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公共选择理论》课件 (2)

《公共选择理论》课件 (2)

2 政治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没有充分考 虑政治因素对决策制定和 实施的影响。
3 心理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未涵盖个体 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对决 策结果的解释存在局限性。
结论和展望
结论总结
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分析政府决策和社会利益形成 的重要视角,对政策制定和社会效果评估具有重要 意义。
未来发展
在未来,公共选择理论可能会进一步结合其他理论 和方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
2
社会契约理论
社会契约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集体中形成契约关系的原因和结果,为公共选择理 论提供了合理性基础。
3
权力与利益理论
权力与利益理论研究政府决策者的动机和目标,为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政治经济 学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假设
1 理性决策者
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个体决策者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理性决策。
发展历程
公共选择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 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等学者提出和发展。
意义与价值
通过揭示政府决策的动机和影响,公共选择理 论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效果,促进社 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
1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研究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心理因素,为公共选择理论提供 了实证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 件 (2)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和公共利益形成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分析个体决 策对整体影响,揭示政府的社会选择及其效果。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定义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分析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 论,旨在解释政府制定政策和法规的动机及影 响。
研究范畴情况下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 社会的影响。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称科学决策模型,包括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模型。 基本特点是:充分发挥决策系统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 科学的方法技术,全面认识决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事先有通 盘规划和严密论证,并对全过程均有控制。 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体现出 高度的决策自觉性,可降低决策的失误率。 缺点:需要有信息、体制、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多方面严格 的条件;理性决策模型并不能完全保证所制定的行政决策一定科 学、正确。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在决策时遵循 利益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寻求最佳方案时,只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 适宜而可行的方案做可行性分析,只要其中一个方案产生的收 益大于成本,便可采用。
委托-代理理论



基本理论:财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契约关 系,所有者是这一关系的委托人,管理者为代理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经常不一致,所以委托人不得 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 案例分析:现代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 防范代理人侵犯委托人利益的机制:董事会、监事会、 总经理的机制;股东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和用手投 票的机制;经理人市场发育;职工所有权制度;期权 制度等。

精英模型

由托马斯戴伊和汤姆逊提出,认为公共政 策是那些居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 价值观的反映。
精英模型主要关注领导人物在政策制定和 执行中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广大社会群 众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事物发展变化规 律变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 取的各种手段或操作的总合。分为三个层 次:隶属于各学科的具体方法;各学科中 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如逻辑方法、数学 方法等;哲学方法,如辨证法、认识论等。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框架,用于研究个体在进行公共决策时的行为和决策结果。

该理论通过对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的研究。

他们认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动一样,都是由个体行为所决定的,而不是超越个体行为的外部力量。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1)理性选择者假设: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个体在进行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并基于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

(2)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3)投票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将选举和投票视为一种集体决策过程,通过多数原则来选择某种政策或方案。

(4)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组织、集体决策和协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5)社会福利: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讨如何在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下实现社会最大利益。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1. 公共决策的困境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

因为个体可能受到羊群效应、利益分散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有效地协调和合作,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结果。

2. 政府行为的限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同样受到一些限制,政府也会面临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利益集团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政府无法完全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3. 选民的理性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强调选民的理性行为对公共决策的重要性。

选民会基于自身利益来投票,追求最大个人效用。

因此,选民在投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候选人/政策的政治观点、经济利益等因素来做出决策。

4. 政策影响的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

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
经济市场
物物交换 货币 价格等价 个人 市场决策 (商品) 自愿 厂商 政治市场 规则、不 个人 公共产品 选票 平等、强 组织 制、服从、 集体决策 的成本 统治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个人 利益 最大化

政治均衡
-----和经济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也存在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 政治市场的需求方

作者通过此例试图说明,追求自身利益的行 为一旦没有制度约束,最终会损坏集体及其 自身的利益。如果某种资产的产权安排决定 了很多人都能不同程度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这种资产,那 么这种资产就具有公地特性。”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是一篇著名的论 文,自从作者哈丁1968年写了这篇文章后, Commons就成了一个热门的名词。
Gp Gm Gr
共用品的数量
共用品的数量
•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这样一位投票者,他的偏好 正处于所有投票者的偏好的中点上,高于他偏好 的物品数量的人和低于他偏好的物品数量的人正 好相等。
• 正式提出中间投票人定理的是唐斯。他在1957年 出版的《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指出: 如果在一个多数人决策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 峰型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 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不仅使中间投票人获益 最大,也使其他人损失最小。
一、公共选择的三个经典案例

