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教案(11)

合集下载

初中统计概率教案

初中统计概率教案

初中统计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据敏感的意识,增强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3. 概率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概率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数据处理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抽奖、投篮等,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概率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概率的定义。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如样本、总体、频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统计与概率题目,巩固概念。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个小调查任务,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制作条形图、饼图等。

四、概率知识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概率公式,如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概率题目,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比赛结果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统计与概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通过概率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相关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篇1【教学内容】统计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课堂作业】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9-110页“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2、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a、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b、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c、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设计意图: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拓展学生概率理解力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拓展学生概率理解力

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拓展学生概率理解力概率与统计这一门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经济、政治、社科等方面,都需要用到概率与统计知识。

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了初中数学学科的重要部分。

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呢?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份针对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的教案,以便教师们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概率理解力。

一、教学思路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2.引导学生了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概率的应用。

3.融合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1)事件与概率通过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事件与概率的概念,并帮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2)条件概率通过讲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条件概率的应用,可以举例探讨如何通过条件概率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3)组合运算通过讲解组合运算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可以举例让学生尝试使用组合运算解决日常问题。

2.实际应用(1)赌博通过讲解赌博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考虑是否要参与赌博等问题。

(2)数据统计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让学生领悟实际应用中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并加深学生对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式1.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以Case Study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Case Study,让学生理上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借助工具辅助教学采用各种工具(如计算器、图表等)辅助教学,方便进行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注重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并完成一些小组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进行简单的概率和统计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进行简单的概率和统计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进行简单的概率和统计计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进行简单的概率和统计计算引言:概率和统计在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概率和统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教案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5分钟)概率是用于衡量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以下概念:1. 事件和样本空间:给出一些简单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例如,掷一枚硬币,事件可以是“正面朝上”,样本空间可以是{"正面", "反面"}。

2. 概率的概念:解释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将概率表示为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分数或百分数。

3. 用分数表示概率:通过具体的实例,教授学生如何用分数表示概率。

例如,扔一个骰子,事件为“得到一个偶数”的概率为1/2。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以下概念:1. 数据和调查:向学生提供简单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合作搜集数据。

例如,记录一所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2. 数据的表达方式: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数据表、柱状图和折线图来可视化数据。

3. 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例如,根据柱状图回答哪个颜色的小汽车最受欢迎。

三、概率计算(15分钟)现在,让我们开始进行概率计算。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概率计算的方法。

1. 理论概率:给出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取一张牌,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抽到红桃的概率是多少?2. 实际概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计算概率。

例如,从一篮子中抽取苹果,学生需要根据篮子中不同颜色苹果的数量来计算抽到绿色苹果的概率。

四、统计计算(15分钟)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统计计算。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概率统计高质量课程公开教案教学记录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概率统计高质量课程公开教案教学记录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概率统计高质量课程公开教案教学记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统计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等。

2. 概率计算方法:排列组合、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等。

3. 统计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4. 应用题: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统计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概率计算方法和统计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概率统计的意义。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展示概率统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设置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3.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七、课后作业1. 巩固概率统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深入研究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

八、教学资源1.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教材。

概率统计§11.6 几何概型(教案)

概率统计§11.6  几何概型(教案)

