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淀粉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目录一、生物化学检验 (2)1.1 血糖测定 (4)1.2 血脂测定 (5)1.3 电解质测定 (6)1.4 血清铁蛋白测定 (7)1.5 肌酐测定 (8)1.6 尿素氮测定 (9)1.7 胆红素测定 (10)二、免疫学检验 (11)2.1 肝功能检查 (12)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 (13)2.3 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14)2.4 甲状腺功能测定 (15)2.5 肿瘤标志物测定 (16)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17)3.1 基因检测 (18)3.2 药物代谢酶测定 (19)3.3 病毒抗体测定 (20)四、血液学检验 (22)4.1 血细胞计数 (23)4.2 出血时间测定 (24)4.3 血块收缩时间测定 (25)4.4 血小板计数 (25)五、尿液检验 (26)5.1 尿液常规分析 (27)5.2 尿沉渣分析 (29)5.3 尿液生化分析 (30)六、体液检验 (31)6.1 脑脊液检验 (32)6.2 精液检验 (34)6.3 阴道分泌物检验 (35)七、其他生化检验项目 (36)7.1 血清蛋白电泳 (38)7.2 免疫球蛋白测定 (39)7.3 血清酶学测定 (41)一、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如酶、蛋白质、糖类、脂质、电解质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其活性水平的异常可能反映出机体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酶类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

谷草转氨酶(AST):同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ST 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也提示肝损伤。

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其水平升高可能与组织坏死、缺氧、炎症等有关。

胰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胰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胰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来源及用途: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麦芽糖的酶能分解多糖,淀粉和糖元。

是一种淀粉分解的助消化酶。

存在于胰腺,唾液腺,肝,肾以及肌肉等组织。

尤其是胰腺泡为主。

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

当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或假囊肿,胰腺损伤,淀粉样变,胆总管梗阻和外科手术后,淀粉酶活性均增高。

血中尿中淀粉酶明显升高。

急性胰腺炎时,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化验检查。

主要用于体外诊断。

检验原理:淀粉酶测定干片(速率法)为途覆在聚酯基材上的多层分析成分。

将一滴患者样本滴在干片上,并通过扩散层均匀地分布到试纸层。

扩散层含有反应所需要的已染色淀粉底物(染剂共价结合到支链淀粉)。

样本中的淀粉酶催化该染色淀粉的水解反应,生成更小的染色糖类。

然后,这些染色糖类分散到试剂下层。

分别在2.3分钟和5分钟时,通过反射光光度法测定试剂中已染色糖类的反射强度。

两次干片反射强度读数的差与样本中的淀粉活性成正比。

●反应步骤:已染色支链淀粉----------淀粉酶----------已染色糖类。

●标本采集:血浆:1.建议用,肝素抗凝剂。

◆2不建议用,EDTA,拘缘酸钠,草酸盐氟化物。

●标本的处理与储存:1应在有盖的容器中处理和储存标本,以避免污染和蒸发。

分析前,轻轻颠倒混匀样本,并使其平衡至18-28℃。

4小时内离心分离标本,从细胞成分中取出血清或血浆。

室温标本稳定性≦7天,冷藏标本稳定性≦1个月。

切记:不要冷冻储存标本。

●样本稀释:如果淀粉酶活性超出系统的可报告范围。

使用等渗盐水稀释(蒸馏水,低值血清也可以,但盐水最佳。

而脂肪酶用低值血清最佳),重新分析,结果乘以稀释倍数,获得原始样本中淀粉酶活性的估算值。

或在仪器上直接点倍数测出淀粉酶的估算值。

正常范围:血浆:30-110U/L尿液:32-640U/L淀粉酶增高:,胰管堵塞,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多见于急性胰腺炎胃溃疡,腮腺炎等。

血清淀粉酶(AMY)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AMY)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AMY)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淀粉酶(AMY)是催化多糖化合物1,4-糖苷键水解的一组酶,可催化淀粉、糊精和糖原水解。

