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句设置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依托古诗文编写地理原创试题

依托古诗文编写地理原创试题

依托古诗文编写地理原创试题作者:林伟伟来源:《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第10期林伟伟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分析古诗文中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对接地理教材和相应的试题,编写地理原创试题,帮助学生找寻地理原理与古诗文的切入点,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创试题【原文节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试题设计】1.阅读并理解古诗,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诗句描述了何种天气系统?判定的语句。

(2)该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3)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图。

【参考答案】(1)冷锋系统。

判定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刮风、暴雨、降温。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见下图。

【设计意图】本诗学生比较熟知,但未有从地理视角分析诗中的地理原理。

诗与地理原理实现有效对接是原创试题的关键点。

本诗主要对接的是必修一天气系统章节。

本部分知识体系,在高考试题中占比大,试题难度较高,学生不易得分。

通过设置古诗与之对接,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地理原理的探索。

试题设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能将古诗彻底弄明白,解决本试题的难度不大。

本组试题的主要设置意图是强化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如古诗中的天气系统发生时,锋面两侧的气压差和气温差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差变小、气压差变大B.气温差变大、气压差变大C.气温差变大、气压差变小D.气温差变小、气压差变小3.古诗中的天气系统发生的时间,下列地区不受影响的是()A.江淮地区B.东北地区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参考答案】 B、D【设计意图】锋面系统常常与气压和气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试题

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试题

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试题中华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很多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现象。

所以,在如今的各类考试中以古诗句来考查地理的试题也备受出题者的青眯。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降雨类型是( ) [单选题]A、对流雨(正确答案)B、地形雨C、台风雨D、锋而雨2.“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单选题] *A.气温(正确答案)B.降水C.地形D.风力3.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影响玉门关地区的风是() [单选题]A、夏季的东南风B、夏季的东北风C、冬季的西北风(正确答案)D、冬季的西南风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单选题]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正确答案)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5.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

[单选题]A、光照B、降水C、气温(正确答案)D、土壤6.2018年4月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落下帷幕。

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内蒙古高原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正确答案)7.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分别描写哪两大区域的景观( ) [单选题] *A、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正确答案)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8.对下列诗句和谚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词地理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地理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描述了长江的是哪一句?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B解析:选项B中的“白帝”指的是长江三峡的白帝城,而“江陵”是长江边的一座古城,因此描述的是长江。

2.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甘肃省B. 陕西省C. 宁夏回族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析: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著名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城市?A. 苏州B. 杭州C. 南京D. 上海答案:A解析:姑苏是苏州的古称,因此这句诗描述的是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流入哪个海?A. 东海C. 渤海D. 南海答案:C解析: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最终流入渤海。

5.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蜀道”是指哪个地区的古称?A. 四川B. 贵州C. 云南D. 广西答案:A解析:蜀道是指古代四川地区的交通要道,因此“蜀道”是四川的古称。

二、填空题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

答案:杜甫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答案:重庆8.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______的壮观景象。

答案:庐山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西湖”位于今天的______市。

答案:杭州1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庐山”位于______省。

答案:江西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地理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的是西北大漠的壮丽景象。

“大漠孤烟直”形容的是沙漠中孤零零的烽火台,烽烟直冲云霄;“长河落日圆”则形容的是黄河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宽广和圆滑,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苍凉而又壮美的感觉。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及试题精选赏析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及试题精选赏析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及试题精选赏析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

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

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理考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理考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理考题
摘要:
1.杜甫的《望岳》诗句与地理考题的联系
2.地理考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3.地理考题中常见的几种类型
4.如何准备地理考试以获得好成绩
正文: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地形地貌、气候变化、资源分布等方面。

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地理考试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如杜甫的《望岳》诗句中所描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句就与地理考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理考题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等。

因此,地理考试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例如,一道地理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和资源分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同学们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考题中,常见的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等。

选择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填空题则侧重于对同学们的基本功的考察。

而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则需要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检验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要想在地理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同学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要打牢地理知识基础,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其次,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要加强对地理考题的练习,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总之,地理考试作为检验同学们地理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诗句里的地理题

