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情况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总结引言在行政能力测验(行测)中,数量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掌握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对于顺利完成行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例题,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

基本概念1. 数字与数字关系在数量关系中,数字与数字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等。

了解这些数列的性质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同时还需熟悉常见的数字规律,如数字之和、数字之差等等。

2. 图形与数字关系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也是数量关系考察的一大重点。

常见的图形与数字关系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等。

通过研究图形的边长、面积、周长等特征,可以得到有关数字的信息。

3. 符号与数字关系在数量关系中,符号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

例如,加减乘除符号与数字的关系,大小关系符号与数字的关系等。

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解题技巧1. 善于列式计算对于涉及多个变量的数量关系题目,可以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将问题中提到的所有变量罗列出来,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得到解题的思路。

2. 灵活运用代入法代入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一种常见方法。

当问题中给出了一些具体数值时,可以尝试将这些数值代入问题中,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通过代入法,可以快速进行解答,并排除一些错误答案。

3. 注意单位的转换在数量关系中,有时会涉及到不同的单位之间的转换。

例如,将米转换为千米、将时速转换为米每秒等等。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示例题目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题目,供考生练习。

例题1:甲、乙、丙三人合作来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6天,乙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8天,丙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12天。

如果三人一起合作完成该项工作,他们需要多少天?解答:甲、乙、丙三人一起合作的效率为:1/6 + 1/8 + 1/12 = 11/24。

公务员中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中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中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是行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在数量关系题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比较大小、求百分比、计算比值等。

1. 比较大小:在这类题目中,需要考生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的大小,并给出正确的顺序或大小关系。

常见的比较大小题目包括年龄比较、数字大小比较等。

2. 求百分比:求百分比题目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数量计算出对应的百分比,或根据百分比推算出相应的数量。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

3. 计算比值:计算比值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在考察给定的数量情况下,计算出两个或多个数量的比值。

这类题目通常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

二、判断推理题判断推理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包括假设推理、逻辑演绎、概括归纳等。

在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假设推理、逻辑关系、概括结论等。

1. 假设推理:假设推理题目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得出对应的结论。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2. 逻辑关系:逻辑关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3. 概括结论:概括结论题目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对应的结论。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言语理解和表达题言语理解和表达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词语理解、语句理解、修辞手法等。

在言语理解和表达题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词语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等。

1.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题目需要考生根据提供的语境和含义,解释给定的词语或短语。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的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语句理解:语句理解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根据给定的语境进行分析,得出对应的理解。

这类题目通常需要考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和理解。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题目需要考生根据提供的句子,进行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解释。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2024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其中a_n是第n项的值,a_1是首项,n是项数。

- 求和公式:S_n=frac{n(a_1+a_n)}{2}=na_1+(n(n - 1))/(2)d。

- 示例:数列1,3,5,7,9·s是一个首项a_1=1,公差d = 2的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 通项公式:a_n=a_1q^n - 1。

- 求和公式:当q≠1时,S_n=frac{a_1(1 - q^n)}{1 - q};当q = 1时,S_n=na_1。

- 示例:数列2,4,8,16,32·s是一个首项a_1=2,公比q = 2的等比数列。

3. 和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加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和数列:如1,2,3,5,8,13·s,其中a_n=a_n - 1+a_n - 2(n≥3)。

- 三项和数列:例如1,1,2,4,7,13,24·s,a_n=a_n - 1+a_n - 2+a_n - 3(n≥4)。

4. 积数列。

- 定义:通过相邻项相乘得到下一项的数列。

- 类型:- 两项积数列:如2,3,6,18,108·s,其中a_n=a_n - 1× a_n - 2(n≥3)。

- 三项积数列:例如1,2,3,6,36,648·s,a_n=a_n - 1× a_n - 2× a_n - 3(n≥4)。

5. 多次方数列。

- 类型:- 平方数列:1,4,9,16,25·s,通项公式为a_n=n^2。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基础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基础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基础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掌握这些基础公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一些行测常见的基础公式。

一、数量关系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例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求第 10 项的值。

则$a_{10} = 3 +(10 1)×2 = 2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其中$S_n$表示前$n$项的和。

例如,求上述等差数列前 10 项的和,$a_{10} = 21$,则$S_{10}=\frac{10×(3 + 21)}{2} = 120$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q^{n 1}$,其中$q$为公比。

