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的变形
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1.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典型的比如(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如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造成的原因: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86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一、掌握诗歌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古代诗歌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标,而非文字游戏。
古代诗歌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省略压缩语言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古代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诗歌鉴赏------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理解“诗家语”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
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
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这里只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
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
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
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个因素。
此类例子较多,大家应选取典型的诗句悉心揣摩,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
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
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
诗歌中的语言变形特点及鉴赏技巧
诗歌中的语言变形特点及鉴赏技巧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时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其目的主要是建构格律以形成音乐美,从而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①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如:“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何逊)“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王维);“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绿”、“红”、“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通过活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分析诗眼极为重要。
“诗之有跟,犹人之有耳也。
”(刘铁冷《作诗百法》)人之眼目,乃心灵之窗,诗词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
诗词之眼,乃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②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例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可以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更为典型的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并能感知倒辞是为了对偶的需要。
又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托”、“内分金带赤,思与荔枝青”等,可以重新组合为:“夕鸟藏(于)梨花”、“小树花传香”、“内分赤金带,恩与青荔枝”。
当然,重新还原的且的就是要理解诗人特定环境中的思索,美丽景象中的情趣。
③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 ) 把握词性的改变, 诗人所炼之“ 诗人所炼之“意”。
例1、《送别》 、 送别》 王维 饮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宾语前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杜甫《 杜甫 月夜》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香雾湿云鬟, 香雾湿云鬟 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 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 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 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 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 用法, 云鬟”“ ”“臂 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 用法,“云鬟”“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 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辛弃疾《贺新郎》词 辛弃疾《 辛弃疾 贺新郎》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他们二人都比作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 他们二人都比作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 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 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置上。 置上。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语言风格鉴赏
语言风格鉴赏炼字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c.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诗歌语言的变形主要目的: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一、改变词性: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省略句子: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三、颠倒词序成分:由于声律的要求和修辞上的特殊需要,诗词常有语序颠倒的现象。
1.主语后置。
2.宾语前置。
3.主、宾换位。
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5 .定语挪后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杜甫)(二)、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李商隐)(三)、直白其特点是多用口语,浅易如话,素朴真率。
(四)、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五)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就诗人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
于“ 秋 水共 长天 一 色 ” 的广 阔背 景 之 中 . 同时, 也 把 读 者 带 进 了一 个 高 远 的 深 秋 境 界 里 。那 “ 层 林尽 染 ” 的万山 , 那“ 竟 发” 的百舸 , 长空搏击的雄鹰 , 嬉 戏 的 游 鱼 … … 景色 雄 奇 , 色 彩瑰 丽 , 给人 “ 山
歌中的“ 意象” , 为读 者提 供 了丰 富 的 想 象 空 间 。 通 过诗 词 所 规 定 的“ 再造条件 ” , 进行 “ 再 造想象 ” , 可 以补 充 诗 人 有 意 留 下 的 空 白, 还原诗歌 的场景 , 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 读 者 只 有 张 开 想 象 的翅膀 。 去体验 , 去 感 受 那 一个 个 “ 无我之境” , 才能真正品出“ 余 味 曲包 ” , 韵 味无 穷 , 令 人 可望 而不 可 即 的 意 境 , 才 能 被 作 品传 达
简单论述 。 1 中 国 古 典诗 歌 中词 性 的 改 变
这 种 倒 装 手 法 的应 用 , 使 诗 歌 语 言凝 练 、 言 简意赅 , 用 有 限 的篇 幅 蕴 含 丰 富 的 内 容 . 字字珠玑 , 疏朗流畅 , 节奏鲜明。
3 中 国古 典诗 歌 中宇 词 的 省 略
第 1 0卷 第 5期
Vo 1 . 1 0 No . 5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 d Wr i t e P e io r d i c a l
2 0 1 3年 5月 Ma y 2 01 3
中国古 典诗歌 语言 的的变形魅 力
郝 雪 琴
( 陕西 榆 林 林 业 学 校 陕西
诗歌鉴赏之语言
2、注意诗词中省略部分,用想象和联想 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 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 的一种题目。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陆游 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 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 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 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 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3)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
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 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 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 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 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 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析: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 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 的气势,极为有力。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析: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
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 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极富诗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 找到它们:
(1)叠词:
作家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抑扬顿挫来传达 生活中的音响,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诗歌语言的变形课件
轻风
摇舞扶 小 故 映事失隐
细柳 淡月
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 、“细”相宜,和谐自然,并把风人格化 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在月光照映下 ,梅花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景。
诗 歌 鉴 赏
自学指导
• 读《优化设计》P52---54,了解诗 歌的语言的分类。
含义,体会变性的妙处。
检测:找出下面诗句中变性的词语,体会其有何 妙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 捷 32..夜红、雨绿滴:空催阶红,、晓染灯绿。暗离“室红。”与“绿”道出了感叹
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 3.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 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 暗。从“夜雨”到“晓灯”, 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 “空阶”和“离室”,则渲 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 例: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 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 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 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 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 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 完善。
诗歌语言的变形
轻 淡风 月扶 失细 梅柳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 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 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 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 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 ,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 辉。
浅谈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浅谈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作者:齐海英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4期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诗家语”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活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经历了几多风雨,才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再到那黄中晕红的丰润啊。
以上各句中的“悦”、“空”、、“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在诗词鉴赏中,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一杯酒”,就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歌语言的变形PPT课件
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
7
• 3.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 ,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 昏暗。从“夜雨”到“晓灯”, 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 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 们心境的凄惶。
.
