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抒情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思想意境具有诗意,“在斗争中、劳 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要‘反复 思索”,“形成文中的意境”(《东风 第一枝》小跋),也就是说其散文反映 了时代生产、生活中的诗意因素,他在 茶花、蜜蜂、海市、雪浪花等事物寄托 了时代内容,抒发了时代的情感,从侧 面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生活的热爱。
2.散文结构、形式上的诗意特征。以古典诗词的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之法创造意境,结构上布局精巧、 “曲径通幽”、“疏密有致” 。
第二节 杨朔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诗人型的散文家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 主要有散文集《亚洲日出》、《海 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等九部,其中《雪浪花》、《荔枝 蜜》、《茶花赋》、《海市》写于 1956-1962年,正是“复兴美文” 时期的“诗化散文” 。
二、“拿散文当诗写”是杨朔散文的一 个重要特征,其诗意主要表现为:
二、《社稷坛抒情》赏析
《社稷坛抒情》是一篇极为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将 爱国激情,融合于思古幽情之中,抒发了自己对祖国 的泥土、大地和生活在这泥土大地之上的劳动者以及 由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衷心赞颂。
本文充分显示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特点。由于社 稷坛是祭地的,所以作者首先扣住土地联想,想到古 代帝王祭地的仪式,想到劳动者,想到土壤的形成等 等。又由于社稷坛中央是五色土,进而想到五行,想 到中国的思想文化。而后从五色土的紧紧拼合,想到 了国土的统一。本文的趣味性正是源于知识与知识的 自然衔接。当然,本文真正灵魂是在思想而不在趣味。 遥接万代的联想说到底是为了“穿过历史的隧洞,回 到阳光灿烂的现实”。
将抒情性与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是秦 牧散文的重要特点。其散文是杂文与随笔的 调合,重知识性,兼以趣味性,思想性,以 知识性去生发趣味性,以思想性统领知识性, 往往围绕的事物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中外 杂谈,从中贯穿着知识、趣味,但落脚点在 现实,即对社会主义生活的感受、理解,所 以他的散文有明显的观念框架和逻辑线索, 名篇有《社稷坛抒情》、《花城》、《土 地》、《古战场春晓》等,其散文结构是博 而能一,滚雪球式的。
《雪浪花》是写得较好的一篇,人、景、情、理交 融。①情景交融,理从事出,自然妥贴。②形象鲜 明,感情真挚。③中心突出,升华自然,从“叫浪 花咬的”开始,涵盖全篇,此后丰富的细致地展示 了老人的生活劳动场面。
三、杨朔散文模式
杨朔散文由于过分追求散文的诗意, 制造曲径通幽的阅读悬念,欲扬故抑、 先抑后扬的策略与模式,有时不免给人 以拔高生活,雕琢斧凿之感。“开头设 悬念,卒章显其志”的杨朔散文模式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读者所诟病。
Hale Waihona Puke 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之比较
4.从语言上看,杨以诗为文,常将口语与诗词结 合,形成新颖、轻快、明丽的风格;秦语言自然, 生动流畅,富有逻辑性与表现力,夹叙夹议。刘从 大处落笔,取全境,选择一系列绚丽明亮、铿锵、 气势磅礴的大词,纵横恣肆地铺排,时引名言警句, 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二、《长江三日》的简析
《长江三日》从重庆到武汉旅途见闻与经历, 阐发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 明”的社会、人生的哲理。作品把航行情景 与社会、人生、历史规律联系起来,“迷人 的画廊,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 黎明”,“闯过险滩到达坦途”,最把这与革 命、现实的思考联系起来,具有诗的激情与 人生哲理的结合,生活的美感与革命豪情统 一,是“激流涌进之美”的意境。
2.从散文结构上看,杨虚实相间,从虚构的小故事 中造境,以事情理的“卒章显志”达到托物言志的目 的,秦松散自然,以知识生发趣味,以思想统领知识, 如滚雪球一般,刘把现实与历史的镜头剪接,不加过 渡,组成一幅幅典型的图画,涵蕴哲理意味。
