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用题延伸课堂 ——汉语中有意思的现象

合集下载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含解析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1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含解析 精品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美国,3 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汉语被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 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 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知识·梳理]一、世界语言知多少1.使用人口在1 000万人以上的语言有17种。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二、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二)(三[考点·聚焦]本节内容通过汉语和印欧语言(主要是英语)的比较,突出了我们本民族语言的一些特点。

综合性较强,所对应的考点也较多,具体来说对应了以下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声调,一般体现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或是形、音、义结合考,或是音、义结合考,或是单纯考查字音。

近年来,高考重在考查字音。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主要针对近义实词、虚词辨析及成语的考查,本考点一般体现在高考的选择题中,有时也呈现在主观题的语言表达类题目中。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是突出体现在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上,题型一般采用“语句排序”的形式,或为客观题或为主观题。

每年高考都有多套试卷对此进行考查,此考点是高考热点。

二是突出体现在语言得体能力的考查上,特别是对称谓问题的考查。

有趣的汉语现象

有趣的汉语现象

有趣的汉语现象贵州陈明学汉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

汉语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汪曾祺先生认为,中国语言有两大特点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一个是对仗,一个是四声。

郭沫若一次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约翰逊主教说郭沫若讲话很奇怪,好像唱歌一样。

原来,外国人讲话没有平上去入四声,大体只相当于中国的两个调,上声和去声。

你看,“心直口快”“风调雨顺”“吞云吐雾”“花团锦簇”“三足鼎立”“深谋远虑”“好自为之”“好事多磨”“汗马功劳”“含沙射影”“害群之马”“破釜沉舟”“年深岁久”“如汤沃雪”“如蚁附膻”“如堕烟海”“如虎添翼”“如花似锦”“花红柳绿”“花好月圆”“厚古薄今”等等成语,读起来四个调都有。

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简直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除此之外,汉语里有趣的现象还有不少。

先说语序。

汉语,很讲究语序。

同样的几个词语,如果按照不同的语序组合,词语意义大不相同,情趣也显得迥异。

比如,“实证”与“证实”,前者是名词,意思是“实际的证据”;后者是动词,意思是“证明其确实”。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前者表明将兵无术,指挥不当,“战”即“败”。

总之,是无能!后者表明不服输,虽“败”而气不馁。

总之,是有志!再如,“命亡日本”与“亡命日本”,前者是说生命在日本结束这个事实,后者是说在日本逃亡这个状况。

又如,“有什么吃什么“与“吃什么有什么”,如果对一个阔佬说“吃什么有什么“,而对一个穷人说“有什么吃什么“,那么一个势利小人的市侩嘴脸便如在目前。

说个故事,1931年,于右任先生一次酒后作书赠来宾。

有位客人得了一幅还要一幅,于老信笔一挥,写了六个字:不可随处小便。

弄得此公啼笑皆非,尴尬至极。

当时,被誉为“三原才子”的王陆一见客人窘态,即为之解围。

他把六字拆开来装裱,一拆,就成了佳作:小处不可随便!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可见语序的魅力!饶有意思的是,与之相对应,汉语中也有语序变了而意思保持不变的情况。

以双音节词为例,“如何”与“何如”,意思是“怎么样”,都表示疑问,可以说:近况如何?也可以说:你先试验一下,何如?这样的词语并不少,“建构”与“构建”、“觉察”与“察觉”、“黄鹂”与“鹂黄”、“来往”与“往来”、“感情”与“情感”、“生死”与“死生”、“灵魂”与“魂灵”、“演讲”与“讲演”、“词语”与“语词”、“维系”与“系维”、“道地”与“地道”,“和谐”与“谐和”等等,都属于语序变换而意思保持不变的情况。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4课 第3节 每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4课 第3节 每

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网络流行词语华丽出炉本次教育部调查的新词语,限于在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新闻)中出现的,不包括只出现在人们口头或网络BBS、博客中的。