2、淀粉酶存在于体内的多个器官和组织中,主要由外分泌腺的胰腺和唾液腺产生。

3、淀粉酶相对分子量小,可以从肾小球滤过出现在尿液中,其中50%被肾小管重吸收,随尿液排出的淀粉酶,称尿淀粉酶,淀粉酶是唯一能在正常时出现于尿液中的血清酶。

二、检测方法血清淀粉酶测定曾出现众多方法,目前应用最多的以经修饰的麦芽七糖为底物的方法。

三、参考区间成人(20~79岁)血清淀粉酶:35~135U/L。

四、临床意义1、急性胰腺炎在急性胰腺炎中,淀粉酶、脂肪酶、弹性酶和胰蛋白酶同时被释放到血液中。

血清淀粉酶水平通常在6~12 h内升高,24~48 h达到峰值,在随后的3~7 d内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脂肪酶在4~8 h 内上升,24 h达到峰值,在接下来的8~14 d内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脂肪酶被认为是比血清淀粉酶更可靠的急性胰腺炎诊断生物学标记物。

在急性胰腺炎中,约75%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

在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可持续1~2周(尿淀粉酶值会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早期检测血清淀粉酶更加灵敏,而在病情后期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时,还可通过检测尿淀粉酶辅助诊断。

2、淀粉酶活性高低与病情不呈相关性,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不能作为判断病情程度或患者是否恢复饮食的依据。

3、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增高,但一般低于500U/L。

4、正常人血清中淀粉酶主要由肝脏产生,因此血清与尿中淀粉酶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等。

肾功能严重障碍时,血清淀粉酶升高,但尿淀粉酶降低。

五、注意事项1、血清淀粉酶比较稳定,室温下可保存4天,4℃下2周,-20℃以下可保存数年。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血清淀粉酶(AMY)的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AMY)的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AMY)的临床意义血清淀粉酶(AMY),是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分型,属于糖苷链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胰腺等,另外近端十二指肠、肺、子宫、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

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血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其次是腮腺,此外肝、小肠、肾、卵巢、皮下脂肪等也能产生少量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水解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双糖和单糖,分为α、β二类。

胰淀粉酶系α-淀粉酶,分子量45000,不需激活就有活性,分胰型(P)和唾液型(S)两型。

检测方法主要有终点法(如:碘-淀粉比色法)和速率法(如:对硝基苯麦芽庚糖苷法,有商品试剂盒供应,可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碘-淀粉比色法[原理]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加入碘液后,与未水解的淀粉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未被水解的淀粉含量有关,并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

[临床意义] 当胰腺疾病尤其是急性胰腺炎发生时,从胰管管壁及胰泡中逸出的胰淀粉酶可直接消化胰腺组织。

漏出的胰液被吸收入血而随尿中排出。

故血、尿淀粉酶均可升高,对其进行测定,是临床上诊断胰腺疾病常用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来源于胰腺及唾液腺,但含量很少。

胰腺疾病时,胰腺分泌的淀粉酶逸入血中而使血中含量升高。

因淀粉酶分子量较小约45000左右,故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出现在尿中。

(1)急性胰腺炎:常于起病后8h即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3-5天后恢复正常。

当血淀粉酶高于350U时,应怀疑此病,超过500U即有确诊意义。

在急性发作期淀粉酶活性显著增高。

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升高,但下降缓慢。

当血淀粉酶已恢复正常,尿淀粉酶升高仍可持续7-10天。

(2)胰腺癌:常于癌症的早期升高,晚期降低。

(3)其他胰腺疾病:某些慢性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以及流行腮腺炎、唾液腺化脓或腺管堵塞时,血尿淀粉酶轻、中度升高,其诊断意义不大。

尿胰蛋白酶原-2、血尿淀粉酶的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尿胰蛋白酶原-2、血尿淀粉酶的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尿胰蛋白酶原-2、血尿淀粉酶的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孙启祥;王静【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层析法对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及与血、尿淀粉酶的相关性。

方法对120例急性腹痛患者同时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淀粉酶检测。

结果36例急性胰腺炎中有34例尿胰腺蛋白酶原-2阳性。

敏感性为94.4%;8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腹痛患者,4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特异性95.2%。

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尿胰蛋白酶原-2全部阳性。

而血清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2.1%,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0.9%。

