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董芳芳

合集下载

市二小2015年春蕾评课

市二小2015年春蕾评课

市二小2015年“春蕾”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课稿三位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打磨中,教学技艺进步很大。

本次课堂教学大赛上,表现出色。

现做如下点评:孙俪老师的课:1、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

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2、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说的氛围,使学生在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语言,体验英语语言,运用英语语言。

3、课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动静结合,巧妙设计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建议:在最后的do a survey 环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不明确,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意图。

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小记者要走入被调查学生的群体中,苏文老师的课:1、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

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

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

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

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2、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需求,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先使用声音再出现画面,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很自然地引起其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动机。

在学习新单词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单词中语音字母的发音,如:certainly。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养成整体拼读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冀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别致的小花瓶》评课稿

冀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别致的小花瓶》评课稿

冀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别致的小花瓶》评课稿一、课程概述《别致的小花瓶》是冀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程。

本课程通过引领学生观察、绘画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同时,促进他们在审美表达和艺术创作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引导学生观察花瓶和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花瓶和花朵。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独特的小花瓶。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集体创作作品。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课:观察和绘画花瓶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花瓶,引起学生对花瓶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花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以简单的线条草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造型来描绘花瓶,并进行实践练习。

4.让学生自由绘制花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线条和形式表达。

第二节课:观察和绘画花朵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花朵,引起学生对花朵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以简单的线条草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花朵,并进行实践练习。

4.让学生自由绘制花朵,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色彩和绘画技法。

第三节课:创作小花瓶作品1.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花瓶和花朵结合起来创作作品。

2.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别致的小花瓶,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让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把设计好的小花瓶描绘在画纸上。

4.鼓励学生尝试把多个小花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体创作的作品。

第四节课:集体创作作品1.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各自的小花瓶作品。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将各自设计的小花瓶作品集中在一张大画纸上,形成一个集体创作作品。

六下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公开课评课稿

六下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公开课评课稿

六下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公开课评课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下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公开课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写话《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指导课评课稿想象有法趣中得,用法想象方得趣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明媚的春日里,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学习交流。

感谢三八班可爱的孩子们带来精彩的呈现。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x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这样想象真有趣》做简要评述。

一、“趣”中引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想表达、想写的兴趣极为重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x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以创编动画片这一有趣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初始的创作兴趣,为之后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轻松的交谈中产生了浓厚的表达兴趣,并积极地分享。

二、趣中寻法——想象需要合适的翅膀进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大胆、合理的想象中得以提升。

本课想象作文则应抓住“怎样想象才能有趣”。

但基于三年级学生本身的写作基础和水平,老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尤为关键。

x老师以“母鸡”为例,直接引出“会飞的母鸡”,引导学生发现改变动物的主要特征很有趣。

再通过创设情境,使会飞的母鸡有了不一样的奇遇,增强了趣味性。

在创编故事情节中,学生尝试进一步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叙述故事,使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为了避免学生先入为主,x老师又以《疯狂动物城》为例,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启发学生抓住习性等方面大胆想象。

学生受到启发,感知到把最弱的变成最强的可以使情节更有趣。

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别人的发言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想象的难点、打开了思维。

三、法中生趣——运用方能出真知在小组合作创编这一环节,学生们全员参与,学以致用,积极创编,无论是小组的发言人,还是倾听者,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感受着想象的奇妙。

在小组展示这一环节,x老师把评判权利交给了听众,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帮助完善表达,感受故事的有趣。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我为你骄傲》评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我为你骄傲》评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我为你骄傲》评课稿【#二年级# 导语】《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

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

孩子的诚信让我们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

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

教语文,也是教做人。

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

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

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徐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教师先发挥了导学的作用,然后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教学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教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但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的方式决定“学”的方式。

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教师起着关键的导航、定向的作用。

这节课,执教者先是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

接着又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小男孩和老奶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

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

清华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Lesson26》评课稿

清华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Lesson26》评课稿

清华2011课标版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Lesson26》评课稿一、课堂概况本节课是清华201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第26课,课程名称暂未提供。

根据教材安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关于(具体内容待补充)。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待补充)。

课堂时长为(待补充)分钟。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和掌握(具体内容待补充)2.能够(具体要求待补充)3.提高学生的(待补充)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点1:(待补充)2.知识点2:(待补充)3.知识点3:(待补充)4.知识点4:(待补充)3.2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1:(待补充)2.重点2:(待补充)3.难点1:(待补充)4.难点2:(待补充)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展开、巩固、拓展、总结。