新词分布领域生活领域:117条,占近30%。

如蚁族、甲流、裸婚、孩奴、乙男、婚活、经适男、杠杆女。

时政领域:86条,占22%。

如钓鱼执法、基础四国、中美国、民生博客、E 两会。

经济领域:65条,占16%。

如秒杀、保八、竞彩、种票、微付。

文化领域:48条,占12%。

如围脖、脖主、写二代、星二代、蜜糖体。

科技领域:35条,占约9%。

如院仕、e云、航天母舰。

教育领域:28条,占7%。

如占坑班、牛孩、刷刷族、考奴、学租族。

环保领域:15条,占约4%。

如气候门、绿碳、气候债、碳强度。

体育领域:2条。

听奥会、养狼计划。

其他新词:裸奔蜗居杯具拆客铁丁闪玩点听养牛麻托拼爹碗幕躲猫猫被就业蹭网卡贾君鹏装忙族麦兜族寂寞党被股东楼脆脆被增长罗汉娃牛奋男地标店惨叫鸡淘一代暴风门捏捏族欺实码补贴车三不女项目生音频毒品温和腐败家务骰子人格证书交警超市汽车下乡开胸验肺妈妈城管社会消费券钱学森之问爱心斑马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着重学习对新词语...的理解和规范运用。

新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的进步,规范使用新词语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此考点在高考中有相应的体现,形式上灵活多变,有的以考查词语运用是否恰当的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也有的以语言运用等主观题的形式呈现。

另外结合近年考情可知,语文不考繁难词语,写作不提倡使用生造的网络语言。

[典例·探究]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2课 第3节 迷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2课 第3节 迷

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猪八戒的马德华,原名叫马芮。

有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到医院看病。

排队等了好久,值班护士拿着挂号牌在走廊上叫道:“马内!谁叫马内?轮到你看病了。

”他左看看右看看,见没人答应,心想:是叫我吧?于是起身走进门诊室。

医生问:“你叫马内?”他只好将错就错地答道:“是的,我叫马内。

”后来,他拿了化验单到了化验室。

又等了好久,只听见化验员高声叫道:“马苗,谁是马苗,你的化验结果出来了。

”他迟疑着不敢答应,可是眼看化验室就要关门了,只好急忙跑过去抓住化验单,化验员不耐烦地说:“你就是马苗?那你刚才是聋了还是哑了?”没办法,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后来又到药房去拿药,药剂师隔着窗户大声嚷道:“马丙,马丙请取药去。

”这回可不敢再怠慢了,管他马内、马苗还是马丙,抓起药就往注射室跑。

在注射室里,女护士接过注射单一看,乐了:“哟,这个病号怎么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叫马肉!真逗!马肉,请你来这边注射。

”一天换了四个名,马芮决定改名,于是就成了马德华。

[知识·梳理][考点·聚焦]与此节内容——误读和异读,对接的考点依然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涉及本节内容的“形声字”“多音字”“以方言代替普通话的读音的字”与上节的“同音字”一起组成近年语音题考查的重点。

[典例·探究]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B .着.实/酌.量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 .呜咽./奖掖. 瞋.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 .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解析】 本题考查音近字。

A 项,xiù,shàn ,ɡuǎn ɡ/kuàn ɡ;B 项,zhuó,lì,tà;C项,yè,chēn/chēnɡ,jié;D项,xù,yuè,bènɡ/bǐnɡ。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知识整合3: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知识整合3: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Word版含答案

单元知识整合神奇的汉字⎩⎪⎪⎪⎪⎪⎪⎪⎪⎨⎪⎪⎪⎪⎪⎪⎪⎪⎧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汉字的产生:图画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简化:由繁到简规范⎩⎪⎨⎪⎧不写繁体字不用异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构件:笔画、部件、偏旁架构:组合、拆解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错别字形式⎩⎪⎨⎪⎧乱造简化字滥用外文字生造网络字消灭错别字方法⎩⎪⎨⎪⎧靠字的读音靠字的形体靠字的意义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一、据“义”记“形”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

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意义相应的字“对号入座”。

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

如“脉搏”的“搏”字,常与“膊”字混淆。

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相吻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作“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

二、据“义”推“形”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

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字的正误。

如“沤(讴)歌英雄”和“沤(呕)心沥血”中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

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讠”,即“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沤(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杰出的英雄。

因此,“沤歌英雄”中的“沤”必须写作“讴”。

“呕”的形旁是“口”,表明和嘴有关的一个动作。

“沤”的形旁“氵”,表明和水有关,如粪肥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

三、结构推“形”有些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

2018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师用书《语言文字应用》!

