肌的直接作用而达复律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③普卡胺。

晚近国内较少应用该药。

普卡胺对房室旁道有肯定的抑制作用。

尽管有报道强调普卡胺对有效不应期短(<270 ms)的房室旁道抑制前传的作用有限,但临床应用中发现该药对多数预激房颤仍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房室旁道前传, 使最短预激性RR间期延长,平均心室率减慢,部分病人用药后随着心室率的控制,房颤可转复为窦性心律。

南京鼓楼医院报告普卡胺治疗42 例预激房颤, 37 例病人静脉注射该药后心室率得到稳定控制,有效率为88%。

我院应用该药治疗4 例病人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Prystowsky 认为普卡胺治疗预激房颤虽有较好的效果, 但发现部分病人用药后心室率减慢并不明显, 而且出现血液动力学进一步恶化, 因此他强调应在备用除颤器和心电监护下应用该药, 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应及时采用体表直流电复律治疗。

3.1.2 体表直流电复律部分病人房室旁道前传能力很强,有效不应期w 270 ms,发生房颤时的最短预激性RR间期w 180 ms,这类病人易发生严重血液动力学改变或蜕变为心室颤动,称之为高危预激综合征。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这类病人的疗效较差,其原因为:①大多数药物对房室旁道前传的抑制作用受其本身传导功能的影响, 前传功能强者, 药物的抑制作用较差;②大多数药物难以对抗儿茶酚胺对房室旁道前传能力的促进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或静脉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可明显减弱多种药物对房室旁道的抑制作用。

因此,高危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经适当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尤其是最短预激性RR间期和平均预激性RR间期无明显延长者,应及时采用体表直流电复律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3.2 预防房颤复发以往预防预激房颤复发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胺碘酮、索他洛尔、奎尼丁和普罗帕酮等药物长期口服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除直接针对心房肌, 即延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和减慢传导速度来预防房颤发生外, 尚能抑制或消除房颤的诱发因素,如房性早搏、室早和AVRT目前射频消融房室旁道的技术已十分成熟,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已不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3.3 根治预激房颤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是根治预激房颤最有效的方法,其手术成功率已达95%以上。

虽然这一治疗措施并不针对房颤本身,但大多数病人房室旁道被阻断后不再发生房颤,少数病人虽有房颤发作,但由于已恢复了正常房室传导,其心房激动受到AVN-HPS 的生理性阻滞作用, 心室率和心室激动顺序已不同于手术前, 其治疗方法与一般房颤无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