公有地悲剧 Common Tragedy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三个和尚喝水 Three boys no boy
1、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1968年美国学者加勒特〃哈丁在《科 学》杂志上撰文提出的。作者设想有一块草地,每年 生长一定量的牧草。在不受任何制度约束的前提下, 几个牧羊人都倾向于过度放牧以扩大自己的收益,而 不考虑别人和集体。结果牧场由于滥放而退化毁坏,羊 群因无草可吃而饿死,最终所有牧羊者一无所获。

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一、定义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2.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3.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有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

财政选择理论认为,虽然理性原则并不总是意味着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但个人即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主要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场活动中要弱一些,而决不是像传统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个人利益,因此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中将利己主义因素放在主要地位。

2、交易的政治市场除了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关于交易的政治市场的看法。

布坎南接受哈耶克的观点,认为经济学是关于交易的学科,主要研究交易的过程及交易过程中次序的产生,研究独立的个体在自由交易中自发产生的秩序。

财政学第二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PPT课件

财政学第二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PPT课件

路灯、无线网、电视,
排他性


竞有 争 性

私人产品:
俱乐部产品:
收费的公路桥,游泳池,电影院,图书馆
共同资源:
公共渔场,公共牧场
纯公共产品:
国防,行政、法律,基础的科学研究
8
效应覆盖范围的大小,国际性 全国性 地方性
纯私人产品
准公共产品或混合 性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
9
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公共选择不过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有效率的集体决策应该能够尽可能的真实全面的反映个人
的偏好,因此集体活动形成的理想状态是实现全体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存在自愿交换,没在任何强制,从而
政治活动就等于市场交换,维护了个人自由。
22
(二)形成过程
(三)政府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
直接民主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决策。
6
公共物品的特征
❖ (1)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 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 成员共同享用。
❖ (2)非竞争性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其边 际成本为零。
❖ (3)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量消费)
7
公共产品的类别
公共产品的分类 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技术状况
校公车每个同学愿意支付的价格?
价 格
S
P
D
D1 D2
O
数量
私人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S
D1
O
Q
D
D2
数量
公共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10
市场力量能使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吗?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概述
01
PART
公共选择理论基本特征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机制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
概述
01
PART
公共选择理论与传统理论区别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假设政府制定决策时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和经济政策得制定都被看做是外生给定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虽然论述了政府各项财政政策及其效果,但没有讨论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以上两种理论都没有走出“仁慈政府”的误区,没有把经济政策的制定看成决定经济活动的内在因素。而这就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背景及理论基础
02
PART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思想渊源:从公共选择理论思想本质上说,古典经济学是其最根本的思想来源。同时也受到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才会重新评价经济自由主义,重新估价市场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布坎南曾说过,他早年曾经是一名“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后来通过对市场过程的重新理解,他才发生了转变。理论基础: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和林达尔都企图用边际价值来说明公共行动决定。由于政治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的选择,所以维克赛尔认为规则极其重要。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对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对公共学派的经济学家产生巨大影响。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德·马尔科、萨克斯等人提出的两种国家模型,为公共选择理论所接受。一是垄断专制国家的模型,其前提是各个统治集团都是自私的,被统治集团只能被动接受或者抵制统治集团的决策。所以,统治集团会选择一种被统治集团抵制程度最小的财政结构。二是民主国家模型,其公共决策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每个人既是决策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承受者。
背景及理论基础
02
PART
偏好体系是稳定的、有序的,理性排序是经济学对个人偏好的起码要求。公共选择学派假定公共选择中的个人行为像他们在经济市场上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按照经济人的行为来分析政治家的类似行为。 把交换的经济思想引入政治活动公共选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认为,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交换,市场机制可以看成是各种交换的过程。于是公共选择学者将这种观点用于对政治过程的观察。经济市场上的交换发生在个体之间,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换发生在集团之间。经济市场基本上是一种商品的交换,而政治市场是“服从与统治的交换”。在个人单独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成本过高时,选民与政府之间以服从换取安全。政治交换中有非自愿的成分。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是指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研究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行
为和选择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行为,以及这些选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性选择、集体行动、政府干预等方面。