诗句里的地理题

诗句里的地理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流沙瀑布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2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参考答案:1、C2、B3、B4、C5、C6、C7、B8、A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21、D诗句中的地理知识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古诗与地理试题教学内容

古诗与地理试题教学内容

古诗与地理试题古诗与地理试题我国有很多以别离和思乡为主题的古诗。

读图回答5~6题。

5.“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送兄)图中所描绘景色季节大致在()A.都灵冬运会期间 B.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收获忙时期C.尼罗河正处于一年水位最高时期 D.江南地区烟雨蒙蒙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诗句中落叶飘落,大雁南飞,说明是秋季。

冬运会是冬季,尼罗河为夏汛,江南地区烟雨蒙蒙正处梅雨季节。

6.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船只所停靠的位置大致在河流的()A.东岸B.西岸 C.南岸 D.北岸【答案】C【解析】图中大雁南飞过冬,据雁飞行方向可判断船停靠的位置为南岸。

(2009年•广东高考)“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B. 含沙量C. 汛期D. 流量【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S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

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

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第9题选择B。

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第10题选择A。

【答案】 1.B 2.A。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A、安徽黄山B、江西庐山C、山东泰山D、四川峨眉山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A、四川九寨沟B、长江三峡C、海南“天崖海角”D、桂林山水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A、东北平原B、河套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A、江西庐山B、安徽黄山C、青藏高原D、桂林猫儿山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吊水楼瀑布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d)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b)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吊水楼瀑布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d) 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c)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古诗词与地理现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有关古诗的地理题

有关古诗的地理题

有关古诗的地理题
分类: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诗中的江水向东流?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水是从天上来的吗?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味道不同?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为什么雨绵绵?
解析:
1.因为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水向低处流,因此江水东流。

2.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巴颜喀拉山的融雪,外加上多条支流,如渭水的水注入,虽然雨水是来源之一,但不是主要来源。

3.淮河-秦岭一线以南施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一般超过年均400毫米,且气候温暖,而这一线以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霜期较早较长,不适合柑桔生长。

因此气候、湿度、温度的不同导致了柑桔生长的不同。

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江南上空冷空气、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

冬天里占领江南的冷空气不肯退出,而南方的暖湿空气北上。

于是,就产生了多雨的天气。

这种黄梅天气,其实同“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道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清明期间暖空气还不强,所以时间较短(一个星期、半个月),而黄梅季节一般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东坡诗词和地理有关的题目

东坡诗词和地理有关的题目

以下是一些与苏轼诗词和地理有关的题目:
1. 苏轼的《赤壁赋》中提到了“江山如画”,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提到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提到了“千里共婵娟”,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5.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苏轼诗词和地理相关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完整版)地理知识古诗词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地理知识古诗词试题含答案

地理知识古诗词试题含答案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c)A、安徽黄山B、江西庐山C、山东泰山D、四川峨眉山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d)A、四川九寨沟B、长江三峡C、海南“天崖海角”D、桂林山水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b)A、东北平原B、河套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a)A、江西庐山B、安徽黄山C、青藏高原D、桂林猫儿山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c)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b)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c)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d)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吊水楼瀑布1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生态系统是(a)A、生物循环B、物质循环C、食物链关系D、能量流动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月相是(b)A、上弦月B、满月C、下弦月D、月蚀1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月相是(a)A、上弦月B、满月C、下弦月D、月蚀1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写的月相是(a)A、上弦月B、满月C、下弦月D、月蚀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的地区是(b)A、四川九寨沟B、长江三峡C、海南“天崖海角”D、桂林山水21、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生态系统是(b)A、生物循环B、物质循环C、食物链关系D、能量流动22、高鼎《春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是月份是(a)A、农历二月B、农历五月C、农历八月D、农历十月2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降雨类型是(a)A、对流雨B、地形雨C、台风雨D、锋面雨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写的节气是(a)A、惊蛰B、春分C、雨水D、立春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的节气是(d)A、惊蛰B、春分C、雨水D、立春2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的节气是(c)A、惊蛰B、春分C、雨水D、立春2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节气是(a)A、惊蛰B、春分C、雨水D、立春2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的节气是(b)A、惊蛰B、春分C、雨水D、立春2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写的节气是(d)A、惊蛰B、春分C、雨水D、清明30、古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具有此种天气的地区是( a )A、长江中下游地区B、云贵高原C、南部沿海地区D、四川盆地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的夜雨出现在(c)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影响夜雨形成的主要因素(a)A、地形B、地理位置C、季风D、人类活动32、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其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古诗词与气候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诗、词、谚语中的地理知识专项训练