4.1 导入导入环节主要通过(具体方式待补充)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4.2 展开展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通过(具体教学方法待补充)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3 巩固巩固环节是为了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度,通过(具体巩固方式待补充)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4 拓展拓展环节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通过(具体拓展方式待补充)让学生进行一些扩展性的活动和讨论。

4.5 总结总结环节是为了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具体评价内容待补充)2.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评价内容待补充)3.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具体评价内容待补充)4.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具体评价内容待补充)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教学进行调整,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语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训活动评课稿

小学语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训活动评课稿

小学语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训活动评课稿亲爱的老师们:很高兴今天欣赏到几节优质的课堂教学观摩课,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都进入了一种状态,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教学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类教学在做积极地探索,把语文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艺术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

总体上呈现出三个特点:自信、自如、自主。

自信,即教师们在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中胸有成竹,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自如,即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处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都显得驾轻就熟,体现了较高的教学艺术;自主,即老师们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的思考,不一味依仗教学参考,他们能站在课程和学段教学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恰当地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课堂上,赵湾中心学校的学生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活泼、灵动,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阅读积累丰富,课堂上的交流精彩不断。

学生这些优秀表现,是赵湾中心学校深厚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扎实的日常教学的综合体现。

刘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入情入境,教学过程寓教于学,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无论是课前谈话渗透生活常识,还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互相评价,老师都注重课堂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做人做事的教育。

教学过程自然、平实却处处彰显高超的教学艺术。

由课前谈话到交流送别诗,交流作者资料,由解诗题认读生字,学生板演,生生评价,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体味诗韵,体会意境,学生表演体会情境,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训练扎实,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交流相得益彰。

刘老师的古诗教学准确地把握了基调,以培养兴趣,感受诗韵、诗情、诗境为目标,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当然,理解诗人与朋友相送的情境上,教师不光可以让学生演,也可以与学生互动,启发他们体会诗人凝望朋友远去的船帆久久不去的心情,进而领悟作者的文思,学习作者有感而发,直抒胸意的文人情怀。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一》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一》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一》评课稿一、教材概述《语文天地十一》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讲解文言文、训练识字、讲授课文和默写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特点1.综合性强:《语文天地十一》围绕阅读、写作、听说、词汇等方面展开,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渗透性强:教材将课文与课外话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的语境中学习,让知识得以延伸和应用。

3.生活化:教材选取了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识字、识词、训练听写等基本语文知识。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能正确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表达和写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内容分析《语文天地十一》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课文、拼音学习、识字、诗词欣赏等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语文领域中全面发展。

1.第一单元:《背包里的秘密》–通过课文《背包里的秘密》的阅读,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习掌握常见的形容词和动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学习诗词《静夜思》,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2.第二单元:《寻找春天的脚步》–通过课文《寻找春天的脚步》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并进行描述。

–学习掌握五个生字词和相关的词语搭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诗词《春晓》,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第三单元:《乱讲乱画》–通过课文《乱讲乱画》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学习掌握构成词语和短语的基本元素,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习诗词《登鹳雀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第四单元:《善待小动物》–通过课文《善待小动物》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动物并关心它们的生存环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的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的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的评课稿作者:张春红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2期《认识角》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由实际物体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活动经验,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认识角》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生活物品开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从而直观认识角。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画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图形中辨认角,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认识。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角的记法和读法;难点是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沈老师在这几个方面做的很好: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探究上课伊始,沈老师便让学生观看有趣的动画片:音乐响起,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出来,并在场中央停下,接着圆滚出来,却怎么也停不下,最后撞在墙上。

动画片的引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接着引出问题:为什么圆不能停下来,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却能停下来?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学生找到了与角有关的一些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没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尖尖的地方,而圆没有,为后面学习角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熟悉的物品中认识角沈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钟面、红领巾中去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指出哪里是角,再利用课件把剪刀、钟面、红领巾上的角请下来,指出这些都是角,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评课稿1. 引言《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重要教学内容,该篇教材主要围绕方向的概念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辨认方向的基本技能。

本评课稿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 教材分析2.1 教材背景《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该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方向概念的重要阶段。

2.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辨认方向》,学生应能够: - 理解方向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能够准确辨认并描述常见物体的方向。

2.3 教学重点•辩认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描述物体所面向的方向。

2.4 教学难点•区分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方向。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教学的重要起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先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请问大家,什么是方向?”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概念讲解在讲解方向概念时,可以借助教具或黑板上简单绘制一些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方向的含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们需要知道东西南北的方向,那你们怎么判断方向呢?”3.3 辨认方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辨认方向,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方向辨认游戏,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标出指定方向,然后其他同学尽快辨认出这个方向并说出对应的朝向。

