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稳定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维思通在双相心境和难治性抑郁焦虑障碍的应用正式PPT课件
维思通单药治疗急性躁狂的美国多中心研究
GAS评分改变比较
14 12 10
8 6 4 2 0 基线
第3天
** *
**
*
维思通组(N=134)
**
安慰剂组(N=125)
*
LOCF分析; ***P<0.001 维思通 vs 安慰剂
维思通平均剂量4.1mg/d
GAS = 总体评价量表
第1周
第2周
时间
第3周
1维思通组对社会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Hirschfeld RM, et al.Am J psychiatry 2004;161:1-9
维思通有效控制躁狂症状
有效*患者比例
维思通单药治疗急性躁狂的美国多中心研究
%
有效率比较
45
P=0.006 维思通 vs 安慰剂
40
43%
维思通平均4.1mg/d
35
30
25
20
24%
15
10
5
0
维思通组 (N=134)
不焦不躁 稳操胜券
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
西方发达国家调查的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作者 (年/国家)
患病率%
Weissman et al. (1994/多国调查)
0.3-1.5
Angst et al. (1998/瑞士)
8.3
Judd and Akiskal (2003/美国)
6.3
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79%
P>0.05 维思通 vs 氟哌啶醇 维思通4.6mg/d;氟哌啶醇5.5mg/d
有效*患者比例
77.5
77
心境稳定剂的合理应用
碳酸锂的临床应用
躁狂发作的首选药,总有效率约为70%。 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
复发作用。 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对难治性抑郁有增效作用。 有效减少双相障碍的自杀行为。 国外研究资料:用于青少年双相障碍的治疗。
碳酸锂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口干、烦渴、多饮、多尿、便秘、腹泻、恶 心、呕吐、上腹痛。
奥卡西平
临床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对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但不能 耐受的患者。
双相障碍的急性治疗和维持治疗。(美国指南) 优点:不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粒
细胞缺乏、肝酶升高、Stevens-Johnson综合征或严 重皮疹。
拉莫三嗪
目前双相抑郁的最佳治疗选择。 主要用于双相抑郁急性期治疗,不增加转躁率。 能预防或减少双相障碍患者的复发,延长心境稳定期。 治疗双相障碍时,对抑郁的疗效优于对躁狂的疗效。 双相Ⅰ障碍的维持治疗。(美国FDA) 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少于其他抗惊厥药。 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5~10%),严重皮疹小于1%。 使用时应缓慢加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拉莫三嗪的加量方法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鲁拉西酮
利培酮: 急性躁狂/混合躁狂(单药或加用锂盐或丙戊酸盐) 奥氮平:急性躁狂/混合躁狂(单药或加用锂盐或丙戊酸盐)
双相障碍的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与氟西汀合用) 喹硫平:急性躁狂(单药或加用锂盐或丙戊酸盐) 双相障碍的维持治疗(喹硫平、喹硫平缓释片) 双相抑郁(喹硫平、喹硫平缓释片) 齐拉西酮:急性躁狂/混合躁狂发作 阿立哌唑:急性躁狂/混合躁狂发作
✓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分裂情感障 碍;可用作抗抑郁、抗精神病的增效剂; ✓治疗期间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肾功、甲状腺); ✓合并用药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注重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儿童、青少年、老人、 妊娠期、哺乳期)
心境稳定药ppt课件
1、抗精神病药物 如:氟哌丁醇可增加锂盐的神经毒性,引起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癫痫发 作。
2、排钠利尿药物 如:噻嗪类利尿药可使锂盐在肾脏的清除率降低25%。
3、碱性药物 如:氨茶碱、碳酸氢钠、咖啡因可增加锂盐的排泄,降低锂盐的血药浓度, 从而使疗效降低。
4、与强心苷类合用可增加对心脏的毒性等。
2021精选ppt
35
其次: 1、抗癫痫药物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3、苯二氮卓类 4、钙拮抗剂等也可用于躁狂症
2021精选ppt
36
第五节
心境稳定剂的应用原则
2021精选ppt
37
应用原则
原则是在症状缓解后维持用药是预防复发的主要 手段,在治疗中应注意:
1、明确诊断,早期用药。 2、药物应个体化。 3、双相障碍症状缓解后原则上应采取维持治疗, 初发须用药一年,多发者须5年。
24
作用机理:
2、对神经递质和受体作用 1〕明显抑制中枢NA、DA的释放→促进其再摄取→使 突出间隙NA、DA递质降低; 2〕能降低NA的更新率→增加其灭活; 3〕能增强Ach的功能→利于躁狂症的治疗; 4〕还有拮抗5—HT受体,增加5—HT突出间隙的可利 用性,对睡眠、感觉运动起调节作用。
2021精选ppt
3、心、肾功能减退,甚至造成尿崩症等。
4、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
2021精选ppt
32
锂盐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相近,安全范围小,治疗有 效浓度约为0.8~1.25mmol/L,超过2mmol/L即可出现中毒。 早期表现有发音不清,震颤加重,共济失调,进而出现谵 妄、意识障碍、惊厥、昏迷,可以致死。老年、肾功不良, 增加水和钠的摄入可促进锂盐的排泄。
易激惹,发怒,毫无节制 兴趣弥散,与人格和职业相
心境稳定剂
一、碳酸锂
(二)临床应用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主要适应证是躁狂症和双相障碍,它是目前的首选药物,对躁狂症以及双相障 碍的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均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也可用锂盐治疗。对精神分 裂症伴有情绪障碍和兴奋躁动者,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增效药物。