诗、词、谚语中的地理知识专项训练

诗、词、谚语中的地理知识专项训练中国诗词与谚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融入不同的地域,丰富的地理知识也成为中国无以伦比的文化传承。

本文将通过对诗词谚语中的地理知识进行专项训练,使文学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联系,从而提升我们的诗词谚语知识水平。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李白的诗词《赠汪伦》中涉及了几处地理知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句诗描述了旅行者从白帝城出发,沿着千里长江而去,夸耀了中国的长江江畔的美景,并且提到了沿途的万重山,让诗中的地理知识更加深刻。

其次,谚语中也包含着许多地理知识。

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孤注一掷必败霸。

”这句谚语不仅认为谨慎行事为上策,而且也体现了地理上有邻国之间的联系,邻国之间要有灵活的战略考虑,而不是孤注一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再者,古诗词中也有涉及地理知识的例子。

例如,屈原的《离骚》:“桑之未央,江之永叹。

相离两未归,水落楚歌余。

”这首诗描述了江水落在桑林未央,形容楚客离别的悲歌,暗喻了古代江湖险恶,而桑林未央更体现了中国长江西部的地理特点。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古代传说里的地理知识。

万历朝的传说故事《石头和杨公》讲述了杨公痴迷于水边,他问石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头却回答:“登君高高楼,能望尘外山。

”石头提到的“尘外山”,就是中国古代地理传说中的西山,它位于今天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古代地理文化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谚语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们体现了古代文化底蕴的深厚性,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学知识和文化水平。

本文梳理了中国古代诗词、谚语中的地理知识,以供参考和专项训练,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高中地理诗词地理知识试题精选

高中地理诗词地理知识试题精选

高中地理诗词地理知识试题精选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解析:西岭雪山距成都95公里,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

区内大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

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

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c)A、安徽黄山B、江西庐山C、山东泰山D、四川峨眉山解析: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

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

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d)A、四川九寨沟B、长江三峡C、海南“天崖海角”D、桂林山水解析:写的是广西桂林的象鼻山和漓江.广西桂林是世界闻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

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颂桂林山水的美丽。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b)A、东北平原B、河套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

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

地理与诗词巧结合(黄东舟编辑) WPS文字 文档

地理与诗词巧结合(黄东舟编辑) WPS文字 文档

1地理地地理与诗句集锦 2013.3.30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诗中所说的大河是指()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我国大河的统称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诗中描述的地区属于我国()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所描述的景象可能出现在我国的()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的“春风”和“玉门关”分别指()A,西北风北方地区 B东南风北方地区 C东南风西北地区 D东北风西北地区5,“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了该地()A气温年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大 C年平均气温高 D是亚热带气候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在()A北方地区的春季 B南方地区的春季 C南方地区的夏季 D北方地区的夏季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的可能是()A南方的气候 B我国南方春天的天气 C北方的气候 D我国冬天的天气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诗中反映的时期,我国白天会()关A变长 B变短 C昼短夜长 D C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昼长夜短D描写描写的的诗词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风是()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 C、回归线D、极圈附近1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1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最可能出现在()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 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1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1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最可能出现在()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词与地理题

古诗词与地理题

古诗词与地理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③该时段吹谷风④该时段吹山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诗中有一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晷指日晷,漏指漏壶,都是古代计时仪器。

