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秘书人物之司马光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作者孙波摘要:宋代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机构庞大,为保证其正常运作,建立了较完备的秘书制度,对秘书的选拔、秘书工作的保密、公文程式的规范化、秘书工作的签判、公文拟写的期限和传递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有些对今日的秘书工作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代、机构、选拔、翰林学院、公文、特点。
一、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1.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1)中书省内的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案、记注案。
(2)门下省的通进司、银台司、章奏司、封驳司、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阖门通事舍人、阖门祗候。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驳案)(3)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主要有开拆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此外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机构,一般以案称之,如刑部设有进拟案,掌断案文书。
(4)枢密院的秘书机构有枢密院承旨司: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重要的秘书官:检详官。
(5)三司的秘书机构,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户三部。
秘书机构: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业化,分别负责文书收发、等级、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2.政事堂的秘书机构,政事堂的长官为正宰相。
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3.地方秘书机构,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路下面有帅、曹、宪、司,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主管机宜文字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
州下面的官僚官有判官、掌书记、儒林郎。
县下面有主簙、押司、贴司、录事。
二、宋代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
司马光生平简介_3

司马光生平简介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伟大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一、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经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爱好。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喜华靡。
史书上记载着他这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传为美谈。
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
据说,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
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但对他的政绩,人们却时褒时贬。
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洋洋几千言尽是赞美之辞。
而改革派当政时,司马光不仅漫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人奸相之列。
宋绍圣年间,御史周铁首论温公(司马光死后溢号)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
朝廷不仅夺去了所有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
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其与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奸党碑。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文言文

《司马光》《资治通鉴》文言文【一】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学识。
成年后,他投身政治舞台,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位,对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和目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跨越1363年的历史。
司马光耗费15年心血完成这部巨著,其创作背景主要是针对当时史书繁杂、真伪难辨的问题,力求为后世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历史画卷。
【三】《资治通鉴》的内容概述《资治通鉴》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事件。
书中不仅对历史人物的生平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还对他们的品德、才能进行了评价,寓教于史,旨在为后世提供一部富有启示性的历史读物。
【四】《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资治通鉴》在我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史书。
自问世以来,该书一直备受推崇,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史学家、政治家都从中受益匪浅,如明朝的弘治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等。
【五】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资治通鉴》的智慧虽然《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古代历史,但其蕴含的智慧对现代生活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汲取智慧:1.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中了解历代兴衰、政治成败,从而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2.学习古人的品德和精神。
如司马光般忠诚、正直、勤奋的品质,以及书中诸多历史人物的崇高品质,都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榜样。
3.汲取历史智慧,丰富人生阅历。
阅读《资治通鉴》,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4.学会明智决策。
通过学习《资治通鉴》,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大势,培养战略眼光,提高自己的明智决策能力。
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余干张可敬语文工作平台

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余干张可敬语文工作平台司马光(1019-1089年),字君实。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仁宗时中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宋史》云:“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后拜相,力罢安石新法。
”着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涑水记闻》、《续诗话》等,并主编《资治通鉴》。
《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皆有传。
明司马露、马峦,清陈宏谋、顾栋高,皆编有《司马光年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是曰《续诗话》者,据卷首光自作小引,盖续欧阳修《六一诗话》而作也。
”《温公续诗话》一卷,《郡斋读书志》着录于子类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于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
《温公续诗话》小引称“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其论诗观点与《六一诗话》相近。
《温公续诗话》力主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
”既要立意深远,表达含蓄,又不能晦涩难懂,当使人读后玩味而得之,才能发挥讽谏作用。
司马光推崇杜甫,认为“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对其《春望》一诗的前四句散了精辟阐释。
此外,还赞誉魏野的人品,并称其作有诗人规戒之风。
《温公续诗话》中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宋代九诗僧之名等。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
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
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亦朝中之实事也。
惠崇诗有“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
其尤自负者,有“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时人或有讥其犯古者,嘲之:“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
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
”进士潘阆尝谑之曰:“崇师,尔当忧狱事,吾去夜梦尔拜我,尔岂当归俗邪?”惠崇曰:“此乃秀才忧狱事尔。
惠崇,沙门也,惠崇拜,沙门倒也,秀才得毋诣沙门岛邪?”梅圣俞之卒也,余与宋子才选①、韩钦胜宗彦、沈文通遘,俱为三司僚属,共痛惜之。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想要了解司马光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简介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
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轶事典故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
”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
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
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破瓮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我国古代秘书制度演变秘书素质与典型榜样组图