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头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 患者禁用。帕金森病、癫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
(二)不良反应
常见副作用为胃肠刺激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畏食、腹泻等,以及镇静、共济失调、震颤、 脱发等。转氨酶升高较多见,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少见,偶见过敏性皮疹、异常出血或瘀斑、白细胞 减少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儿童曾出现罕见的中毒性肝炎和胰腺炎,是罕见的特异质性反应。药物 过量的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之后出现肌无力、四肢震颤、共济失调、 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支持治疗。
发作,危及生命。
二、丙戊酸盐
(一)临床应用
丙戊酸盐对混合型躁狂、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以及锂盐治疗无效者可能疗效更好。可与锂盐合 用治疗难治性患者。肝脏和胰腺疾病者慎用,孕妇禁用。初始剂量400~600mg/d,分2~3次服用, 每隔2~3天增加200mg,剂量范围800~1800mg/d。治疗浓度应达50~120mg/L。与氟哌啶醇和吩 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可降低丙戊酸的效应。与卡 马西平合用时可导致药物代谢加速,使二者血药浓度和半衰期降低。
➢ 锂中毒先兆:持续烦渴,反复呕吐、腹泻,手粗动,轻度意识障碍及其他严重副反应。 ➢ 其他表现:还可出现浮肿、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 ➢ 轻度中毒表现:嗜睡、极度乏力、精神迟钝、粗大震颤、肌肉痉挛、共济失调、意识模糊、严重
《心境稳定药》课件
例如,某些心境稳定药可以促进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子)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提高神经网络的稳 定性。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传递并影响细胞功能的 过程。心境稳定药可以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调节神经元的功能和 可塑性。
例如,某些心境稳定药可以抑制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活性,从而影响 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稳定心境。
个体化用药监测与调整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 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
精准医疗与基因组学研究
精准医疗概念的引入
将精准医疗的概念引入心境稳定药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疾 病的精准分类和患者的精准识别,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 作用的风险。
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心境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药 物反应等方面的遗传学基础,为精准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 技术支持。
心境稳定药
contents
目录
• 心境稳定药概述 • 心境稳定药的作用机制 • 心境稳定药的临床应用 • 心境稳定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心境稳定药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心境稳定药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心境稳定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双相 情感障碍的药物,旨在帮助患者 稳定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发作 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免疫调节是指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影响神经系统和行为的过程。 心境稳定药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元的 功能和可塑性。
例如,某些心境稳定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释 放,从而减轻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负面影响,稳定心境 。
03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传递并影响细胞功能的 过程。心境稳定药可以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调节神经元的功能和 可塑性。
例如,某些心境稳定药可以抑制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活性,从而影响 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稳定心境。
个体化用药监测与调整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 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
精准医疗与基因组学研究
精准医疗概念的引入
将精准医疗的概念引入心境稳定药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疾 病的精准分类和患者的精准识别,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 作用的风险。