8
变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
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 自读《优化设计》52页右下角,了解 变序的原因。
.
3
诗 歌 鉴 赏
自学指导
• 读《优化设计》P52---54,了解诗
歌的语言的分类。
鉴赏诗歌的语言
1.品味诗歌的语言
(1)语言的变形
变性变序省略
(2)炼字艺术
动词修饰语(多为形容词)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2.诗歌的语言风格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语言的变形
• 1.变性(定性) • 2.变序(还原) • 3.省略(补白)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
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
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
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
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
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
.
11
主语。
2.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 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 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 ,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
辉。
.
2
轻风
摇舞扶 小 故 映事失隐
细柳
诗歌鉴赏二(语言)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有修辞的指出其修辞妙处。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的指出其修辞妙处。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 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 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等等, 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 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 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 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 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 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 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 诗歌语言的鉴赏
一、理解古诗语言特点
• 一是精练。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 一是精练。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 精练 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 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 如杜甫《八阵图》的头两句“ 如杜甫《八阵图》的头两句“功盖三分 名成八阵图” 国,名成八阵图” • 二是含蓄。古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情感 二是含蓄。古诗多用形象思维, 含蓄 多不直接道出, 多不直接道出,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 如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秋丛绕舍似陶家, 如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 绕篱边日渐斜” 绕篱边日渐斜”
• 三是用典。 三是用典。 用典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 怀古》 • 四是跳跃。就是诗句间好像有空 四是跳跃 就是诗句间好像有空 跳跃。 似乎要添点儿什么才能接上。 档,似乎要添点儿什么才能接上。 如赵师秀《 如赵师秀《约 客》:“有约不 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又如 陆游《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冰河大散关。 铁马冰河大散关。 ”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还意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读就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这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杜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古代诗歌的语言变形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另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 衣处处催刀尺,白帝秋高急暮砧”。
其词序颠倒,几乎没什么规律可循,根本就无 法还原成普通的诗句形式,若要懂得其诗句大 意,则只能试以散文句法表述:秋高气爽的傍 晚,白帝城处处响起急急的砧声,如在催促人 们快拿起剪刀尺子来赶制寒衣。杜甫在诗中故 意让词语左奔右突,驱遣无常,决非玩弄简单 的文字游戏,而是为了使诗句传达的信息更为 密集繁复,从而获取万象迸发、百感交通之审 美奇效。
路转溪桥忽见。”
一、二句“写当下景”,三、四句则“转溯从前”,即
一二句应与三四句对调逆解,其倒装幅度已超乎寻常。夏
夜山村的一场大雨,骤然而降,正在赶路的词人,情急之
下,在“社林边”找到了旧时熟悉的“茅店”,这正好避
雨,夏夜之雨来去匆匆,词人茅店避雨片刻,听到外面雨
声渐稀,又继续赶路,穿过土地庙边的晦暗的丛林,先过
•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 飘泊;
26
(三)词语的超常搭配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 取了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 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与体 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古代的诗论家,常 谓之“无理而妙”。
27
如: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的颔联:“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
21
7、其他: 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
例2、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到)湘江北去”。
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共20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还原下列诗句中词语的 顺序。 顺序。
• 1.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 杜甫《月夜》 杜甫 香雾云鬟湿, 臂寒。 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 头发, 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 到寒意。这里的“ 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 使动用法, 云鬟”“玉臂” ”“玉臂 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 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 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 主语。 主语。
诗 歌 鉴 赏
自学指导
• 读《优化设计》P52---54,了解诗 优化设计》 , 歌的语言的分类。 歌的语言的分类。
鉴赏诗歌的语言 1.品味诗歌的语言 品味诗歌的语言 (1)语言的变形 ) 变性 变序 省略 (2)炼字艺术 ) 修饰语(多为形容词) 动词 修饰语(多为形容词) 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2.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轻 淡 月 失 梅 花 风 扶 细 柳
轻风”徐来, 细柳”动态不显,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 ?(“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也不合情理)唯有“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 相宜,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 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 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 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 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 生辉。 生辉。