例如,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2,公比为 3,求第 5 项的值。

则$a_{5} = 2×3^{5 1} = 16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 =\frac{a_1(1 q^n)}{1 q}$($q ≠1$)3、行程问题相遇问题:$S =(v_1 + v_2)×t$,其中$S$表示路程,$v_1$、$v_2$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t$表示相遇时间。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以 5 米/秒和 3 米/秒的速度相向而行,经过10 秒相遇,求他们最初的距离。

则$S =(5 + 3)×10 = 80$米追及问题:$S =(v_1 v_2)×t$例如,甲以 8 米/秒的速度追赶以 5 米/秒速度前行的乙,经过 10 秒追上,求他们最初的距离差。

则$S =(8 5)×10 = 30$米4、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 10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15 天,两人合作需要的时间为:$1÷(\frac{1}{10} +\frac{1}{15})=6$天5、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例如,一件商品成本为 80 元,售价为 100 元,则利润为$100 80 =20$元,利润率为$20÷80×100\%= 25\%$二、资料分析1、增长率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例如,某地区去年的 GDP 为 100 亿元,今年为 120 亿元,则增长率为$(120 100)÷100×100\%= 20\%$2、平均数平均数=总数÷个数例如,某班级 5 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 80、90、85、95、70 分,平均成绩为$(80 + 90 + 85 + 95 + 70)÷5 = 84$分3、比重比重=部分÷整体×100%例如,某公司总人数为 500 人,其中男性 250 人,则男性所占比重为$250÷500×100\%= 50\%$三、判断推理1、集合推理“所有的 S 都是P”可以推出“有的 S 是P”“某个 S 是P”可以推出“有的 S 是P”2、翻译推理“如果……那么……”: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3、逻辑论证加强论证:增加论据、建立联系、补充前提削弱论证:削弱论据、切断联系、否定前提四、言语理解与表达虽然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没有像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那样有明确的公式,但一些解题技巧和规律还是需要掌握的。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涵盖了多种题型和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对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量关系中较为基础且常见的知识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例如,数列\(2\),\(5\),\(8\),\(11\),\(14\)……就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在解题时,若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就可以通过通项公式求出指定项的值。

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例如,求上述数列前\(5\)项的和,先求出第\(5\)项为\(2 +(5 1)×3 = 14\),再代入求和公式可得\(S_5 =\frac{5×(2 + 14)}{2} = 40\)。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 q^{(n 1)}\),其中\(q\)为公比。

例如,数列\(2\),\(4\),\(8\),\(16\),\(32\)……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求和公式:当\(q≠1\)时,\(S_n =\frac{a_1(1 q^n)}{1 q}\)。

比如求上述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代入公式可得\(S_5 =\frac{2×(1 2^5)}{1 2} = 62\)。

三、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考题型,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等。

行测数量关系名词概念和公式汇总表

行测数量关系名词概念和公式汇总表

行测数量关系名词概念和公式汇总表以下是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些重要的名词概念和公式:1. 路程问题基础公式:路程=速度时间2. 相遇追及型:追及问题: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3. 环形运动型:反向运动:第N 次相遇路程和为N 个周长,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同向运动:第N 次相遇路程差为N 个周长,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4. 流水行船型:顺流路程=(船速+水速)×顺流时间逆流路程=(船速-水速)×逆流时间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 扶梯上下型:扶梯总长=人走的阶数×[1±(V 梯÷V 人)],顺行用加法,逆行用减法6.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8.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同向相遇:路程和=(甲速+乙速)×时间反向相遇:路程和=(甲速+乙速)×时间相对运动相遇:路程和=(甲速+乙速)×时间9. 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公式:直线追及:距离=(快速-慢速)×时间环形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10. 行程问题中的过桥问题公式:过桥时间=车长/车速,过桥路程=车速×时间+桥长。

11. 行程问题中的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12. 行程问题中的火车过桥问题公式:路程=桥长+车长。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数量关系整理内容【免费】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数量关系整理内容【免费】

历届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数量关系基础数列运一、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的基础数列1、常数数列:由一个固定的常数构成的数列。

例1:8,8,8,8,8,8,8,8,8一、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的基础数列1、常数数列:由一个固定的常数构成的数列。

