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指名回答。
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目录1.单元一:分数2.单元二:小数的认识3.单元三:小数的加减4.单元四:小数的乘除5.单元五:图形的认识6.单元六:平面图形7.单元七:立体图形8.单元八:数的整除9.单元九:约数和倍数10.单元十:分数的加减11.单元十一:小数的加减乘除12.单元十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单元一: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分母的含义。
2.通过实际物件与图形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分数的直观感知。
3.学会比较、排列和简便分数的基本计算。
4.能够将分数的意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内容1.分数的定义与表示2.分子与分母的含义3.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分数的比较与排序5.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
2.组合分析法:通过实际物件的组合分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促进思维碰撞与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与表示2.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扩展1.培养学生的分数意识,通过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应用。
2.在生活实例中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计算分数,培养学生的分数操作能力。
单元二:小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理解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
3.通过实际问题和图形的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知。
教学内容1.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小数与分数的转化3.小数的比较和排序4.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方法1.游戏探究法: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特点和转化方法。
2.教师讲解法:结合具体问题和图形案例,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示范。
教学重点1.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小数与分数的转化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图形示意来加深认知。
2.鼓励学生以小数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二)师生讨论与分享。
个性补充设计
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汇报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我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五)年级下册(数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导学教案
主备人
日期
2015.2.28
课题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能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个性补充设计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动手操作,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的图形。
A、学生动手拼摆,并交流方法。
B、指明汇报并演示,可能有三种摆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观察物体的特征。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学生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示例图片。
2.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3.学生观察物体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讨论它们有哪些差异。
第二步:示例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学会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学生分组,给出一些小组训练题,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描述方式并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汇报小组训练的成果,交流不同组之间观察到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并写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特征时表达不清晰,下节课将继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训练,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承上启下,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新知的体验。
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形,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几何体,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备内容
观察物体(三)
从同一方向观察物体(1课时)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1课时)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备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案及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案及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第一单元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3.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2.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还学习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巩固我们的知识。
2.复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1)整数①整数有什么特点?②整数的分类有哪些?③整数的运算规律是什么?(2)分数①分数有什么特点?②分数的分类有哪些?③分数的运算规律是什么?(3)小数①小数有什么特点?②小数的分类有哪些?③小数的运算规律是什么?3.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1)几何图形的性质①长方形有什么性质?②正方形有什么性质?③圆有什么性质?(2)面积计算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4.实践练习师:现在请大家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我们刚刚复习的内容。
(1)计算题①12×3÷4②5/6×2/3③3.2+1.5(2)应用题①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③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面积。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巩固了我们的知识。
请大家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五、板书设计1.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3.练习题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旋转吧!(出示动画:几种旋转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涛雒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上课时间:月日
主备人
梁云
上课教师
教师随记
第二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观察物体(三)一、教材解析“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一猜想一推理一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面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摆几何组合体的活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与摆法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四、教学建议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观察物体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观察物体》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物体”,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例子,如教室、房间、文具盒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能够描述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但在观察物体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对物体的描述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各个方面,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2.难点:观察物体时,能够注意到物体的各个方面,避免遗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盒子、文具等。
2.准备一个教室模型或实际教室,用于观察和描述。
3.准备记录表格或卡片,用于学生描述物体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
2.呈现(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物体,如球、盒子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描述不准确的地方。
3.操练(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对方拿到的物体,并记录在表格或卡片上。
然后交换物体,继续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各个方面。
4.巩固(10分钟)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描述的物体,并分享观察心得。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描述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备课
3.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的知识生成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摆放方法,而且能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难点
重点: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知道2、5、3倍数的特征。
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3或5的倍数。
教学
措施
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教学
目标
1、结合情景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感受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以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
课时
安排
课时划分:7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
材
简
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一、单元主题:图形的变换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2、人文目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重点;探索图形轴对称及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四、教材解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出体现出如下特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五、单元教学构想: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六、教学课时:4课时第( 1 )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2、能力目标: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3、情感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会依据旋转的知识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教材说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目标】1. 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 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 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2. 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方面,思维死板,而本单元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空间想象,逆向推理能力,所以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摆的方法,在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课标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体现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在五年级下册,层次有所上升,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搭几何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搭几何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图形,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几何体。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目标】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
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出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指导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第1课时主备人:张亚妮投放日期2017年2月26日课题: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能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辨认形状并摆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组合物体的实物立体图。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一、导入明标阅读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从而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自学质疑设问导读1.阅读例题1,观察例题1中问题(1)主题图,摆一摆,说一说你的想法。
2.阅读例题1,观察例题1中问题(2)主题图,摆一摆,说一说你的想法。
3.你有什么发现?三、小组交流摆一摆。
分别用4个、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四、展示点拨重点展示课本例1例2中要求的内容和学生自学、互学、群学情况。
边展示、边总结,引导学生猜测、想象,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思考:为什么坐在不同方向上的同学看到的形状不尽相同?(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五、训练拓展1、用6个小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画出你的摆法。
2、用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画出你的摆法。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是这样形状的图形(如下图1),这个物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3、如右图: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 面 右 面 左 面 上 面4、用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摆出哪些有趣的图形?课后请摆一摆,把你摆出的结果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精品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观察物体是指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一个物体,了解其各个面的形状和特征。这是理解物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也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正方体的三视图,了解如何从不同角度来识别物体的各个面,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视图推断出物体的三维形状。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观察物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观察物体的三视图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观察物体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分享观察物体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识别物体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图形的变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第二课时课题: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
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重视学生已有的
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
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
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
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
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
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
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
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例
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
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
起来。
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
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教学建议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
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
立探究出来。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
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
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
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
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
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
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
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
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
2步。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
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
会了平移的方法。
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
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
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
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旋转可
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