l ,x+l-x-y>y 2
⇒ y<
l l ,y+l-x-y>x ⇒ x< .故所求结果构成集合 2 2 l⎫ ⎬ .由图可知,所求概率为 2⎭
l l ⎧ A= ⎨( x, y ) | x + y > , y < , x < 2 2 ⎩
P(A)=
A的面积 = Ω的面积
1 ⎛l⎞ •⎜ ⎟ 2 ⎝ 2⎠
µ A 0.1 1 = = =0.05. µΩ 2 20
4.在圆心角为 90°的扇形 AOB 中,以圆心 O 为起点作射线 OC,求使得∠AOC 和∠BOC 都不小于 30°的概率. 解 如图所示,把圆弧 三等分,则∠AOF=∠BOE=30°,记 A 为
“在扇形 AOB 内作一射线 OC,使∠AOC 和∠BOC 都不小于 30°” ,要使∠AOC 和∠BOC 都不小于 30°, 则 OC 就落在∠EOF 内, ∴P(A)= 30� 90 解
380
事件 A 中包含 9 个基本事件,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A)=
9 3 = . 12 4
(2)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a,b)|0≤a≤3,0≤b≤2}.构成事件 A 的区域为
3× 2 −
{(a,b)|0≤a≤3,0≤b≤2,a≥b}.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P(A)=
1 × 22 2 2 = . 3× 2 3
答案
1 5
3.当你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红灯的时间为 30 秒,黄灯的时间为 5 秒,绿灯的时间为 45 秒,那么你看 到黄灯的概率是 答案 1 16 .
4.如图为一半径为 2 的扇形(其中扇形中心角为 90°) ,在其内部随机地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在阴影部分 的概率为 .
(第 4 题) 答案 12 π

高中数学人教版《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版

高中数学人教版《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版

高中数学人教版《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版教案一:概率的初步认识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是多少?我们在考试中猜对一道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这些问题都与概率和统计有关。

那么,什么是概率和统计呢?我们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和认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的应用。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一个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

2. 概率的计算方法:a.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b. 组合问题的概率计算方法;c.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二、概率的应用领域1. 事件的概率与统计学的关系;2. 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 概率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概率的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概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统计导入: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一些现象或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而统计学正是研究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描述统计的方法。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

二、描述统计的基本方法1.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数据的离散趋势测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3. 数据的位置趋势测度:分位数。

三、描述统计的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数据的分析,加深对描述统计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三: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导入: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事件的独立性1. 事件的独立性的定义和判断;2.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3. 相关事件与独立事件的区别。

二、条件概率1. 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2. 乘法定理的应用。

三、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的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加深对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数学概率统计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概率统计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概率统计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学会使用频率来估计概率;3. 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4.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1.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使用频率来估计概率;3.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

教学难点:1.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2.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领域;2. 举例说明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2. 讲解如何使用频率来估计概率;3. 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在表示数据中的应用;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概率与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与统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强调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概率与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领域,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说明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课后作业中,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2)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3)学会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3. 概率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概率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概率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软件操作: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率统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解决,并撰写解答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运用能力,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

4. 软件操作:评估学生的数学软件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1 随机现象与样本空间1.2 事件及其运算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4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随机变量的概念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1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3.2 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3.3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3.4 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四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4.1 大数定律4.2 中心极限定理4.3 样本均值的分布4.4 样本方差的估计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5.1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5.2 参数估计与点估计5.3 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5.4 假设检验与p值第六章:参数估计6.1 总体参数与样本参数6.2 估计量的性质6.3 最大似然估计6.4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第七章:假设检验7.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7.2 检验的错误与功效7.3 常用检验方法7.4 似然比检验与正态分布检验第八章:回归分析8.1 线性回归模型8.2 回归参数的估计8.3 回归模型的检验与诊断8.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九章:方差分析9.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9.2 单因素方差分析9.3 多因素方差分析9.4 协方差分析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十章:时间序列分析10.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10.2 平稳性检验与时间序列模型10.3 自回归模型与移动平均模型10.4 指数平滑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第十一章:非参数统计11.1 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11.2 非参数检验方法11.3 非参数回归分析11.4 非参数时间序列分析第十二章:生存分析12.1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12.2 生存函数与生存曲线12.3 生存分析的统计方法12.4 生存分析的应用实例第十三章:贝叶斯统计13.1 贝叶斯统计的基本原理13.2 贝叶斯参数估计13.3 贝叶斯假设检验13.4 贝叶斯回归分析第十四章:多变量分析14.1 多变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14.2 多元散点图与主成分分析14.3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14.4 判别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第十五章:统计软件与应用15.1 统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15.2 R语言与Python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15.3 统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案例15.4 统计分析在实际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涵盖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生存分析、贝叶斯统计、多变量分析以及统计软件与应用等多个方面。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会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运用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统计与概率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敏感度;(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方法;(2)数据的整理方法;(3)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图表等)。