例1:8,8,8,8,8,8,8,8,8…2、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后项减去前项)等于定值的数列。

例2:1,4,7,10,13,16,19,22…3、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后项除以前项)等于定值的数列。

例3:4,12,36,108,324,972,291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在考试当中基本没有直接意义,对于考生来说,重要的有两点:(1)快速地判断出某个中间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抑或两者皆不是;(2)迅速将数列对应规律的下一项计算出来。

4、质数型数列:由质数构成的数列叫做质数数列。

例4:2,3,5,7,11,13,17,19,…合数数列:由合数构成的数列叫做合数数列。

例5:4,6,8,9,10,12,14,15,…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周期数列:自某一项开始重复出现前面相同(相似)项的数列。

例6:2,5,4,2,5,4…例7:2,4,2,4,2,4…例8:2,5,4,-2,-5,-4,2,5,4,-2,-5,-4…周期数列基本原则:一般来说,数字推理当中的周期数列(包括未知项)至少应出现两个“3-循环节”,或者三个“2-循环节”,此时其周期规律才比较明显。

故在一般情况下,要判断一个数列有无周期规律,加上未知项,至少要有六项。

项数过少的数列称其为“周期数列”过于牵强,此时这种数列如果还有其他规律存在,则优先考虑其他规律。

6、简单递推数列:数列当中每一项等于其前两项的和、差、积或者商。

例9:2,1,3,4,7,11,18…(简单递推和数列)例10:23,14,9,5,4,1,3…(简单递推差数列)例11:3,4,12,48,576,27648…(简单递推积数列)例12:243,27,9,3,3,1,3…(简单递推商数列)总结:在公务员考试中,以上基础数列都相对比较简单,直接考查以上各种基础数列的题目也并不是很多,但考生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规律不变的前提下,可能只是由于数字稍加变化,规律就可能变得模糊;2.作为复杂数列的中间数列,大家对基础数列一定要“烂熟”。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众多考生的难点和重点。

数量关系涉及的知识点繁多,题型复杂,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常见的数量关系知识点。

一、数学运算1、整数特性整数特性是数量关系中的基础知识点。

包括整除特性、奇偶性、质数与合数等。

整除特性:若整数 a 除以非零整数 b,商为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

比如,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能被 3 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

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在大于 1 的自然数中,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合数是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 1 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 除外)整除的数。

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工具。

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a≠0)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的方程组成。

不等式: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代数式的式子。

3、比例问题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常见的有工程问题中的效率比、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比等。

若 a:b = c:d,则 ad = bc。

4、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5、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经常通过设工作总量为 1 或工作总量的最小公倍数来解题。

6、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7、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行测知识点总结

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行测知识点总结

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行测知识点总结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一,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① 判断3/9的倍数的方法是“划” ② “A是B的2倍(一半)”则“A+B”是3的倍数③ 3/9的倍数加减乘3/9的倍数结果还是3/9的倍数④ “A+X”是3/9的倍数,则A的各个数字之和加X也是3/9的倍数⑤ 求几个数之和除以3/9余几,用“划”的方法⑥ 一个除以3余2的数加上一个除以3余1 的数和能被3整除一个除以3余2的数减去一个除以3余2 的数差能被3整除⑦ 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是3的倍数能被11整除的数,这个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是11的倍数二,倍数关系如果a:b=m:n(m,n互质)a是m的倍数如果ab=mn(m,n互质)b是n的倍数如果a=bmn(m,n互质)a 土b是m土n的倍数aXb是mxn的倍数注:①题目中出现“比例,分数,倍数”等形式优先考虑倍数关系②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题干中出现质数优先考虑2的特殊性三,直接带入法1. 求某数最大或最小,一般猜选项中的第二大或第二小2. 求操作次数时,一般猜选项中的最大或最小选项罗列一般用直接代入四,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如果问题问的是总量,一般设工作总量为X 如果问题问的不是总量,一般设工作总量为某些数(速度,时间,效率,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工作总量=人数X时间(默认每个人的效率为1)总量一定,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五,行程问题1. 等时间平均速度公式:V=V1+V2+V3+………Vnn 路程=速度X时间2.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1V=1n(1v1+1v2+1v3+………1vn)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注:等时间平均速度大于等于等距离平均速度(当v1=v2=vn 时取等号)迎面相遇时间=相距路程速度和追击相遇时间=相距路程速度差V顺=V船+V水V船=V顺+V逆2 V逆=V船﹣V水V水=V顺﹣V逆2 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速度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的时间=(桥长+车长)÷速度六,容斥问题标志:出现“既……..又…………,两者,三者都………,或都不……….” 条件1+条件2+两者都不满足=总数+两者都满足当问题中求只满足某个条件个数时用画图加减(两集合,三集合皆可)条件1+条件2+条件3+三者都不满足=总数+只满足两者+2倍三者都满足条件1+条件2+条件3+三者都不满足=总数+满足两者﹣三者都满足(三个条件两两组合时用第二个公式)三集合七,年龄问题主要特点:时间变化年龄相应变化,但年龄差始终不变,倍数关系在变小。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一、数量关系1. 算术平均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不同数据之间的比重不同,根据各数据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3. 比例: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常用百分数表示。