我国古代秘书制度演变秘书素质与典型榜样组图在我国古代,秘书被称为史官、御史大夫、尚书、长史、主簿等,具有掌管图书典籍,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
私人秘书始于清朝,称幕客,也称西席、馆师、宾师等,俗语称为师爷。
是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
A.古代秘书漫谈古代中国皇帝的身边也有秘书,为朝廷撰写公文。
公文的形式五花八门,诏书,圣旨,甚至墓志铭,所不同的是,古代秘书撰写的是有偿公文。
开皇年间,隋朝开国元勋郑译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
郑译在几年前被贬为隆州刺史,这次回京治病,隋文帝设宴招待他,宰相高颍等人都来作陪。
在喝酒言笑中,隋文帝忆起旧情,便当众宣布恢复郑译的沛国公爵位,并当即指示内史令李德林起草诏书。
高颍见郑译喜事降临,便开玩笑说:“笔干了。
”言外之意是要花钱买笔墨了。
郑译回答说:“我出外做地方官,这次因病请求回京,承蒙皇上批准便打马回朝,无一文钱在身,拿什么给你们…润笔‟呢?”隋文帝听罢大笑。
据清代学者赵翼考证,润笔这个词儿便是从这里来的。
现在作文受酬俗称稿费,古代则通常叫做润笔。
古人作文受酬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为活人写寿序,给死者撰碑文。
如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写碑文颇得润笔之利;北宋诗人王禹偁贬官外放商州时,也写过好些碑文,且自作诗云:“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二是为皇帝、大臣和朝廷、官府起草公文受赏赐。
这种公文可称作有偿公文。
古代秘书撰写公文,和作家撰写寿序碑文一样,有时是可以得到赏赐、获得酬劳的,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中说,在宋初,秘书写公文“皆有润笔物”。
宋太宗赵光义时,还“立润笔钱数,降诏刻石于舍人院(秘书办公的地方),每除官(任命官员)则移文督之”。
秘书领了俸禄,写公文却还要另外获酬,而且在宋朝还订立制度要大家共同遵守,这种做法确实让人费解。
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那就是秘书的俸禄普遍很低,有的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杨亿是公文大手笔,长期在朝廷从事秘书工作,因为家贫,他曾经请求去地方上做官。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一代名臣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光是宋朝人,出生在北宋的宋真宗在位时期,父亲的光山县的一个县令,就以县名为其取名。
不过司马光主要生活的年代为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这三朝,最后在宋哲宗在位时期病逝。
宋仁宗时期,时年二十岁的司马光就考取了进士,从而进入官场,担任华州判官。
此后,司马光担任了苏州判官、宣德郎、权知丰城县事、馆阁校勘、通判等地方官职,期间与石昌言成为了好友,也娶了张存之女,受到了庞籍的赏识和推荐,写了很多评论古今的文章,但也经历了失去双亲的痛苦。
嘉祐三年,司马光回到中央任职,历任开封府推官、起居舍人,并一直在知谏院做事。
宋英宗期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紧张,司马光接连上书以平衡双方的关系,奏请朝廷体恤百姓,劝谏皇上停止“义勇”的措施。
司马光做了多年的谏官,屡次上书劝谏都不被采纳,就要求罢免自己,但还是当了龙图阁直学士。
司马光呈上了《通志》,得到宋英宗的称赞,皇帝还为他建立书局鼓励他继续著书。
宋神宗期间,司马光先后做过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知永兴军、资政殿学士,期间因与王安石的主张不和而多有争辩,曾离开中央十五年撰写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的故事被后人流传了下来,其中有不少故事体现了他的品格,具有学习的意义,如诚信卖马、藏书故实、圆木警枕、诚信卖马,流传最广的是破瓮救友。
低调淡泊:司马光从小就崇尚简朴,家中的大人给他穿华丽的衣裳,他很害羞,就把衣服脱了,长大后见到宗仁宗,大家都戴了鲜花,只有他不戴,直到被提醒后才勉强戴上了。
司马光也不介意下人对他的称呼,家中的老仆叫他“君实秀才”,被苏轼嘲笑,说他现在贵为宰相,应该叫他“君实相公”,司马光就比表示苏轼把老仆教坏了。
藏书故实:司马光在家中收藏了丰富的书籍,住在洛阳时,就买了二十亩的地修建了“独乐园”,专门用来藏书,里面有上万卷的书。
司马光【《司马光》相关知识】

