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六经分证说
郭霭春等认为,《伤寒论》中的六经,源于《内经》中的
三阴三阳理论,并有所发挥、有所创造。脏腑经络是六经
分证的物质基础,阴阳之气的多少是六经命名的原则,六
经的排列次序反映了疾病传变规律,所以称其为六病,是
ຫໍສະໝຸດ Baidu
仲景对外感热病分证的高度a概括。
8
(八)证治纲领说
董氏认为,伤寒六经是辨证纲领与证治纲领的高度统一, 它综合的反映与提示了病因、病位、病情、邪正力量的对 比和受邪的组织器官等具体情况,为决定治则、治法,进 行处方与遣药,提供了依据。
公署。”
a
2
(三)标本中气说
以张志聪、陈修园为代表的一些注家,根据《内经》六气 标本中气的气化理论解释《伤寒论》中的六经。他们认为 三阴三阳,六经六气,天地之间有,在人身之中亦有。无 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若外感风寒更以邪伤证,始则 同气相求,继则从气而入寒;寒邪郁于太阳之经,邪正之 争发热则是从标;太阳病不解可内陷少阴,故“中见少 阴”。陈修园甚至说:“六气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论 《伤寒论》。”(《伤寒论浅注·读法》)
a
4
(八)正邪相争说
祝味菊认为《伤寒论》中的六经是指正邪相争的 不同阶段。他在《伤寒质疑》中说:“太阳之为 病,正气因受邪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阳明之为 病,元气愤张,机能旺盛,则抵抗太过也;少阳 之为病,抗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抵抗之 力,未能长期相继也;太阴少阴之为病,正气怯 懦,全体或局部之力抵抗不足;厥阴之为病,正 邪相搏,存亡危机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也。”
万友生认为,三阴三阳是在经络脏腑的物质上论证其气化 活动(生理病理)的,而其气化活动则是以脏腑为动力根 源,以经络为通道,故探讨三阴三阳的实质,必须把脏腑、 经络、气化密切联系起来。
(四)气机升降说
张燮均认为,《伤寒论》六经证治,不仅包括了八纲、脏 腑辨证,也贯穿着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具体体现在脾胃气 机升降失常,肝胆升降失常,肺气肃降失常,心肾升降失 常四个方面。
为六经。刘氏则明确指出:“经络学说意义深远,
有他的独特理论,绝非诸家为了经络一线而聚讼
不休。实际上经络在人体起到了联系、沟通、交
流、转化、促进等种种作用。凡是认为中医理论
具有整体观和辩证法的,离开经络学说则寸步难
行。”“六经经络学说的联系关系,在辨证中能
够分析出太阳病的经证;随经入里的腑证;由太
阳内犯少阴,或由少阴外出太阳的阴阳寒热转化
(四)经界论
柯韵伯认为,《伤寒论》六经是“经略”之经、“经界” 之经,而非“经络”之经。他说:“仲景书只说阴阳大法, 不拘阴阳之经络也。”(《伤寒论翼·太阳病解第一》)。 又说:“六经是分区地面,所赅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 不专在经络上立说。”(《伤寒论翼·六经正义》)
a
3
(五)形层说 程郊倩、俞根初皆持此说。俞氏在《通俗伤寒论》 中提出,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主肌肉,少阳经 主腠理,太阴经主四肢,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 主筋膜。
(九)症候群说
黄文东、金寿山、吕敦厚等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之 实质是六个症候群。当然,这六个症候群是仲景把外感病 过程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脉症,根据病位、病程、病性的 不同而归纳划分的。并非指某一具体的症候群,与西医的 概念不能等同。孙氏亦认为《伤寒论》六经是一种症候分 类的方法,是张仲景总结了前人学说,加上自己丰富的临 床经验,从整体观念出发,创造性地将热性病在发展过程 中的许多症状,按照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盛衰,病情的进 退轻重和病位的表里深浅,做全面的考虑,找出其一定的 规律,归纳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 个症候类型,作为热性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九)病程阶段说
陆渊雷认为,伤寒六经实质上是病变过程中的不 同阶段。他在《伤寒论今释》中说:“盖伤寒六 经,不过就在病变上分作六个阶段。”
a
5
<二>现代研究六经的进展
(一)赞同经络说
程门雪、刘渡舟等继承朱肱、汪琥的观点,强调
伤寒六经就是十二经络。程氏认为六经与经络学
说是分不开的,详言之则分手足十二经,合之则
(六)八纲说 日本学者喜多村认为,《伤寒论》六经的实质就 是八纲分证,他指出:“所谓三阴三阳,不过假 以表里寒热虚实之义,因非脏腑经络相配之谓 也。”(《伤寒论疏义》)
(七)治法说 钱天来、尤在泾认为仲景六经是治疗大法的纲领。 钱氏说:“大约六经证治中,无非是法,无一字 一句非法也。”(《伤寒溯源集·附录》)尤在泾 《伤寒贯珠集》则以治法为主线,贯穿六经病证。
(二)脏腑说
以李时珍、高学山为代表。李氏在《本草纲目》中指出:
“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
不行。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
肺主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证虽属太阳,而肺实受邪
也。”高氏在《伤寒尚论辨识》中亦指出:“足太阳与手
太阴同治皮毛之合,则肺部所辖之胸中,原为太阴阳气之
等证,体现了张仲景说的‘经络府俞,阴阳会通,
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的病理变化奥旨。”
a
6
(二)赞同脏腑说
鲁福安认为,三阴三阳的病理变化是分别以心、肺、胃、 胆、脾、肾、肝为基础,而除此之外病变都是延伸的。何 志雄认为,《伤寒论》的六经,主要是指人体脏腑功能活 动所产生之气,是脏腑功能的概括。
(三)脏腑经络气化说
a
7
(五)生理系统说
吴凤全等认为,《伤寒论》六经是对人体机能活动单位的 分类,它代表了人体六大生理功能系统。六经病证则是这 六大生理功能系统在邪气干扰下发生的病理反应。
(六)六病分证说
赵锡武、李克绍、张志民、刘绍武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 “六经”应该是“六病”。经络脏腑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 础,而六病及其证候类型则是对风寒侵犯人体引起的病变 进行分析归纳的结果。李克绍更明确指出,《伤寒论》只 提出三阴三阳的“病脉证治”,全书找不到“六经”这两 个字。
《伤寒论》六经辨证若干问题
主讲 吴修符 教授
a
1
一、《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
<一>前人认识六经的问题
(一)经络说
倡导此说的代表者为宋代朱肱,他在《类证活人书》中强 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 之所在。”朱氏认为六经即指手足十二经脉,六经病证是 由风寒侵犯经脉所引起,故应以“太阳经”、“阳明经”、 “少阳经”等称之。后汪琥等亦响应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