4. 平方根:数的平方根是该数的一个非负根,乘以自身等于该数。

5. 平方和:数的平方的和。

6.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转化为小数;将小数乘以100,转化为百分数。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根据已知条件和常识判断出整体结论。

2. 逻辑判断:根据逻辑规则和已知条件判断出具体结论。

3. 相对关系:根据比较两个事物的特点,判断它们的关系。

(如大小、质量等)4. 绝对关系:根据一个整体和其中的部分的关系,推断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逻辑选择: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的思考,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三、判断推理1. 公共知识:指一些常见的或者基本的知识点,通常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 原因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可能的原因或后果。

3. 条件判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条件判断。

4. 综合判断: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5. 推理判断:根据条件进行推测和判断。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1. 扩句: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要保持逻辑一致,不改变原意。

2. 隐逻辑:在没有明确提到的前提或条件下,推理出逻辑推导的结论。

3. 反义词:两个词具有相反的意义。

4. 近义词:两个词语意思相近或含义接近。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要顺应语句意思,有选择地使用。

五、资料分析1. 图表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表格计算:根据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 表述与判断: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判断。

4. 文章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5. 材料分析:分析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常识判断1. 时事新闻:了解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

2. 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数量行测知识点总结

数量行测知识点总结

数量行测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算术知识1.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基本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加减运算是数量行测考试中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在解决一些需要逐步推导的问题时,熟练的加减运算能力将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

2. 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也是数量行测考试中经常遇到的运算形式。

应试者需要掌握长乘法和长除法的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百分数百分数在数量行测中常常用来表示比例和增减幅度,掌握百分数的转化和运用是解题的重要一环。

4. 比例在现实生活中,比例运算是十分常见的。

在数量行测中,应试者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问题的推导和解决。

二、量度、计量和货币换算1.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换算在数量行测考试中,经常需要进行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换算,应试者需要对常见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2. 时间和速度的换算时间和速度是生活中常见的量度,应试者需要能够熟练进行时间和速度的换算,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货币换算货币换算是数量行测中的一个常见题型,应试者需要能够熟练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三、数据分析1. 统计学基础在数量行测中,经常需要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导,因此应试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统计参数和统计方法。

2. 图表分析图表是数量行测中常见的数据表现形式,应试者需要能够熟练读懂各种类型的图表,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导。

四、逻辑推理1. 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和概率是数量行测中的一类重要题型,应试者需要能够熟练进行排列组合和概率的计算,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等式与方程等式与方程是数量行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应试者需要能够识别和解决各种类型的等式与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以上是关于数量行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应聘者更好地备考数量行测,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加强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一、数字推理。

1. 基础数列。

-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1,3,5,7,9,…,公差为2。

-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例如:2,4,8,16,32,…,公比为2。

- 质数数列:由质数组成的数列,如2,3,5,7,11,13,…- 合数数列:由合数组成的数列,如4,6,8,9,10,12,…- 周期数列: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周期重复出现,例如:1,2,1,2,1,2,…- 简单递推数列。

- 递推和数列:如1,2,3,5,8,13,…,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 递推差数列:如5,3,2,1,1,0,…,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差。

- 递推积数列:如1,2,2,4,8,32,…,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积。

- 递推商数列:如100,50,2,25,1/12.5,…,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商。

