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理解的阅读,是语文、文科的教学手段阅读。然而,数学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语言,学习时也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时借助数学课木来接受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基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低段是启蒙是关键,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明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促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堂己经逐步形成了猜想、探索、验证、运用等众多关注学生思维数学活动的集合体。但是老师们在更多的关注着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同时,很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的老师认为数学阅读能力只是简单的读读题目,阅读更多是属于语文、文科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其实是对数学阅读认识的误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段,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阅读能力就尤为重要。

课改后的教材改变了过去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情况,大量的图片出现在教材中。但是图片不只是简单的插图性质,而是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在其中, 数学阅读能力差的孩子,看起数学书来相当吃力,甚至根木看不懂。我们经常在课堂上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做“解决问题” 一类的题目时,不会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不会使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当老师将题目内容或获取的信息进行

组合、提炼,排除剩余条件后开始叙述,学生多数就会根据条件问题进行解答

了。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学生根据己有生活经验,在经过语文学科训练后, 对直观有条理的文字,也就是文本阅读有一定理解分析能力,而缺乏数学学科对文

字、符号、图、表等信息进行处理后应有的阅读能力。

在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后,我认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数学书木的意识比较淡薄;

2.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3.学生不善于通过阅读思考,找到背景知识中新的问题;

4.学生不善于联系实际把问题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5.学生不善于从阅读的内容中作出自己独特的新的理解;

6.学生不善于主动地将文字、符号、图、表结合起来,转化为数学语言。

究其成因,首先是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学生阅读的实质,忽视了学生阅读的的需要和独特感受,在阅读活动中往往是单向行为, 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数学阅读,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牵着走。其次教师阅读指导不到位。学生在阅读中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多数时齐读,使数学阅读流于文本形式的阅读,缺少的是阅读时的理解和思考,没有实效。

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时低段教学中更为明显,低段学生刚刚接触数学, 没有阅读的意识,没有方法,更谈不上理解思考,因此,为了给学生今后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后,教学课木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进。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

生活实际,所选取的数学素材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编排的形式也己经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多样化。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数一数”,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索材图时,可以从实际校园生活入手,有跳绳的,有踢球的描述转而提升为有几个跳绳的,有几个踢球……,从而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逐步渗透数的知识和数感。

2、明确内容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学生认识理解的过程中,冃标是方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就体现在是否有目的的阅读,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数学阅读,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阅读习惯。

①阅读的自觉习惯

耍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产牛质疑,进而猜测,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让数学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动笔开始解答问题,而是自觉地静下心来阅读,在大脑里理解、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后,才开始解答问题。为养成这一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笔解题前两分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说说通过阅读,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逐步形成自觉的数学阅读习惯。

②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数学课本上的定义、定律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形

象、幽默。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时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不能理解深刻的含义,

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仔细思考问题,养成仔细阅读,“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在图形的认识理解中也同样需要仔细。如小学一年级,“比一比”素材图的阅读中要注重分类提炼,小兔的只数,小猪的只数,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比什么?

③完整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的完整性是学生是否能有效综合信息得出正确分析理解的前提,只读到一半,就满以为理解了开始动笔做题,必然造成不应该出现的理解错误。

3.教给阅读的方法,明确指导阅读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以下这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数学阅读:

①抓住实质,揭露本质。小学低段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薄弱,在纷繁复朵的素材而前,他们不能理清哪些信息是关键,实施有效的数学阅读。在这一方面教师要体现引导地位,分析关键,了解材料里究竟讲了什么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后读,而不是文本式的阅读。

②读于心,写于形。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因此,数学阅读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遇到有阅读困难的地方可以让学生适当动笔圈化,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分析理解,在教学中通过题意绘制集合图形,绘制线段帮助理解,都利于让学生在文字、图形之间构建关联,把握关键。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读练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