2. 概率基础知识(1)概率的定义;(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3)概率的计算方法。

3.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1)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方法;(2)统计图表的解读方法;(3)运用统计图表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概率的计算方法;(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掌握程度,如知识点的理解、技能的运用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计10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具体安排:第1-2 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3-4 课时:概率基础知识第5-6 课时: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第7-8 课时:概率计算与应用第9-10 课时: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与概率》教材;2. 教具:黑板、投影仪、统计图表模板、计算器等;3. 辅助材料:生活实例、练习题、案例分析等。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和“概率”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2. 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

3. 放学后,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应用。

3.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比例和百分数。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率计算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2. 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概率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和试题。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把一个球放在桌子上,问学生这个球是不是红色的?(2)让学生看这个球的颜色,大家都知道这个球是红色的,这是怎么知道的呢?(3)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统计的方法,我们通过对一些事物的观察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4)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一下什么是“统计”。

第二步:概念学习(1)讲解“统计”概念及其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概率”概念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基本公式(1)讲解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例如:P(A)=m/n ,其中m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表示总的试验次数。

(2)然后引入一些相关概念,例如:a、互不排斥事件与互斥事件。

b、事件的概率越大,则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让学生自己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理解和掌握基本公式。

第四步: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2)例如,一个班有50个人,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那么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3)让学生自己手工制作一份问卷,然后统计回答的结果。

第五步:总结(1)老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总结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把统计与概率进行了了解和学习,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统计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初中概率统计方法指导教案

初中概率统计方法指导教案

初中概率统计方法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 常用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概率的计算。

2. 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领域。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介绍概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概率是衡量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2. 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3. 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

三、统计方法概述(15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2. 讲解常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四、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5分钟)1.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

2. 介绍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让学生掌握将数据分组、计算频数和百分比等技能。

3. 讲解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计算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五、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与统计方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概率与统计概念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率与统计知识。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概率与统计书籍和资料,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领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志鸿优化设计》2014届高考数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概率与统计11.4抽样方法

《志鸿优化设计》2014届高考数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概率与统计11.4抽样方法