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心境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药 物反应等方面的遗传学基础,为精准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 技术支持。
心境稳定药
contents
目录
• 心境稳定药概述 • 心境稳定药的作用机制 • 心境稳定药的临床应用 • 心境稳定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心境稳定药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心境稳定药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心境稳定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双相 情感障碍的药物,旨在帮助患者 稳定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发作 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免疫调节是指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影响神经系统和行为的过程。 心境稳定药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元的 功能和可塑性。
例如,某些心境稳定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释 放,从而减轻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负面影响,稳定心境 。
03
心境稳定剂
丙戊酸钠 对躁狂疗效仅次于锂,对快速型比锂更有效,也有预防作用 日量300-400mg每日3次 量不超过1.8g血药浓度50-100ug/L
电抽搐治疗
又称电休克治疗。目前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适应证:严重抑郁;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证:脑器质性疾病…
抗焦虑药
苯巴比妥类: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苯巴比妥 丙二醇类:安宁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ß肾上腺能阻滞剂:普奈洛尔 抗抑郁剂:三环类、 MAOI、 SSRIs、SNRIs 抗组胺:羟嗪 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抗焦虑药的临床类型
苯二氮卓类(BDZ) 抗焦虑作用强,较大剂量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有抗惊恐作用 见效较快 有耐药性,长期服用成瘾,停药产生戒断反应 长期使用可引起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
Nigrostriatal system
Substantia nigra
Ventral tegmental area
Mesolimbic system
Tuberoinfundibular system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
再摄取抑制 自受体(autoreceptor)阻断 突触后受体阻断 单胺氧化酶抑制
TCAs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各种类型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惊恐障碍 强迫障碍(氯咪帕明) 禁忌证: 严重心、肝、肾病 癫痫 急性窄角型青光眼 12岁以下儿童,孕妇,前列腺肥大慎用 TCAs过敏者 禁与MAOIs联用
TCAs的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过度镇静、失眠、惊厥、记忆力减退,转为躁狂发作 心血管: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传导阻滞 抗胆碱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 体重增加 性功能障碍
电抽搐治疗
又称电休克治疗。目前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适应证:严重抑郁;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证:脑器质性疾病…
抗焦虑药
苯巴比妥类: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苯巴比妥 丙二醇类:安宁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ß肾上腺能阻滞剂:普奈洛尔 抗抑郁剂:三环类、 MAOI、 SSRIs、SNRIs 抗组胺:羟嗪 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抗焦虑药的临床类型
苯二氮卓类(BDZ) 抗焦虑作用强,较大剂量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有抗惊恐作用 见效较快 有耐药性,长期服用成瘾,停药产生戒断反应 长期使用可引起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
Nigrostriatal system
Substantia nigra
Ventral tegmental area
Mesolimbic system
Tuberoinfundibular system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
再摄取抑制 自受体(autoreceptor)阻断 突触后受体阻断 单胺氧化酶抑制
TCAs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各种类型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惊恐障碍 强迫障碍(氯咪帕明) 禁忌证: 严重心、肝、肾病 癫痫 急性窄角型青光眼 12岁以下儿童,孕妇,前列腺肥大慎用 TCAs过敏者 禁与MAOIs联用
TCAs的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过度镇静、失眠、惊厥、记忆力减退,转为躁狂发作 心血管: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传导阻滞 抗胆碱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 体重增加 性功能障碍
心境稳定剂的临床应用课件
31
.DQZ 28
利必通® :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少
苯妥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拉莫三嗪 托吡酯 英钠
异烟肼
+
+
+
大环内酯类 +
+
+
抗病毒药
+
+
+
地高辛
+
?