2. 多级数列。

- 做差多级数列。

- 对于数列不具有明显规律时,可先尝试做差。

例如数列:5,7,10,14,19,…,相邻两项做差得到2,3,4,5,…,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做商多级数列。

- 当数列各项之间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时,可尝试做商。

如数列:2,4,12,48,240,…,相邻两项做商得到2,3,4,5,…,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做和多级数列。

- 有些数列做和后会呈现出规律。

例如数列:1,2,3,4,7,11,…,相邻两项做和得到3,5,7,11,18,…,得到的新数列可能是质数数列或者其他有规律的数列。

- 做积多级数列。

- 数列中相邻项之间有乘积关系时适用。

比如数列:1,2,2,4,8,32,…,相邻两项做积得到2,4,8,32,256,…,做积后得到的数列可能有自身规律。

3. 幂次数列。

- 基础幂次数列。

- 要牢记常见的幂次数:1^2 = 1,2^2=4,3^2 = 9,4^2=16,5^2 = 25,6^2=36,7^2 = 49,8^2=64,9^2 = 81,10^2 = 100;1^3=1,2^3 = 8,3^3=27,4^3 = 64,5^3=125,6^3 = 216,7^3=343,8^3 = 512,9^3 = 729,10^3=1000等。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

数量关系十大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1.核心公式:S二V x T,路程二速度x时间2.平均速度二总路程一总时间3.若物体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I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V1+V2运动,则全程平均速度为一^4•若物体前一半路程以VI运动,后一半路程以V2运动,则全程平均速度为2V1V2V1+V25.相遇时间二相遇路程一速度和6.追及时间二追及路程一速度差7.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所走的路程的(2n-l)倍8.环形相遇问题:环形相遇问题中每次相遇所走的路程之和是一圈。

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9.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二(顺水速度+逆水速度)一2;水速二(顺水速度-逆水速度)一210•火车过桥问题:火车速度X时间二车长+桥长完全在桥上时间二(桥长-车长)一火车速度二、几何问题札占扌absir<-yj:<ir9-l-EcMn上正方廉-1□-S-a5[C"2(i*£■!L翠行OHA需AZ7S"BH©知irF・+=(f番方体GI S=^(»*bc44c}V-a&cIE方体0V-a15»4IT P1ff]讯糧捧&5Jnf*2zrfti廿・Sh*r+(S列戛戟[£%?A(S炖卫独為1.极限理论平面图形:周长一定,趋近于圆,面积越大面积一定,趋近于圆,周长越小立体图形:表面积一定,越趋近于球,体积越大体积一定,越趋近于球,表面积越小2.三角形常见考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较小的角对应的边也较小3.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4.几何图形的缩放: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若将其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则其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面积变为原来的汩倍,体积变为原来的用倍三、十字交叉Aa+Bb={A+B)x匚整理变形后可得" (a>c>b)A c-i用图示可简单表示为其中c为平均值十字交叉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1.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2.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3.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四、利润问题进价:商品进货的价格定价:商家根据进价定出的商品出售价格售价:商品实际的出售价格利润:售价与进价的差利润率:利润与进价的百分比折扣:售价与定价之比五、方阵问题1.方阵每层总人数=每边人数*4-42.方阵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实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奇数时,从内到外每层人数依次是1,8,16,24……3.在方阵中,若去掉一行一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2-1若去掉两行两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4-2*24.实心方阵总人数二最外层每边人数N的平方5.空心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最内层每边人数-2)的平方或者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为最外层总人数,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六、浓度问题溶液=溶质+溶剂浓度二溶质三溶液高浓度溶液A 与低浓度溶液B 混合,得到溶液C,那么C 的浓度介于 A 和B 之间。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1. 数量关系题型介绍
- 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 主要考查数量大小、比例关系、代数运算等方面的能力。

2. 数量大小比较
- 直接数量比较
- 利用已知条件推理数量大小关系
3. 比例与占比
- 比例概念及计算
- 百分比、千分比等占比问题
- 利率计算
4. 代数运算
- 四则运算
- 方程式求解
- 函数运算
5. 数列规律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找规律推理
6. 几何计算
- 平面图形面积、周长计算
-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
7. 逻辑推理
- 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 排除无关选项
- 验证选项正确性
8. 题型技巧
-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
- 关注数据单位及换算
- 利用选项互斥性进行排除
- 审题细致,避免粗心错误
以上是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建议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国考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国考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国考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一、知识概述《国考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①基本定义:国考数量关系就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考察大家数学方面的一些能力,包括数字运算、数据关系理解等,就像是一场数学能力的较量,看看你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搞定那些数学题。