11.4 抽样方法考纲要求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或根据分层抽样比计算总体或样本中的个体数.1.简单随机抽样 (1)定义从个体数为N 的总体中__________取出n (n <N )个个体作为________,如果每个个体都有__________被取到,那么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2)分类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的步骤假设要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n <N )的样本,系统抽样的步骤为: (1)采用______的方式将总体中的N 个个体编号.(2)将编号按间隔k 分段,当N n 是整数时,k =________;当Nn不是整数时,从总体中__________,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的个数N ′能被n 整除,这时k =__________,并将剩下的总体重新编号.(3)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______的个体编号l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将编号为l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抽出.3.分层抽样当总体由________的几个部分组成时,为了使______更客观地反映总体情况,我们常常将总体中的个体按________分成__________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__________实施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1.某中学进行了该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该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1 0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单,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①1 000名学生是总体 ②每个学生是个体③1 0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 ④样本的容量是1002.老师在班级50名学生中,依次抽取学号为5,10,15,20,25,30,35,40,45,50的学生进行作业检查,这种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3.(2019江苏盐城二模)某校共有学生2 000名,各年级人数如下表所示: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人数 800 600 600__________.4.(2019江苏徐州质检)某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共有3 200名,其中高三800名,如果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学生中抽取一个160人的样本,那么应当从高三的学生中抽取的人数是__________.三种抽样方法有什么异同点?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从总体中逐个抽总体中的个体数抽样 取较少 系统抽样将总体均匀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分层 抽样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将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一、系统抽样【例1】 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Ⅰ营区,从301到495在第Ⅱ营区,从496到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炼解决系统抽样问题要掌握系统抽样的以下特点: (1)元素个数多且均衡的总体; (2)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 (3)起始用简单随机抽样;(4)k =Nn(不能整除的,剔出余数).请做针对训练2二、分层抽样【例2】 某政府机关在编人员100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10人,一般干部70人,工人20人.上级机关为了了解职工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试确定用何种方法抽取,请具体实施操作.方法提炼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这样更能反映总体的情况,是等可能抽样.当各层抽取的个体数目确定后,每层中的样本抽取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用分层抽样法抽样的关键是确定抽样比,抽样比=样本容量总体中的个体数=每层抽取的个体数该层的个体数.用抽样比乘以该层的个体数等于在该层中抽取的个体数.请做针对训练3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本节考查的重点是分层抽样.牢记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该部分个体数的比值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值,是正确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抽样过程为不放回抽样,且必须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该部分题型多以填空题为主,属于容易题.1.用随机数表从100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中抽取20人进行评教,某男生被抽到的概率是__________.2.(2019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预测卷)高三(1)班共有56人,学号依次为1,2,3,…,56,现用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学号为6,34,48的同学在样本中,那么还有一个同学的学号应为__________.3.某工厂生产了某种产品3 000件,它们来自甲、乙、丙三条生产线.为检查这批产品的质量,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若从甲、乙、丙三条生产线抽取的个数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构成等差数列,则乙生产线生产了__________件产品.参考答案基础梳理自测 知识梳理1.(1)逐个不放回地 样本 相同的机会 (2)抽签法 随机数表法2.(1)随机 (2)Nn 剔除一些个体 N ′n(3)起始 (4)l +k l +2k l +(n -1)k3.差异明显 样本 不同的特点 层次比较分明 所占的比 基础自测1.④ 解析:①中1 000名学生的成绩是总体,②中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③中一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2.系统抽样 解析:由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3.36 解析:按比例分配得120×600800+600+600=36(人).4.40 解析:160×14=40.考点探究突破【例1】 25,17,8 解析:由题意及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将这600名学生按编号依次分成50组,每一组各有12名学生,第k (k ∈N *)组抽中的号码是3+12(k -1).令3+12(k -1)≤300得k ≤1034,因此第Ⅰ营区被抽中的人数是25;令300<3+12(k -1)≤495得1034<k ≤42,因此第Ⅱ营区被抽中的人数是42-25=17.所以第Ⅲ营区被抽中的人数是50-42=8.【例2】解:因机构改革关系到每人的不同利益,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为妥. ∵10020=5,105=2,705=14,205=4, ∴从副处级以上干部中抽取2人,从一般干部中抽取14人,从工人中抽取4人. 因副处级以上干部与工人人数都较少,把他们分别按1~10编号与1~20编号,然后制作号签,采用抽签法分别抽取2人和4人;对一般干部70人采用00,01,…,69编号,然后用随机数表法抽取14人.演练巩固提升 针对训练 1.15解析: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 2.20 解析:采用系统抽样,所抽出的样本成等差数列,故另一个同学的学号应是20. 3.1 000 解析:因为a ,b ,c 构成等差数列,根据分层抽样的原理,所以甲、乙、丙三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数也成等差数列,其和为3 000件,所以乙生产线生产了1 000件产品.。

2023年湘教版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

2023年湘教版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

2023年湘教版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概率与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2. 统计分析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与计算。

2. 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扩展(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与概率与统计有关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背景。

2. 知识讲解与训练(30分钟)2.1 概率部分2.1.1 概率的基本概念通过引入事件、样本空间和事件概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

2.1.2 概率的计算方法介绍基本事件、复合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各种情况下的概率计算技巧。

2.2 统计部分2.2.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有效收集方式。

2.2.2 统计分析方法讲解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求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思维。

3. 训练与巩固(2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通过拓展性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辅助手段1. 悬疑案例引入。

2. 多媒体教学辅助。

3. 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人答辩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效果。

七、学习资源1. 课本教材《湘教版数学概率与统计》。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练习册和作业纸。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和实例讲解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初中 统计和概率 教案

初中 统计和概率 教案

初中统计和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据和概率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

2. 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概率计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统计图形的示例、概率事件的示例。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出与统计和概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统计和概率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解释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三、统计图形(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统计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通过示例展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统计图形的制作方法,练习分析统计图形中的信息。