+
降脂药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口服避孕药 +
-
+
-
-
-
?
-
+
-
+
-
-
-
+(>200
mg/d)
注: “+”表示有相互作用; “-”表示无相互作用; “+/-”表示理论上有可能, 但目前尚未有实例; “?”表示不详
DQZ 11
15
锂盐
局限性
对情感高涨、失眠无效
损害社会活动,甚至低于正常水平
损害动作速度
DQZ 12 16
锂盐 联合治疗
BZD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剂 ECT 心理治疗 中医药治疗
DQZ 1 7
碳酸锂 (Lithium Carbonate)
口 对急性躁狂的疗效优于抗精神病药。但不能良好地控制过度兴奋及严重行为
•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躁狂或抑郁标准 • 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 •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3
双相障碍的临床分型
• 双相 I 型: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和一次或多次严
重抑郁发作交替出现
• 双相 II 型:严重抑郁和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 • 混合发作型:抑郁和躁狂短时间内同时发生 • 快速循环型:一年内至少出现4次抑郁和躁狂发
• Patsalos PN, Perucca E. Clinically important drug interactions in epilepsy: general features
心境稳定剂原理
心境稳定剂原理
心境稳定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阻断躁狂和抑郁的能量产生,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
具体来说,心境稳定剂可以抑制神经递质的过度活跃,减少情绪波动,使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和抑郁是两种极端的状态,患者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波动。
心境稳定剂的作用就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使这两种状态得到平衡。
例如,碳酸锂和丙戊酸钠等心境稳定剂可以抑制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减少躁狂和抑郁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除了抑制神经递质的传递,心境稳定剂还可以影响脑内其他化学物质的水平,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这些化学物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它们的水平,可以进一步稳定情绪。
总之,心境稳定剂的原理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相关化学物质的水平,保持情绪的稳定,从而改善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心境稳定剂的合理使用
稳定剂。
预防与处理方法
控制饮食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 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
减轻体重增加的风险。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 控制体重和改善身体状况。
监测血糖、血脂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代谢紊乱问题 。
及时就医
如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良反 应,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
心境稳定剂的合理使 用
• 心境稳定剂简介 • 心境稳定剂的合理选择 • 心境稳定剂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心境稳定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
用 • 心境稳定剂的长期使用与停药 • 心境稳定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01
心境稳定剂简介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境稳定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双相 情感障碍的药物,旨在帮助患者 稳定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的发 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停药方法
停药时应逐步减少心境稳 定剂的剂量,以降低停药 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停药过程中的监测
在停药过程中,应密切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 反应,以确保安全停药。
停药后的监测与管理
定期随访
停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以评估病情状况和复发风险。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其应对停药后的心理变Biblioteka 与其他非精神药物的相互作用
心血管药物