2018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师用书《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是实词的崇拜者,但我们不可小觑那一个个活泼灵动的虚词在句子中所散发出的深刻性,那一对对安分守己的关联词在语段中所显现出的逻辑性。

所以我们要善待它们,巧妙地使用它们,发挥它们的巨大威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言语表达得更通畅、更明晰。

学习本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类归纳每课的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识记。

2.掌握各种虚词的使用方法及语病类型,适当记住一些典型语病例句。

3.增加阅读量,养成对优秀作品的精读细品、揣摩语言的习惯。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主题展示引子感悟“好!”与“好了!”―→ “小”词大用⎩⎪⎨⎪⎧表达特定意义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活动探究 形形色色的“的”⎩⎪⎨⎪⎧ 助词“的”(定语标志、“的”字结构)语气词“的”(肯定或强调语气)要点归纳1.虚词概念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2.虚词分类及意义1.下面句子括号内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 D.①③解析:选B ②句中“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

此句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

④句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

2.下列句子中的“的”哪个是助词?哪个是语气词?怎样来区分呢?①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舟的。

②天终究会亮的。

③他今天会回来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句中的“的”是助词,②③句中的“的”是语气词。

2018年全国中考语言运用题新题型选析 精品

2018年全国中考语言运用题新题型选析 精品

——2018年全国中考语言运用题新题型选析语言运用题是中考必考内容,在2018年全国中考试题中均有出现,而且考试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可谓异彩纷呈。

在命题形式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知识性与生活性并存,真正考查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2018年中考语言运用题的新题型及分析语言运用题考查的核心仍然是语言的表达,考查的内容没有很大的改变,如:读材料,读图表,仿写,综合运用,仍是考试的大方向,但考查形式却稳中有变,出现了不少的新型题目。

如:1.读材料类读材料题,是考查学生对学习现象、时事材料等的品读感知,对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并用文字表述出来。

如概括材料的内容、观点,拟标题等。

例一: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凄惨。

浙江省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于近日共同发起“我爱斑马线”活动。

材料一、据报道,2006年1月至10月,浙江省有近20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死亡,100多人受伤。

南方某小镇上半年有8人在斑马线上被车撞死。

材料二、《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三、来自广州的调查结果表明,约20%的行人认为,班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题)答案示例: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这与不少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和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识稀薄有关。

例一,多则材料合并在一起,信息面扩大了;在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要有个人的探究发现。

这既尊崇学生的个性,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从众趋同,有优良的导向作用,是2018年语言运用考题中的一亮点。

2.仿写类仿写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即,从文本意义迁移到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领悟,仿写时又必须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型特点去造句,因开放性强而导致难度较大。

有趣的汉语语言现象

有趣的汉语语言现象
• 近年盛行仿网络流行语体,如咆哮体、甄嬛体 等等
三、谐音歇后语
•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1. (普通版): 你说你爱雨, 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爱太阳, 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 你说你爱风, 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你说你也爱我, 而我却为此烦忧。
2. (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 罗伞叠烟湿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 却傍佳木趁荫凉。 霜风清和更初霁, 轻蹙蛾眉锁朱窗。 怜卿一片相思意, 尤恐流年拆鸳鸯。
一、语言易位现象
• 江西、湖南、四川三省的人爱吃辣椒,一个地方比一个 地方厉害,所以人们就说: “ 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在以上的话中,三个字的位置互换后,意思就发生了微 妙的变化,多么巧妙。这种形式叫“易位”。
•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有一段名言,表明了自己与众 不同的思想。他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 “说”与“做”,这两个字易位马上反映了两种截 然不同的态度,让人回味无穷。
二、仿照
• (一)仿词 • “名义测验”和“民意测验”
• 哑巴亏——喇叭亏(因说大话、图虚名而吃亏) • 红颜知己——蓝颜知己 • 托儿所——托老所 • 默默无闻——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 • 蓬莱仙境——朋来先敬(某茶馆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语言文字应用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语言文字应用实词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高考实词的考查核心是“利用”,它表现出词语的“动态”,命题的选材,注重语言材料的生活化。