首先,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会
根据自身利益和偏好做出最优决策。

在公共事务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行选择,以最大化个人利益。

这种理性选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关注集体行动。

在公共事务中,个体的选择和行为会对整
个社会产生影响。

当个体面对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进行集体行动,以实现共同的利益或解决共同的问题。

集体行动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还涉及政府干预。

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往往会对公共事务
进行干预和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了政府的决策行为,以及政府对个体选择和行为的影响。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改变个体的选择和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行为,以及这些选
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它强调了理性选择、集体行动和政府干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和集体在公共事务中的行为和选择,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引言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来分析和解释在政府决策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也是由个人理性选择所决定的,旨在解释政府失灵以及通过经济激励措施优化公共政策的可能性。

理论基础1.个体理性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政府决策中也像在市场中一样作出理性的选择。

个体会根据个人的利益和期望来评估政府提供的不同政策选项,并选择对个人利益最有利的选项。

2.理性忽视: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个体在政府决策中更关注直接影响个人利益的因素,而忽视了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这种理性忽视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的偏离理想状态。

3.政府行为的经济激励: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体,他们的行为受到经济激励的影响。

政府官员会根据自身的个人利益来选择决策,比如争取选票、提升政治地位等,而不一定是为了实现最优的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分析个体理性选择和政府官员的经济激励,解释了政府失灵的原因和机制。

1. 政策失效:个体的理性忽视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可能导致政策的偏离理论上最优的状态。

政府官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可能推动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制定,导致政策失效。

2. 肯定的外部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会倾向于提供产生正面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因为这样政府官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争取选民支持。

然而,政府官员更可能过度提供公共物品,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扭曲。

3. 负面外部性:同样地,政府官员也可能忽视负面外部性,因为他们对个人利益更感兴趣。

这可能导致政府对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足关注。

优化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也提醒我们,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可以优化公共政策。

1. 激励约束:政府可以通过激励约束来改变政府官员的行为。

例如,引入绩效奖励制度可以使政府官员更倾向于追求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2. 市场机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引入市场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和资源浪费的倾向。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

(乙)
(丙)
在既定投票顺序下,淘汰制投票将能出现唯一稳定的 结果.但投票顺序改变一下的话,将会出现其他结果. 比如(丙),如果先就A,C投票,胜者与B对决, 结果胜者将是B.
于是,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民主投票的结果取决于 投票顺序,而投票顺序的确定又是主观的或独断的. 难怪在现实生活中,投票程序经常被操纵,以期得 出符合投票顺序确定者意愿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票者在事先知道了别人 的偏好,为了避免自己最不满意的结果出现,会有 意歪曲自己的偏好(不诚实投票),就有可能改变 最后的投票结果. 现在来看(丙)的情况,每一个人诚实投票, 将会出现B胜的结果.而B胜是Ⅱ所最不愿意见到 的结果.
利用多数票通过原则进行决策,如要实现均衡, 须满足下列条件: (1)即投票者具有单峰形偏好(Single-peakedpreference).即投票者可以将付诸表决的不 同方案加以排序,只出现一个极值(峰). (2)付诸表决的方案是两两进行投票表决的, 以获胜次数最多的方案为最后的决策方案.
图(a),(b),(c)为单峰形的情况,图(d)为双峰形.
为了说明这种方法为什么能鼓励真实偏好的表露, 考察任意的潜在出价者i.这里区分两种情况讨论: (1)出价者i的真实估价大于其他人的真实估价. (2)出价者i的真实估价低于至少另外一个人的真 实估价. 令M1,M2,……,Mi,…Mn 代表n个潜在购买者 从高到低的出价,即 M1>M2>,…,Mi>,…> Mn,b1,b2,……,bi,…bn 代表这些潜在购买者 从高到低的购买价.
第三,它必须对个人偏好作出反应,具体地说,如 果每个人都选A而不选B,那么,整 个社会的排序也必须是A而不选B. 第四,它必须前后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在A与 B之间选择,A胜,在B与C之间选择,B胜,那么, A必然要胜于C. 第五,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 B的排序. 第六,个人专制不予考虑.社会偏好绝不应反映 单个人的偏好.