心境稳定剂可能影响心血管药物的代谢,增加或降低其血药浓度,需注意监测 血压和心电图。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心境稳定剂的代谢和排泄,增加其血药浓度,需密切监测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管理
告知医生
01
在使用心境稳定剂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对于混合发作的患者,可以选择同时 具有抗抑郁和抗躁狂作用的心境稳定 剂,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
预防与处理方法
控制饮食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 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
减轻体重增加的风险。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 控制体重和改善身体状况。
监测血糖、血脂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代谢紊乱问题 。
及时就医
如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良反 应,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
心境稳定剂的合理使 用
• 心境稳定剂简介 • 心境稳定剂的合理选择 • 心境稳定剂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心境稳定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
用 • 心境稳定剂的长期使用与停药 • 心境稳定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01
心境稳定剂简介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境稳定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双相 情感障碍的药物,旨在帮助患者 稳定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的发 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停药方法
停药时应逐步减少心境稳 定剂的剂量,以降低停药 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停药过程中的监测
在停药过程中,应密切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 反应,以确保安全停药。
停药后的监测与管理
定期随访
停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以评估病情状况和复发风险。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 导,帮助其应对停药后的心理变Biblioteka 与其他非精神药物的相互作用
心血管药物
心境稳定剂可能影响心血管药物的代谢,增加或降低其血药浓度,需注意监测 血压和心电图。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心境稳定剂的代谢和排泄,增加其血药浓度,需密切监测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管理
告知医生
01
在使用心境稳定剂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对于混合发作的患者,可以选择同时 具有抗抑郁和抗躁狂作用的心境稳定 剂,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
心境稳定剂
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有效率约 % 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有效率约70%~80%
发 展
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 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 疗,尤其适用于有自杀观念者及双相Ⅱ型患者 尤其适用于有自杀观念者及双相Ⅱ 维持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自杀危险 对单相抑郁效果不佳, 对单相抑郁效果不佳,但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难治性抑郁的辅助治疗 对快速循环者效果欠佳
碳酸锂的缺点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需定期监测血锂浓度
发 展
起效较慢,需持续用药 起效较慢,需持续用药2~3周后才能显效 周后才能显效 控制兴奋及严重行为障碍效果差 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较大 长期大量服用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与酚噻嗪类合用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 与酚噻嗪类合用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与SSRI合用 合用 增加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 增加发生 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
利培酮单药治疗急性躁狂发作
疗效
0 基线 第3 天 第1 周 第2 周 第3 周
YMRS 总分改变
–2 –4 –6 –8
利培酮 安慰剂
*** 利培酮 4.1±0.1mg/d ± *** *** ***
–10 –12
利培酮可明显改善躁狂症状,且起效快速( 利培酮可明显改善躁狂症状,且起效快速(第3 天)
加巴喷丁(Gabapentin) 加巴喷丁
初步研究表明对双相躁狂发作具有治疗作用
发 展