常见题型是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的辨析填空。

正确利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明白得,对语境的确切领会。

前者是确认能力,后者是整合能力。

高考试题大多项选择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

必需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不同、语体的不一样,偏重于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明白得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①能依照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

②能依照语境,恰本地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③能依照语境,准确明白得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实词词义的辨析一样能够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一、看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

这一样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的不同,如“情形、事件、事故”这组词中,“情形”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情形,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缘故此发生的不幸的情形,范围最小。

再如: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边疆———边境,横线左侧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二、看词的情感色彩。

有的表现为情感上的,叫情感色彩。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可是所附加的情感色彩不同。

从褒贬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如“功效”“结果”“后果”(褒———中———贬)。

另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挖苦、委婉和直露和文、白,雅、俗等色彩,尽管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如“寿辰”与“生日”,前者带有庄重尊重的情感;“宰(用于人)”与“杀”,前者带有诙谐或讥讽的情感。

表现为利用处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有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如:吓唬———要挟(口语———书面语)、小气———吝啬(口语———书面语);有的是一样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

一样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经常使用的一般用语。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Word版含解析

神奇的汉字教学设想:本课分四节,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尽量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相关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汉字应用问题,比如不同字体的辨识和美学特点,正确拆分汉字并正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等,这要通过实践来解决,来逐步解决。

课时安排:3—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特点。

2.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把握其“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

3.了解繁体字、异体字有关知识。

4.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教学步骤】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汉字的起源1.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1)仓颉造字的传说(2)文字出自八卦说2.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1)原始社会时期的象形物符号(2)原始社会时期的几何类符号3.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4.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5.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6.汉字六书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六书的历史六书一词出于《周礼》。

(2)六种构造条例解说①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②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③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④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有趣的汉语现象(共11页)

有趣的汉语现象(共11页)

有趣的汉语现象灵动摇曳的汉语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也是组合性最强的语言,一个字往往可以和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能表示多个意向,有的语意正说反说都行,并且有些词还可以颠倒用,不但意思明白,而且词义有趣多变。

比如:“好不容易”和“好容易”,—个有“不“字,一个没“不”字,但意思相同。

“了不得”与“了得”,—个有“不”字,一个没“不”字,按《辞海》注释,前者是“异乎寻常的意思”,如“他的本领真了不得”;“后者是有能耐,本领高强”。

两者意思并不相反,而是相同。

但是“中国队大胜日本队”和“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虽然说法相反,表意却是相同的。

反语修辞也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语言手段之一。

比如: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

这个意思还可以这样表达:这个人实在是聪明极了(用嘲弄的口吻说)。

“好歹”一词,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

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仅是一个陪衬。

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

如: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累积——积累、登攀——攀登等等。

有的内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例如: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少年——年少、雪白——白雪,等等。

但是,还有更多的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是不能随便颠倒用的,如:生产——产生、现实——实现、气节——节气、面相——相面、官宦——宦官;有些不由近义的字组成的词也不能随便颠倒,如人名——名人、上马——马上、人情——情人、乡下——下乡、故事——事故、带领——领带等等,上述类型的词语如果颠倒了它们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或相差很远。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东西的名称,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例如:羊圈——圈羊、铺盖——盖铺、铁锤——锤铁、门锁——锁门、锅盖——盖锅、瓶塞——塞瓶、牙刷——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手、口罩——罩口、鞋垫——垫鞋、水车——车水、风扇——扇风、鱼网——网鱼等等。

语文与生活认识汉语言中有趣的倒顺词现象

语文与生活认识汉语言中有趣的倒顺词现象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三、学习第三部分
1.你能否将刚才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断中接着说下支呢?仔细读相声片断,你发现两处省略号处省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前一个省略号是将一对倒顺词分别说在两句中,后一个省略号是把倒顺词说在同一个句子里)
2.两个一组自由练习。
3.集体交流。
4.总结。
教学
内容
练习6
拟3课时
累计
第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语文与生活:认识汉语言中有趣的倒顺词现象,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重点
难点
语文与生活:认识汉语言中有趣的倒顺词现象,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双音节词在字序上发生变换后,也就是倒个个儿,会变成另外一个意思相近或完全不同的词,十分有趣,这说是汉语言中的倒顺词现象,想知道得更明的吗?那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相声。
2.同座位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断注意带点的词。试着读出其中的趣味。
3.集体交流、表演。
4.倒顺词是汉语言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同是两个字,顺序不同,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让我们再来读六组倒顺词,看看每组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
2.交流。
(上面一行意思不同,下面一行意思相同)
3.像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师随机板书)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教学札记