3.从抒情特点看,杨将主观感受赋予具体的小景物 中,创造了“意境美”,吸收古文“赋比兴”的特点; 秦在谈天说地的形式中寄寓对人事的褒贬,知识博杂, 意境开阔,情感自然流露;刘借景抒情,在自然景观 中将哲理、幽思、政论与抒情相结合,富有力度,但 形象模糊,说教味浓。
其次,1956年胡乔木提出“复兴美文”,要继承五四散 文的优秀传统,一时抒情散文蔚然成风,散文由写实转到 写意境,如杨朔《香山红叶》、碧野《天山景物记》、秦 牧《社稷坛抒情》;一些老作家老舍、丰子恺、叶圣陶、 吴伯萧,曹靖华等纷纷著文,叙写人生感受,但五七年反 右,五八年大跃进,散文创作又一度陷入困境,直到 1961年文艺大调整,在《人民日报》上开辟“笔谈散文” 专栏,才又重续前面“复兴美文”潮。这一期散文有拿散 文当诗写的杨朔,奉献了《雪浪花》、《荔枝蜜》、《茶 花赋》,偏重于政论的刘白羽有《长江三日》、《樱花》、 《红玛瑙》、《日出》;有杂文与随笔相结合的秦牧写下 了《土地》、《花城》、《古战场春晓》,吴伯萧的延安 小品也是这一时期重要成果。
第四节 秦牧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学者型的散文家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 东澄海人,生于香港。1994年,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了《秦牧全集》(共十卷), 汇集了秦牧的全部创作。《贝壳集》、 《潮汐和船》、《花城》、《长河浪花集》 是他最重要的四本散文集,文艺随笔《艺 海拾贝》、《语林采英》受到文学爱好者 的欢迎。
第五节 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现 象的检讨
一、 三人散文之比较
1.从散文品格上说,杨属小品文一格,短小 精悍,情意盎然,情感成分浓,追求意境; 秦属杂文一格,理性成分重,逻辑论证框架 明显,追求知识、趣味与思想的统一,灵活 多变;刘属于政论散文一类,从自然景观上 发掘诗意,深入拓展,抒发战士的豪情,哲 理味浓。
第三节 刘白羽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战士型的散文家
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有军人作 家之誉,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 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1962年出版的《红玛瑙集》是其最有影响的散 文集,《日出》、《长江三日》、《灯火》、 《红玛瑙》、《秋窗偶记》、《樱花漫记》等 名篇都收在这本集子里。刘白羽的散文充满作 者的革命激情,热情洋溢、雄浑豪放,充满理 想主义的浪漫情怀。
2.散文结构、形式上的诗意特征。以古典诗词的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之法创造意境,结构上布局精巧、 “曲径通幽”、“疏密有致” 。
第二节 杨朔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诗人型的散文家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 主要有散文集《亚洲日出》、《海 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等九部,其中《雪浪花》、《荔枝 蜜》、《茶花赋》、《海市》写于 1956-1962年,正是“复兴美文” 时期的“诗化散文” 。
二、“拿散文当诗写”是杨朔散文的一 个重要特征,其诗意主要表现为:
二、《社稷坛抒情》赏析
《社稷坛抒情》是一篇极为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将 爱国激情,融合于思古幽情之中,抒发了自己对祖国 的泥土、大地和生活在这泥土大地之上的劳动者以及 由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衷心赞颂。
本文充分显示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特点。由于社 稷坛是祭地的,所以作者首先扣住土地联想,想到古 代帝王祭地的仪式,想到劳动者,想到土壤的形成等 等。又由于社稷坛中央是五色土,进而想到五行,想 到中国的思想文化。而后从五色土的紧紧拼合,想到 了国土的统一。本文的趣味性正是源于知识与知识的 自然衔接。当然,本文真正灵魂是在思想而不在趣味。 遥接万代的联想说到底是为了“穿过历史的隧洞,回 到阳光灿烂的现实”。
将抒情性与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是秦 牧散文的重要特点。其散文是杂文与随笔的 调合,重知识性,兼以趣味性,思想性,以 知识性去生发趣味性,以思想性统领知识性, 往往围绕的事物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中外 杂谈,从中贯穿着知识、趣味,但落脚点在 现实,即对社会主义生活的感受、理解,所 以他的散文有明显的观念框架和逻辑线索, 名篇有《社稷坛抒情》、《花城》、《土 地》、《古战场春晓》等,其散文结构是博 而能一,滚雪球式的。