语言的变形
• 1.变性(定性) 变性( 变性 定性) • 2.变序(还原) 变序( 变序 还原) • 3.省略(补白) 省略( 省略 补白)
1.变性: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 变性:把握词性的改变, 变性
炼之“ 炼之“意”。 • 自学指导:两分钟读《优化设计》52页变性的 自学指导:两分钟读《优化设计》 页变性的 含义,体会变性的妙处。 含义,体会变性的妙处。 检测:找出下面诗句中变性的词语, 检测:找出下面诗句中变性的词语,体会其有何 妙处。 妙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 蒋 捷 3.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雨滴空阶, 夜雨滴空阶 晓灯暗离室。
• 1.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 杜甫《月夜》 香雾云鬟湿, 杜甫 清辉玉臂寒。 清辉玉臂寒。” • 2.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 王昌龄《 王昌龄 从军行》 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3.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 陆游《 香生帐里雾, 陆游 昼卧》 书积枕边山。 书积枕边山。”
练一练, 练一练,说说下面一首元曲省略了 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 • 天净沙 秋(白朴) 天净沙·秋 白朴)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黄花。 黄花。
字词注释: 天净沙: 字词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飞鸿影下: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 • 问:此曲前(后)两句描绘了一副怎 此曲前( 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
3.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 陆游《昼卧》 陆游 香生帐里雾, 积枕边山。 积枕边山。”
•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3.省略: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 省略:注意诗词中的省略, 省略
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 例: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 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 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 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 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 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 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 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 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 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 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 完善。 完善。
2.红、绿:催红、染绿。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 红 催红、染绿。 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 3.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 天已破晓, 天已破晓 油灯将要燃尽, 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 夜雨” 晓灯” 暗。从“夜雨”到“晓灯”, 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 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 空阶” 离室” “空阶”和“离室”,则渲 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相传,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摇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 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由名词组成的意象组合 而成一种孤寂的氛围, 而成一种孤寂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的愁绪。 表达了诗人的愁绪。
当堂训练
•做学案 页15个变 做学案14页 个变 做学案 序题。 序题。
2.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 王昌龄《从军行》 王昌龄 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关,为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 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 “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 挪在动词“遥望”之前, 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 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 门。
• 译文: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 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 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 分黯淡的色彩, 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 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 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 影子。炊烟淡淡飘起, 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 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 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 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 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 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 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 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 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 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 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 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 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 颜色几尽妖艳。 着,颜色几尽妖艳。
舞 摇小 故 映 扶 失 隐 事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 相宜,和谐自然, 、“细”相宜,和谐自然,并把风人格化 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在月光照映下 梅花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 ,梅花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景。
• 答案:前两句描绘了一副山村秋日 答案: 黄昏时宁静、落寞、 黄昏时宁静、落寞、萧瑟清冷的画 面。
后两句描绘了一副山村秋日色彩 绚丽(明朗清丽) 绚丽(明朗清丽)的画面。
意象的组合
天净 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在天涯。
变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 变序:还原颠倒的语序,
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 自读《优化设计》52页右下角,了解 自读《优化设计》 页右下角 页右下角, 变序的原因。 变序的原因。 变序的原因:声律, 变序的原因:声律,修辞
自学检测:还原下列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自学检测:还原下列诗句中词语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