最新-2018年全国中考语言运用题新题型选析 精品

最新-2018年全国中考语言运用题新题型选析 精品

——2018年全国中考语言运用题新题型选析语言运用题是中考必考内容,在2018年全国中考试题中均有出现,而且考试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可谓异彩纷呈。

在命题形式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知识性与生活性并存,真正考查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2018年中考语言运用题的新题型及分析语言运用题考查的核心仍然是语言的表达,考查的内容没有很大的改变,如:读材料,读图表,仿写,综合运用,仍是考试的大方向,但考查形式却稳中有变,出现了不少的新型题目。

如:1.读材料类读材料题,是考查学生对学习现象、时事材料等的品读感知,对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并用文字表述出来。

如概括材料的内容、观点,拟标题等。

例一: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

浙江省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于近日共同发起“我爱斑马线”活动。

材料一、据报道,2018年1月至10月,浙江省有近20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死亡,100多人受伤。

南方某小镇上半年有8人在斑马线上被车撞死。

材料二、《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三、来自广州的调查结果表明,约20%的行人认为,班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题)答案示例: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这与不少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和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识淡薄有关。

例一,多则材料合并在一起,信息面扩大了;在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要有个人的探究发现。

这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从众趋同,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是2018年语言运用考题中的一亮点。

2.仿写类仿写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即,从文本意义迁移到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领悟,仿写时又必须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型特点去造句,因开放性强而导致难度较大。

普通话讲堂有趣的语言现象

普通话讲堂有趣的语言现象

普通话讲堂:有趣的语言现象《*文汇报》 2011.10.18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语意浓郁。

正是由于其丰富多样的变化,加之语句组合自如,便产生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语言现象。

谐音字词语带双关谐音双关是指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在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其实暗中却隐藏着另一个意思的语言现象,人们看了,别有一番趣味。

有一年,乾隆皇帝过生日,刘墉也送来了礼,只见那礼物是堆得尖尖的一木桶生姜和一株小松树,看上去两样礼物加起来也不过几?O银子而已。

这时刘墉递上礼单,太监便当众一念:「姜山一桶,万古长青。

」此时乾隆一听,竟连声说:「好!好!这是朕寿辰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在这个故事中,刘墉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姜山一桶」与「江山一统」的谐音双关,花费不多,却大大讨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

不同方言理解有别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受到地域、社会环境或方言背景等因素影响,词语的差异同样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位台湾朋友第一次到大陆,到风味小餐馆里用餐,见菜单上有一道名叫「炒土豆丝」的菜,心想:大陆厨师的刀工真是不得了啊!居然能把土豆切成丝!便点了这道菜,要见识见识。

不一会儿,炒土豆丝端上桌来,这位朋友只看了一眼就不高兴了:「这怎么是土豆丝呢?这不是骗人嘛!」原来,「土豆」在大陆指的是马铃薯,在台湾则指花生,按照台湾人对土豆(花生)的理解,要把土豆切成丝谈何容易?同音异义易生误解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但意义有别的词语。

如果只听读音或从字面上理解,便会闹出笑话。

曾有一位外国客人对其中国朋友说:「你们中国人时间观念挺强的呀!」朋友不解,问:「何以见得?」外宾说:「瞧,你们的街道旁很多地方都写着『早点』,不是在提醒自己吗?」朋友笑了:「这里的『早点』一词在中国语言中是『早饭』的意思,要表达『早一点儿做事情』这意思时,中国人通常读做『早点儿』,这样就能与『早点』区别开了。

」语言,特别是汉语的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邃幽微。

高考特殊题型专题讲座——汉字趣解

高考特殊题型专题讲座——汉字趣解

汉字趣解11、汉字趣解(6分)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从隶书的沉稳到草书的狂放,从象形字的摹形到会意字的寓意,从形体的演变到结构的创新等等,无不显示出它的无穷魅力,可以这样说,每个汉字里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在给定的汉字“否”“利”“睡”“唱”“妈”中任选一个作趣味解释。