患者对常用心境稳定剂缺乏疗效时可尝试加用该 药 治疗剂量:800mg-1800mg/d, 可达2400mg/d, 治疗剂量 : 800mg-1800mg/d, 可达 2400mg/d , 半衰期约5小时 小时, 半衰期约 小时,分3次口服 次口服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眩晕、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眩晕、共济失调 该药不经肝脏代谢, 该药不经肝脏代谢,较少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 其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发 展
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 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 疗,尤其适用于有自杀观念者及双相Ⅱ型患者 尤其适用于有自杀观念者及双相Ⅱ 维持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自杀危险 对单相抑郁效果不佳, 对单相抑郁效果不佳,但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难治性抑郁的辅助治疗 对快速循环者效果欠佳
碳酸锂的缺点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需定期监测血锂浓度
发 展
起效较慢,需持续用药 起效较慢,需持续用药2~3周后才能显效 周后才能显效 控制兴奋及严重行为障碍效果差 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较大 长期大量服用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与酚噻嗪类合用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 与酚噻嗪类合用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与SSRI合用 合用 增加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 增加发生 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
利培酮单药治疗急性躁狂发作
疗效
0 基线 第3 天 第1 周 第2 周 第3 周
YMRS 总分改变
–2 –4 –6 –8
利培酮 安慰剂
*** 利培酮 4.1±0.1mg/d ± *** *** ***
–10 –12
利培酮可明显改善躁狂症状,且起效快速( 利培酮可明显改善躁狂症状,且起效快速(第3 天)
加巴喷丁(Gabapentin) 加巴喷丁
初步研究表明对双相躁狂发作具有治疗作用
发 展
患者对常用心境稳定剂缺乏疗效时可尝试加用该 药 治疗剂量:800mg-1800mg/d, 可达2400mg/d, 治疗剂量 : 800mg-1800mg/d, 可达 2400mg/d , 半衰期约5小时 小时, 半衰期约 小时,分3次口服 次口服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眩晕、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眩晕、共济失调 该药不经肝脏代谢, 该药不经肝脏代谢,较少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 其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心境稳定剂的应用
维持量:1000~2000mg/d(德巴金,500mg/片) 最大量:3000mg/d 血浓度:50~125 g/ml 对丙戊酸盐、双丙戊酸盐、丙戊酰胺或本品过敏者 急性肝炎患者 慢性肝炎患者 有严重肝炎病史或家族史者,特别是与用药相关的肝卟啉症 患者 患有尿素循环障碍疾病的患者
禁忌
药品说明书(赛若菲-圣德拉堡,2008)
适应证(规范)
1. 躁狂或轻躁狂的急性发作及维持治疗
2. 混合发作及快速循环发作及维持治疗
禁忌证(规范)
1. 造血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白细胞
减少 禁用
2. 肝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
3. 肾功能不全 4. 6岁以下
减量慎用 不宜使用
禁用
临床应用(规范)
剂量
治疗量:600~1200mg/d
肝酶的诱导剂,与其他药合用时会降低后者的血药浓度
适应证(规范)
同丙戊酸盐
禁忌证(规范)
1. 造血系统疾病 3. 小脑病变
4. 孕妇及哺乳妇
禁用
禁用
2. 心、肝、肾功能损害
禁用
禁用
5. 青光眼及老年患者
慎用
临床应用(规范)
剂量
治疗量:600~1200mg/d
维持量:300~600mg/d
与锂盐合用应减量
双相躁狂的疗效41-71%(Bowden等,1994;Pope等,1991)
抑郁急性期的疗效42%,预防45%(Calabrase等,1993)
混合状态急性期的疗效80%,预防80% 快速循环躁狂相的疗效70% ,预防80% 对严重躁狂的效果优于锂盐
预防双相障碍复发的效果与锂盐相似,但耐受性较好
心境稳定剂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DQZ 11
锂盐
局限性
对情感高涨、失眠无效 损害社会活动,甚至低于正常水平 损害动作速度
DQZ 12
锂盐
联合治疗
BZD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剂 ECT 心理治疗 中医药治疗
DQZ 13
碳酸锂
对攻击行为有效;
(Lithium Carbonate)
对急性躁狂的疗效优于抗精神病药。但不能良好地控制过度兴奋及严重行为
DQZ 9
锂盐
适应症
(四)
锂盐是当今具有特殊性预防心境障碍自杀 的惟一药物。
应用锂盐的自杀率低于不使用锂盐的7倍。 其机理可能与锂盐提高边缘前脑5-HT功能 有关。
DQZ 10
锂盐
疗效欠佳者
BP-D、BP-II型抑郁发作 混合性发作 药物继发性躁狂 发作频繁 快速循环型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伴有物质依赖
DQZ 6
锂盐
• 防止BP-D转躁.
适应症(二)
• 对BP-D有效,但疗效不如抗抑郁剂.