四、概率计算(10分钟)1. 教师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练习。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教案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教案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2. 掌握求解概率和统计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 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和应用;2. 教学难点: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中概率与统计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概率的基本概念(15分钟)教师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空间、事件、频率等,通过例子演示概率的计算方法。

3. 概率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频率法、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解。

4. 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内容,通过图表展示统计数据的应用。

5.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应用(25分钟)教师讲解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等,通过实际案例演示统计数据的应用。

6. 实际问题的概率与统计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投资理财、人口统计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手段和学具准备: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讨论、练习等;2. 学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和应用技巧,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和实际问题的演示,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考察。

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训练和指导。

概率统计教案

概率统计教案

概率统计教案【篇一: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篇二:概率统计教案】教案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编号: 4111105学院、专业、年级:信工学院、计算机、二年级任课教师:秦茂玲教师所在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师范大学课程简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高等学校各理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学位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课,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科相关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概率统计课程编号:4111105 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数:76学时(理论76学时,实验0学时)学分数: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适用年级:二年级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二、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科相关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教授学生关于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教授学生关于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教授学生关于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知识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向小学生介绍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知识。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探索,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该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概率和统计;2. 能够使用概率和统计中的常用术语;3. 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4.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件和投影仪;- 白板、黑板笔;- 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 尺子、铅笔、橡皮擦。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可使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概率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概率知识介绍(15分钟)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概率的表示: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概率,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3. 概率的计算:通过公式 P(A) = 事件 A 发生的次数 / 全部可能结果的次数计算概率。

三、统计知识介绍(20分钟)1. 统计的定义:统计是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2. 常用术语:- 数据:指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事物的信息。

- 调查:指对一个或多个现象的特征进行研究和记录。

- 数量:指一个事物的大小或多少。

- 图表:用来展示数据和信息的可视化工具。

- 平均数:用来表示一组数的集中趋势。

- 直方图:用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四、教学实践(30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

a. 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个主题,如喜欢的运动、课外活动等。

b. 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题,并收集同学的回答。

2. 数据整理与分析:a. 学生使用尺子和笔记本整理调查数据。

b. 学生绘制直方图展示数据。

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a. 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和最少的是哪个选项?b. 数据分布是否均匀?c. 如何用概率的概念解释数据的分布?2. 教师总结与引导:a. 概率和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5篇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5篇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5篇写教案之前需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分析才行,通过制定教案我们可以梳理好自己的教学流程,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因子分析(补充教材)§7.1 因子分析的意义和作用一、因子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在教育领域和若其它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观测,也就设计出多个观测变量,从多个变量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多变量大样本虽然会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确增加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难度。

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

因子分析就是将大量的彼此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转换成较少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这样既可减轻收集信息的工作量,且各综合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

便于分析。

二、因子分析的基本过程因子分析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主因子分析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导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综合变量,通过这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去描述原始的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这少数的几个综合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故称其为因子,我们又称这种通过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出发的因子分析为R型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所获得的反映变量间本质联系、变量与公共因子的关系的全部信息通过导出的因子负荷矩阵体现。

第二步对因子解释和命名从因子分析导出的负荷矩阵的结构出发,把变量按与公共因子相关性大小的程度分组,使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按公因子包含变量的特点(即公因子内涵)对因子作解释命名。