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电子教案

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电子教案
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指不由公民直接投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由他们投票选举出少数人作为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按确定的政治程序做出公共决策的一种决策制度。它也被称为代议制民主决策机制。
由于直接民主决策机制的复杂性和运行的高成本,使其不能成为经常使用的决策机制,在西方国家现实政治生活中,实际运行的主要是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2.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当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布坎南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他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章是《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载《政治经济学杂志》第62期,1954年4月号)。布坎南与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1922——)二人合著的《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著作。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3.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32页]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32页]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
人们对政府行为的关心在两个层面上:第一层面,想 知道政府作出了什么样的决策;第二层面,这些决策 是怎样制定的。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 列方法,分析和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在既 定的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政策是怎样 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的 效率。所以,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 究,或者说经济学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
财政学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直接民主的公共选择 第三节 代议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 三、经济人的假设 四、公共选择理论与经济市场理论的相似之处 五、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差异 六、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应当说,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发展成型的阶段。特别 是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发表了《同意的计算》,为现代公共 选择理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被认为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形成。 布坎南和塔洛克在书中主张恢复政治经济学研究,主张在经济研 究上回归到古典学派,去分析规则和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把政治 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之中。
三、经济人的假设
经济人的行为在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下,可以 增进社会福利。
而竞争有序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容许自利并保护个人自利的权利,使得 每一个经济人都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努力工作。
第二,完善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完善的竞争性 市场结构是能够排除寻租行为的),又反过来约束 人们,使人们的自利动机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发挥作 用,而不能发展到损人利己的地步。
一、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 的人受到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1983年,布坎南转任弗吉尼亚州 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公共选择研究中心也从弗吉尼亚 理工学院转移到乔治·梅森大学。这一段时间里,公共选择理论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来研究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尤 其是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于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更使公共选择理论名声大噪。现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 科书在分析财政政策、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时,都不同程度地应 用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财政理论或公共经济学教科书中,更是 把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共选择理论 》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 》课件