②重要程度:这部分在国考行测里很重要,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基础。

如果数量关系做得好,行测的分数肯定差不了,它能拉开你和其他考生的差距呢。

③前置知识:你得基本掌握小学数学的运算知识,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有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比如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类的。

就好比建高楼得先打好地基,这些基础的知识就是地基。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思维可以帮我们处理很多事情,像购物时算折扣、工程规划上算工期等。

在工作中呢,分析数据之类的工作也会用到这种逻辑能力。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数量关系在国考行测这个学科体系里算是比较独立但又很关键的一块。

它和其他模块如言语理解等是并行的关系,但数学对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会潜在影响其他模块的作答。

②关联知识:它和资料分析有联系,都涉及到数据处理;和逻辑判断也有点关系,有些题目逻辑解题思路类似。

就像一家人,各自有分工,但基因上多少有点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难度可不小。

不仅要有好的数学基础,还要能快速解题。

题目类型很多变,有些概念很绕。

像排列组合这个知识点,很容易让人懵圈。

- 关键点:关键在于理解题目类型、掌握对应的解题思路和公式,并且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挺重要的,能够直接影响行测总分。

- 考查方式:会直接出题考查数字运算,像通过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设置情景进行计算。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例如整除,就是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除尽,没有余数。

就像10能被5整除,就好比10个苹果分给5个人,能刚好分完。

②特征分析:- 比如说质数,它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

像2、3、5这些数,很“单纯”,只能分解成1和它自己相乘。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情况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情况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一、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十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十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方阵问题: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宁4+1 )2=N2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 )X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 X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层数X 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8人。

3. N边行每边有a人,则一共有N(a-1)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X N 外圈人数=2M+2N-45. 方阵:总人数=N2 N排N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解:(10 — 3)X3 X4= 84 (人)⑵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人,A排在第M位;则其前面有(M-1 )人,后面有(N-M)人(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层爬到第M层要爬M - N层。

三、植树问题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1;总长=(棵数-1)X、可隔(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总长=棵数 >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一1;总长=(棵数+1)x[间隔(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了( 2N>M + 1)段四、行程问题⑴路程二速度X时间;平均速度二总路程十总时间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二2^竺W +v2(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X追及时间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背离时间(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资料讲解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资料讲解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行测常用数学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十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十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方阵问题: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宁4+1)2=N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X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X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 N边行每边有a人,则一共有N(a-1)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X N 外圈人数=2M+2N-45. 方阵:总人数=N N排N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解:(10 —3)X3 X4 = 84 (人)(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人,A排在第M位;则其前面有(M-1 )人,后面有(N-M)人(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层爬到第M层要爬|M N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1;总长=(棵数-1 )X、可隔(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总长二棵数X、可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一1总长=(棵数+1)X、可隔(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了(2N XM^ 1)段⑴路程二速度X时间;平均速度二总路程十总时间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二2^竺v1v2(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X追及时间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背离时间(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212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5)环形运动型: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6)扶梯上下型:扶梯总长=人走的阶数×(1±人梯u u ),(顺行用加、逆行用减) 顺行:速度之和×时间=扶梯总长 逆行:速度之差×时间=扶梯总长(7)队伍行进型:对头→队尾:队伍长度=(u 人+u 队)×时间 队尾→对头:队伍长度=(u 人-u 队)×时间 (8)典型行程模型:等距离平均速度:21212u u u u u +=(U 1、U 2分别代表往、返速度) 等发车前后过车:核心公式:21212t t t t T +=,1212t t t t u u -+=人车 等间距同向反向:2121u u u u t t -+=反同 不间歇多次相遇:单岸型:2321s s s += 两岸型:213s s s -= (s 表示两岸距离)无动力顺水漂流:漂流所需时间=顺逆顺逆t t t t -2(其中t 顺和t 逆分别代表船顺溜所需时间和逆五、溶液问题 ⑴ 溶液=溶质+溶剂 浓度=溶质÷溶液 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浓度 ⑵ 浓度分别为a%、b%的溶液,质量分别为M 、N ,交换质量L 后浓度都变成c%,则⑶ 混合稀释型等溶质增减溶质核心公式:313122r r r r r += (其中r 1、r 2、r 3分别代表连续变化的浓度)(1)利润=销售价(卖出价)-成本; 利润率=成本利润=成本销售价-成本=成本销售价-1;(2)销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销售价1。