司马光【《司马光》相关知识】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
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器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
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达到了博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术数皆极其妙的渊博程度,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_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
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当时,北宋建国近百年,已出现种种危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用世的态度,连连上疏,陈述自己一整套的治国主张,大致是以人才、礼治、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除上疏陈述主张外,在他本人的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尤其在荐贤斥佞的斗争中,他犯颜直谏,面折廷争,从不顾及个人安危,被称为社稷之臣,神宗也感慨地说:如光者,常在左右,自可无过。
人物小传-司马光

人物小传-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司马子长”,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家境富裕,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司马迁的后代。
司马光自小聪颖好学,才华出众。
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对历史和政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文学方面,他以修饰文辞、纯熟笔法而闻名。
司马光的作品行文精练,思想深刻,格调庄重,充满了朴素和理性的美感。
他的历史著作以《资治通鉴》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实史书,记录了自周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它以其客观、全面的表述方式和深入的分析,被誉为史学瑰宝。
司马光通过编纂《资治通鉴》,力求提供一个全面的历史记述,以纠正历史上的误解和偏见。
他试图通过历史的总结和分析,揭示政治道德的规律和教训,促使国家能够从历史经验中获得教益,以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在政治领域,司马光曾担任过北宋政府的重要职务。
他尽职尽责,恪守道德原则,并且勤勉政务。
司马光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政治改革建议,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质朴、稳重的风格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赞誉。
司马光一生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和大义,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一直以来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原则。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历史研究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以其卓越的历史学成就和政治智慧,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的著作《资治通鉴》被誉为史学的经典之作,对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的一生是充满了追求真理和伟大理想的典范,他以坚韧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景仰。
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东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也是《资治通鉴》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司马光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他以忠诚、正直和才华著称,被后人称为“忠臣之表率”。
司马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聪明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清正廉洁的品质,很快在官场上崭露头角。
他曾任职于地方政府,以勤勉和公正著称,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后来,司马光被任命为朝廷的重要官员,担任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
他在任职期间,秉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努力推行政治改革,力图消除腐败和贪污现象,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公信力。
他还积极倡导儒家思想,提倡以德治国,以礼仪教化人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司马光的政治理念和行动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
他的改革措施被一些既得利益者视为威胁,他们联合起来对司马光进行攻击和诽谤。
尽管司马光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仍然遭到了一系列的迫害和排挤。
最终,他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地方,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然而,司马光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放弃。
他在贬谪期间,仍然坚持学习和写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华。
他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这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被誉为中国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资治通鉴》以客观、全面的态度,记录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的忠诚和正直,以及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使他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默默奉献。
他的精神和品质,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正直是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质。
在政治斗争中,我们要坚守原则,不被利益和权力所腐蚀,始终为人民的利益着想。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摘要:1.介绍司马光的基本信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翻译文言文文本,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3.分析文言文文本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4.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表达差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正文:一、介绍司马光的基本信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河南洛阳,自小聪明过人,勤奋好学。
成年后,他投身政治事业,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位。
他在政治上秉持仁政、宽政的理念,推行新法,改革弊政,为人民谋福祉。
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在文学上,司马光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文创作。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二、翻译文言文文本,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以下为《司马光传》的文言文文本:光幼聪慧,年十岁,读书论道,日数千言。
长而好学,自谓不如古人。
举进士,对策第一,除秘书省校书郎。
逾年,迁太子中允,兼资善大夫。
光为人仁爱,治政宽厚,所至民爱戴之。
文本翻译为现代汉语:司马光从小聪明,十岁时就能每天阅读数千字的书籍,谈论道理。
长大后,他继续勤奋学习,认为自己不如古人。
他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一年后,升任太子中允,兼任资善大夫。
司马光为人仁爱,治理政事宽厚,所到之处都受到百姓的爱戴。
三、分析文言文文本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篇文言文文本体现了司马光勤奋好学、仁政爱民的价值观念。
在宋代,儒家文化盛行,重视教育,崇尚仁爱、忠诚、谦逊等品质。
司马光正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事迹传达了勤奋学习、为民造福的观念。
此外,文本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如科举制度、官职体系等。
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四、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表达差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下面我们来看看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文言文司马光的意思