发展:20世纪 5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逐渐 形成,成为经 济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
成熟:20世纪 6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在学 术界得到广泛 认可,成为经 济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
应用:20世纪 70年代,公共 选择理论开始 应用于政策制 定和公共管理 领域,对政府 决策产生重要
影响
理性人假设:假设每个决策者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集体行动假设:假设集体行动能够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假设:假设决策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最优 外部性假设:假设公共决策存在外部性,即决策结果对非决策者产生影响
选民的短视行为:在公共选择理论中,选民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长期后果的考虑。
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政治家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通过操纵信息、利益交换 等方式来获取选票和权力。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选民的短视行为和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共政策往往难以实现最 优化的社会福利。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信息披露、建立激励机制等,以改善公共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
公共选择理论在 公共品供给中的 应用
公共品供给的决 策机制
公共品供给的效 率与公平
公共品供给的监 管与评价
成本:政府规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监管、执法、行 政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收益:政府规制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提 高社会福利水平。
成本-收益平衡:政府需要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优的规制方 案,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政治市场:政治决策者、选民、 利益集团等参与者构成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政治决策者、选 民、利益集团等参与者都是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民个人偏好顺序排列表(2)
排序
选民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选民甲
A
B
C
选民乙
B
C
A
选民丙
C
A
B
选民丙2
C
B
A
在A与B的表决中,B胜A;在A与C的表决中,C胜A;
在B与C的表决中,B胜C。
表决的最终结果是唯一的,且具有传递性,显示出的集体偏好顺序为B胜C胜A。
我们再将表中数据分别用坐标图表示,以观察一下不同偏好的“峰”型。
四、产生与发展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
1.英国经济学家邓肯·布莱克(Dencan Black,1908—1991)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48年2月号),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他在1958年出版的《委员会和选举理论》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作。
选民个人偏好顺序排列表(1)
排序
选民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选民甲
A
B
C
选民乙
B
C
A
选民丙
C
A
B
按多数票规则由三个人对三个方案进行两两投票表决,看能否排出一个稳定的集体偏好顺序来。
先就A与B表决,A获胜。
再就A与C表决,C获胜。
如果偏好具有传递性,C将最终获胜,偏好顺序为C胜A胜B。
但如果再就C与B表决集体偏好顺序为C>A>B>C,出现了投票循环现象,投票结果不具有传递性和稳定性。
单峰偏好定理:虽然对同一组方案各个投票人的单峰偏好的形状可能是不一致的,但只要是单峰型的,简单多数票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唯一的均衡解。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型的,则不会出现投票悖论。我们可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布莱克的这一理论。
将上一个例子中选民丙的个人偏好顺序作一些调整,调整后的结果见表
2.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当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布坎南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他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章是《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载《政治经济学杂志》第62期,1954年4月号)。布坎南与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1922——)二人合著的《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著作。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有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财政选择理论认为,虽然理性原则并不总是意味着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但个人即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主要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场活动中要弱一些,而决不是像传统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个人利益,因此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中将利己主义因素放在主要地位。
投票规则包括:
1.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人反对,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该规则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根据这个规则做出的集体决策,可以满足所有投票人的偏好,因此,一致同意规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一点已经由维克塞尔(Wicksell)和林达尔(Lindahl)提出的维——林模型得以证明。
但在实际中,一致同意规则由于一些明显的缺点而难于被普遍使用,这些缺点是:(1)决策成本太高。有人曾证明,在三个人的场合一致同意就难以达成决策,在成千上万人的社会就更加困难。(2)这一规则要求人们在投票时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偏好(如希望的公共物品数量及自己愿承担的税收份额),而由于公共决策利益分享的特殊性,投票者会采取策略行为隐瞒自己的真实偏好,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而承担较少的成本。在多数投票者持有这种动机时,将使决策无法达成。(3)这一规则会被某些不良用心的人利用,从而造成少数人的苛政。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否决权,不良用心的人会借此敲诈那些极想使表决议案通过的人,以获得好处。基于此,一致同意规则只有在较小范围的公共决策活动中才是适宜的。
80
图书馆
-120
-65
300
115
我们看一下选民甲与选民乙能否进行交易,假定两人互投赞成票,甲可获170单位的净效益,乙可获95单位的净效益,因此交易可以达成,使医院和幼儿园方案均获通过。同理,选民甲和选民丙也可达成交易,互投赞成票。最后,三个项目因为选民互投造成票均获通过,而这增加了社区的整体利益,是有效率的。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一、定义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2.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3.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2.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合格多数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赞成票超过1/2,议案或决策就可以通过。按照合格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相当大的比例,议案才能获得通过。这种合格多数票规则又可以分为2/3多数制,3/4多数制,4/5多数制等。
这种在多数票规则下,投票可能不具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的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Paradox of Voting)。由于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孔多塞和数学家博尔塔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因此也被称为孔多塞悖论(Condorcet’s Paradox)。
那么,是否可以在投票程序上通过某种“技术”性的改变来消除投票悖论呢?为此我们引入淘汰制,如上例:
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指不由公民直接投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由他们投票选举出少数人作为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按确定的政治程序做出公共决策的一种决策制度。它也被称为代议制民主决策机制。
由于直接民主决策机制的复杂性和运行的高成本,使其不能成为经常使用的决策机制,在西方国家现实政治生活中,实际运行的主要是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经济学家阿罗经过研究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不存在一种既满足民主制度的一切要求,又能把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总合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的政治机制或集体决策规则。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2、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
所谓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如数量大小)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方案,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向的游离,其偏好程度或效用都是递减的。如果一个人具有双峰或多峰偏好,则他从最为偏好的方案游离开,其偏好程度或效用会下降,但之后会再上升。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公共选择理论的第三个基本出发点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个人是分析的基础。社会被看作一种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总量效果,国家被当作个人得以通过它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机构。集体行动是一些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行动,并承诺遵守相应的规则的活动,集体行动不过是个体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三、基本思路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2、交易的政治市场
除了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关于交易的政治市场的看法。布坎南接受哈耶克的观点,认为经济学是关于交易的学科,主要研究交易的过程及交易过程中次序的产生,研究独立的个体在自由交易中自发产生的秩序。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易。经济学是关于契约的学科。政治领域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与市场过程一样,基础是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3、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