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绿道规划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绿道解读

1.1建设安徽城市绿道的意义

建设安徽城市绿道网是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新路径;是绿色城市和美好乡村建设的纽带;是安徽省“三个强省”战略的具体行动。

1、经济强省

通过绿道建设,有力推进都市农业发展,使一、三产复合化,有效整合各类旅游、休闲资源,构建我省城市休闲产业和区域旅游经济的新通道。

2、文化强省

我省文化资源呈散点分布且缺乏系统整体保护,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通过建设绿道网,串联众多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构建我省文化资源空间展示新体系,强化城市文化特色,创新安徽文化展示的新空间。

3、生态强省

通过绿道建设,有效保护我省区域间和城市内各类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我省绿色基础设施体系,避免区域自然生态破碎化,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

1.2绿道发展历程

1.2.1绿道概念

绿道在欧美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绿道,当时绿道仅用于散步、狩猎、划船等娱乐项目。直到20世纪50年代Whyte才首先提出了绿道一词,在60年代和70年代,绿道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直到1987年,绿道的概念才得到美国官方的首肯。

不同的研究者对绿道的定义不尽相同。Little对绿道的定义较为全面并且被广泛应用,他认为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绿道。包括①沿着自然绿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线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②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

观道;③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聚落的开放空间;

④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目前普遍认可的绿道定义为:绿道(Greenway)是一种连接主要山体水系、田园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并且集合了生态保育、康体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

1.2.2绿道的发展历程

“绿道”起源于美国,至今经历了5个主要历史阶段。

1.2.2.1“绿道”的雏形(1867~1900年)——早期的公园系统游憩绿道。

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25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平方公里,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1.2.2.2第二阶段(1900-1945年)——景观优先的开敞空间绿道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Olmsted Brothers、Eliot1I和Henry Wright等人,他们从事了一些绿道的规划。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兰的纪念Lewis和Clark的广场规划完成了64km的环,后来被规划师扩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开放空间规划。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rn Town)的绿色空间和绿道规划。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rkway)的规划实践,如蓝桥公园道(Blue Bridge Parkway)。

1.2.2.3第三阶段(1960-1970年)——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

1960-1970年代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开展,出现了一批代表性学者。其中Philip Lewis(University of Wisconsin)在进行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规划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两侧。Iran McHarg (Universitv of Pennsylvania)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ErvinZube(Universitv of Massachusetts)领导的大

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METLAND)研究小组更加注重定量化的研究。

1.2.2.4第四阶段(1980-1990年)——绿色通道运动的命名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Littl首次较完整的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有上千个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大多数仅限于项目总结。

1.2.2.5第五阶段(1990年-至今)——国际绿色通道运动

这一阶段,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召开了不少绿道的学术会议,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

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绿道建设走在前列。特别是美国对绿道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开创性,涉及绿道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术、建后管理和区域协调等诸多方面,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从场所层次的社区游憩绿道建设,到市域层次的绿道网络规划,直至全美的绿道系统规划。美国绿色通道规划的发展遵循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这类似于美国州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即各州的分段建设完成后,再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网络。

欧洲的绿道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欧洲的绿道规划及其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6年欧洲议会制定完成的《泛欧生态和景观多样性战略》为欧洲各国协调绿道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而1998年1月成立的欧洲绿道联合会无疑为欧洲协作进行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跨国绿道系统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协调机制。汤姆·特纳教授是欧洲对绿道研究关注最多的学者之一。他于1995年对绿道作了一个极其简洁的定义:

绿道是一条从环境角度被认为是好的道路。主要包括:

(1)礼仪性大街(2)林荫大道(3)公园道(4)河滨公园道(5)公园带(6)公园系统(7)绿带(8)绿色小径

在亚洲地区,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地区的绿道建设较为突出,各具特色。其中,日本的相关研究最多,多集中在生态道路(Eco-road)方面。新加坡的绿道网络,是在花园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公园绿带网”计划,用一系列游憩绿带把全岛所有主要的公园绿地连接起来。

在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绿色通道研究规划相对欧美来说数量非常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