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2《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2《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
双螺旋 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否定(违反了查哥夫的研究数据)
(基本骨架)
内侧:碱基(A-A,T-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螺旋 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正确(与 X 射线衍射图谱一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 析、回答。
直观观察, 动手尝试 构建脱氧 核苷酸的 长链。
过渡:那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 过程,也连接了 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那么现在让我们继续来逐 步动手尝试拼接 DNA 长链。 师:大家先思考一下,脱氧核苷酸之间如何形成长链呢?(看多媒体 PPT)第一个脱氧核苷酸的什么部位和第二个脱氧核苷酸的什么部位链 接? 师:因为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骨架在外侧,第一个磷酸和脱氧核糖接下 来连接第二个磷酸和脱氧核糖。所以第一个脱氧核糖和第二磷酸相连 接,以此类推,第二个的脱氧核糖和第三个磷酸相连接,以此类推,这 样就形成了一条长链。 师:DNA 有几条链?(两条链),那么 DNA 的另一条链怎么形成? 【学生活动 2】 先以一个脱氧核苷酸为例,一个同学上来展示,其他同学自己也利用模 型组分进行拼接。
2
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课 本的资料,带着思考问 题进行学习。 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 问题。 生:借鉴了威尔金斯报 告时的 X 射线衍射图; 还有;著名化学家查哥 夫得到的腺嘌呤的量总 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 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 嘧啶的量
什么样的模型?
【流程】
模型
特点
是否成立
三螺旋 外侧:碱基;
否定(违反研究的结构数据)
首先,复习一下 DNA 的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1
师:脱氧核苷酸由几部分组成?哪三部分? P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位于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2的第3章第2节。

本节是在必修一及前几章学习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DNA的本质,具体地说是从DNA的物质基础、分子结构、复制功能以及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等方面来认识DNA,从而再具体学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构建。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最大的变化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前,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通过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故事,使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

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2)与《细胞增殖》一节知识相联系;(3)与后面的《生物的遗传定律和变异》相联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构建过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2)阐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2)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经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论证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6:3.2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6:3.2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课题课型章节年级班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简述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双螺旋结构;②概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①体验模型建构在科学研究中的过程;②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②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难点①重点: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②难点: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连接方式一定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DNA 分子》内容。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象征。

它不仅使我们清楚认识DNA分子,而且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基因及其表达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遗传学的基础。

本节教材中丰富的生物学史:①威尔金斯(M.Willkins)和富兰克林(R.E.Franklin)的DNA结晶的X射线衍射图谱。

②查哥夫(E.Chargaff)得出的重要规律。

③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首先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

这些科学史均为探究活动的思维训练提供依据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学习和体会科学家们善于捕获和分析信息,合作研究及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是对这段生物科学史的总结,通过边探究边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掌握DNA的结构特点。

学情分析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在已掌握核酸及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通过必修二认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通过体验探究,重走科学家之路成为可能。

学生虽然相对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太强,但是本节课通过问题链和分步实验的设计,使得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2:3.2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2:3.2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编写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2节。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学习了DNA分子组成。

另一方面,本节内容是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构建DNA模型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和科研一般过程,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与升华。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2)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算DNA分子的碱基比例。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高效率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如:比较法、类推法、示意图法。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即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的潜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7.启发思考:板书设计应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8.易于修改和补充: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修改和补充。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评价: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4.社会责任:让学生了解DNA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DNA指纹鉴定、基因工程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能够引导学生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到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尽量简洁,用简洁的文字和符号概括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和功能,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DNA分子的概念和分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课程平台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3章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3章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教案

课题名称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下课时1课程标准描述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一般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考试大纲描述《DNA分子的结构》高考测试等级Ⅱ级: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见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以及选修一中的有关核酸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同时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以及选修教材中《基因工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P47“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了解科学家构建模型的研究历程,体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2.结合教材49页图文,准确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3.能解答DNA结构相关的计算题。

重点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2.DNA分子结构的有关计算规律。

难点DNA分子结构的有关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导(约2分钟)情景导入:如何鉴别真假萨达姆?思考、回答:如何鉴别真假萨达姆通过情景设置,思考DNA的特征思(约12分钟)★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和主要特点★阅读教材47-48页,独立思考,完成下列1-2: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2.DNA分子的结构(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和A配对的一定是T,和G 配对的一定是C,碱基对之间靠________连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重温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3、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能力目标: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以及空间思维能力2、对科学探索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模型构建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情感目标: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德育目标:1、养成质疑、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2、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4、培养爱祖国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点】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学习难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结构的主要特点【学法指导】1.预习学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独立完成;课堂学案由各小组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完成(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

2.依据预习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并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语句。

3.将预习学案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学案“我的疑问”处,由小组课堂讨论或教师予以点拨解决,也可在课下小组内或同学间讨论解决。

【预习学案】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阅读教材47页-48页“DNA双螺旋结构构建过程”完成下列填空:1、模型名称:模型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物理学家3、构建过程(1)DNA分子是以4种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四种碱基。

知识链接:脱氧核苷酸代表代表代表名称:第1 页共6页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它们的名称是:1 ;2 ;3 ;4 。

思考: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区别是什么?(2)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表明DNA分子呈结构。

(3)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位于螺旋的外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示范教案:3-2 DNA分子的结构 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示范教案:3-2 DNA分子的结构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材料;学生预习模型建构的原理及方法。

[情境创设]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 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它有哪些结构特点能使其表现出这样的作用?[师生互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为了理解DNA的结构,先来学习DNA的化学组成。