3.4 描述方向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的基本概念后,引导他们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朝向。

可以设计一些描述方向的小练习,如:“请描述一下教室的门是朝向哪个方向的?”通过这种练习,激发学生观察物体方向的能力。

3.5 拓展应用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与方向有关的实际例子,如:“当我们拿地图找方向时,我们应该怎么辨别方向呢?”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

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漂亮的花朵》评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漂亮的花朵》评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漂亮的花朵》评课稿一、课程背景《漂亮的花朵》是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课程主要通过观察花朵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形状和名称,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认识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图形,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并辨认花朵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4.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图形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1. 花朵形状的观察和辨认通过观察真实的花朵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花朵的形状,主要包括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

教师可以用手势、示意图或者投影仪展示不同形状的花朵,并引导学生描述其形状特点。

2. 图形的分类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图形的分类游戏。

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些图形卡片,包括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并将卡片分发给学生。

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图形形状特点,将卡片分类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内。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分类,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分类方式。

3. 制作花朵拼贴画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彩纸和剪刀,制作花朵拼贴画。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不同形状的花瓣和花蕊模板,供学生选择使用。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图形形状,从模板上剪下对应的形状,并将它们拼贴在彩纸上,组成自己喜欢的花朵形状。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示范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应用通过观察教室或校园中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应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黑板和窗户等物品,以及校园中的花坛、篮球场和游乐场等场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图形元素,如桌面是矩形,窗户是长方形等。

学生可以用手势或者口头描述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感受法、游戏法和操作法等: - 直观感受法:通过观察真实的花朵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形状的花朵。

评课稿-辽师大版小三心理健康《如果我是你》

评课稿-辽师大版小三心理健康《如果我是你》

辽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如果我是你》评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进行评课的内容是:辽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如果我是你》。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评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并尊重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此外,老师还将团队协作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相互配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从导入到活动开展都体现了老师的精心设计。

首先,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老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乐趣。

最后,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收获,深化了对换位思考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意义。

此外,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收获颇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换位思考的方法,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的反馈中,学生纷纷表示本节课让他们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果我是你》设计巧妙、重点突出、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辽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如果我是你》评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进行评课的内容是:辽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级心理健康《如果我是你》。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评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差异,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

二年级下语文评课稿我必须去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语文评课稿我必须去_北师大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我必须去》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感谢学校教研组给了我一次学习机会,观摩优质课堂教学,学习研讨,也谢谢大家将要对我的学习心得的倾听。

我觉得,李老师执教的《我必须去》这一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

在互动中,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上课开始,李老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

如“你喜欢看马戏表演吗?”等等在识字、书写、读文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李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不难看出,老师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恰到好处,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整节课,教学脉络清晰,思路明了,亮点颇多,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文时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线,出示了填空题以及后来的想象说话……下面我将就“阅读教学”这一方面具体谈谈我的体会。

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李丹为什么选择去敬老院?这既是本科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师运用课件直观地让学生感知了马戏的精彩、有趣。

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的马戏不去看多可惜啊,而李丹也确实跟学生一样的心情,她很想去看马戏,可是她犹豫了,老师适时地追问:李丹在犹豫什么?在想什么?这些追问让产生了情感共鸣的孩子在遗憾没去看马戏的同时,静下心思考李丹的选择和这样做的理由。

当李丹对爸爸说“我必须去”时,老师没有抽象地讲评,而是又掀起了另一个高潮,课件再次出示李丹在敬老院表演的精美画面,请学生发挥想象,想象李丹在敬老院表演场景,并且降低了说话难度,预设一段优美的句型填空,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学生移情思考,敬老院的孤独老人更需要李丹和同学们的陪伴,李丹和同学为老人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带来了快乐,远比李丹去看马戏更有意义、更快乐。

曹冲称象评课稿之欧阳语创编

曹冲称象评课稿之欧阳语创编

《曹冲称象》评课稿
黄明松
今天听了翟老师讲的《曹冲称象》一课,收益匪浅,感想颇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下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想。

一、阅读指导到位,读中感悟。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董老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翟老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还非常注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所以学生学习非常投入,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结构紧凑,层次清楚。

用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课后拓展巧妙,教育深刻。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板书,夸夸曹冲后,本以为教学已经结束,没想到翟老师又给学生放课件《司马光砸缸》,《瓦特发明蒸汽机》两个动画故事,使课后主题升华,不仅使学生没有觉
得刚才的长时间分析理解很疲劳,而是精神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高涨。