例:(1)愁——秋风瑟瑟,秋雨绵绵,再加上一颗孤寂的心,怎能不令人愁肠寸断。

(2)邪——挨着耳朵,启牙弄齿,摆唇鼓舌,嘀嘀咕咕,恐为人知,肯定光明正大不到哪里去。

11题.汉字趣解(共6分)参考答案:A、否——不开口就是沉默,而往往沉默就意味着反对。

B、利——“利”中有“刀”,不可盲取,这刀隐藏在后,不知谁将受害。

欲取利,要么持刀宰人,要么挨刀被宰。

C、睡——眼睛眯得越来越小,头垂得越来越低,不睡去还等啥!D、唱——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只有日复一日地张大嘴巴练嗓子,才能把歌唱好。

F、妈——你诠释了母爱的神圣与伟大。

不是吗?试想,哪个做母亲的不是心甘情愿的为儿女当牛做马?(评分细则:句式可以不与例句一致,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波:“水”有“皮”才行成“波”。

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有“出”路。

恩:“因”有“心”,才会对人施“恩”或报“恩”。

旧:新的东西仅过了“一”“日”,就成为“旧”的了。

竞:“竞”争就要超过自己的哥哥,也就是要“立”在“兄”的头上。

犬:有一“点”成绩就自“大”的人,就将自己降格为“犬”。

穷:“穷”是因为“力”被困在“穴”里。

怯:“心”都“去”了,胆当然要“怯”了。

拓:要想有所开“拓”,就必须用“手”搬走自己的绊脚“石”。

厌:可“庆”的事,只要偏离一“点”,就会令人生“厌”。

杂:“八”“九”“十”都混在一起了,所以“杂”。

“加”对“另”说:两口子“内”对“肉”说:家里那么穷啊,两个人才盖那么小的被子?“馥”对“复”说:孩子他爹呀,过来闻闻,我买的香水香不?“忙”对“忘”说:我就纳闷儿了,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你的心咋就那么大呢?“可”对“哥”说:孩子他妈,别太惯孩子了,老拿脑袋顶着不累呀?“木”对“森”说:几天不见,哥几个玩上杂技啦!“心”对“必”说:谁那么狠毒,竟然往你身上捅刀子?!“中”对“串”说:得意啥啊,站在人家肩膀上就以为你成巨人了?“珠”对“朱”说:你就是再红,也没有谁会把你挂在脖子上炫耀啊。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一课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认识汉语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一课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_认识汉语含答案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学习重点 1.通过“汉外”比较进一步认识汉语。

2.了解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

3.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汉语与外语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完成下面的表格。

1.什么是普通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什么?语序的变化对句意的表达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汉语句子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通过虚词来表示的,试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汉语中有趣的语言现象课堂

汉语中有趣的语言现象课堂
8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
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純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1、此女麻脸无, 头发乌黑, 皮肤白白, 痴痴純情, 不论聘金, 少不了 2、此女麻脸, 无头发, 乌黑皮肤, 白白痴痴, 纯情不论, 聘金少不了
9
无肉鱼也可无鸡鸭也可萝卜小菜断不可不付学钱
5
? 1、晒太阳(其实是被太阳晒) ? 2、救火(其实是灭火) ? 3、差点迟到和差点没迟到意思是一样的 ? 4、中午去哪儿吃?
吃食堂
6
句子
? 回文句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黄山落叶松叶共落黄山 西湖回游鱼会游西湖 南海护卫舰护卫海南
7
断句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1、行路人, 等不得, 在此大小便 2、行路人等, 不得在此大小便
1、无肉鱼也可, 无鸡鸭也可, 萝卜小菜断不可, 不付学钱 2、无肉鱼, 也可, 无鸡鸭, 也可, 萝卜小菜, 断不可不付学钱
有粮食不卖给解放军吃
1、有粮食不? 卖给解放军吃 2、有粮食不卖, 给解放军吃
“女朋友很重要吗?” “不要。”
泡妞两句话, ①、穷追不舍, 得花钱, ②、穷追, 不舍得花钱
10
11
12
? 大家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语言现象呢, 欢迎补充。
13
谢谢大家!
14
Hale Waihona Puke ? 湖北老家,江汉平原,某县流传。一穷小子问算命瞎子: 先生帮我算一下,我爸爸和妈妈哪个会先过身呢? 算命瞎子说,父在母先亡! 穷小子说, 你算得不准, 我母亲其实早已过了身, 只有父 亲还在。算命先生说, 我没算错啊, 父在, 母先亡啊。 小子不服,又让妹问同样问题,瞎子依旧回答: 父在母先 亡。 妺妹说: 你骗钱,我父亲早不在了,现只剩下母亲…… 算命先生说: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是,父在母先,亡!