(1)DNA的化学组成问: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这样的共识在双螺旋结构建立以前有的还是建立之后才有的?答: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

这样的共识在1950年前后就有了,所以是在双螺旋结构建立之前就有的。

问:每个基本单位由哪三部分组成?答: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问: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脱氧核苷酸呢?DNA的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答:组成DNA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有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的每一条链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多脱氧核苷酸链。

观察模型,分析问题:问:DNA分子是这几种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吗?答:不可以。

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问:是由几条链构成的?答:由两条链构成。

且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问:每条链的连接有什么特点?答: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问:两条链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答: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 (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问:如果知道一条链上碱基的排列顺序,能不能判断出整条DNA的碱基顺序?答: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DNA分子的结构1课时教案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人教版

DNA分子的结构1课时教案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人教版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必修二)一、考纲要求1. 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2. 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1.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 碱基的相关计算三、专家建议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4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二)、DN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勺相关内容1. 名称:DNA又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具有双链结构2. 组成元素:C、H、ON、P3.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如下图)■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N碱基:A、T、G、C,碱基不同则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 当时科学界已经发现的证据有:组成DNA分子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含4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

2. 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3. 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二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二胞嘧啶(C)的量4. 沃森和克里克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构建出了正确的DNA模型。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DNA分子的结构》名师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DNA分子的结构》名师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六、教学流程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分析DNA的结构层次并板书(优教提示:打开素材动画演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元素:C、H、O、N、P碱基有几种呢?分别是什么?在我们的材料中这四种碱基是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教师板书四种碱基对应的颜色A--绿色G--蓝色C--红色T--黄色这三种小分子连接起来就组成了DNA的基本单位,请大家书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式。

教师同时板书脱氧核苷酸都写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书写,制作几种不同类型的脱氧核苷酸。

(教师巡视教室,指导学生)待学生制作完毕,幻灯片播放:探究任务1:脱氧核苷酸之间如何相的。

学生回答4:4种学生从桌子上的材料中找出这三种小分子学生回答:四种。

分别是A、G、C、T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对应不同的碱基。

邀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式学生边讨论边制作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己书写以及动手制作,加深对脱氧核苷酸结构的理解。

为学生的自主探连呢?讨论(1)可以在脱氧核苷酸的哪些部位把它们连接起来?(2)结合课本图,给出正确的连接部位非常好!我们提出的这几种连接方式都有可能,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图3-11,找出正确的连接方式。

教师总结,在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会形成一个化学键,把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这个化学键叫磷酸二酯键。

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制作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

教师板书:脱氧核苷酸长链并巡视教室,指导学生制作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教师提问:DNA分子有几条链?我们制作另外一条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引出第二个探究任务,并用幻灯片展示探究任务2: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什么联系教师幻灯片展示两条相同的脱氧核并踊跃发言,提出可能的连接部位:磷酸与磷酸之间、碱基与碱基之间、碱基与磷酸之间、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的复制两部分内容。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特定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本小节教材的后半部分,联系其结构讲述了DNA分子的复制功能。

这部分知识是理解后面几节内容的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

2.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
(2)与《细胞增殖》一节知识相联系。

(3)与后面的《生物的遗传定律和变异》相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B:识记)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C:理解)
(3)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C:理解)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
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1)DNA分子的结构。

(2)DNA分于的复制。

2.实施方案
(1)使用挂图、模型进行直观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复制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边解螺旋
边复制。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突破策略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结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复制的模板、原料等条件,以及复制的意义。

六、教具准备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挂图//DNA分子复制的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七、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具体办法是: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始,按照一定的方式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而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构成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及空间结构,加深学生对教材DNA分子结构特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
这需要从它的结构谈起。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DNA分子的结构
教师讲述:
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

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为了掌握DNA分子结构的全部知识,必须先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9DNA分子的化学组成部分并讨论DNA分子化学组
成的部分知识。

教师出示DNA分子化学结构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DNA分子为什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从元素组成和分子量上考虑分析)?
b.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c.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d.DNA分子是由几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综述:
DNA分子是—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总共有四种,分别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每种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

DNA分子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结
构,还具有其特殊的空间结构。

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DNA分子的空间
结构部分,对照自己制作的DNA的分子结构
(在教师指导下制作)对教材进行理解探索
新知识。

教师出示DNA分子结构挂图和模型并
设疑:
a.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b.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是什么?
c.为什么碱基互补配对必须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
学生在阅读教材、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作点拨。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为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编一顺口溜:“A配T,T配A,G配C,C配G,少了一个配不齐”。

A与T、G与C配对的原因:
(1)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占的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的、占的空间小,而DNA 分子的两条链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只能是嘌呤碱与嘧啶碱配对。

(2)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连结,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连结,这样使DNA 的结构更加稳定。

3.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并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从你自己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思考,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只有四种。

它的排列顺序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再观察和思考你自己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四种基本单位的排列顺序又如何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DNA分子中碱基相互配对的方式虽然不变,而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如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有15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的排列方式有4150种。

实际上构成了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是成千上万的,其排列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就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如你自己制作的DNA)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总结: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说明了世界上的各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干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因此,用DNA分子可以起到鉴定生物个体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给学生简介用DNA分子在亲子鉴定和案件的侦破中的作用的例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没疑:
在细胞有丝分裂学习中,我们知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使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为什么?
学生回忆回答: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复制(间期)和平均分配(后期)的结果。

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再问,那么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