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数学中比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新课标》中指出,只有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特别是现在,知识成倍增长并且不断更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需要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创造性地工作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阶段,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一、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包括三种计算方法:口算、笔算和珠算。
口算是笔算、珠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口算熟了,笔算才能过关,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从口算抓起。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百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两步计算。
在教学中,每节课讲课之前,我都先进行两分钟的口算练习,节节坚持、天天坚持。
我们班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另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速算方法。
如:(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8+42+72=(28+72)+42=100+42=142、25×8×4=(25×4)×8=100×8=800(2)利用乘法对于加减法的分配律98×36=(1002)×36=100×36-2×36=3600-72=3528(3)利用商不变性875÷25=(875×4)÷(25×4)=3500÷100=35 (4)利用分解因数与除法性质求积、商125×16=125×8×2=1000×2=2000 2600÷25÷4=2600÷(25×4)=2600÷100=26 等。
要使学生的计算达到既准、又快,除了加强概念教学,组织有意义的练习以外,还必须提高学生在运算中进行智力加工的自觉性。
如,我在第八册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班里出现两种解法:31×45+180÷4×[23×(36÷12)]31×45+180÷4×[23×(36÷12)]=31×45+45×[23×3]=1395+45×[23×3]=45×(31+69)=1395+45×69=45×100=1395+3015=4500=4500对于这类常见的四则计算题目如果只用机械刻板的方法(解法2)即使重复练习多少次,也不可能在计算速度上提高多少,而且失误的可能性也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 意识和 实践能力 为 目标 , 学思想 到教学 方式上 。大 从教
胆 突破 , 确立创新 性教学 原则 , 克服对 创新认 识上 的偏差 。
一
长, 问为 什么 的孩 子越来 越少 。 在学校里 , 们常常看 到一 我 年级 的小朋 友初生 牛犊不怕 虎 ,上课 敢说敢 做 的特别 多 , 随 着年级 的增高 , 举手 的学生越 来越少 。学生 有什 么惊奇 的发 现 , 有时还会 导致 同学的笑话 , 什么异想 天开 。 根 说 追 溯 源 , 统教学过 分强调 预设 和封 闭 , 传 使教学 变 的机械 、 沉 闷和程 式化 , 乏生 机 和乐趣 , 缺 缺乏 对智 慧 的挑 战和好 奇 心 的刺激 , 学生 不敢轻 易发表 自己 的见 解 。这样 做不仅 仅 压抑 了学生 的个性发 展 , 还抹杀 了学生 的创造 潜能 。这 就
是一个 多样化 的 、 富有个性 的过程 。 因此 , 单一模式 的学 习
生 活语言 、书面语 言和数学语 言互 相转化 的训 练 , 是
培养学生 语言表 达能力 的重要 方法 。在 应用题教 学 中 , 要
注意 “ 扩展 ” “ 与 压缩 ” 的训练 。 所谓 ” 缩 ” 压 就是 在 学生 充分 理 解题 意 的基 础 上让
内容 , 让学 生感 到厌 倦 和疲乏 , 会 从而失 去 学 习数学 的信 心 , 学生 不能积极 有效地 投入 到数学学 习活 动 中。《 导致 8 的乘法 口 》 诀 是在 1 7的乘 法 口诀 的一定 基础 , 步摸 ~ 也逐
索到乘法 口诀在 文字叙 述上 的一 些规律 。因此 , 们先采 我 着 朗诵在幼 儿 园时就 已熟悉 的儿歌 :一 只青蛙 ,一张 嘴 , “ 堂课 的新 知“ 8只青蛙 () 嘴 , 只 眼睛 , 条腿 ” 张 () () 。用 问 题 的形式设 置疑 问 , 引起学生 的好奇 心 , 样现 实的 、 这 有意 义 的更富有 挑战性 的 内容便 呈现 在学生 的面前 。 了已学 有 的旧知识作 保障 , 学生 以饱满 的热情 、 充分 的 自信 、 极参 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培养观察与发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试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能力。
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直尺观察周围的直线,帮助学生发现直线的特征,从而促使学生对直线的概念形成初步认识。
2.培养推理与判断能力推理与判断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推理题,帮助学生培养推理与判断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顺序排列时,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的排列题,让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1.培养算术运算能力算术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算术运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可以进行口算训练、填空训练等,提高学生的算术计算速度与准确性。
2.培养几何操作能力几何操作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几何形状的剪辑、拼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可以使用纸板、图案等材料,让学生进行拼接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操作能力。
3.培养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处理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表时,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数据的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比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比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乃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数学内容中标着:“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等要求,就是“对比法”在比较事物时的具体化。
学生认识观察事物,是一个不断比较的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
”这种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或彼此有着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研究,从差异中找类似,抑或从类似中找差异,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对比法。
据此认识,我在小学数学现行教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中,当进行“100以内进位加减法”时,出一道算式:54+8=□,让学生先动手演算,再演算过程中发现怎样计算更简单,让学生各抒己见。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先看较大的数需要加几变成10,就从小数中取出几,是大数凑成整数,即54+()=60,学生很快口算出要从8中取出6,就须将8分成6和2,即54 + 8 =62,这∧6 2便是拆小数补大数了。
但要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化复杂为简单,试问同学们还有别的算法吗?就有同学提出:“拆大数补小数”的想法,要从54中取出2得52,将52和8相加凑成60,然后加2得62,即54+∧52 28=62,可不可以呢?回答是肯定的,也可以。
但要求同学们对比一下,是拆大数补小数简单呢,还是拆小数补大数简单?展开课堂讨论,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显然拆大数补小数没有拆小数补大数的发方法简单,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同样的道理,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拆小数补大数的计算方法,在课堂思维训练中又设计了类似的应用题,例:有两个同样大的兔笼,每笼最多只能装10只小兔,其中一笼装了4只,一笼装了8只,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先将哪一笼装够10只,该动哪一笼较容易?因为通过前面的教学,同学们很少有争议,一致认为装4只的那一笼动起来容易,理由是要使4变成10,需要添6,而要使8变成10,只需要从4中取出2即可。
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数学教学工作中,须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质加以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优秀的素质,在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学好各科知识,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能力培养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地方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是幼儿园”。
出人意外,这学者答道“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东西要放整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说心里话,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所拥有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其幼年时代就培养起来的那一部分。
而作为教育系统早期阶段的小学教育,则是这个培养过程最重要的时期。
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应当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有着足够的重视。
打好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对于学生们的未来,也有着长久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如今,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得到了充分重视和推广,但教育思想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由于中学教育的应试压力依然较大,如今的小学教育也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大习题量、作业量乃至补课等情况也是层出不穷,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对孩子进行有计划的其他方面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转换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的配合起来,如此才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由之路。
有人说过,数学的思维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是数学的最基本的要素。
而小学数学知识作为数学大厦的基础,其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各种概念、计算、解题方法,这样只是属于“术”的范畴,更应当让学生对如何思考、演绎、推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一方面为学生中学阶段数学思想的渗透打好基础,一方面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如此才能真正将数学这门学科的“道”之所在传授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心得