汉语中有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汉语中有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汉语中有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汉语中有许多有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

1. 成语的丰富多彩:汉语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成语,这些成语往往能够用短短几个字来表达复杂的含义。

比如,成语“画蛇添足”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成语“一箭双雕”形容一举两得等等。

这些成语不仅仅是对语言的丰富,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2. 字谜的趣味: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构造,这使得字谜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玩法。

字谜是用汉字的特点和构造来进行玩耍的谜语,比如,谜底是“冰”和“封”两个字,提示是“寒冷”的时候,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什么?答案是“结”。

字谜不仅考验智力,也促进了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

3. 谐音的趣味:中文中的谐音也给语言带来了一些趣味。

通过两个不同字的发音相近或者相同,产生了丰富的双关或者说搞笑的效果。

比如,“苹果”在中文中的发音和“平果”非常相近,因此有时人们会开玩笑说,吃了苹果可以变得“平果腹”。

这种谐音的玩法为语言增添了一些幽默和趣味。

4. 传统节日的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红色的对联、用鞭炮驱邪,并且会包饺子、剪纸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节日,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这些习俗反映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重视团聚的意识。

以上只是汉语中一部分有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代表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与 “站”本是表示两种不同的姿势,但 我们明明“站”在电梯里,却不说“站电梯”, 反而说“坐电梯”,实在有趣。 “凤”与“凰”我们知道是传说中的一种吉祥 鸟,“凤”为雄性,“凰”为雌性。但“凤”若 与“龙”并列使用时,则“凤”就表示雌性。 同样一个“凤”字,竟然能够表示出两种相 反的意思,令人不解。 有时语言没有统一的逻辑性。如,小老鼠 是大老鼠生的,小老虎是大老虎生的,但 是,小老婆是大老婆生的吗?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桥下金鱼双戏水,水 边小鸟理新毛。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娇姿 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 戏挂丝条。条结玲珑香拂手,手中有扇望河潮。潮平两岸 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 无聊。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敲门借问天台 路,路过西河有断桥。桥边水畔种碧桃。 这是清人华广生编的《白雪遗音》中收的一支曲子。此曲 从头到尾,句句相连,用上一句句末的一个字作为下一句 的第一个字,一气呵成。曲子末尾的一个“桃”字又回复到 了全曲的第一个字。这种顶真的曲子主要目的在于展示一 种修辞的技巧,因而内容就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但从修 辞学的角度而言,却也十分难得。
在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有些句子可以正读, 也可以反过来读,而且正反读是完全相同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就叫“回文句”。如:“上海自来水来自 海上”、“黄山落叶松叶共落黄山”、“西湖回游鱼 游回湖西”、“南海护卫舰卫护海南”、“青岛绿草 坡草绿岛青”等。运用“回文”的手法,撰写的对联 (即回文联),让人读来更是情趣盎然,回味无 穷。如: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广东湛江德邻里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云南道海县秀山
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 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如: 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 偎——偎依、喜欢——欢喜、累积— —积累、登攀——攀登等等。有的内 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 或相关,例如:积累——累积、夜 半——半夜、胆大——大胆、少年— —年少、雪白——白雪,等等。