例1 (见教材P162)三、因子分析教材在分析测验中的作用(见教材P163-P164)§7.2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数学模型一、数学模型(正交因子模型)设m个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测试变量z1,z2,……,z m含有P个独立的公共因子F 1,F 2,……,F p (m ≥p),测试变量z i 含有独特因子U i (i=1…m),诸U i 间互不相关,且与F j (j=1…p)也互不相关,每个z i 可由P 个公共因子和自身对应的独特因子U i 线性表出:⎪⎪⎩⎪⎪⎨⎧++++=++++=++++=m m p mp m m m p p p p U c F a F a F a Z U c F a F a F a Z U c F a F a F a Z 221122222211221112121111 (7.2-1) 用矩阵表示:⎪⎪⎪⎪⎪⎪⎭⎫ ⎝⎛+⎪⎪⎪⎪⎪⎪⎭⎫ ⎝⎛=⎪⎪⎪⎪⎪⎪⎭⎫⎝⎛⨯m m p p m ij m U c U c U c F F F a Z Z Z22112121.)( (参见教材p 164)简记为)1(()()1()()1(⨯⨯⨯⨯⨯+⋅=m m m p p m m U C F A Z 对角阵))12.7('且满足:(I) P ≤m(II) COV(F .U )=0 (即F 与U 是不相关的) (III) E(F )=0 COV(F )= p p p I =⨯)(11即F 1,……F P 不相关,且方差皆为1,均值皆为0(IV) E(U)=0 COV(U)=I m 即U 1,……,U m 不相关,且都是标准化的变量,假定z 1,……,z m也是标准化的,但并不相互独立。

式中A 称为因子负荷矩阵,其元素(即(7.2-1)中各方程的系数)a ij 表示第i 个变量(z i )在第j 个公共因子F j 上的负荷,简称因子负荷,如果把z i 看成P 维因子空间的一个向量,则a ij 表示z i 在坐标轴F j 上的投影。

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模型(7.2-1)或)12.7('-。

以F 代Z ,由于一般有P <m ,从而达到简化变量维数的愿望。

二、因子分析中的几个重要结论因子分析数学处理的最后结果通常以因子负荷矩阵的形式给出,这个矩阵的一般形式如下表所示。

因子负荷矩阵的一般格式根据对模型(7.2-1)(或)12.7('-)的假定(I) ——(IV)可以证明有如下结论:结论1 因子负荷a ij 是Z i 与F j 的相关系数,C i 是Z i 与U i 的相关系数,即a ij =j i F Z P , C i =j i U Z P证明提示:将(7.2-1)的第i 个方程两边乘以F j ,并求期望,运用假设条件即得a ij =j i F Z P ; 将(7.2-1)的第i 个方程两边乘以U i 后求期望,由假设条件,可得C i =i i U Z P 结论2 ∑==PK jk ikZ Z a aP j i 1(即z i ,z j 的相关系数为矩阵A 中第i,j 两行向量之内积)证明提示:将(7.2-1)中第i,j 两个方程两边分别相乘后各取数学期望并利用假设条件可得结论。

结论3 矩阵A 中 第i 行平方和记为21221i pk ik ic a h -==∑= 证明提示:将(7.2-1)中第i 个方程两边自乘再各自求期望并运用假设条件可得。

结论4 每个测试变量的方差由两部分组成:22)(1i i i c h Z D +==证明提示:对(7.2-1)第i 个方程两边分别求方差并运用假设条件,我们称2i c 为测试变量Z i 的特殊度,它表示Z i 所含独特因子U i 对Z i 方差所作的贡献。

称2i h 为Z i 的共同度或公共度,它代表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Z i 的方差所作的贡献,特别地2ik a 表示第k 个公共因子F k 对Z i 的方差所作的贡献。

2i h 越接近1,说明Z i 的原始信息被所选P 个公共因子解释得越好。

例如:根据例1的因子负荷阵(教材P162表7-2),932.023=h ,表明Z 3有93.2%的信息被三个公共因子说明了。

反之,当2i h 靠近0时,说明公共因子对Z i 的解释很少,共信息主要由其独特因子U i 描述。

结论5 A =(a ij )中,第j 列的平方和(j=1,……,p) ∑==mk kjjaS 122代表公共因子F j 对所有原始变量Z 1,Z 2,……,Z m 提供的方差贡献总和。

证:由前述2kj a 的统计意义立得结论5。

由上可知:2j S 是衡量公因子F j 相对重要性的指标。

百分比:%100)(212⨯=∑=mS Z D Sj mi ij表示F j 对所有测试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其越大,F j 就越重要,一般选择几个公因子,就看所有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之和(称为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我们预想的百分比有几个公因子。