尿胰蛋白原-2快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尿淀粉酶检测(P ﹤0.05)。

结论免疫层析法对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是筛选急性胰腺炎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Objective: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rinary trypsinogen - 2 through immune di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he comparision with serum - urinary - amylase. Methods:To test urinary trypsino-gen - 2 and serum - ruinary - amylase simultancously for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Results For the result of u-rinary trypsinogen - 2 test,there were thirty - four of positive among thirty - six acr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and sensitivity was 94.4% ;four of positive out of eingty - four acute abdominal pain patients weth other causes,specificity 95. 2%. As for fiv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the result was all positive. However,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amylase were 83. 3% ,82. 1% ;and those of urinary amylase testwere 80. 6% and 80. 9% respectively. So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rapid assay of urinary trypsinogen - 2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serun - urinary - amylase test(P ﹤ 0. 05). Conclu-sion:Urinary trypsinogen - 2 test through immune dialysis is relatively exacter for diagnosing acute pancreatitis and it’s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too.【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482-484)【关键词】胰腺炎;胰蛋白酶原;淀粉酶【作者】孙启祥;王静【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泰安市中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发病率的增高,以及饮酒的普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在我国住院人数日益增多,其中20%是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极大地危害人们的健康。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淀粉酶原Ⅰ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淀粉酶原Ⅰ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研究挑战与机遇
目前血清淀粉酶原ⅰ指标在血液透析 患者中的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样 本量不足、检测方法不统一、缺乏多 中心研究等。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 ,这些挑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这 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
在未来,血清淀粉酶原ⅰ指标有望成 为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参 考指标,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评估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依据。因 此,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和应用价值。
05 临床应用与展望
临床应用
01
诊断胰腺疾病
血清淀粉酶原Ⅰ是诊断急性胰腺 炎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 胰腺炎。
评估病情
02
03
指导治疗
通过监测血清淀粉酶原Ⅰ水平, 可以评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治 疗效果。
根据血清淀粉酶原Ⅰ水平的变化 ,可以调整治疗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药物的 剂量和种类。
应用展望
早期诊断
进一步研究血清淀粉酶原Ⅰ在胰腺疾病早期 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透析对血清淀粉酶原ⅰ指标的影响
清除机制
血液透析可以清除部分血清淀粉酶原ⅰ,降低其 在体内的浓度。
生物利用度
透析过程中,部分血清淀粉酶原ⅰ可能被吸附或 降解,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分布容积
血液透析对血清淀粉酶原ⅰ的分布容积有一定影 响,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分布不均。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淀粉酶原ⅰ指标的参考范围
指导治疗
根据血清淀粉酶原ⅰ水平的变化 ,可以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 量。
并发症预警
血清淀粉酶原ⅰ水平异常可能与 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如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因此 监测该指标有助于预警和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AMY 尿液 OSR6106

AMY 尿液 OSR6106

仪器序列号:XXXXXXSOP标准操作程序AMY 淀粉酶(货号:OSR6106)一、目的:规范淀粉酶测定的操作程序,确保淀粉酶测定的结果准确二、适用范围:在Beckman Coulter AU分析仪上定量测定人尿液中的淀粉酶(AMY)三、临床意义淀粉酶是一组水解酶,它能够水解通过邻近的葡萄糖残基上的碳原子 1 和 4 连接的α-右旋葡萄糖单位构成的复杂碳水化合物。

淀粉酶存在于体内的多个器官和组织中。

它在胰腺中的浓度最高。

在胰腺中,淀粉酶由腺泡细胞合成,然后经胰管系统分泌到肠道内。

此外,唾液腺也分泌有效的淀粉酶,它在食物仍在口腔和食道内时,就开始水解淀粉。

导致血浆α-淀粉酶升高的疾病包括:急性胰腺炎,腮腺炎,酒精中毒,肾机能不全以及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腹部伤寒,结节病,上腹部创伤等疾病。

在 ERCP 检查之后,也可检测到淀粉酶升高。

在急性胰腺炎中,在症状出现之后的 5-6 小时,淀粉酶将升高,并保持升高 2-5 天。

血浆活性的升高不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之,胰腺的大范围破坏不一定会引起胰α-淀粉酶血浆浓度的显著升高。

α 淀粉酶通过肾小球滤过排泄,其中 50% 被肾小管重吸收。

一过性肾小管损伤,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以及蛋白尿会导致α-淀粉酶清除率增加,这些情况下的重吸收将显著减少。