基础教育JI CHU JIAO YU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心得乔萍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第二小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33)摘 要: 在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和教育局最重视的。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人生阶段的启蒙过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注重孩子的小学教育。
而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锻炼孩子们的大脑思考能力,让孩子们思维更敏捷,在数学学习中都能逐步实现。
所以教师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时候就更应该用心些,尽量用新颖的方法去开发学生的大脑。
本文简要述说了本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心得,希望能对教师行业对学生都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培养心得1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课改已经不断深入教学课堂,相比于成绩,家长和老师都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也成为了启蒙孩子的关键性教育阶段,为了适应新型教育,要求教师们去细心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等。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学生会在课堂上显现出来,让孩子们学着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站在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让他们更早地学会适应社会。
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更抑制了学生们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常常忽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致使小学生们缺少数学素养,很难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持续前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和各项能力。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性小学生的自我认识、逻辑思维、创新意识都不够成熟,因此小学阶段对培养学生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形成都是最为关键的,并且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白问题的重要性,给孩子创造更加完美的教学环境。
假如孩子在小学阶段逻辑思维、数学能力都有很好发展和提升,那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也就更能轻易地接受新鲜事物,理解最新词汇,也会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计算基本功、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以及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系统地讲解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升他们的计算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
结论指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基本功,计算方法,数学思维能力,趣味性活动,实践操作能力,数学教育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更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之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小学阶段就抓好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计算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基本功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计算基本功是学生日常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加减法进位和退位、乘法口诀、除法运算等基本运算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基本功,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算术规则的掌握,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浅谈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浅谈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计算教学也存在着如下误区。
1、计算教学情境化。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
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
3、口算练习去传统化。
重视口算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有些教师去掉这一优良传统,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导致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4、计算练习淡化。
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面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应在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的同时,着力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具体的做法如下:一、计算教学形式非程式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理解计算算理。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 要讲清算理和法则正确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
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
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
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果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就能顺利。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数学的计算能力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加强基本功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加强基本功。
基本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帮助他们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基本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最基本的运算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还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和趣味的活动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逻辑思维除了基本的运算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学科,其背后隐藏着严谨的逻辑关系。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推理游戏和趣味活动,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他们数学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实验课,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和家长都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进行准确、迅速、灵活和自如的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大影响。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定理都要依赖于准确的计算。
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欠佳,将会影响到他们对于数学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算能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计算,如购物、理财、测量等等。
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较好的计算能力,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温故知新: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常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做好计算。
2.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计算问题融入其中。
在购物情境中,让学生给定金额计算零钱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引导思考: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逐渐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及时纠错: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纠错,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5. 多元化教学: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1. 让学生感受快乐: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乐趣。
可以通过增加游戏化元素,形成竞赛氛围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计算练习。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XIAO XUE JIAO YU YAN JIU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郝启海(阜阳开发区田庄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0)数学知识整体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数学成绩的提升也更加有赖于对其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学好数学知识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的帮助。
因数学科目中计算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增加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其成绩的提升,更加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生活效率,只有促使学生不断熟练掌握小学相关数学知识,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才更加有助于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一、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教育部门将其纳为学生发展学习的必要科目必然因其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大对学生数学科目计算方面的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向,更是促进学生成绩得以提升的必要方法[1]。
