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2019高中语文 第14课 虞美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高中语文 第14课 虞美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4课虞美人1.作者简介李煜,字,史称。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朝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2.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三种,认为字以内为,字为,字以上为。

1.重光南唐后主五代3.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片阕小令、中调和长调 58 59—90 91 小令中调长调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月指的是秋天的月,春花与秋月本应是人间的良辰美景,然而诗人的一声叹息,让所有的思绪都跌入了无尽的悲伤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2020高中语文 第06课 春江花月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06课 春江花月夜(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6课春江花月夜1.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从六朝到唐的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之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宫体诗的自赎》)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2.诗歌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余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清风浦.()霰.()暮霭.()细雨霏.霏()捣衣砧.()皎.皎()纤.尘()纤.绳()扁.舟()扁.平()碣.石()谒.见()遏.制()芳甸.()4.词语解释(1)滟滟:(2)芳甸:(3)霰:(4)浦:(5)扁舟子:(6)明月楼:(7)徘徊:(8)碣石:(9)潇湘:1.初唐吴中四士“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3.yàn pǔ xiàn ǎi fēi zhēn jiǎo xiān qiàn piān biǎn jié yè è diàn4.(1)滟滟: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2)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鲜明的写实风格明清散文在文学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以传统的绘画手法和笔墨技巧为基础,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明清散文通常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等来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精髓。

这一特点在明清散文史册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例如大文豪袁枚的《小晏横幅》,以其深刻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成功刻画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文化交锋和纷争不断的局面。

二、独特的审美特征明清散文在审美特征上也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

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强调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丰富性。

在艺术表现上,明清散文往往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命的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就像明代文学大师陈继儒的《问道松树》,笔者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对松树的描写,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对松树的敬仰和情感。

这种纯净、简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为明清散文的艺术特征注入了更为独特的内涵和生命力。

三、高度的文化内涵明清散文在文化传承和内涵方面也有着高度的价值。

在明清时代,由于中国古代文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使得文化的内涵逐渐得到提升和深化,同时也对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艺形式上,明清散文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创作风格。

例如万历年间金圣叹的《咏梅》一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高度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四、多样的艺术表达明清散文在艺术表达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在文学技巧上,明清散文主要表现为讲究画面的布局和文学格式的搭配。

在结构上,明清散文则注重句式的长短、折句和平举的运用。

而在叙述方式上,明清散文则借助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手法和修辞运用,如描写、比喻、象征、颂词等等,体现出了其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和创作风貌。

明清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艺术表现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风格。

正是这些特点和风格,让明清散文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高中语文 第11课 将进酒(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高中语文 第11课 将进酒(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1课将进酒1.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给加线字注音: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裘()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③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___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⑤径须沽取对君酌_________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⑦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2.zhuàn;zìxuè;qiú;gūzhuó;qiāng jiāng3.高大的厅堂;应当;值得;放纵;即、就;代词“你”;只;为什么。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

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

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

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

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你推测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概述内容:
•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 不重生男重生女
•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骊宫高处入青云…… 不见玉颜空死处
•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 魂魄不曾来入梦
•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 梨花一枝春带雨
•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 此恨绵绵无绝期
看女却为门上楣”
金步摇
• 逃难途中,
玉环被杀
• 骊宫高处入青云 …… 不见玉颜空死处
• ——恨之直因
•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描Βιβλιοθήκη 安史之乱到来情景• 概括、简洁
•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 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 一个关键的情节,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
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 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 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 《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概述内容
杨妃受宠
李杨相爱

(极乐) 明皇迷色



安史之乱
马嵬死别,蜀中伤心
悲 剧

李思 还都断肠,回宫相思
爱 情
李杨共恨 (极悲)
悲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剧
杨思:玉环送钗,遥寄誓词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重德思贤才 • 思倾国,果倾国矣! • 揭示故事的悲剧因素 • 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蜀相(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蜀相(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4课蜀相1.作者简介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具体篇名)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赏析首联,本联“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2.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本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了什么内容?“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教学博苑06-01 1241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夜归鹿门歌》,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1.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

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注释)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诗歌内容赏析:朗读诗歌。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 第6课 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 第6课 春江花月夜

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刘方平的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一、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背景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

张子容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

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2013/11/6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导入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通假字“序”同“叙”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古今异义大块文章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3.罚依金谷酒数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1.结构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论、辩、书、序等体裁。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选取一组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

4. 学生能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具体案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期的代表性作品。

2. 案例分析:选取《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诗歌,分析其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选取《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探讨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取唐诗中的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诗歌,欣赏其豪放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选取宋词中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领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词句。