在研究伴有巨大淀粉酶血症或肾功能不全的血淀粉酶过多时,适于测定尿液中的α 淀粉酶。

在晚期囊性纤维化、严重肝脏疾病和胰脏切除术中,已经观察到了低淀粉酶血症。

此外,在肥胖受试者中,由于其唾液组分的浓度降低,也发现了低淀粉酶血症。

四、方法原理α-淀粉酶显色试验使用 2- 氯-4-硝基苯基-α-D-麦芽三糖 (CNPG3) 作为底物。

这一底物可直接与α-淀粉酶起反应,不需要辅助酶的存在。

2-氯-4-硝基酚(CNP) 从底物中释放,在410 nm,所产生的吸光度与样本中的α-淀粉酶活性成正比反应原理:分析参数:样本体积 1.0ul 吐水量0ul R1体积150ul吐水量0ul R2体积0ul 吐水量0ul波长410/480 方法RATE 反应方向+读点1 5/10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尿液:定时或随机样本。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血清(浆) 2.0~25.0U/L 增高:在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恢复 正常。CK-MB是诊断及监测AMI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 血清(浆) 2.0~20.0μmol/L 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 血清(浆) 0.3~6.0μmol/L 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乳酸(Lac) 血清(浆)
0.5~2.0mmol/L 增高:组织严重缺氧: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酵解作用增加,此高乳酸 血症往往是不可逆的,见于休克的不可逆期、无酮中毒的糖尿病昏迷和 各种疾病的终末期。在休克、心失代偿、血液病、肺功能不全时,常见 低氧血症同时有高乳酸血症。在肝灌流量降低的病例,乳酸由肝移除显 著减少,也会出现乳酸中毒。
葡萄糖(GLU) 血清(浆) 3.9~6.0mmol/L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甲脏腺功能亢进、 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 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颅内高压: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脱水 引起高血糖。病理性减低: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注 射或服用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 病:肝调节机能下降.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血清(浆) 男:1.16-1.42 mmol/L 女:1.29-1.55 mmol/L 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低于0.9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其下降也 多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 肝炎 肝硬化等。高TG血症往往伴以低HDL-C。 肥胖者HDL-C也多偏低。吸烟可使其下降,饮酒及长期体力活动会使其 升高。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引言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评估人体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血液生物化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1. 血红蛋白(Hb)
-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用于输送氧气至组织器官。

血红蛋白水平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出血等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
- 临床意义: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参与对抗感染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用于判断感染、炎症等疾病的状况。

3. 血糖(GLU)
- 临床意义:血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高血糖可提示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低血糖可指示胰岛素过多或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疾病。

4. 尿素氮(BUN)
- 临床意义:尿素氮是代谢产物,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高尿素氮可表明肾脏损害,低尿素氮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情况。

5. 总胆固醇(TC)
- 临床意义:总胆固醇是评估血脂代谢和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高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6. 肌酸激酶(CK)
- 临床意义:肌酸激酶是肌肉和心脏组织中的酶类,其水平的异常可以反映肌肉损伤或心肌梗死等情况。

结论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和肌酸激酶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提
供临床医生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参考文献
(如果有的话,按照规范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最新12、《临床医学概论》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精选PPT文档

最新12、《临床医学概论》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精选PPT文档

.尿胆原
1.增多: (1)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 (2)其他疾病 顽固性便秘、肠梗阻等
2.减少: (1)阻塞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
(2)其他疾病
6.尿液隐血
正常阴性 含0.1破坏 (1)创伤 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等 (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 (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尿毒症 (4)用药 阿司匹林、磺胺药等 2).尿肌红蛋白阳性 (1) 创伤 挤压综合症、电击伤等 (2)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等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等
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小板计数(PLT)
血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项目 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至2岁婴儿: 11-12×109/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 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 常见于各种贫血
1.酸碱度增高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等 (2)用药 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 2.酸碱度降低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2)用药 应用酸性药物氯化铵等
2. 尿比重
1.015-1.025
1.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梗阻等 2.降低 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多尿期、应用利尿剂、 尿崩症、高血压等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1.白细胞分类 (1)细胞质有颗粒:中性、嗜碱性、嗜酸性 (2)细胞质无颗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2.中性粒细胞 0.5--0.7 (1)吞噬细胞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临床意义: 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及全 身感染 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 B.减少:a.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