其中,日晷是利用日影计时。

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面平行于赤道平面。

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00该日晷计时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反映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该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是()A.(40°N,120°E)B.(50°N,105°E)C.(50°S,120°E)D.(40°N,105°E)5.冬至日时()A.当日日出时,晷针的影子指向卯时中点B.当日辰时中点的影长与申时中点影长相等C.正午晷针影长冬至日长于夏至日D.此日过后晷针的正午影长逐渐变长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黄古诗来源于生活,不仅包含文学知识,还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现象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水循环可以促使水资源得以更新。

能够体现这一作用的诗句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与“夜来霜”出现关系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弱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大气散射强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其中霜降节气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

完成下面小题。

诗词地理湖北卷

诗词地理湖北卷

诗词地理湖北卷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繁荣之地,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

以下是一份以湖北为主题的诗词地理试卷,请欣赏并尝试回答其中的问题。

一、选择题(请选择最佳答案)
1. 下列哪项描述了湖北的自然风光?
A. 秋水共长天一色
B. 玉带桥连南北塔
C. 黄鹤一去不复返
D. 满江红
2. 有关湖北的人文景观,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武当山、黄鹤楼、长江三峡是湖北的三大名胜古迹
B. 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
C. 荆州古城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D. 宜昌是长江三峡大坝所在地,被誉为“水电之城”
3. 下列哪项诗句描绘了湖北的特色美食?
A. 鱼香肉丝
B. 热干面
C. 豆腐脑
D. 粽子
二、填空题
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提到的湖北地名:(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_______ 近酒家。

(2) _______ 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 _______ 江水自东流,悠悠我心悲未央。

(4) _______ 三日桃花雨,小楼深巷卖杏花。

2.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提到的湖北景点:(1) _______ 之巅望远景,千山万壑雾中行。

(2)黄鹤楼头吹玉笛, _______ 夜寂寥。

(3) _______ 之下看长江,心旷神怡人自醉。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_______ 洲。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湖北的文化特色。

2. 请描述湖北的自然景观。

地形区古诗词试题

地形区古诗词试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地形区的古诗词试题:
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是()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区的诗句或“顺口溜”,你知道分别描述的是哪个地形区吗?
(1)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秃山黄丘,塬峁川梁;沟壑纵横,窑洞成房;陈醋羊汤,晋剧秦腔。

(4)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

(5)昆仑北,天山南,中部塔克拉玛干。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具体答案和解析需结合相关资料和地理知识进行判断。

利用诗句学地理

利用诗句学地理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 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 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 质的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 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 的方向变换,这就形成了季风。夏季北太平洋上高 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 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 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 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 是东南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 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 云。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 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 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 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 这里夜雨比较多。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 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 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 船火独明。”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请 到天涯海角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 凉。”
——柳公权《应制联句》
以上两句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 节作用。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因而升温慢, 降温也慢,气温的年变化小,即“四季春常 在”。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即“熏风自南 来”,由于海洋上空气温低,因而海风凉爽, 即“殿阁生微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诗句设置地理试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
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锋面雨属于()
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
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
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
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
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流沙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
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2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C
7、B
8、A
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21、D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
A.夏季风
B.冬季风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景观。

3.下列诗歌和谚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火对愁眠。

()
4.“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A泰山B 黄山C 庐山D 峨眉山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
A泰山B黄山C 庐山D 峨眉山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的是()
A恒山B泰山C 黄山D 庐山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
“海”指的是()
8.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
莽莽黄如天”那么植被的变化从东到西是()它是随着
什么变化而变化()
9.“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
歌------”中的歌词为什么不是“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原因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洋流
B.地形
C.海陆
D.纬度
参考答案:1.A ,2.长江三峡船下行时的景观,3.天气、气候、天气、天气、天气、天气,4.A ,5.C,6.D,7.巴彦喀拉山、渤海,8.草原草原荒漠荒漠,9.因为我国主要受来自夏季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冬季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10.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