特级教师茹清平解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特级教师茹清平解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鉴赏 思考 领悟 积累 整合 查考资料,利用知识,比较 归纳,评析,讨论,利用书 本知识、教师、同学经验。
教学建议:在古代诗歌散文教学中落实总体课程目标(5组10个动词 )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不同文体的教学建议
注重积累
(朗读、背诵、摘抄、评注)
注重对话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注重专题
(前后勾连,把握重点)
注重读写结合
(赏析与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评论鉴赏文章 读书笔记 作业完成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 趣味、欣赏个性为重点
形 成 性 评 价
评 价 建 议
终 结 性 评 价
论文答辩
检测性试卷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评价
文言散文创 作比赛 课本剧表演
新课程的总体课程目标(核心任务)
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示意图
发现 应用 创新
提高层
拓展
感受 鉴赏
积累
思考 领悟
整合
发展层
基础层
1.培养鉴赏古代诗歌和散文作品 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 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文学修养。【总要求】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 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 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 当的评价。【基本能力】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专家讲学、 学法指导
原创诗歌大赛
教师示范
诗文诵读比赛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程开发与利用
2个学分,每周1个 课时。 (周二下午)
读书广场讲座
南中大讲堂 经典诗文吟诵 唐诗宋词鉴赏 古代散文名作导读 语文学法指导(古代诗歌散文)

2020高中语文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 ,号 ,唐代 诗人,后人称之为 。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 ”;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 ②天姥. ③谢公屐. ④渌.水 ⑤殷.岩泉 ⑥訇.然 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势拔五岳掩赤城 (5)我欲因之梦吴越 (6)渌水荡漾清猿啼 (7)迷花倚石忽已瞑 (8)栗深林兮惊层巅 (9)水澹澹兮生烟 (10)失向来之烟霞 (11)且放白鹿青崖间 (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3.七古 歌行体 歌行体 4.yínɡ;m ǔ;jī;lù;y ǐn ;h ōn 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古诗歌鉴赏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创新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古诗歌鉴赏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创新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囊括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等元素。

在我们的学生中,对于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欣赏乃至于了解,似乎并不太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古诗歌鉴赏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与创新发展两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散文。

一、古诗歌鉴赏课程的跨学科整合传统的古诗歌鉴赏课程,往往只是单纯地呈现古代诗歌词句,旨在让学生从押韵、平仄等方面了解古代诗歌的技巧。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这一传统的课程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在古诗鉴赏课程中,我们要加强跨学科整合,将不同的学科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语文与历史融合:古代诗歌散文是历史的见证,其中蕴含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在古诗鉴赏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历史与诗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古代诗歌散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语文与哲学融合:古代诗歌散文中,常常涉及到哲理性的思考,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世界的看法和人生的理解。

我们可以将哲学与诗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古代诗歌散文感悟人生,领悟哲理。

语文与音乐融合:古代诗歌散文拥有优美的诗句和动听的韵律,我们还可以将音乐与诗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二、古诗歌鉴赏课程的创新发展古诗歌鉴赏课程不仅需要跨学科整合,还需要创新发展。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互动式学习:传统的古诗歌鉴赏课程,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单向式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引入互动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和合作。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设计和完成课程项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多媒体教学:古代诗歌散文具有文学性、音乐性和视觉性,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1.作家作品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3.给加线的字注音箜篌()神妪()瘦蛟()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3.kōng hóu;yù;jiāo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

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教学研究: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高考研究2014-03-17 1640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为了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编写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必修教材相比,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如果沿用必修教材惯用的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的意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与学的实际考虑,笔者以为可在各单元的专题下,相机设计几个子专题,对教材选文进行增删重组,通过对比阅读实现专题目标。

下面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为例。

教材前言告诉我们:‚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过程着眼,每章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赏析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项‘自主赏析’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赏析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有的作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第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外阅读之用。

‛这种运用演绎法的设计安排导之以法在先,目标比较明确,应该说是合理的,可操作性也是很强的,但是它并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实情和认知规律,学生更多的是先接触诗文作品,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再作理性的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运用的是归纳法。

因而,我们仍以教材各单元的学习重点为目标,改变一种思维路径,即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将有相关点的作品整合重组为几类或几个子专题,让学生在充分赏读的基础上,探究阅读古代诗文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1课 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1课 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1课长恨歌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