血尿淀粉酶的意义

血尿淀粉酶的意义

血尿淀粉酶的意义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得,血清淀粉酶值明显升高>500U/dl (正常值40~180U/dl somogyi法),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也可以作为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淀粉酶长.尿淀粉酶升高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越高,诊断的正确率越高,但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的轻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得,血清淀粉酶值明显升高>500U/dl (正常值40~180U/dl somogyi法),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也可以作为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淀粉酶长.尿淀粉酶升高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越高,诊断的正确率越高,但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的轻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谢谢内蒙古山西老师的指教,如果更详细点更好急性胰腺炎时,因胰液渗漏于组织间隙,故血和尿的淀粉酶活性均增高,一般于发病后6~12 h,血清淀粉酶活性即开始升高,12~24 h达高峰,持续3~5d 后恢复正常。

尿淀粉酶活性升高较血淀粉酶稍迟,一般于发病后12~24 h开始增高,但持续时间较长,多数病例持续3~10 d后恢复正常。

血淀粉酶的高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病变较轻,血淀粉酶一般均高,病变重时由于出血坏死,胰腺腺泡破坏过多血淀粉酶可不增高。

尿淀粉酶的测定可受尿液稀释与浓缩的影响,可靠性及稳定性不如血淀粉酶 .还要注意: 血尿淀粉酶正常的急性胰腺炎:原因可能① 血淀粉酶可能人院时已下降。

② 复发性胰腺炎胰腺实质坏死,不再产生足量淀粉酶。

⑧ 已知酒精干扰脂蛋白酶活性,故酒精性胰腺炎血脂明显升高。

④ 出血、坏死型者由于胰腺腺泡破坏过多,致血淀粉酶不增高,甚至明显降低。

故胰腺炎诊断要结合病史查体CT血尿淀粉酶检查,不能过度看血尿淀粉酶,防误诊.血、尿淀粉酶测定意义: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

具体临床意义如下:1、尿白细胞(U—LEU)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6、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7、葡萄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8、尿比重(SG)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

常用临床化验的标准值及意义

常用临床化验的标准值及意义

常用临床化验的标准值及意义主要内容•常规化验:血常规、尿沉渣、大便化验、生化全项、离子分析。

•特殊化验检查:心梗三项、心肌酶、血、尿淀粉酶、肝炎七项。

血常规的正常值及意义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RBC:红细胞数成年男性 4.0~5.5*1012/L成年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Hb: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 120~160g/L成年女性 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数>6.0*1012/L,血红蛋白>170g/L; 成年女性 > 5.5*1012/L,血红蛋白>160g/L即认为增多。

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

1.相对性增多: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甲亢等。

2.绝对性增多:即为红细胞增多症。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生理性:可见于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肾癌、肝细胞癌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属于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低约10%-20%,可见于婴幼儿和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

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丢失过多。

二.白细胞的检测,参考值(一)白细胞计数成年人 4.0~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参考值(一)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 55~75% 2.04~7.05*109/L 嗜酸性粒细胞 0.5~5% 0.05~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 0~1% 0~0.1*109/L 淋巴细胞 20~40% 0.8~4*109/L单核细胞 3~8% 0.12~0.8*109/L (二).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N) 55~75%2.04~7.0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在生理情况下,下午较早晨高。

浅谈淀粉酶的临床检验

浅谈淀粉酶的临床检验

浅谈淀粉酶的临床检验摘要】目的讨论淀粉酶检验。

方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方法很多,目前提倡采用EPS-PNPG7法,即P硝基苯酚-麦芽7糖淀粉酶法。

结论血清淀粉酶在血中8~12h开始升高,48h后下降,3~5d后恢复正常。

持续高至l周以上者,常表示病变的继续、扩大、进展或复发。

病程中数值波动很大,在早期进行多次测定甚为重要。

【关键词】淀粉酶检验1 生化特性及病理生理在临床检查中,胰腺最主要有三种胰酶,即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α-amylase)。