《雪浪花》是写得较好的一篇,人、景、情、理交 融。①情景交融,理从事出,自然妥贴。②形象鲜 明,感情真挚。③中心突出,升华自然,从“叫浪 花咬的”开始,涵盖全篇,此后丰富的细致地展示 了老人的生活劳动场面。
三、杨朔散文模式
杨朔散文由于过分追求散文的诗意, 制造曲径通幽的阅读悬念,欲扬故抑、 先抑后扬的策略与模式,有时不免给人 以拔高生活,雕琢斧凿之感。“开头设 悬念,卒章显其志”的杨朔散文模式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读者所诟病。
Hale Waihona Puke 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之比较
4.从语言上看,杨以诗为文,常将口语与诗词结 合,形成新颖、轻快、明丽的风格;秦语言自然, 生动流畅,富有逻辑性与表现力,夹叙夹议。刘从 大处落笔,取全境,选择一系列绚丽明亮、铿锵、 气势磅礴的大词,纵横恣肆地铺排,时引名言警句, 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二、《长江三日》的简析
《长江三日》从重庆到武汉旅途见闻与经历, 阐发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 明”的社会、人生的哲理。作品把航行情景 与社会、人生、历史规律联系起来,“迷人 的画廊,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 黎明”,“闯过险滩到达坦途”,最把这与革 命、现实的思考联系起来,具有诗的激情与 人生哲理的结合,生活的美感与革命豪情统 一,是“激流涌进之美”的意境。
2.从散文结构上看,杨虚实相间,从虚构的小故事 中造境,以事情理的“卒章显志”达到托物言志的目 的,秦松散自然,以知识生发趣味,以思想统领知识, 如滚雪球一般,刘把现实与历史的镜头剪接,不加过 渡,组成一幅幅典型的图画,涵蕴哲理意味。
3.从抒情特点看,杨将主观感受赋予具体的小景物 中,创造了“意境美”,吸收古文“赋比兴”的特点; 秦在谈天说地的形式中寄寓对人事的褒贬,知识博杂, 意境开阔,情感自然流露;刘借景抒情,在自然景观 中将哲理、幽思、政论与抒情相结合,富有力度,但 形象模糊,说教味浓。
其次,1956年胡乔木提出“复兴美文”,要继承五四散 文的优秀传统,一时抒情散文蔚然成风,散文由写实转到 写意境,如杨朔《香山红叶》、碧野《天山景物记》、秦 牧《社稷坛抒情》;一些老作家老舍、丰子恺、叶圣陶、 吴伯萧,曹靖华等纷纷著文,叙写人生感受,但五七年反 右,五八年大跃进,散文创作又一度陷入困境,直到 1961年文艺大调整,在《人民日报》上开辟“笔谈散文” 专栏,才又重续前面“复兴美文”潮。这一期散文有拿散 文当诗写的杨朔,奉献了《雪浪花》、《荔枝蜜》、《茶 花赋》,偏重于政论的刘白羽有《长江三日》、《樱花》、 《红玛瑙》、《日出》;有杂文与随笔相结合的秦牧写下 了《土地》、《花城》、《古战场春晓》,吴伯萧的延安 小品也是这一时期重要成果。
第四节 秦牧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学者型的散文家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 东澄海人,生于香港。1994年,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了《秦牧全集》(共十卷), 汇集了秦牧的全部创作。《贝壳集》、 《潮汐和船》、《花城》、《长河浪花集》 是他最重要的四本散文集,文艺随笔《艺 海拾贝》、《语林采英》受到文学爱好者 的欢迎。
第五节 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现 象的检讨
一、 三人散文之比较
1.从散文品格上说,杨属小品文一格,短小 精悍,情意盎然,情感成分浓,追求意境; 秦属杂文一格,理性成分重,逻辑论证框架 明显,追求知识、趣味与思想的统一,灵活 多变;刘属于政论散文一类,从自然景观上 发掘诗意,深入拓展,抒发战士的豪情,哲 理味浓。
第三节 刘白羽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战士型的散文家
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有军人作 家之誉,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 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1962年出版的《红玛瑙集》是其最有影响的散 文集,《日出》、《长江三日》、《灯火》、 《红玛瑙》、《秋窗偶记》、《樱花漫记》等 名篇都收在这本集子里。刘白羽的散文充满作 者的革命激情,热情洋溢、雄浑豪放,充满理 想主义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