• 对难治性BP-D有增效作用.来自DQZ 7锂盐
首选:
适应症(三)
1、经典的纯躁狂发作者. 2、既往躁狂发作次数少者. 3、病程为躁狂发作——正常间歇期—— 抑郁发作者。 4、双相的时相顺序为躁狂——抑郁者。 5、既往用过锂治疗反应良好者。 6、家族中有心境障碍史者,特别是BP-I、 BP-II型中的躁狂发作者。
心境稳定剂的临床应用
双相障碍的概念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D)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 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 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 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 以以混合方式存在,发作间歇期可完全缓 解。
锂盐
局限性
对情感高涨、失眠无效 损害社会活动,甚至低于正常水平 损害动作速度
DQZ 12
锂盐
联合治疗
BZD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剂 ECT 心理治疗 中医药治疗
DQZ 13
碳酸锂
对攻击行为有效;
(Lithium Carbonate)
对急性躁狂的疗效优于抗精神病药。但不能良好地控制过度兴奋及严重行为
DQZ 9
锂盐
适应症
(四)
锂盐是当今具有特殊性预防心境障碍自杀 的惟一药物。
应用锂盐的自杀率低于不使用锂盐的7倍。 其机理可能与锂盐提高边缘前脑5-HT功能 有关。
DQZ 10
锂盐
疗效欠佳者
BP-D、BP-II型抑郁发作 混合性发作 药物继发性躁狂 发作频繁 快速循环型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伴有物质依赖
DQZ 6
锂盐
• 防止BP-D转躁.
适应症(二)
• 对BP-D有效,但疗效不如抗抑郁剂.
• 对难治性BP-D有增效作用.来自DQZ 7锂盐
首选:
适应症(三)
1、经典的纯躁狂发作者. 2、既往躁狂发作次数少者. 3、病程为躁狂发作——正常间歇期—— 抑郁发作者。 4、双相的时相顺序为躁狂——抑郁者。 5、既往用过锂治疗反应良好者。 6、家族中有心境障碍史者,特别是BP-I、 BP-II型中的躁狂发作者。
心境稳定剂的临床应用
双相障碍的概念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D)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 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 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 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 以以混合方式存在,发作间歇期可完全缓 解。
(推荐精选)心境稳定剂
(推荐精选)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主要包括锂盐和某些抗癫痫药。
心境稳定剂,也被称为抗躁狂药,是治疗以及预防双相障碍躁狂及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躁狂或抑郁,也不导致发作变频的一类药物。
1.锂盐:比如碳酸锂,主要治疗心境障碍,对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问题,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2.抗癫痫药物:比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丙戊酸钠能够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效果通常是比较好的。
心境稳定剂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不可以擅自用药,如果发现特殊情况的话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就医诊断,并针对性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 长期服用增加体重
展
▪ 轻度的肝酶抑制作用
▪ 可与其它心境稳定剂合用
可参考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有效治疗血药浓度 为50~125g/ml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 治疗急性躁狂发作,适用于碳酸锂治疗无效、或
发
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患者
▪ 可与碳酸锂合用,但剂量适当减小
展
▪ 没有证据表明卡马西平对双相抑郁有治疗作用
加巴喷丁(Gabapentin)
▪ 初步研究表明对双相躁狂发作具有治疗作用
发 ▪ 患者对常用心境稳定剂缺乏疗效时可尝试加用该 药
▪ 治疗剂量:800mg-1800mg/d,可达2400mg/d,
展
半衰期约5小时,分3次口服
▪ 不良反互作用
发 ▪ 对药酶没有影响。但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可加 速其代谢,使半衰期缩短至14hr;而丙戊酸盐可 减缓其代谢,使半衰期延长至59hr
展 ▪ 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9%)、头痛头昏、共济失 调、复视、困倦、无力、恶心及眼球震颤
▪ 治疗剂量50mg~200mg/d,常小剂量开始缓慢加 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单次或多次服用
▪ 肝酶的诱导剂,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会降低后者的
血药浓度
▪ 主要不良反应:镇静、共济失调、血液异常和胃 肠道症状
治疗急性躁狂发作:
▪ 锂盐、丙戊酸盐、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n=179)
发 展
Mania rating scale
30
Placebo
Lithium
Divalproex
14
7
14
21
Days
Bowden et al 1994
阿立哌唑和拉莫三嗪 托吡酯和加巴喷汀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发 公认的心境稳定剂
展
碳酸锂 (Lithium Carbonate)
▪ 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有效率约70%~80%
发
▪ 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
疗,尤其适用于有自杀观念者及双相Ⅱ型患者
展