正常情况下,有一部分胰酶可移行至血液中,然后再从尿液中排泄。

胰腺有病变时,胰酶在血液及尿液中均增加。

其中最常用于临床检查的是淀粉酶。

淀粉酶能将淀粉、直链淀粉、淀粉粒纤维素等多糖类分解为糊精,再作用使其变为麦芽糖、异酶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酶不仅在胰腺疾患、非胰腺疾患、唾液腺疾患的诊断中有价值,而且是腹部疾患、巨淀粉酶血症等诊断上的重要指标。

但是淀粉酶升高不是胰腺炎等胰腺疾病诊断的特有依据。

血清淀粉酶来自胰腺、腮腺和肝脏组织,由肝肾代谢、排泄,上述几个器官病变可以影响血清淀粉酶活力。

血清淀粉酶在血中8~12h开始升高,48h后下降,3~5d后恢复正常。

持续高至l周以上者,常表示病变的继续、扩大、进展或复发。

病程中数值波动很大,在早期进行多次测定甚为重要。

尿淀粉酶l2~24h开始升高,可高出参考范围l倍,较为不规则,且不灵活,不如血清可靠,有的单位已经不开展尿淀粉酶检查。

脂肪酶(1ipase)血清正常值为28~280U/L,3d后才开始增高,维持较久,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非胰腺疾患,如肺脂肪栓塞、骨折(脂肪细胞坏死)、腹部手术等,脂肪酶活性也增高。

腹痛患者疑为胰腺炎时,即便是发病小于8h,也可查血清淀粉酶。

如淀粉酶不能除外急性胰腺炎,可作为对比检查的基础,待超过8h后再进行复查,明确诊断。

除做血清淀粉酶检查外,还要做B超、腹腔镜、CT检查。

2 血清淀粉酶的检测2.1测定方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方法很多,目前提倡采用EPS-PNPG7法,即P硝基苯酚-麦芽糖淀粉酶法。

实验室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实验室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实验室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观察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和C反应蛋白(CRP)4项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197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92例(其中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43例和重症AP(SAP)49例)以及105例非AP患者,同时选取41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对各组4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S-Amy、U-Amy、LPS采用速率法,CRP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

结果:AP组的S-Amy、U-Amy高于非AP组高于正常对照,AP组LPS显著高于非AP 组和正常对照组,AP组和非AP组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重症AP组CRP、U-Amy显著高于轻症AP组(P<0.01),而两组间S-Amy、L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AP的早期诊断中,血清LPS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89.3%,明显高于S-Amy、U-Amy和CRP。

结论:血清LPS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而CRP则有助于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估。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炎症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主要表现为胰腺呈炎性水肿、出血及坏死,故又称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好发于中年男性,以病程凶险、死亡率高为特点。

因此,早期诊断、掌握病情、及时治疗对于提高AP,特别是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存活率显得尤其重要[1]。

笔者对S-Amy、U-Amy、LPS和CRP 4项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寻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197例急腹症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5例,年龄21~70岁。

CT表现与血尿淀粉酶改变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期的价值

CT表现与血尿淀粉酶改变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期的价值
达 、 少炎性 因子产生 、 减 减少 动脉 粥样硬 化斑块 中炎
【]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 疾病学术会议 . 各类脑血管 疾病诊 断要点及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 (9 5) J . 1 9 [ ] 中华 神经科杂 志,
19 ,9( ) 39 9 6 2 6 :7 .
[ ] u nJ U bn B ,e igJ,t 1T ee eto s att n 2 H ma A, b ikJ Jdn e a. h f c f i s i o J mv an
总 胆 固 醇 无 关 , 与 内 皮 细 胞 型 一 氧 化 碳 合 酶 而
轻 缺血 , 护 内皮 细胞 , 轻 炎 症 反 应 及 再 灌 注 损 保 减
伤, 有神 经保 护 的作 用 , 加 速 卒 中神 经 功 能 的恢 能 复, 可缩 小脑梗 死体 积 , 他 汀对抢 救治疗 急性 脑 辛伐
vs 19 10 1 ):6 12 7 . et,97,0 ( 1 2 7 -69
轻脂 蛋 白氧化 和 自由基 损 伤 。④ 抗动 脉粥样 硬化 作
用 : 动脉粥样 硬化 是缺 血性卒 中 的一个 重要原 因 , 脑
[ ] n rs L us H agZ, l t k , rt t nb -yrx 4 E de M, af U, u e a,Sr e po ci y3hdo— n t o e o
t e p a ma a t xd n o c nr to si ai n swi y e c oe t r h ls n i i a tc n e ta in n p t t o e t h p rh ls - h e
o ma J . l hn c ,9 7 2 3 1 :77 . l i[] Ci C iaA t 19 ,6 ( )6 -7 e n a [ ] atn L,hihF N mboi MS ea. oatt dp ey 3 P o i S e G, a odf A , 1L v ai a hn— n k i t s n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尿淀粉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贾思公
淀粉酶(AMY或AMS)全称是1,4-α-D-葡聚糖水解酶,催化淀粉及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肺、肝、甲状腺、脂肪等组织亦含有此酶。