(1)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促进学生整体成绩提升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但是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家长以及学校都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更加习惯通过成绩判断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仍然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最终教育目标,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与数学计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良好的计算能力更加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促进学生整体成绩提升的首要因素。
(2)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促进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生活与数学计算息息相关,对学生而言,缺乏良好的计算能力将会对其学习、生活造成一定不必要的困扰,虽然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对简单的算式如果无法通过口算解决则会严重降低其学习效率,浪费大量的时间,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阶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通过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为其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2]。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文化教育·93·数学问题最基础的解决方式就是计算,其也是数学能力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现阶段小学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良好的逻辑能力与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关乎学生后期的综合学习能力。
如今来看,数字与计算占据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大部分,所以也可以说,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由计算能力直接决定。
一、研究意义对于小学阶段而言,通过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
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学生能够顺利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让小学生学会计算,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养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有助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重复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需要能够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比如,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就需要让小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
这样就能够看出,在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策略(一)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由于许多同学的计算水平较弱,导致在大部分的计算题中丢分,也是数学成绩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其实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计算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性格和学习态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计算水平来布置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提高计算能力。
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在教学内容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目前,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许多教师根据自身班级的计算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这样就可以高效地提升班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实,计算的检验步骤也十分重要,但是很多同学没有很好地养成检验的习惯,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认真观察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找出他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从而帮助他们快速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比较大小的能力第四单元第6课时数学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比较大小的能力?
比较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数学学科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孩子比较大小的能力是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第四单元第6课时数学教案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孩子比较大小的能力。
一、从直观感受角度入手
进入小学的孩子大部分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仍然以直观感受为主,对于数值大小的判断很难通过抽象表示来实现。
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视觉工具,如数量盘、小石子等物品来让孩子根据数量大小的直观感受去比较大小。
二、从对比分析角度入手
在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数量概念后,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读题让孩子找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更多”、“更少”的判断。
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教孩子比较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大小,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
三、从抽象思维角度入手
在孩子逐渐接受并掌握了数量概念,可以开始引导孩子进行抽象思维。
基础上,老师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孩子思考图形面积与数量大小之间的关系。
例如让孩子比较两个矩形的大小,一个长5个单位,宽为2个单位,另一个长10个单位,宽为1个单位,通过分析它们的面积,让孩子发现哪个长,哪个宽对比较大小更有帮助。
培养孩子比较大小的能力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只有学生身体和心理上同时做出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比较大小能力。
浅谈数学能力的培养
知识时都能 “ 处 处无 师 胜 有 师 ” 。 为此 ,教 师 有 必要 更 新 观
讲 的例 题 尽管 数 量不 多 ,但 都 有一 定 的代表 性 。教师 要研究 每 个 例 题所 反映 出的原理 ,分 析 解剖 每个 例题 的 关键所 在 ,思 考 这类 例题 还可 以从什 么角度 来 提 问 ,把 已知 条件 和求 解 目标 稍 作 变 化又 有什 么 结果 ,解题 中每一 步运 算 的依 据又是 什 么 ,用 到 了哪 些 已有 的知识 ,这类 题还 可 以用 什么方法 求解 ,等 等。 数 学 教学 的关键 不 在改 变数学 知识 本 身 ,而 是要 改 变教 学
在脑子里 “ 过 ”一遍 ,然 后 自己 归 纳 出 几个 “ 条 条 ” 来 。 同 时 ,教 师 还应 加 强对 书本例 题 的剖 析和 推 敲 ,因为课 堂 内老 师
分发 挥学生 的智力 潜能 ,创造 出适合 每一个 学生 的教育 。
二 、努力探寻 学 生的潜在 能 力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潜 在 能力 是 素质 教育 研究 的重 点 。我 们知
思 想 、教 学方 法 , 要 有 先进 的思想 意识 ,要不 断 地将 教学 内 容 结 构 化 ,不 断地 将结 构化 的 知识纳 入到 学 生的 认知结 构 中。 学
积极 主动思 维 ,充 分发挥 其创造 性和 智力潜 能。 数学 学 习过程 是一 个不 断地 探索 和思 考 的过程 。在数 学教 学 中 ,是 单 纯地 给学 生现 成 的知识 ,还 是为 学生 创设 一定 的问
浅谈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
92教学研究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以核心素养中基础知识素养的考核方法,帮助学生扎实基本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
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学帮助。
通过深入解决四则运算中的知识难点,为学生整体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基础知识素养为核心进行教学。
二、以社会参与度为基础,进行情境置换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考核综合素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用社会参与度为基础,进行情境置换教学。
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我们班级的情况进行深度教学。
通过统计我们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深度的折线统计度情境置换教学。
通过让学生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体认知。
发动小组互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这类教学,对于学生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学习中的不足。
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组教学的形式,对于学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社会参与度是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帮助。
通过社会参与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学生的基本成长。
结束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诉求的教学。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茁壮成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1]孙会军.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浅谈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王布平(贵州省习水县民化镇中心小学,贵州 遵义 564600)数学,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学科,更是时代进步的工具。