以上是对正态因子模型导出的因子负荷矩阵作分析的全部依据,在实用中,我们得到的仅是各Z i 的一个容量为n 的观测值,然后求出Z '=(Z 1,……,Z m )的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 用R 估计总体Z 的相关系数,导出因子负荷阵,故称为R 型因子分析。

§7.3 公共因子的求解要建立实际问题的因子模型,关键要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因子负荷矩阵A ,对A 的估计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霍特林(H.Hotelling)创立的,现使用较为普遍的主成份方法,(教材中称为主因子法)。

只介绍方法,不作论证。

一、因子分析从测试变量的样本相关矩阵出发。

设对变量Z i 进行测试得容量为n 的观测值)1(,,21m i z z z ini i —=记jjii ij ij L L L r =其中∑∑∑=-=nk k jk k ik jkik ij z z n z z l 1))((1∑∑==-=nk k ik ikii z n z l 1212)(1 称r ij 为Z i ,Z j 的样本相关系数记mm m m m m m ij r r r r r r r r r r R ⨯⎪⎪⎪⎪⎪⎭⎫ ⎝⎛==111)(3212232111312此为Z 的 样本相关矩阵,是一个m 阶对称阵,再记对角阵⎪⎪⎪⎪⎪⎭⎫ ⎝⎛=m c c c C 000000011其中C i 为模型(12.7-)所示。

可以证明R 与因子负荷阵A 及C 之间满足如下形式:2C A A R +'=记R*=A A ',则有 R*=R-C 2=⎪⎪⎪⎪⎪⎪⎭⎫⎝⎛---22121111m ji ij c r c r c 称R*为剩余相关矩阵,R*与R 相比,仅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不同,后者,主对角线全是1,前者为221i i h c =-由于严格估计2i h 存在困难,实际计算中有时忽略独特因子的作用,即取C i =0 (i=1…m),也就是令m m ij r A A R ⨯='=)( (7.3-3)这里∑==ni jk ikij a ar 1上式就是求A 的出发点,这种方法相当于预置12=i h ,在此情况下提取主因子的方法称为主分量分析,如预置的12<i h ,则提取主因子的方法称为主因子分析。

二、求主因子解的步骤得到测试变量Z 的样本相关矩阵R 之后,求主因子解还需按以下几步进行。

1、求R 的特征根,即解方程:0111||21221112=---------=-λλλλm m mm r r r r r r R E由R 是非负定阵,解出的特征值都是非负的,将其非零特征值按从大到小排序并重新编码:λ1≥λ2≥ 02、按预先规定所取的P 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的百分比(一般取85%)使85.011≥∑∑=m ipi iλλ的P 即为所取的公因子数(可以证明ms kmi i k=∑=1λλ第k 个公共因子F k 的方差贡献率)。

3、对选定的前P 个特征值λ1≥λ2≥……≥λp >0求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p u u u ,,21。

为此求λj (1≤j ≤p)的特征向量u j ,即解方程组:⎪⎩⎪⎨⎧=-+--=----vx x r x r x r x r x m j m m m m j )1(0)1(221112121λλ (0)=⎪⎪⎪⎭⎫⎝⎛-m i jx x R E λ即() 便得),,(21'=m j j j j u u u u (见教材P169说明) 再标准化便得j u4、写出因子负荷阵⎪⎪⎪⎪⎪⎭⎫⎝⎛=p mp m m p p p p u u u u u u u u u A λλλλλλλλλ221121221211212111三、简例(教材P170略写)§7.4 求出主因子解后的进一步分析一、因子旋转建立因子分析数学模型的目的不仅要找出公共因子并对变量进行分组,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意义,以便对实际问题作出科学分析。

不难理解,由(7.3-3)出发解出的因子负荷阵是不唯一的,事实上,用一个正交矩阵T 右乘A :R A A A T T A AT AT ='=''=')())((即知A 在正交变换T 下也是因子负荷阵为此,当A 的结构不便对主因子进行解释时,我们根据因子负荷阵的不唯一性,可用一个正交阵右乘A(即对A 实施一个正交变换)由线性代数的知识,对A 施行一个正交变换,对应坐标系就有一次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