四、培养创造思维,问题巧妙。

教学中,翟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

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这样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充分让学生体现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只,今天翟老师不仅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

北师大版:三年第二学期《猜一猜》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第二学期《猜一猜》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第二学期《猜一猜》评课稿一、目标定位准确。

本堂课是在学生差不多了解有的事件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

常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①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明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②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进展合作交流意识。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猎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推测与推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全面、具体、有针对性,能以大纲为指导,表达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提供了转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活动,常老师依照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安排教学程序,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如:导入新课时引入学生们熟悉的抛硬币实验;把抛图钉活动换成了危险性极小、成效明显的抛纸杯活动;抛图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了推测后布置成课后作业。

教材的灵活处理使本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序清晰。

这堂课教学程序较为清晰、各教学环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第一常老师激趣导入(引入抛硬币实验);接着进行了奇异大转盘和抛纸杯两个活动;然后把摸球活动作为巩固练习,最后是知识拓展和交流收成。

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成效专门好。

四、教法得当。

1、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节活动性专门强的课程,离开了试验仅凭猜想就得不到结果。

常老师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让其在玩中学、玩中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让学生经历了推测验证推理的过程,紧紧地抓住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了推测与试验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素的发现评课稿1、 基本概况【组织人】董芳芳【授课者】葛鹏磊【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评课时间】2015年3月5日【参加评课的人员及任务分工】陈上静:教师提问陈晓丹:学生反应和教学方法李叶童: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处理苏婷:时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周思思:教师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董芳芳:总的课堂记录1. 背景介绍本节课选择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重要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介绍了四个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特征,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和其他植物激素。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完成第一个内容的教学。

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编入了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的推理基础上作出判断的,例假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描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作为实验探究的参与者而不是历史故事的接受者,在教学中,把知识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再配合教师制作的动画以及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课的教学在必修三中可谓举足轻重,它需要充分系统的知识梳理,让学生自我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而葛鹏磊作为一名基本功扎实的老师,其思路清晰、有逻辑性,总能在平缓的节奏中稳健发展,十分适合本课的教学。

所以,我将从师生问答的关系,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各环节的时间处理,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环节间的过渡和教学效果来评价本节课。

2. 评课内容(一)课堂实录:课堂导入PT演示:展示绿色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提问:大家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教师:是的,我们把绿色植物这种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称之为植物的向光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中的一种。

提问:那么植物的向性运动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为了获得有利的外界刺激提问:那么植物的向性运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长素的发现。

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2次,分别是“大家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和“植物的向性运动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都是集体回答,回答都是不定向的。

教师提问非常简单。

师生关系处理良好。

2. 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本环节采用设疑导入法,通过对向性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整个过程自然、合理。

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本环节耗时一分钟,时间控制合理4.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口误问题,教师教态自然,活动时也走下讲台,深入学生。

(2) 课堂实录:植物向光性诱导因素的探索教师:本节课我们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设计多个单一变量的实验来对植物向性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我们的实验材料是禾本科植物的幼苗。

提问:通过之前生物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生物现象的发生必然有它的外因和内因,那么同学们联系下一开始的图片,思考下植物向光生长的外因是什么呢?学生:光教师:什么光?学生:单侧光教师:好,那么我们不妨假设向光性产生的外因就是单侧光,现在我们以两人为一小组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或者否定猜想,讨论开始。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教师:来回巡视,把握时间提问:好的,时间到,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的话,我就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介绍实验方案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方案也不止一种,但是我们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并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来设计实验,那同学们来看看屏幕上给出的实验方案以及它的实验结果,从以上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是单侧光的照射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共提问2次,第一次提问,是为了引起同学们对植物向光性产生外因的思考,第二次提问是在逐步完善同学们的猜想。

这两个问题教师提问非常简单明确,即作为提问,又引入下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循序渐进,十分合理。

集体回答,个别回答能够巧妙的结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 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对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采用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方法。

3. 各环节的时间处理引导学生做出假设:2分钟;学生设计实验:4分30秒;分享成果;总结:50秒。

4.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板书和口误,教师教态自然,能走向讲台,深入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

(三)课堂实录:植物感光部位的探究教师:好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单侧光照射引起了植物的向光运动,那么植物体上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呢?那么这个部位是什么呢?学生:是(不是吧);幼苗尖端(幼苗尖端下部)教师:大家的意见不太一样,那么我们不妨假设感光部位在幼苗尖端,再通过一个实验的设计来验证这个假设或者否定,现在同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设计出实验方案。