▪ 维持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自杀危险
1971年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展
▪ 候补心境稳定剂
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
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 公认的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
发
有大量的双盲对照研究证实碳酸锂、丙戊酸盐和 卡马西平具有心境稳定剂的性质
展 ▪ 美国FDA批准用于双相障碍的药物:
碳酸锂、丙戊酸盐、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
▪ 国内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单药治疗的疗效不肯定
▪ 能否作为心境稳定剂用于双相障碍尚需进一步研究
奥氮平(olanzapine, 再普乐)
▪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奥氮平对躁狂发作和混
合发作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与丙戊酸钠、碳酸锂
发
的疗效相当(Tohen等;1999,2000,2002)
▪ 2000年美国FDA批准奥氮平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心境稳定剂
▪抗躁狂和抗抑郁双重作用 ▪预防复发的作用 ▪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 ▪不会导致发作变频
▪ Definition on mood stabilizer in guideline of BP (APA) :
概
心境稳定剂是具有抗躁狂和抗抑郁双重作用的药物 (1994),但在2002年第二版中,因未对心境稳定剂的概
▪ 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其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托吡酯(Topiramade,妥泰)
▪ 新型抗癫痫药,属氨磺基取代果糖衍生物,1996
发
年美国上市,适用于部分发作性癫痫
▪ 口服吸收快,2小时达峰浓度,半衰期约21小时
展
▪ 开放的联合治疗证实托吡酯具有治疗躁狂的作用 ▪ 安慰剂对照研究未发现其疗效优于安慰剂
Either
Bowden et al 2000
发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展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 新型抗抽搐(抗癫痫)药物
发
代表药物: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
展 ▪ 非典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拉莫三嗪(Lamotrigine,利必通)
▪ 安慰剂双盲研究(n=195)证实对双相抑郁的疗效
发
可达51%,但对双相躁狂疗效欠佳
▪ 单一或与其他心境稳定剂合用可治疗双相快速循 环发作
展 ▪ 难治性抑郁的增效剂
▪ 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有预防双相障碍的复发,抑郁> 躁狂,已在30多个国家批准用于双相障碍
▪ 2002年被APA推荐为双相抑郁的一线用药
▪ 拉莫三嗪口服易吸收,2.5hr血药浓度达峰值,半 衰期约24hr。主要代谢物为N-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念形成共识,没有给出确切定义
念 ▪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定义:
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 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 的药物(2003)
▪ Antimanics ——抗躁狂药
Cade于1949年首次发现锂盐能减轻躁狂症状(治
发
疗和预防复发) 1966年丙戊酸钠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展
▪ 治疗剂量范围5mg~20mg/d ▪ 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口干、嗜睡、糖脂代谢异常等
预防复发:
▪ 锂盐、丙戊酸盐、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
发 展
Patients
45
relapse (%)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Divalproex 84.8 29.9 µg/ml Lithium 1.0 0.48 mmol/l Placebo
Depression
Mania
1-year outcome
▪ 对单相抑郁效果不佳,但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 难治性抑郁的辅助治疗
▪ 对快速循环者效果欠佳
碳酸锂的缺点
▪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需定期监测血锂浓度
发
▪ 起效较慢,需持续用药2~3周后才能显效
▪ 控制兴奋及严重行为障碍效果差
展
▪ 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较大
▪ 长期大量服用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 与酚噻嗪类合用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与SSRI合用 增加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
丙戊酸盐(Valproate)
▪ 用于治疗双相障碍的急性躁狂发作,特别是快速循
发
环发作及混合性发作
▪ 对双相障碍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展 ▪ 丙戊酸盐与碳酸锂均是美国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心
境稳定剂。丙戊酸盐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是碳酸 锂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患者较为理想的替换药物
丙戊酸盐的使用注意事项
▪ 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