对于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更是国家栋梁培育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夯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方法也是日新月异,对于启蒙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抽象的特点让学生无法理解,根本对于数学题目无从下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创设生动问题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习活动形式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活化形式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小学教育的每一个学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由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生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源动力,是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
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枯燥的说教、一味地讲解等单一方法,而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主动融入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例题都是现实情境的再现,他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能动地发现方法,实现学习数学的再创造。
如在教学“认识千克”时,我先创设顾客买米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老板的角色,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购买粮食,通过学生实践,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数学教案二: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数比较能力?
近年来,学生的数学分数比较能力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焦点。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孩子在完成数学比较题目时,往往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公式运用不当等等。
这些错误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可能影响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数比较能力呢?本文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要让孩子正确理解数学比较的本质,理解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比较涉及到大小关系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大小的比较。
与此同时,孩子还需要理解“大的减小的是正的,小的减大的是负的”这一基本性质,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加减运算。
二、特别注意题目表述在提高学生的分数比较能力方面,题目的表述非常重要。
学生在做数学比较题时,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并确保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
有时候,比较题目会采用特殊的语言表述,例如,一道题目可能会让学生找到最大值,但是实际上要求的是最小值。
如果没有仔细读题,学生很容易犯这种低级错误。
三、巩固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注重题目表述是提高分数比较能力的必要步骤,但是巩固基础知识同样也非常重要。
数学比较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换,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等。
学生应该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比较题目。
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比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比较问题时,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构建思维模型,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数学谜题、推理思维题等方式,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分数比较能力。
五、注重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分数比较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并进行数学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中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可以发现,很多小学生都在这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影响了他们在数学中的发展。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重点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
在此,本文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提供多种方式的计算练习”“进行一定的总结与反思”三个方面出发,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培养;兴趣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一门学科,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计算能力属于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在数学中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分析问题。
所以说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必不可少,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他们在计算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错误,计算能力的提升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还需要对于数学教学进行一定的优化,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让他们能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就需要帮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在计算方面。
之前,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去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去进行计算。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了一定的抵触心理,让学生难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去进行练习。
为此,在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时候,数学教师就要切实思考如何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在开展计算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方式,比如游戏。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开展一定的计算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能力是指确定有关事物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思维方法的能力。
良好的比较能力,不仅使学生牢固而有效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奠定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引发和推动作用,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年轻一代新人的教育途径之一。
小学生的比较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发展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不同的比较要求。
低年级学生一般较多注重数学知识的外部特征,区分其个别部分的异同,为此教学中必须使用鲜明形象的直观教具,让学生发现比较的对象。
例如,教学53时,教师出示5只猫和3只狗的教具,让学生先发现猫与狗的外部特征,然后将猫与狗一一对应,得出53。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
中年级学生已能比较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这时教师可组织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关系的比较。
例如:通过整数、小数大小比较,得出整数、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质上是一致的;通过长方形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的比较,得出两个公式有本质的区别,周长公式反映的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周长的关系,而面积公式反映的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能更多地在事物本质和关系方面进行比较,能较全面地区分数学知识的异同。
这时,教师可进一步组织抽象的间接比较。
例如,引导学生比较一个数乘以分数和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得出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在于,求一个数的几倍中的几是整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是分数。
从而使学生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达到化难为易,灵活应用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比较的方法,先要使学生懂得比较必须要有对象,明确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如: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
例如,比较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时,先比较得出用算术方法解时未知数不能参与列式,而用方程解时,未知数能参与列式这个主要区别;然后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以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指导列式这个共同点。
(2)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
例如,学习了各种小数后,先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再比较无限小数中的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的区别,最后比较循环小数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
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先通过直观比较得出,再借助于直观建立起来的表象,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同类知识归类比较,使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算例,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这三种知识其实本质是一致的。
从而归纳出这些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及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智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比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