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本诗取材于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回眸.()骊.宫()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凝睇.()钗擘.()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光彩生门户..,可怜不见玉颜空死处...云髻半偏新睡觉..雪肤花貌参差..是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秦中吟》《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恨歌传》3.móu lípín wéi qióng chuò jiōnɡ yǐ lǐmèi dìbò4.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古今异义,古义指姿色;列土:封爵赐邑可怜:可羡、可爱;空见死处,“见”字省略;睡醒;古今异义,古义指差不多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1.初唐四杰 2.盛唐:李杜,王孟 3.中唐:韩愈、孟郊、元白、刘禹锡 4.晚唐:小李杜、温庭筠
• 四.宋,重筋骨义理
• 杨万里、陆游
• 词出现
• • • • • • 1.花间词 2.冯延巳,李煜 3.柳永 4.苏轼 5.李清照 6.南宋:陆游、辛弃疾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 一.先秦散文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 赏析指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自主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 韦庄《菩萨蛮》 • 推荐作品 从王维到纳兰性德等诗人的五首 推荐诗词。
• 单元学习目标: • ①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 境; • ②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 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 诗境。
• 1.先秦诸子(哲学) • 2.《春秋》《左传》(史学)
• 二.汉代散文
• 1.史传文《史记》 • 2.政论文 贾谊《论积贮疏》《过秦论》 • 3.赋
• 三.魏晋南北朝
• 1.王羲之《兰亭集序》 • 2.辞赋,重抒情《洛神赋》《归去来兮辞》
• 四.唐宋
• 1.骈体文《滕王阁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2.古文运动《师说》《祭十二郎文》 • 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散文之部
1、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元自主赏析三 课全上 2、第五单元(六、伶、 陶) 3.第六单元推荐作品自 读
从《庖丁解牛》看庄子
《六国论》《过秦论》 《阿房宫赋》比较
《陶庵梦忆序》与《湖 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 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单元编排体例有别于传统
1.按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 单元 2.每个单元三个层次: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推荐作品
• 不可忽视的弥补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 一.两个源头《诗经》《楚辞》 • 二.建安、魏晋南北朝 • 曹操、陶渊明、民歌 • 三.唐(四个阶段)
化繁为简,不把教学难点当重点
1.《梦游天姆吟留别》课后探究讨论第二第三题 (艺术手法,思想)
2.《扬州慢》典故的运用 3.《长相思》宏阔中见细腻
第三单元 1.李白的《将进酒》 补充李贺的《将进酒》
2.李贺《李凭箜篌引》 琉璃钟,琥珀浓, 小槽酒滴真珠红。 ①抓住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②李贺奇崛冷艳的诗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③联系必修4《李贺小传》 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
3.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 咏诗韵对应试的意义有限
第一单元
• 《拟行路难》与《行路难》的比较阅读
• (表达感情的方式)
• 课后探究讨论第一题与相关链接第二题 • 《蜀相》与《书愤》比较阅读 • 《书愤》课后探究讨论第一题第3小题 • 《苏台览古》与《越中览古》比较阅读 • 在写法上的异同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第三单元《阁夜》
• 五.明清
• • • • • 1.明初《卖柑者言》 2.明中期,前七子后七子 3.明晚期,《陶庵梦忆》 4.清桐城派 5.鸦片战争前后,《病梅馆记》
• 与高考语文有着相当高的关联度
1.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2.整合重组,比较阅读
一、重新定位单元目标
1.第一单元,知人论世有实 际作用
2.第二单元,缘景明情要落 到情与景的关系上(2009高考)
《夜归鹿门歌》与 《积雨辋川庄作》 (王孟的整合)
《菩萨蛮》韦温的 整合,同题同流派, 知同辨异
• 温庭筠的词意象稠密,华丽繁复。一句词 里包含多层意思。 • 韦庄的词稀疏,意象之间是连贯的,脉络 分明,有散文的意趣,
• 感情的表达方式: • 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隐藏在他笔下的女子 的后面,通过对女子的描写,曲折的反应 自己内心的苦闷。 • 韦庄的词直抒胸臆,哀愁、相思和盘托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解读
福建师大附中语文组 陈琳
从鉴赏角度引导阅读古代诗歌散文
• 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 • 诗、文集中编排
诗歌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 •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 • “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
散文,
•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 ) •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 和抒情性) •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 和趣味性)
《菩萨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还乡”一句,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还乡” 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 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 几年也没有关系。 • 作者写得很旷达,但却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 叮嘱口吻的“莫”字,这样一来,说“莫还乡”实则 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从而委婉地流露了有乡不能 还的苦衷,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所 以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 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 这样,全词就体现了韦庄词"似达而郁"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