文言文司马光的意思摘要:1.司马光的背景和生平简介2.司马光的主要贡献3.司马光的文言文作品及其意义4.司马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5.总结正文:【1】司马光的背景和生平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7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司马池曾任兵部侍郎。
司马光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术熏陶,自幼聪颖过人,攻读经史,手不释卷。
成年后,他以父荫入仕,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务。
【2】司马光的主要贡献司马光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政治、文化和学术。
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反对新法,拥护旧法。
在文化上,他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跨越1363年的历史。
在学术上,他博采众长,推崇儒家经典,对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3】司马光的文言文作品及其意义司马光的文言文作品有《资治通鉴》、《温公续诗》、《司马文正公集》等。
其中,《资治通鉴》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该书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资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司马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司马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在政治上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尊严作出了贡献。
在文化上,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成为我国史学的瑰宝。
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总结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尤其在史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的文言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三年级语文司马光人物介绍

三年级语文司马光人物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出生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卒于景佑四年(1037年)。
自幼聪慧好学,十岁能为《周礼》注疏。
他的父亲司马池是宋仁宗时的进士及第,任陕州判官,后官至工部侍郎;他的母亲杜氏是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
在司马光出生之前的几个月中,他们家已经搬过几次家了。
宋神宗时做过宰相的王珪说:“光生于洛阳龙门之北。
”意思是:司马光出生于洛阳龙门(今河南洛阳市龙门山)一带,其母亲姓杜、父亲名池,因此称司马光为“涑水先生”(或作“涑水先生”)。
宋朝景佑二年(1035年)司马光八岁时,随父在洛阳读书。
当时有个叫刘大中的人写了一篇《戒子书》,说孩子只要学习好了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黄金百斤”;只要学习差了就得不到父母的奖励——“白璧一双”;学习上都好了反而会被惩罚:如果学习差了就要挨打受罚。
司马光是个乖孩子:从不惹事生非;不做不义的事;不怕困难;遇到麻烦总是设法解决……有一次有个人给他出了个难题问他:“司马光先生啊,听说你家里很穷吗?我们家什么都没有!”司马光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地说:“你们家真穷啊!”于是他写下一副对联挂在家里:一间茅屋两条板凳三张桌子四只大水桶五斗六升七碟八碟九只小碗十口之家十一块银元十二两白银十三块铜钱十五块钱十七块六角七分八角九分。
当时有个名叫杨凭的人看了这个对联说:“司马光家真穷啊!”后来有人问他的邻居为什么要说司马光家真穷呢?他回答道:“要是说他家真没有钱,那就是把他家当傻子了啊!”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25岁的司马光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司马光到中央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上奏书。
因为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巨著。
司马光对人很谦虚:没有人跟他学过一句话、一篇文章都不肯教我。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回答说:“我之所以知道得这么多,都是因为您教我的!”到了中央以后,司马光先后做过三任宰相:第一次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兼知枢密院事;第二次是在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四月改知颍州(治今安徽阜阳)军州事;第三次是在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由户部尚书调任工部尚书。
司马光相关资料

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3),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松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
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
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
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有《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
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
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
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
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
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
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
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司马光简介_司马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司马光
司马光
中文名称: 司马光
又名: 号迂叟字君实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019—1086
相关事件: 元祐更化
相关人物: 宣仁太后文彦博
生平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
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
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举进士甲科,屡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等,遇事敢言,多所建白。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龙图阁直学士。
三年,撰《通志》八卷奏呈,颇为英宗重视,命设局续修。
宋神宗赵顼即位,擢翰林学士,名其书曰《资治通鉴》,并亲自作序,俾日进读。
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其意见不被采取,乃求外任。
熙宁三年(1070),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
次年,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阳东)御史台。
从此居洛阳十五年,六任闲职,皆以书局自随,专意编纂《资治通鉴》。
元丰七年(1084),书成。
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召司马光为门下侍郎,进尚书左仆射,成为反对变法的领袖人物。
他任相不到一年,尽罢新法(见元□更化)。
元□元年(1086)病死,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
但不喜释、老之学,他说:“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池任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县令期间,所以其父给他起名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
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
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
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
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
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司马光的作品