现在讨论开始。

学生:介绍实验方案实验组:幼苗切去尖端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问:大家觉得这个实验有没有什么科学上的问题?学生:认真思考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该实验设计过程中,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但是大家觉得有没有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提问:符合(不符合)教师:实验组的幼苗切去了尖端会给幼苗带去伤害,那么这就又引入了一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这个实验在设计上犯了一个科学性的错误,这个实验仅仅只能证明,植物向光生长与幼苗尖端有关。

提问:那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呢?学生:不切去幼苗尖端,用遮光材料将幼苗尖端遮挡,不让它感光。

教师:给予肯定,并在屏幕上放映实验结果验证植物的感光部位是幼苗尖端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4次,这4个问题都是与师生进行的互动。

引起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且将学生的猜想作为假设进行探究。

2.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对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采用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方法。

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引导学生做出假设:2分10秒;学生设计实验:4分20秒;分享成果:2分10秒;纠正:1分20秒;总结:50秒。

4.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板书和口误,教师教态自然,能走向讲台,深入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

(四)课堂实录: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机理的学习提问:那么幼苗尖端又以一种什么方式引起植物的向光生长的?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相关内容了解达尔文父子的猜想以及波森.詹森和温特的实验。

学生:阅读书本,了解相关知识教师:走到一位同学身边,提问:这位同学你来说说达尔文父子做了一个怎样的猜想,幼苗尖端如何导致植物的向光生长?学生:达尔文父子猜测可能是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由尖端产生并且能够运输至尖端下部造成植物的向光弯曲。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

那么,波森.詹森是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这个猜想的?教师:回答的很好,请坐。

(介绍波森.詹森实验过程所运用的材料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

)波森.詹森的实验很好的验证了达尔文父子的猜想,而温特则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将这种化学物质提取到了琼脂块中,并且发现在切去尖端的幼苗的一侧放置含有该种化学物质的琼脂快,幼苗就会向另一侧生长。

那么这种化学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教师:通过书本,我们知道了其实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小分子有机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功能(展示生长素作用前后细胞图片),那么它在植物体内又是如何运输的呢?提问:我们刚才通过温特的实验了解到,当一侧施加生长素,而另一侧不施加,就会导致幼苗向不施加的一侧弯曲生长,那么现在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如何弯曲的?学生:在尖端由向光侧运输至背光侧,再由尖端从上往下运输。

教师:回答的很好,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产生一个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输至背光侧,而在尖端下部则会产生一个极性运输,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背光侧含量高,向光侧含量低,那么背光侧的植物细胞就生长的比向光侧快,最终导致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这就是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5次,这5个问题是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书本,通过科学家的实验来回答。

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2.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对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机理的学习是通过学生阅读书本的方法进行学习的。

3.各环节的时间处理引出思考:50秒 学生阅读书本:6分钟 ;表达发言:5分钟;总结:3分钟5.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无板书和口误,教师教态自然,能走向讲台,深入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

(五)课堂实录:课堂小结,习题巩固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回顾内容师:填写板书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1次,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画概念图。

2. 各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及是否合理组织策略,该教学方法能够在小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分合理而且新颖。

3. 各环节的时间处理花时5分钟,时间控制合理。

4. 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误、教态等)本环节有板书,字体较小,不清晰。

口误无,教态自然。

3. 评课总结1、教师教态葛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始终面带微笑,给陌生的学生以亲切感。

整堂课,葛老师从容淡定,不紧不慢,循序渐进,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

2、凸显核心知识生长素的这节内容的核心并非知识,而是实验。

葛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围绕实验主题,一环扣一环:教材实验情境再现---教材实验拓展---教材实验质疑---教材实验评价改正---教材实验应用---教材实验总结;老师在知识呈现上注重实验的多种考查方式,如一节课中的实验例举涉及了实验步骤设计类型、完善实验结论或结果型、评价实验类型等;老师在分析评价上始终强调实验变量的分析(包括自变量、因变量、无光变量)、实验结论的准确表述,例如在温特实验的部分实验组实验结论的讨论中3、凸显情感教育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关系教学一共提问14次, 其中有效提问多,无效提问少,有简单的概念性提问,有复杂的综合提问,通过提问贯穿着整节课堂内容,能够抓住关键,提纲挈领,循序渐进,深入知识,条理非常清晰。

学生个别回答、集体回答交错进行,教师自问自答引出内容,提问无人回答引发学生思考,师生互动和谐,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