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NF理论基础
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它是刺激本体感受器促进神经肌肉系统反应的方法,积极主动的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于治疗过程中,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所有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取得最高水平的功能。
Sherrington的神经生理学是PNF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Sherrington在脊髓反射的研究中发现,外周所产生的输入信号可以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凡是引起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刺激,均可使与该运动神经元相邻的运动神经元处于阈下兴奋状态,而能使已经处于阈下兴奋状态中的运动神经元发出冲动的刺激则被认为具有易化作用;凡是能使已经处于兴奋状态中的运动神经元停止释放冲动且回到阈下兴奋状态的刺激则被认为具有抑制作用。
PNF的解剖学基础
依据大多数肌肉纤维的附着和排列表现为螺旋形和对角形,这种排列符合神经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大脑支配的是肌群的运动而非单一肌肉的收缩,即运动由运动模式组成,而不是由单一的肌肉收缩产生。只有整个肌群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螺旋和对角线运动,而螺旋和对角线的运动又可以增加对运动神经元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螺旋和对角线运动是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这是因为所有的对角线模式中总有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肢体发挥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这是PNF的发育学基础。
PNF技术手法
a手接触:强手法刺激、挤压—促进软弱肌肉收缩;
牵张:快速牵拉肌腱—促进软弱肌肉收缩(1─3级肌力),启动因肌无力引起的活动困难;缓慢牵拉肌腱—抑制肌肉痉挛;
抗阻:在不影响活动的过程中适当抗阻,促进兴奋扩散,使更多肌肉收缩,促使肌收缩强度增加,活动范围加大;用于3级肌力
收缩:等长、等张收缩(向心、离心)
保持:维持关节在收缩终点10秒钟;促进和保持肌肉的兴奋性,为关节活动奠定基础
放松:使痉挛肌肉放松
b节律起动法:被动-主动-抗阻运动,针对肌痉挛
反复收缩法:等长收缩后转为等张收缩
拮抗肌反转法:交互诱导,增强肌力,改善范围)
主缩肌、拮抗肌交替等张收缩;
等张-等长收缩-保持
拮抗肌等长保持-放松后,主缩肌主动运动
拮抗肌依次作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后放松,然后原动肌作主动运动
互相拮抗的肌群有节律地同时作等长收缩
PNF手法具体操作
反复收缩法:
等张收缩组合:一组肌肉(主动肌)持续向心、离心、稳定收缩,其目的是控制和协调主动运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以及控制离心性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
方法:患者在关节活动范围中作向心性抗阻力收缩(由治疗者施加阻力),在运动的终末端患者保持该位置(稳定性收缩),稳定后,治疗者加大阻力,使患者缓慢地回到开始收缩的位置(离心性抗阻力收缩)。
PNF手法具体操作
拮抗肌反转法:
收缩-放松:活动受限的关节等张抗阻力收缩,然后放松。其目的主要是增加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先活动关节至终端,治疗者施加阻力让患者主动抗阻力收缩,10-15秒之后,完全放松;患者再活动关节到新的范围,再主动抗阻力收缩,然后再放松,反复多次,直至关节活动范围不在增加。
PNF手法具体操作
拮抗肌逆转:运动中在不停顿或放松的前提下,主动改变运动的方向(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其目的是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发展协调性,预防或减轻疲劳。
方法:患者在某一方向上作抗阻力运动,当接近运动的终末端时,治疗者改变阻力的方向在肢体的背侧施加阻力,患者达到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端时,随即(不停顿)改变运动的方向,抗新的阻力反方向运动。
PNF手法具体操作稳定性逆转:通过改变阻力的方向来改变等长收缩的方向,但关节不运动或运动范围很小。其目的是增加肌力和关节的稳定和平衡。
方法如下:治疗者在一个方向上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收缩,但关节不发生运动;当患者完全抗阻力时,治疗者改变手的位置,在相反方向上施加新的阻力,患者抗新的阻力收缩。PNF手法具体操作重复牵拉:通过牵拉肌肉,增加肌张力,以诱发肌肉的牵张反射。其目的是促进运动的开始,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引导关节按照既定的方向完成运动。具体方法如下:治疗者先牵拉肌肉至最大范围,然后,快速拍打拉长的肌肉,以诱发牵拉发射,患者同时主动收缩肌肉,治疗者再对肌肉施加阻力,既反射性和自主性抗阻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