生理变异:成年人血中淀粉酶与性别、年龄、进食关系不大,新生儿淀粉酶缺乏,满月后才出现此酶,逐步升高,约在5岁时达到成年人水平,老年人淀粉酶开始下降,约低25%。

注意事项:血淀粉酶的检验结果与进食的关系并不大,因此检验前无需刻意空腹,但若有使用避孕药或者麻醉药等则可能使得测定的数值出现偏低的情况。

参考值:血清淀粉酶28—100u/L;尿液淀粉酶0—500u/L
临床意义: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1)血清与尿中淀粉酶升高: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淀粉酶显著增高。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故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一般情况下,血清淀粉酶在增高频率以及程度上都不及尿淀粉酶检测,当血清活性淀粉酶回归常态后,尿淀粉酶活性仍然可以持续6天左右,这也是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高于血淀粉酶检测的原因所在。

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于胰腺炎的诊
断非常有效,在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时更是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血尿淀粉酶联合测定效果更佳。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尿淀粉酶都有很高的敏感性。

在遇到急腹症患者,特别是那些腹部持续剧痛,用解痉剂也无法缓解症状的病例,就应该及时给患者采取血尿点淀粉酶检测,如果病情不能确定,还可以采取CT 、B 超等手段辅助进行,早点确诊,以便下一步治疗。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流行性腮腺炎、唾液腺化脓等血清淀粉酶均可升高,但升高幅度有限。

肾功能障碍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降低。

(2)血清与尿中淀粉酶降低:正常人血清中淀粉酶主要由肝脏产生,血清与尿淀粉酶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等。

肾功能障碍时血清淀粉酶也可降低。

血尿淀粉酶对于胰腺炎的诊断虽然很有效果,但也会存在一定的诊断不出甚至误诊的几率。

胰腺炎是最为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大多有持续性阵痛,与暴饮暴食和烟酒过度有一定关系。

有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肠胃炎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血尿淀粉酶也表现较高,容易误诊。

胆结石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疼、恶心以及呕吐、发热。

常态下,存留于胰液中的胰蛋白是在十二指肠里,它变成活性胰蛋白酶需要胆汁中的肠激酶激活,这样才能够去消化蛋白质。

急性胰腺炎很多都是由胆石症引起的,所以急性肠胃炎和胆结石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胰腺炎,需要重点关注。

总而言之,血尿淀粉酶的坚持是当前诊断胰腺炎的主要手段,其有效
率高,操作也较为简便,能够更为快捷的发现胰腺炎患者,便于对症治疗,保障了患者健康。

但临床实践发现,血尿淀粉酶诊断胰腺炎还有不足,存在误诊现象,这还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测定血淀粉酶的注意事项?成年人血中淀粉酶与性别、年龄、进食
关系不大,因此检验前无需刻意空腹。

2、血尿淀粉酶参考值?参考值:血清淀粉酶28—100u/L;尿液淀粉酶
0—500u/L
3、血尿淀粉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血清与尿中淀粉酶升高: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淀粉酶显著增高。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故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一般情况下,血清淀粉酶在增高频率以及程度上都不及尿淀粉酶检测,当血清活性淀粉酶回归常态后,尿淀粉酶活性仍然可以持续6天左右,这也是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高于血淀粉酶检测的原因所在。

尿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于胰腺炎的诊断非常有效,在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时更是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血尿淀粉酶联合测定效果更佳。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尿淀粉酶都有很高的敏感性。

在遇到急腹症患者,特别是那些腹部持续剧痛,用解痉剂也无法缓解症状的病例,就应该及时给患者采取血尿点淀粉酶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