还有,比如一句话:“中国队大胜日本队” 和“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虽然说法相反, 表意却是相同的。反语修辞也是造成含 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语言手段之 一。比如: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这个 意思还可以这样表达:这个人实在是聪 明极了(用嘲弄的口吻说)。
“好歹”一词,在“好歹你都 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 两面的意思都有。在“万一 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 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 意思, “好”仅是一个陪衬。
丰明明是一对反义词,用在同一句话语中,所表达的意思 非但不相反,反而是相近或相同的。这些语言现象,或许 正是汉语的奥秘和魅力所在吧。如前文所举例子: “胜” 与“败”本是一对反义词,表示相反的结果。“中国队战胜 日本队”和“中国战败日本队”,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都是中国队“胜利”的意思。此时反义词变成了同义词。 “没”与“有”词义相反,但如果说:“这次活动我差点没去 了”“和这次活动我差点儿去了”。尽管一句有“没”字,一 句没有“没”字,但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 “没去成”的意思。 “前”与“后”是两个相反的方位词,但有时表示“前途”、 “前景”的“前”字也表示“后”的意思。比如说:“前人栽树”、 “前朝皇帝”。可见一个“前”字可以表示“前、后”两个方位。
说“客人来了”时,大家都知道客人是谁,正在 等待他的到来;说“来客人了”,隐含“有人突然 到访”的意思,大家还不知道来的人是谁。 “白跑一趟”中的“白”是“没有收获”的意思。“白 吃白喝”中的“白”是“没有代价”的意思。 “白”和“雪白”看似相同,说“衣服是白的”和“衣 服是雪白的”没什么两样。但它们的语法功能却 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说“不白”、“很白”、 “白得很”、“白一点”,但不能在“雪白”前面加 “不”和“很”,也不能说“雪白得很”、“雪白一 点”。
顶真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并不是特别在意怎 样修辞自己的话语,但是却在不自觉中运用 了很多修辞,比如下面这段话: 女:“哎哟,踩了我脚,疼死了!” 男:“死了还能说话?真好玩。” 女:“玩什么玩?踩了我的脚应该道歉!” 男:“道歉是应该的,但你何必这般夸张?” 女:“夸张就不应该吗?你怎么不想想你的 脚力有多重!” 男:“重是重了点,但我不是故意的。” 女:“是故意的,我就不这么客气了,一定 要你赔偿。” 男:“赔偿什么?大不了,你也踩我一脚。” 女:“一脚不行,最少踩两脚,因为我的力 量小……”
动宾结构的语义尤其丰富。 “洗衣服”是 对衣服发出动作,而“照镜子”的动作则 与镜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镜子只是动 作的一个工具。 “写一本书”也是动宾搭 配,但“书”在写之前却根本不存在,它 表示的是动作的结果。“写一条狗”的说 法更令人摸不着头脑,没有上下文的情 况下你要反应好半天才想到”一条狗“是 指的文章的内容。而“吃食堂”、“踢后卫” 一类的说法就更奇怪了。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把它倒过 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 例如:羊圈——圈羊、铺盖——盖铺、 铁锤——锤铁、门锁——锁门、锅 盖——盖锅、瓶塞——塞瓶、牙刷— —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 手、口罩——罩口、鞋垫——垫鞋、 水车——车水、风扇——扇风、鱼 网——网鱼等等。
的主谓搭配范围非常广。你觉得“我是 女孩,她是男孩”这句话有问题吗?在 某种场合下这种说法是成立的!! 两位母亲刚生了小孩。她们抱着自己 的小孩,坐在一起谈笑。一路人问, “你们生的都是女孩吗?”;一母亲笑 笑说,“不,我是女孩,她是男孩。”
汉语中有意思的现象
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一个词可以有多种组 合,每种组合表达的意义都千变万化。有些词可以 表示多个意向,正说反说都合理,词义也有趣多变表达中,两个词都可以用,意思等 同。“了不得”与“了得”,—个有“不”字,一个没“不” 字,按《辞海》注释,前者是“异乎寻常的意思”, 如“他的本领真了不得”, “后者是有能耐,本领高 强”。两者意思并不相反,而是相同。
还有更多的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 词语是不能随便颠倒用的,如:生产— —产生、现实——实现、气节——节气、 面相——相面、官宦——宦官;有些不 由近义的字组成的词也不能随便颠倒, 如人名——名人、上马——马上、人 情——情人、乡下——下乡、故事—— 事故、带领——领带等等,上述类型的 词语如果颠倒了它们的意思就完全不同 或相差很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