司马光的作品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 ,生于光州光山[1] ,世称涑水先生[2] 。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1]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本名司马光别称司马温公、涑水先生、司马文正字号字公实、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光州光山出生时间1019年11月17日去世时间1086年10月11日主要作品《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主要成就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历仕四朝,政绩卓著祖籍陕州夏县涑水乡官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1]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天圣九年(1031年),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4]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
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
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
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秘书人物之司马光
潘怡婷07(11)02070394
秘书这个职位的历史源远流长。
所谓秘书,即辅助领导处理政务,具体从事文字的工作者。
如主簿、军中文书、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府幕宾都可称为古代秘书,宋朝的中书令,即朝廷的秘书长。
他们为皇帝或官员起草文书、整理文件,并有提出意见的机会,因此秘书的官职不是很大,但很容易引起当权者的注意。
本文将重点说说曾做过三年秘书工作的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光一生经历非常丰富,从20岁考中进士以来就混迹官场,在多个岗位工作过,其中在宋神宗即位的当年(公元1067)闰三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到熙宁三年(公元1070)九月出知永兴军,这三年半的秘书工作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却给我们做好秘书工作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
司马光秉性刚直,在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
而在举荐贤人、斥责奸人的斗争中,他也敢触犯龙颜,宁死直谋,当廷与皇上争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下来。
因为怕提起继位的事会触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讳,群巨都缄口不言。
司马光此前在并州任通判时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这次又当面跟仁宗说起。
仁宗没有批评他,但还是迟迟不下诏书。
司马光沉不住气,又一次上书说:"我从前上呈给您的建议,马上应实行,现在寂无声息,不见动静,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利的事。
那些小人们都没远见,只想在匆忙的时候,拥立一个和他们关系好的王子当继承人,像“定策国老”、“门生天子”这样大权旁落的灾祸,真是说都说不完。
仁宗看后大为感动,不久就立英宗为皇子。
英宗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只是宗室而已。
司马光料到他继位后,一定会追封他的亲生父母。
后来英宗果然下命让大臣们讨论应该给他的生父什么样的礼遇,但谁也不敢发言。
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为人后嗣的就是儿子,不应当顾忌私亲。
濮王应按照成例,称为皇伯。
"这一意见与当权大臣的意见不同。
御史台的六个人据理力争,都被罢官。
司马光为他们求情,没有得到恩谁,于是请求和他们一起被贬官。
司马光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坚持这种原则,被称为“社穆之臣”,宋神宗也感慨地说: "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如果常在我的左右,我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司马光身为秘书,不仅仅是遵从指示办事,更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宋神宗即位不久,群臣就上疏请求给其加称尊号为“奉元宪道文武仁孝”皇帝。
神宗不同意,就让司马光起草诏书。
司马光对神宗说:“皇帝上尊号之礼,不是先王令典,起源于唐朝武则天和唐中宗之时,后来成为惯例。
先帝英宗在位时不接受尊号,人人称颂。
英宗末年,有人建议说国家与契丹文书往来,他们有尊号而我们没有,认为是大耻辱,就又在不适当的时候奉上尊号。
以前汉文帝时,匈奴自称‘天地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却没有听说汉文帝也给自己加什么大名号。
希望陛下追求先帝本意,不要接受这一尊号。
”神宗听了,极为高兴,亲手写诏答司马光说:“不是爱卿,朕就听不到这样的话。
”同时勉励他“善为答辞,以示中外”。
司马光之所以能得到神宗的称赞,是因为他在奉命起草这一批复时,没有简单从事,而是把加称尊号的来龙去脉和不接受尊号的理由,详细透彻地向宋神宗汇报清楚,从而坚定了宋神宗不给自己加尊号的想法。
由此看来,司马光这个秘书并不是仅仅按神宗的意图办事,他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提出有用的意见和建议,有着超前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
司马光一生忠孝节义、恭俭正直,他安居有法、行事有礼。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在封建时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时至今日,人们仍记得历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参考书目:
[1]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六十三•答范梦得,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2]钟小安,楼淑君,中国秘书简史,重庆大学出版社
[3]国试书业策划组,中国秘书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剑宇,中国秘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5]李昌宪,司马光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6]禾稼,司马光,吉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