(3)利息=本金×利率×时期; 本金=本利和÷(1+利率×时期)。

本利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时期)=期限利率)(本金+⨯1;月利率=年利率÷12; 月利率×12=年利率。

例: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2400×(1+10.2%×36) =2400×1.3672 =3281.28(元);①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②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A 的个数+满足条件B 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⑵三集合标准型:A+B+C-(AB+BC+AC )+ABC=总个数-都不满足的个数,即 满足条件A 的个数+满足条件B 的个数+满足条件C 的个数-三者都不满足的情况数C B A Y Y =C B A C A C B B A C B A I I I I I +---++⑶三集和整体重复型:假设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分别为ABC ,而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之一的元素的总量为W 。

其中:满足一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x ,满足两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y ,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z ,可以得以下等式:①W=x+y+z ②A+B+C=x+2y+3z⑷三集和图标标数型:利用图形配合,标数解答 ①特别注意“满足条件”和“不满足条件”的区别②特别注意有没有“三个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形—x)T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其中:一般设每天长草量为X注意:如果草场面积有区别,如“M 头牛吃W 亩草时”,N 用WM代入,此时N 代表单位面积上的牛数。

A 倍,那么N 个周期后就是最开始的A N 倍,一个周期前应该是当时的A1。

调和平均数公式:21212a a a a a +=等价钱平均价格核心公式:21212p p p p p +=(P 1、P 2分别代表之前两种东西的价格 ) 等溶质增减溶质核心公式:313122r r r r r += (其中r 1、r 2、r 3分别代表连续变化的浓度)核心公式: 2121a a a a a +=注意:n 的取值范围为整数,既可以是负值,也可以取零值。

2月有29日,平年(不能被4整除)的2月有28日,记口诀:一年就是1,润日再加★星期推断:一年加1注意:星期每7: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a m m b +=(m 1—a m +1)×ab(6)三项分母裂项公式:)2)((a m a m m b ++=[)(1a m m +—)2)((1a m a m ++]×ab 2(1)排列公式:P m n =n (n -1)(n -2)…(n -m +1),(m≤n)。

56737⨯⨯=A (2)组合公式:C m n =P m n ÷P m m =(规定0n C =1)。

12334535⨯⨯⨯⨯=c(3)错位排列(装错信封)问题:D 1=0,D 2=1,D 3=2,D 4=9,D 5=44,D 6=265,(4)N 人排成一圈有NN A /N 种; N 枚珍珠串成一串有NN A /2种。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d a a n 1-+1;(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1)a n =a 1q n -1; (2)s n =q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 a a =q(m-n)(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4.24.34.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200以内质数 2 3 5 7 101 103 109 11 13 17 19 23 29 113 127 131 137 31 37 41 43 47 53 59 139 149 151 157 163 167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73 179 181 191 193 197 199①数字0的变换:)0(00≠=N N②数字1的变换:)0()1(1120≠-===a a N N③特殊数字变换:244216== 23684264=== 249381== 281642256=== 3982512== 6233279729=== 251032421024=== ④个位幂次数字:12424== 13828== 12939==22.面积公式:正方形=2a 长方形= b a ⨯ 三角形=c ab ah sin 2121= 梯形=h b a )(21+圆形=πR 2 平行四边形=ah 扇形=0360n πR 23.表面积:正方体=62a 长方体=)(2ac bc ab ++⨯ 圆柱体=2πr 2+2πrh 球的表面积=4πR 24.体积公式正方体=3a 长方体=abc 圆柱体=Sh =πr 2h 圆锥=31πr 2h 球=334R π5.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它的侧面积:S 侧=πr l ;6.图形等比缩放型:一个几何图形,若其尺度变为原来的m 倍,则:1.所有对应角度不发生变化;2.所有对应长度变为原来的m 倍;3.所有对应面积变为原来的m 2倍;4.所有对应体积变为原来的m 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